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爱迪生惹的祸:光害

都是爱迪生惹的祸:光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科普
  • 光污染
  • 环境问题
  • 科技影响
  • 社会观察
  • 爱迪生
  • 能源
  • 城市生活
  • 自然环境
  • 科学普及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启动零光害生活革命,省电减碳、救生态、救健康!

  昔日爱迪生点亮第一盏电灯的伟大发明,不料竟沦落为今天人类破坏环境的光害元兇!

.过多又超亮的粗暴照明,引发失眠、头痛、致癌危机
.不断复制的城市光廊成为挥霍用电、地球暖化的兇手
.光害让夜行动物及昆虫难以繁衍,造成生态失衡加速进行
.每天有数不清的飞鸟迷航,撞死在发亮的建筑物上
.几近15亿人无法欣赏星空之美,天文台更被迫搬家

  (一).国内第一本光害效应科普书:作者将多年观察光害的心得首次完全整披露,以世界眼光在地关怀,将厚实严谨的研究结果为基础,以亲切易读的图文引证历历地指出:光害问题的严重性,远超过想像!。

  (二).首次完整披露光害对健康的威胁:没有正常的日夜,就无健康的身心。夜间过亮的光线会引起失眠、生殖系统过早的老化、增加罹患乳癌与大肠癌的机率,不规则变化的光线还会造成胃肠、心血管疾病、扰乱新陈代谢,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三).正视光害影响生态浩劫的环境保育课题。大楼的灯会混淆迁徙中鸟类的方向感,有难以算计的鸟类撞死于灯火通明的建筑物上;夜里的强光会不仅影响夜行昆虫的辨别方向的能力,还会使依靠夜行昆虫来传播花粉的花,因为得不到协助而难以繁衍,结果可能导致某些植物在地球上消失,进而破坏了生态环境。

  (四).全民落实减碳抗暖化的乐活环保书。据统计,照明的用电量,约占总用电量的20%,而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光害严重的不当照明,时值地球暖化如同癌细胞增生之际,如果从照明下手,至少还有20%的节能空间,而且光是全台改用更省电的照明系统,就相当于半座核电厂的发电量。

  (五).一本推广绿色照明设计的教育实用书。光害问题突显了照明专业教育的问题,亦即许多建筑师、照明工程师与景观设计者对照明品质的认知严重不足,如果照明设计者、灯具制造者、消费者,甚至政府教育的配合,对于绿色照明有基本认识的话,就能让光害问题从根本解决。

读者群分析

(一).对健康风险有高度意识的养生乐活族
(二).深受光害困扰、想节能省钱的精打细算族
(三).有魄力、有远见的公部门执行者及中小企业主
(四).不断吸取科学环保新知的师生及社团
(五).诉求抗暖化减碳的环保志工及团体
(六).照明产品制造者及照明灯具供应业者
(七).热衷天文观星、爱好大自然的朋友

  作者林宪德教授为台湾绿建筑研究及推广先锋,于书中援引国内外第一手资料与案例,将「光」对于人类、生态及环境造成的伤害,以科学方法加以论证,点醒你我对于「光」的错误认知,包括「越亮才越安全」、「亮光代表文明」、「省电灯泡才省钱」等等常见的迷思。从现在起,关掉不需要与不应该亮的光,才能降低健康风险、挽救生态、减缓地球暖化。

  这是一本健康养生族的求生手册,精打细算族的省电灯具选购指南,各行各业落实节能减碳的实用书,有远见的公部门执行者必读的光害防制指引,新一代绿色照明设计师的充电秘笈……,期许以种种相乘力量打造零光害的生活革命,让繁星夜空重现每个角落。

作者简介

林宪德

  日本东京大学建筑工学博士;现任成功大学建筑系教授;对于建筑省能、绿色建筑的研究与推广不遗余力,更致力于城乡生态的研究,并且研究成果多已落实于国内建筑相关法令,如绿建筑九大指标等;是位兼具科技及人文素养之建筑学者。

赵又婵

  成功大学建筑系博士;研究专长为绿建筑、都市光环境、建筑物内装生命週期。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共同推荐】打造对人、对自然友善的光环境
文鲁彬、朱增宏、江金山、江慧仪、吴东杰、李根正、杜文苓、周春娣、周晋澄、邱国光、胡雅美、张丰藤、郭东辉、陈瑞宾、曾旭正、黄南渊、叶欣诚、刘新白 

【推荐序之一】 在屋顶之外,其实我们头上还有星空李伟文
【推荐序之二】 追求绿色生活    徐重仁
【推荐序之三】 迟到的正义   马以工
【推荐序之四】 建构无光害的永续环境    张祖恩
【推荐序之五】 一本充满爱的环境美学书   叶清来
【推荐序之六】 环保节能,拒绝光害      郑崇华
【作者序】 光害大奥秘林宪德 

Part 1  [光害环保新课题]
身处光害险境,却浑然不知!
01 [光害运动起源]爱迪生万万没想到……
02 [天文光害]如果从此看不见星空……
03 [生态光害]飞鸟大迷航
04 [生态光害]生态时序大错乱
05 [玻璃反光公害]反光玻璃让人、鸟都受害
06 [生理时钟失衡]光害潜藏的健康危机
07 [光害定义]光害无所不在
08 [光侵扰危害]光污染让健康受威胁
09 [眩光危害]好刺眼!看不见怎么「行」?
10 [能源黑洞]光害是另类的能源杀手

