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股:看懂政策赚大钱

中资股:看懂政策赚大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投资
  • 股票
  • 中资股
  • 政策解读
  • 市场分析
  • 财经
  • 金融
  • 中国经济
  • 投资策略
  • 价值投资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对投资中国大陆股市有精辟的见解和独到的分析,是投资中外股市的必备参考书。

老外看中国

  近年,中国的快速崛起,诱发大量老外经济学家和投资者对研究中国的兴趣。老外在学术研究和经济发展多个领域均走在中国前面,因此,其言论甚具参考价值。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福格尔(Robert Fogel)说:
中国是未来的王者

  2040年前,中国仍能维持每年8%以上的GDP增长,而美国与欧洲同期则为2.8%和1.2%......2040年, 中国佔全球GDP由现时的5%暴增至40%,美国则由现时接近30%降至14%。摘录自《中国经济扶摇直上32年》,iMoney,2008年8月23日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董事总经理乔纳森加纳 (Jonathan Garner)说:
中国消费者崛起将成全球投资主题


  中国消费者不仅越来越富有,而且他们开始舍得花钱。这无疑给未来10年(2004-2014)或更长时间内的全球消费类公司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与挑战。中国消费者对这些公司的影响无异于过去10年中国生产商对资源类公司带来的影响……中国消费者很有可能将于2014年取代美国消费者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

  摘录自《The Rise of the Chinese Consumer – Theory and Evidence》,2005

国际知名投资者吉姆罗杰斯 (Jim Rogers)说:
中国正在令投资者变得富有


  我从来没有卖掉我的任何一家中国公司……在2008年卖掉中国的公司就像在1908年的时候卖掉美国企业一样。当然,比方说当中国市场再跌40%,那又怎样!你回头看看过去的100年, 当你从1928年的美国经济的繁荣看过来,或在 1938 (经济大萧条的底部) 看过来, 有人在1908年买入了股票, 他们将庆幸自己没有在1908年卖掉股票。」

  摘录自《Exclusive Interview: Jim Rogers Continues to View China as the World’s Best Long-Term Profit Play》, Money Morning, 2008年8月20日

作者简介

尹满华


  现职傲扬集团投资总监,以「顺策而行」为投资座右铭。尹先生多年来专注研究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金融和资本市场改革,又积极投资中国,「中国通」的形象突出,经常为媒体的採访的对象。
  
  尹先生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财务系,曾为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的审计经理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客席讲师﹔现为香港会计师公会、英国特许会计师公会和香港证券学院会员。

  尹先生认为中国股市是典型的以政策为导向的股市,中央的片言只字足以影响中国经济和股市的发展,因为政策影响经济,经济主导股市。因此,投资中资股必须跟着国家政策走,必能少缴学费少受伤害,赚到钱,才是投资中国的上上策。

  尹先生本?「顺策而行」的投资理念,屡次成功预测政策风向,洞烛机先,成功获利。2004年创立亚洲区内首批中国A股基金,成功预测A股的一轮牛市行情。2006年更开始涉猎上市公司股权,投资报酬获利丰盛。

  尹先生的投资理念和策略,时常被各大媒体关注和报导,其中包括﹕

  2005年6月6日,上证综合指数创下9年低位至998点,6月7日,尹先生于香港<<信报>>发表文章表示,由于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A股将告别熊市。一如所料,上证综合指数自998点强力反弹,展开一轮大牛市。

  2006年1月,尹先生接受<<中国经济时报>>的邀请,与7大着名中国内地经济学者畅谈2006年中国股市,尹先生是8大专家中唯一对A股2006年告别熊市表示乐观的讲者,结果,上证综合指数于2006年上升130%。

  2006年7月20日,尹先生于香港<<经济日报>>发表文章表示,国内证券商在中国证监会的支持下,将陆续上市。截至2007年12月,8家证券公司包括海通证券、东北证券和国元证券已完成借壳上市申请。此外,大量证券公司透过配售股份于策略及财务投资者以扩大资本,为上市作积极的准备。

