本书是于英时先生对于东汉民间生死信仰的考察,尤其是以「魂升天,魄入地」为代表的灵魂观念,并强调中国人并不是等到佛教传入才产生地狱观念的。
作者简介
余英时
中央研究院院士,1930年生,师从钱穆先生、杨联陞先生,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曾任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着作等身,作育英才无数。2006年获颁有「人文学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奖。
从这本书中,我窥见了东汉时期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一种在物质匮乏、战乱频仍的年代,却依旧顽强生长的生命力。书中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那种近乎疯狂的执念,让我感到既荒诞又真实。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民众,似乎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作者通过对炼丹术、神仙传说、以及一些方士活动的描写,揭示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超越生死的渴望,以及这种渴望背后,对现实苦难的逃避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同时,书中对于“家族”的描写,也让我受益匪浅。在那个讲究门阀的时代,家族的兴衰,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无论是家族的荣耀,还是家族的耻辱,都会深深烙印在每个成员身上。这种集体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淡薄,读来让人深思。书中的人物,无论是为了家族延续而努力奋斗的族长,还是在家族没落中独自支撑的子弟,他们的故事都充满了力量。
评分这本书读起来真的像是穿越回了那个时代,作者笔下的东汉,不是我们历史课本上那个冰冷而遥远的朝代,而是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和复杂的情感。书中描绘的士族、庶民、甚至是边疆的胡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死抉择,都栩栩如生。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孝”的探讨,在那个时代,孝不仅仅是一种伦理道德,更是一种生存的法则,一种家族维系的纽带。书中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展现了孝道在不同阶层、不同境遇下的具体体现,有顺应天理的,有违背人伦的,有感人肺腑的,也有令人扼腕叹息的。读到那些为了家族荣耀而牺牲个人幸福的女子,或者是在乱世中为了生存不得不背弃亲情的普通人,都会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这种对人性幽微之处的刻画,让我觉得作者不仅是在讲历史,更是在讲人,讲我们共同的情感和困境。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孝”这个概念,不再是僵化的说教,而是充满了复杂性和现实的张力。
评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来理解东汉时期,不是从宏大的政治格局入手,而是从“生死”这个最根本、最个人化的话题切入。我发现,虽然时代变迁,但人类对于生死的思考,对于如何活得更有意义的追问,似乎从未改变。书中对“祭祀”和“鬼神”的描写,让我看到了古人对死后世界的敬畏和想象,以及这种信仰如何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那种对祖先的追思,对冥界的想象,都充满了朴素的宗教情感。同时,书中对于“疾病”和“衰老”的描写,也让我深切感受到那个时代医疗条件的简陋和人们面对这些生理挑战的脆弱。在没有现代医学的时代,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都可能意味着生死的界限。这种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认识,或许也是那个时代人们更加珍惜生命,也更加坦然面对死亡的原因之一。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全新的维度,去重新认识那个遥远的朝代,也让我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对生命本身,有了更深的感悟。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而且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史料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温度。作者在描绘东汉时期的社会风貌时,特别注重细节的呈现,比如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娱乐方式,他们的婚丧嫁娶,都写得十分细致。我甚至能想象出,在那些古老的街市,人们熙熙攘攘,谈论着最新的时事,或者在灯火阑珊处,吟诵着古老的诗篇。书中对于“士人”阶层的描写,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既有经世济民的抱负,也有清谈玄学的风雅,这种复杂的特质,构成了东汉士人独特的精神图谱。尤其是当这些士人面对生死的考验时,他们的选择和挣扎,更是充满了悲壮的美感。我喜欢书中对这些人物的刻画,不拔高也不贬低,只是将他们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去感受他们的无奈,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尊严。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对“乱世”的描绘。那种无所不在的恐惧,那种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认,仿佛直接渗入骨髓。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渲染血腥和暴力,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死亡的普遍焦虑,以及在这种焦虑之下,人们所采取的各种生存策略。有的人选择汲汲营营,抓住一切机会向上爬,哪怕为此牺牲尊严;有的人选择隐居山林,试图逃离世俗的纷扰,寻求精神上的慰藉;还有的人,则是在绝望中,选择了某种极致的抗争,哪怕最终粉身碎骨。我尤其对书中对“名节”的描写印象深刻,在那个男性主导的社会,女子一旦失节,往往意味着身败名裂,甚至玉石俱焚。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些女子塑造成悲情的牺牲品,而是展现了她们在绝境中的坚韧、智慧,以及她们内心的挣扎和对生命的渴望。这种对历史细节的考究,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描摹,让我觉得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感受着人们在命运洪流中的浮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