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解读科技产品如何影响全球人类生命与灵魂的设计史诗
所有设计人 + 科技人 + 资讯人的必读圣经
IDEO设计大师Bill Moggridge带你认识40多位互动设计顶尖高手
完整收录40年来扩张人类智慧的科技结晶设计内幕:
笔记型电脑的发明、滑鼠改变的手指的操作模式、Palm与PDA的成功问世、进入电玩游戏的角色扮演、i-mode攻下日本手机宝座、Google如何佔领了网际网路、iPod横扫全球的设计秘密…
改变过去影响未来的互动设计法则
40位国际级工业设计大师高峰会
BILL ATKINSON (Apple Lisa与MAC研发者)
DURRELL BISHOP (英国互动设计师)
BRENDAN BOYLE (玩具与电玩开发专家)
DENNIS BOYLE (Palm V开发者)
PAUL BRADLEY (微软滑鼠发明者)
DUANE BRAY (美国IDEO互动设计专家)
SERGEY BRIN (Google创办人)
STU CARD (人机互动专家)
CHRIS DOWNS (Live|Work创始人)
TONY DUNNE (英国RCA互动设计学者)
JOHN ELLENBY (第一台笔电开发者)
DOUG ENGELBART (滑鼠发明人)
JANE FULTON SURI (人因工程专家)
BILL GAVER (SonicFinder开发者)
BING GORDON (Electronic Arts创办人)
ROB HAITANI (Palm OS开发者)
JEFF HAWKINS (GRiDpad开发者)
MAT HUNTER (柯达DC210开发者)
HIROSHI ISHII (MIT感知媒体实验室教授)
BERT KEELY (平板PC与移动率的缔造者)
DAVID KELLEY (Apple第一只滑鼠发明者)
BRENDA LAUREL (戏剧与电脑的数位女伶)
DAVID LIDDLE (Interval研究中心负责人)
LAVRANS L?VLIE (Live|Work创始人)
JOHN MAEDA (MIT媒体实验室教授)
PAUL MERCER (iPod使用者介面设计者)
TIM MOTT (引导式幻想研发者)
JOY MOUNTFORD (QuickTime最初设计者)
TAKESHI NATSUNO (i-mode研发者之一)
LARRY PAGE (Google创办人)
MARK PODLASECK (葛拉斯引擎研发者)
FIONA RABY (英国RCA互动设计学者)
CORDELL RATZLAFF (MAC OS X开发者)
BEN REASON (Live|Work创始人)
JUN REKIMOTO (Sony互动实验室总监)
STEVE ROGERS (BBCi网站设计总监)
RIKAKO SAKAI (Canon PhotoStitch设计者)
FRAN SAMALIONIS (美国IDEO互动设计专家)
LARRY TESLER (多向桌面功能发明者)
BILL VERPLANK (Interval研究中心R&D指导)
TERRY WINOGRAD (史丹佛大学教授、Google顾问)
WILL WRIGHT (SimCity模拟游戏研发者)
数位科技改变了现代生活所对应的一切,范畴广及娱乐乃至工具配备。而对于数位科技商品的设计者而言,他们要创造的标的不再是一个漂亮或实用的有形体,而是一种互动式介面。
在这本书里,作者比尔.摩格理吉(Bill Moggridge)不仅带领读者近距离接触40余位在此领域举足轻重的设计师,由于作者亦为大奖荣耀加身的知名设计师,曾设计全球首款笔记型电脑(1981年出厂的the GRiD Compass),也是硅谷IDEO设计公司的创始人,透过他的导引,读者得以更清楚掌握此领域的革新与演进。尤其书中访谈的对象,包括虚拟实境游戏(Sims)的发明人威尔.莱特(Will Wright)、Google的创始人莱立.佩吉(Larry Page)与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还有道格.安杰巴特 (Doug Engelbart)、比尔.安特金生(Bill Atkinson)以及多位创造并赋予滑鼠及桌上型电脑新生的设计师们,他们的经验陈述,让现代科技设计的关键发展脉络清晰地呈现出来。
书中作者与受访者所探讨的问题,包括:为什么个人电脑会设计一个桌上萤幕?让Palm的掌上操作功如此成功的秘诀?为什么Google是网友青睐的搜寻引擎?为什么在日本有3千万手机用户选择i-mode?此外,作者也分享了自己创作的过程,并以IDEO的成功为例,分析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下,人类的需求与渴望如何转化为全新设计创意,而数位科技的设计模式又是如何发展成型。