深入剖析全球能源转型与技术革新:未来产业格局前瞻 导语: 在全球经济深度重塑的浪潮中,能源结构的根本性变革与颠覆性技术(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计算)的快速迭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产业的边界和国家的竞争力。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宏大而精密的分析框架,聚焦于这些驱动未来世界格局的核心议题,帮助决策者、投资者和行业观察者理解变革的内在逻辑、关键节点与潜在风险。 第一部分:能源革命的十字路口——从化石燃料到可持续系统的过渡 当前,全球能源版图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不可逆转的革命。这不仅仅是燃料种类的更替,更是能源生产、存储、分配和消费模式的系统性重构。本书将详细拆解这场革命的三个核心支柱: 一、 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与技术瓶颈突破: 太阳能与风能的成本曲线研究: 分析过去十年间,光伏(PV)和海上风电在不同地理和政策环境下的LCOE(度电成本)演变。探讨PERC、TOPCon、异质结等技术路线的迭代速度及其对电网接入的适应性挑战。重点分析漂浮式海上风电(Floating Offshore Wind)的技术成熟度及其对深水域资源的释放潜力。 储能技术的多维度竞赛: 深入剖析锂离子电池(尤其是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展)在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上的突破极限。同时,对长时储能(Long-Duration Energy Storage, LDES)技术进行专题研究,包括压缩空气储能(CAES)、液流电池(Flow Batteries)以及重力储能系统的经济可行性与地理适用性。 氢能的“绿、蓝、灰”光谱分析: 评估电解水制氢(绿氢)的技术成熟度、成本曲线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对比天然气重整制氢(蓝氢)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效率和规模化难度。探讨氢能在重工业脱碳、长途运输中的应用前景,并分析国际贸易格局中“氢能走廊”的潜在竞争。 二、 电网的智能化与韧性构建: 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DERMS): 探讨虚拟电厂(VPP)如何通过聚合数以百万计的分布式资源(屋顶光伏、电动汽车充电桩、楼宇储能)来优化电网负荷。分析边缘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在实现毫秒级响应和电网自愈能力中的关键作用。 跨区输电与高压直流(HVDC)技术: 研究特高压输电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趋势,以及其在解决新能源出力不均衡(如沙漠光伏、远洋风电)区域与负荷中心之间传输效率问题上的核心地位。 第二部分:颠覆性技术的产业化与地缘政治影响 技术进步不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级的,对现有产业结构和国际关系产生剧烈冲击。本部分聚焦于驱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三大核心领域。 一、 人工智能的工程化落地与算力基础设施: 大模型的能耗与优化: 深入探讨GPT等超大规模模型(LLMs)的训练与推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稀疏化、量化和硬件加速(如类脑计算芯片)来提高效率。 AI在特定行业的渗透率分析: 评估AI在药物发现(加速临床前研究)、材料科学(预测新材料性质)以及半导体设计(EDA工具的革命)中带来的效率飞跃和潜在的伦理监管挑战。 算力基础设施的全球竞争格局: 剖析高端GPU、专用AI加速器(ASIC)的供应链结构,以及各国在数据中心建设、异地容灾和数据主权方面的战略布局。 二、 生物技术与合成生物学的产业化前沿: 基因编辑技术的商业化路径: 分析CRISPR/Cas系统在农业(抗逆性作物)、医疗(体外诊断与基因治疗)以及生物制造(微生物细胞工厂)中的应用边界。重点考察监管环境对技术转化速度的影响。 蛋白质设计与新材料: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蛋白质结构预测如何加速新型酶、生物聚合物(如高性能生物降解塑料)的研发,从而替代传统石化产品。 三、 量子计算的现实挑战与近期应用窗口: 不同技术路线的对比评估: 比较超导量子比特、离子阱、拓扑量子计算等主流方案的退相干时间、门保真度和可扩展性。 “量子优势”的产业临界点: 识别在分子模拟、复杂优化问题(如金融风险模型、物流路径优化)中,量子计算何时能真正超越最强大的经典超级计算机。 第三部分:全球供应链的重塑与关键资源的战略博弈 新技术的崛起和能源转型对基础资源的依赖性正在重新定义国际贸易和供应链安全。 一、 关键矿产的战略价值: “电池金属”的供应风险评估: 详细分析锂、钴、镍、石墨等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中的不可替代性。研究主要供应国(如刚果、智利、澳大利亚)的政治风险、环境影响及开采成本结构。 稀土元素在地缘政治中的角色: 探讨稀土在永磁材料、军工技术和清洁能源设备中的应用不可或缺性,以及全球供应链集中度对终端制造业的潜在制约。 二、 供应链的“韧性”与“去风险化”: 近岸外包(Nearshoring)与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的驱动力: 分析企业和政府如何平衡效率(成本)与安全(可靠性)的决策模型。研究全球制造业布局中,新兴区域中心(如东南亚、墨西哥)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表现。 循环经济在资源安全中的作用: 评估先进的电池回收技术(湿法冶金、火法冶金)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探讨实现关键材料闭环供应的可行性路径。 结语: 本书不提供简单的投资指南,而是力求构建一个多层次、跨学科的分析框架。理解能源革命、技术奇点与资源博弈这三大核心驱动力,是把握未来十年全球经济脉搏的关键所在。本书旨在帮助读者识别结构性增长点,评估系统性风险,从而在这一历史性的转型期中,做出更具前瞻性和洞察力的战略判断。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让资本看见中国 8
自 序 13
中国A股值得期待 16