除精彩文字叙述,本书并配置了超过700张图像,以全彩印刷呈现。随书并附赠一片光碟,摘录所有访谈内容的精华及互动设计的操作示范。(相关资料与下载请至www.designinginteractions.com)。
作者简介
比尔.摩格理吉 Bill Moggridge
英国工业设计师,同时也是全球最成功的设计公司之一,美国硅谷IDEO设计公司的创始人。作者倡议从「使用者为中心」和「互动设计」的角度切入工业设计,创造出历史上首部问世的笔记型电脑。他曾应聘为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互动设计课程客座教授、在伦敦商业学院授课,也是义大利艾维里(IVREA)互动设计中心程序委员会的会员之一,目前担任史丹福大学设计衍生课程的副教授。
译者简介
许玉铃
毕业于瑞士观光与饭店管理研究所。具备丰富的媒体工作资历,工作领域涵盖设计、採访、文字创作、翻译与广告企划等。目前派驻于北京,负责艺术新闻採
第一章 滑鼠与桌面 (受访者:道格.安杰巴特、史都.卡得、提姆.摩特、赖利.泰斯勒)
第二章 我的个人电脑 (受访者:比尔.安特金生、保罗.布德烈、比尔.佛波兰克、寇德.瑞兹拉夫)
第三章 从桌上型到掌上型 (受访者:约翰.艾伦比、杰夫.霍金、伯特.基里、罗伯.灰谷、丹尼.波依)
第四章 与科技为伍 (受访者:大卫.林铎、马特.杭特、酒井里加子、大卫.凯利、保罗.马西)
第五章 游戏 (受访者:彬.高登、布兰登.波依、布兰达.罗瑞、威尔.莱特)
第六章 互动服务 (受访者:夏野 刚、Live|work、法兰.沙马莱尼)
第七章 网际网路 (受访者:泰利.维诺葛瑞、莱立.佩吉、Google的谢尔盖.布林、史蒂夫.罗杰、马克.波拉诗克)
第八章 多重感应与多媒体 (受访者:石井 裕、杜瑞.毕沙、乔.蒙特福特、比尔.卡夫)
第九章 未来与另类现代 (受访者:汤尼.唐肯、费欧娜.瑞比、约翰.前田、历本纯一)
第十章 人与创作原型的对应 (作者自己对于互动设计的观感,由珍.弗顿.苏丽与杜恩.伯瑞协助完成)
中华民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长 梁又照
改变人类生活的互动设计概念
21世纪资讯与数位科技,不但带来人类生活与产业经济的巨变,人工智能与知识创新更颠覆了传统的产业模式。
工业机械化大量生产时代初期,起源于德国包浩斯(Bauhaus)「形随机能而生」(Form Follow Function)的工业设计理论,已渐延伸至大部分科技产品均无机能形状可随,数位科技机能组件之微型化,使其产生产品功能(Useful Functional)之结构,多无具体之机构形状,取而代之,产品的商品型态,却是根据产品与使用者,在应用及使用该产品功能的情境,与产品相互互动(Interaction)关系中,将未具具体型态之科技功能单元,转变为具可用性(Usable)与容易使用(Easy To Use)之商品形状。
比尔?摩格理吉先生(Bill Moggridge)原为英国Moggridge Associates设计公司创办人,于美国硅谷草创之初,以期敏锐的设计嗅觉,感觉到旧金山史丹佛大学学术与当地数位科技的发展潜力,乃在旧金山创办其第二家设计公司ID TWO,尔后,更能体验到互动设计(Interaction Design)是数位科技产品化的关键价值,并于80年代与当时于硅谷志同道合的比尔?佛波兰克(Bill Verplank)及ID TWO 同仁合组互动设计(Interaction Design)团队,并对外提供该领域的研究与设计服务。比尔先生并被当年颇具盛名的未来设计(Future Design)专刊,誉为国际互动设计的创始者。
1991年,比尔先生有鑑创新设计对硅谷数位产品的潜在价值,遂将其名下之ID TWO,与当时在硅谷同被誉为设计顾问服务界三强的David Kelly Design及Matrix Design,合组国际上近十年来发展规模最大、成功的案件最丰,及对数位产业影响最深的IDEO设计顾问公司,使「以使用者与产品互动为导向的设计(Designing Interactions)」,及以使用者体验价值为导向的创新设计(Design Experience)更为普及,并为全球设计学术与数位科技界所重视。
比尔先生为人谦和,并热衷于创新设计的应用与推广,除欧美产业外,亚洲知名企业,如:日本NEC、韩国Samsung及台湾宏?电脑等,均因引进其观念与方法,而得以设计创新转型。
本人与比尔先生结缘,可说是源自1990年,任职宏?产品开发顾问与副总经理期间,当年有感宏?电脑,在国际市场上,大部份均能以自创品牌打开市场,然唯一全球最大的美国市场,仍只能以代工制造方式销售,深感如无法深入了解美国市场与消费者的生活文化,及使用电脑的生活型态,势必无法与已根深蒂固的当地巨人品牌竞争。而唯一捷径应与深入了解并具当地生活型态经验的在地设计公司合作,始能缩短介入时程,几经公司同仁访问调查,多家美国设计顾问公司后,发现旧金山的ID TWO公司,除工业设计与互动设计外,其人因工程与使用者心理研究均具多年经验。
记得当年与比尔先生谈合作计画时,我曾特别提出,希望我们的合作,不单只是要他们捕鱼给我们 - 代我们设计,并希望同时能将其捕鱼的工具 - 渔网与捕鱼的方法交给我们,这对设计服务公司来说,似乎是无理的要求,想不到比尔先生当时欣然同意,并于后来还与本人创办之华冑设计公司合作期间,更无私的将其创新方法,带进工研院电通所,并经中国生产力中心,广泛传授给国内产业。
比尔先生于本书中,并不先阐述其个人多年的经验与方法,反而以近年来数位科技应用于不同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与互动设计中,成功范例的原创者,现身说法,叙述其创新之原委与故事,可让读者客观地在不同面相,体验与领悟,数位科技产品化的全貌,这是设计科学与教育的一种特质,设计是一门知性与感性兼具的学问,以我个人的观点来说,其方法与理论不易如一般事理,以举一反三的方式传授与领悟,及而易于从不同角度的实例与应用中,理解与领悟。也许应以「省三悟一」来比喻较为恰当。
我想有经验的互动设计师,必能从其中丰富的实例中,得以领悟,然后再参考比尔先生在第十章所提之观念与方法。
对以本书作为了解二十一世纪科技创新故事的一般读者来说,应更能从不同故事与成功案例中,渐次进入数位产品创新的领域。
然对于设计初学者来说,可能较难一开始在不同案例中看出设计方法之门道,如读者有此感觉,则建议先参考第十章,然后再回来阅读前面范例故事的内容。
知识经济时代,产业成长的关键,在于如何整合知识,创新价值。而数位产品与数位内容(含e化服务)产业的创新,其成败的关键,则是如何将科技创新,具实用价值的功能,透过互动设计来创造出符合产品创新策略、市场定位下、对目标群族可用(Usable),好用(Easy To Use);且能在使用过程中体验感动的商品。
比尔先生以其多年专业经验与国际设计界的人脉关系,整合本关键设计报告,想必能对国内数位产业转型,与创新价值,提供门道与启示。
笔者简介
梁又照教授
曾任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教授、系主任、院长,华冑设计企业创办人、IDEO公司在台代表、宏?电脑公司工业设计顾问及副总经理,现任长庚大学管理学院设计研究所客座教授、研华公司设计顾问、中华民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长,具四十余年设计教育与实务经验,设计作品曾获国家产品设计形象金质奖、台湾杰出产业设计奖、德国iF及日本G Mark等奖项。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封面上那种独特的字体和排版,透露出一种既现代又充满历史感的韵味。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互动设计背后的哲学和原则的书籍,而《关键设计报告:改变过去影响未来的互动设计法则》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特别是“改变过去影响未来”这句话,让我联想到互动设计不仅仅是关于工具和技术,更是关于如何通过设计来重塑人们的行为和认知,从而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宏大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很少见到的。此外,书中附带的DVD,特别是“设计大师亲自示范互动设计”的部分,更是让我感到异常兴奋。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能够直观地看到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是如何构思、实践并解决问题的,这种学习效果是任何文字描述都无法比拟的。我非常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获得一些真正能改变我设计思路的洞见。
评分坦白说,我对互动设计领域的研究一直保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我见过太多昙花一现的设计潮流,也经历过很多被实践证明行不通的理论。所以,当我看到《关键设计报告:改变过去影响未来的互动设计法则》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它是否真的能提供一些“干货”,而不仅仅是空泛的理论。然而,书名中的“关键设计报告”以及“改变过去影响未来”这样的表述,又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自信和深度。