第1章 投资中资股:顺着政策走
1.1「国九条」拉开资本市场改革的序幕 28
1.2银行业改革:重组、引资、上市  31
1.3证券业改革:重组、上市 41
1.4信託业改革:上市或被收购 49
1.5投资「十一五」前途无限 57
1.6人民币长期升值是必然趋势 72
1.7重庆: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79
1.8天津:全国金融业改革创新试验区 83
1.9会计准则国际化 增加投资者信心 90
1.10 十七大揭示投资方向 91
1.11政府力挺中小企业上市 94
1.12中国创投春天来临 96
1.13十年磨一剑 中国创业板推出在即 98
1.14中国创业板沿用纳斯达克模式 101
1.15中国创业板 门槛高 增吸引力 104

第2章 股市发展史
2.1内地股市的发展史 108
2.2内地的A股和B股以及香港的H股和红筹股 116
2.3内地股市的股本结构 122
2.4内地股市的现况和趋势 124

第3章 中资股背景:内地的宏观经济
3.1国内生产总值(GDP) 128
3.2对外贸易 139
3.3外商直接投资(FDI) 151
3.4外汇存款 157
3.5中产阶层 163

第4章 变革:股权分置改革
4.1股权分置的历史和近况 168
4.2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方案 175
4.3股权分置改革对内地股市的影响 184
4.4股权分置改革衍生的投资机会 190

第5章 QFII的制度安排
5.1QFII的发展历史和近况 196
5.2QFII对内地证券市场的影响 206

第6章 QDII的制度安排
6.1QDII的发展历史和近况 220
6.2QDII对股市的影响 234

第7章 总结 239

图书序言

  2004年,我首次接触中国内地A股。同年9月,我跟友人一起创立了香港首批以投资中国内地A股为主的基金─马可孛罗至真中国基金Marco Polo Pure China Fund。当时投资A股绝对不容易,因为A股仿似西藏高原上的一个湖,跟国际金融市场这海洋是不相连的;因此,我们无法将国际的一套完全照搬到A股市场。此外,当时坊间以介绍A股为主的资料非常缺乏,境外机构对A股的研究报告更可谓寥寥可数,大大地加深了公司调研的难度。

  中国内地A股市场甚具中国特色,例如中国内地存在着上市公司发行的不可在交易所买卖的股份,我们把它们称为「非流通股」。非流通股为中国内地历史遗留产物,为全球独有,而正正就是这些非流通股主导着整个A股市场的后续发展。此外,A股公司的财务报表披露不足,会计准则又有别于国际标准。投资A股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基于对中国内地经济长期看好的信念和相信政府将大力改革资本市场的判断,我坚定地看好A股。2005年2月,我首次于中国内地的财经杂志《招银财富》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A股值得期待」的文章。这是我首次于媒体发表中国内地A股相关的文章。文章代表了我当时对中国内地A股的看法。虽然事隔三年,文章大部分观点至今仍然正确。
当时我大胆预期「A股将会是未来十年全球最具投资价值的市场。国内市场定能孕育出如沃尔玛、思科系统、花旗集团、美国国际集团、三星电子、LG及戴尔电脑等跨国企业。」

  一如所料,中国内地A股2006和2007年连续两年成为全球表现最佳市场之一。2008年的奥运会、2009年的中共成立六十年寿辰、2010年的世界博览会、金融改革继续深化、国企重组合併继续、人民币升值继续、内部消费升级……这种种利好因素将支持中国内地A股市场的持续发展。未来十年,中国内地A股仍为全球最具投资价值的市场。

  中国内地A股市场自2005年至今,发展速度之快,实为我预料之外。截至2007年底,中移动、中石油、中石化、中人寿、工商银行已晋身全球十大市值之列,深沪市场的市值已位列全球第三!

  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除带动A股市场外,还带动了香港上市的红筹股和国企股的发展。我甚至认为未来红筹和国企将有力跑赢A股。原因很简单,随着QDII和资金自由行(港股直通车)的推行,中国内地A股市场未来将面对着资金流出的问题,而红筹国企将受惠于资金流入的历史机遇,且价钱便宜。

  此书取名《中资股─看懂政策赚大钱》,实为我的亲身体会。投资中资股必须顺着国家政策而行,方为上策。朱镕基在任时,中国内地股市被称为「朱市」,朱总理的片言只字足以影响中国内地经济和股市的发展。例如朱总理于90年代初宣佈一刀切式的宏观调控,以压抑过热的经济,结果总体经济急速下滑,并为市场制造了大量的「烂尾楼」。2007年11月,温家宝总理一句港股直通车开车无期,结果?生指数和国企指数立即自高位大跌数千点,充分地体验到「温市」的利害。

  2005年底,我已有意出版此书,以分享投资中国内地的心得。然而,市场的变化实在太快,书本已完成的章节在短时间内已经不适用,再加上我于研究和投资方面工作繁重,书本的推出日期一直往后推。书本现在能够顺利面世,我要感谢太太给我的支持,愿意减少相聚的时间,让我能够专心写作,令此书能够顺利完成。
成书仓促,如有错漏,恳请指正。

尹满华
2008年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本让人眼前一亮的投资指南!我一直对投资中国内地股市充满了好奇,但又畏惧于其复杂多变的政策环境。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关于技术分析、宏观经济的解读,却很少有能把政策和股市投资的内在联系讲得如此透彻的书。这本书的标题就直击痛点,“看懂政策赚大钱”,这正是无数像我一样的散户投资者所渴望的“点石成金”的秘诀。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仅从书名和简介就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功力和独到的见解。我期待它能带领我穿越迷雾,真正理解政策对中资股估值和增长潜力的影响,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我尤其关注作者如何将晦涩的政策条文转化为可操作的投资逻辑,是单纯的罗列,还是有深入的分析和案例佐证?这本书是否能教会我如何识别那些政策利好即将显现的行业和公司?这无疑是衡量一本投资书籍价值的关键所在。我非常期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找到那些被市场忽视但却蕴藏巨大价值的投资机会,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评分

我是一名刚入股市不久的投资者,对很多投资概念还处于摸索阶段。一直以来,我对中国股市的认识比较模糊,总感觉它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太大了,尤其是政策方面,更是让人捉摸不透。市面上有很多教你如何选股、如何分析财报的书,但很少有专门针对政策风险和机遇进行系统性解读的。当我看到这本书《中资股:看懂政策赚大钱》的时候,我眼前一亮,这正是我急需的“救命稻草”。我希望这本书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揭示政策变化与股市行情之间的微妙关系,让我明白政府的每一次调控、每一次导向,究竟会给哪些行业带来春天,又会给哪些行业带来寒冬。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某个政策的出台是如何影响了某家上市公司的股价,以及投资者应该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做出反应。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一套识别政策性投资机会的框架,那将对我未来的投资之路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不再是盲目跟风,而是能够有理有据地进行投资。

评分

我在投资中资股时,最常遇到的困境就是对政策走向的迷茫。感觉市场就像一个巨大的棋盘,而政策就像幕后操盘手,随时可能落下一枚关键的棋子,改变整个局势。很多时候,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的变化,却很难主动地去理解和预测。因此,当看到《中资股:看懂政策赚大钱》这本书名时,我立刻被它所吸引。我非常渴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清晰的思路,告诉我如何像内部人士一样去理解政策,如何将那些官方文件、新闻报道中的信息,转化为对股市有指导意义的判断。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大量的实例,通过具体的案例来阐述政策如何影响股价,以及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是否能教会我识别那些即将受益于政策的公司,以及如何规避那些可能受到政策打击的公司?这本书的价值,将在于它能否帮助我从一个“看客”变成一个“玩家”,真正地掌握主动权,通过理解政策,在资本市场中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

评分

作为一名在投资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股民,我深知政策对于中国股市的影响之大。每一次重大的政策调整,都可能引发市场的剧烈波动,也可能孕育出新的投资机遇。然而,理解和解读这些政策,尤其是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投资策略,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市面上不乏分析公司基本面和技术面的书籍,但能系统性地将政策与投资紧密结合,并给出具体操作建议的书籍却凤毛麟角。这本书的标题《中资股:看懂政策赚大钱》无疑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逻辑和执行方式,揭示不同政策对中资股估值、行业前景以及个股表现的深层影响。我希望作者能够分享他独特的政策解读框架和投资方法,帮助投资者建立起一套有效识别政策风险、规避潜在陷阱,并抓住政策红利从而实现财富增值的实战经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否真正赋予投资者“火眼金睛”,在纷繁复杂的政策信息中,洞察出那条通往财富增长的“金光大道”。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非常吸引人,直观地指出了投资中资股的关键——政策。我一直认为,在中国这样的经济体中,政策的影响力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然而,普通投资者往往难以把握政策的出台逻辑、演变趋势以及对不同行业和公司的具体影响。市面上大多数投资书籍偏重于技术分析或公司基本面研究,对于政策层面的深入解读却相对较少。因此,《中资股:看懂政策赚大钱》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复杂的政策解读转化为实际的投资策略的。书中是否会详细分析不同类型的政策(例如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环保政策等)对股市的影响机制?是否会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帮助投资者识别政策的潜在风险和机遇?我期待书中能够有精彩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通过精准解读政策,在市场波动中发现并抓住投资机会,从而实现“赚大钱”的目标。这本书有望成为我投资中资股的“指南针”,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市场,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