这似乎暗示着书中蕴含着经过沉淀和验证的智慧,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互动设计的本质,甚至引领我们走向更可持续的设计路径。我尤其看重的是书中附带的DVD。我一直坚信,最深刻的学习往往来自于观察那些真正掌握了精髓的专家。设计大师的亲自示范,不仅能让我们看到“怎么做”,更能让我们理解“为什么这么做”,这对于建立扎实的设计思维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极具吸引力,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上银色勾勒的标题,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互动设计”这个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市面上许多书籍都过于理论化,或者更新迭代太快,难以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能引领未来的著作。这本《关键设计报告:改变过去影响未来的互动设计法则》的光是书名就让我感到眼前一亮,特别是“改变过去影响未来”这句话,充满了哲学思辨的意味,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包装里附带的DVD光盘更是锦上添花,能够看到设计大师的亲自示范,这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多么宝贵的资源啊!我一直相信,理论知识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而设计类的知识更是如此,亲眼看到大师的思考过程和操作细节,往往能比枯燥的文字描述更具启发性。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从全新的视角去理解互动设计的本质,并学习那些能够真正影响设计走向的“法则”。
评分对于我这种在设计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来说,找到一本能够真正“触及灵魂”的书籍并不容易。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的“速成教程”和“技巧分享”,但很多时候,这些内容都只是浮于表面,无法触及设计的核心。当我看到《关键设计报告:改变过去影响未来的互动设计法则》这本书时,我立刻就被它所传达出的深度和前瞻性所吸引。《关键设计报告》这个词汇本身就暗示着一种严谨的研究和深刻的洞察,而“改变过去影响未来”更是将互动的概念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不再局限于当前的工具和方法,而是着眼于设计的本质和长远价值。附带的DVD,尤其是“设计大师亲自示范互动设计”这一点,更是让我激动不已。我一直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就是观察和模仿真正的专家。能够亲眼看到大师们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他们的智慧和技巧,无疑是学习互动设计不可多得的宝贵机会。
评分我收到书的当天就迫不及待地拆开了,书的装帧非常精美,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内容一定很扎实。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封面上的介绍,我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罗列一些设计技巧,而是更侧重于从宏观层面探讨互动设计的底层逻辑和发展脉络。特别是“关键设计报告”这个名称,让人联想到一份深入的行业分析和前瞻性研究。我个人认为,优秀的设计不应该仅仅是好看或好用,更应该具有前瞻性和普适性,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作者提及的“改变过去影响未来”这一点,更是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野心,它可能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做设计,更是引导你去思考设计的未来走向,甚至参与到未来的设计变革中去。附赠的DVD,我还没有来得及观看,但我相信其中包含的设计大师访谈精华和示范,一定会为我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启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