Part 2   [光害万花筒]
不可思议的光害效应
11 [自然界光害]反光世界的求生智慧
12 [电照速成产物]「电照菊花」与「电照养鸡」
13 [光害V.S安全]亮不一定安全
14 [城市光害]暴力式的城市照明
15 [广告招牌光害]迷失在广告灯海之中
16 [城市光廊]「城市光廊」也有负面影响?
17 [便利商店光害]发起便利商店照明减半运动
18 [道路照明光害]别把「花灯」当「路灯」!
19 [公园、老街、室内反光]光害侵犯了生活空间
20 [烟火、天灯、蜂炮等公害]  烟火是另类光害

Part 3   [光害对策]
防范光害的锦囊妙计
21 [公害防制要诀]对症下药防范光害
22 [好灯具、高效能、分区分时]绿色照明的时代来临了
23 [灯具选购迷思]省电灯泡不省电
24 [T5灯具的优势]T5灯管堪称绿色照明设计主流
25 [健康护眼灯具]好灯具给你好眼力
26 [户外照明]友善的户外照明设计
27 [室内照明]照明是一种艺术演出
28 [光害改善案例]启动光害改造运动
29 [零光害的星空]还给世界美丽的星空

附录:光害的观测与评估 / 参考文献

图书序言

推荐序之一

在屋顶之外,其实我们头上还有星空 李伟文(荒野保护协会荣誉理事长)

  这是一本令人非常惊艳的书,尤其这些年台湾各个城市陷入竞相以「城市光廊」、「把花灯当路灯」等所谓都会风貌改造思维之中,因此,本书具有当头棒喝的提醒作用,同时这也是台湾第一本谈光害的书,相信对于我们个人、社会,乃至于生态环境都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长久以来,灯光一直被视为文明以及安全的象征,尤其这几年影像视听媒介几乎无所不在的全面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不管白天与黑夜,活动起居全部受影响之下,人们也就失去自然的时间律动,连带所及,我们也不太能感受到真实的世界。

  记得十多年前,在南部垦丁的大尖山曾举办过亲子活动,当大家在山顶看完夕阳落日后,才刚要下山夜色就(竹龙)罩上来。只见大伙拿着手电筒一边在坡度很陡的石头间手脚并用地爬着,一边埋怨手电筒亮度不够,不知道在跳跃时该照哪里,一时之间险状百出。忽然有人把手上的亮光关掉,只见皎洁的月光照在大地上,目光清晰可见,大家不禁安静下来,有种沐浴在月光下的神圣感。

  的确,生活在都市中的眼睛习于五光十色的刺激,已经看不到山川的灵秀,我们早已经忘掉在屋顶之外,其实我们头上还有星空。

  是否能偶尔熄掉灯光,去掉声音,停掉机器,推辞邀宴,「少」,有的时候是「更多」。而且根据研究与统计,满意度最高的活动,往往是去除声色刺激花钱最少的活动,比如看夕阳、散步、沈思,与好友尽兴聊天、溯溪,以及在公园里做运动,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其实都是免费的。

  记得在电影「梦」里头,导演黑泽明透过村子?的老人说:「晚上太亮就看不见天上的星星。」
  是的,我们早已失去了星星,如果我们没有惊觉到,我们将不只失去星星,也要失去蔚蓝的天空。
 
推荐序之二

追求绿色生活  徐重仁(统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这是我第一次受邀为专业领域的书籍做推荐,除了感到十分荣幸外,也因为作者是台湾的绿建筑权威——成大建筑系林宪德教授,而倍感有意义。

  说起与林教授的渊源,除了拥有共同留日的背景,去年偶然之中拜读其先前出版的大作《我爱绿建筑》一书,而触动我们向他请益的契机。

  因为对于经营为数不少的7-11门市来说,面对日益兴起的节能减碳环保概念,如何善尽企业社会责任,并率先发起,是我们急于思考的重点。而林教授几年前也曾发表过关于便利商店灯光太亮的研究文章,对业者有很大的启发与提醒。

  从2007年起,我们首度进行在深夜将门市招牌灯熄灭的实验,虽然对消费者来说,灯光变暗的效果评价不一,也未引起其他业者跟进,但从节能成效来看,我们感受到从自身做起的力量,进而鼓励我们持续研究对环境保护的作法。于2008年,我们对于光源的使用更加费心留意了,陆续进行门市骑楼灯管减半、门市内照明度降低等相关作法,并且在林教授的指导下,在新的门市内增加节能灯具的使用,循序渐进地达成减低「光害」的唿吁与诉求。

  林教授长年以来在建筑省能、绿色建筑、城乡生态的研究上不遗余力,而这次的新书则以光害角度来阐述其专业研究,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他不只是以专家的立场发表研究心得,也以轻松的笔触谈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光害实例,读来让人有许多的省思与感触,更能深刻感受到他对环境与生态的人文关怀。时值本书出版之际,特为文大力推荐。
 
推荐序之三

迟到的正义  马以工(监察委员)

  约二十年前,我曾担任过台北市三处体育场所的环评计画主持人,当时环评法令尚未通过,也没有制式的环评报告章节,我们只能参考美国的范本,研拟我们的报告。很明显的,关渡区域的问题在于对洪水平原及自然保护区的冲击;现在小巨蛋这块区域是交通停车及疏散人潮问题为首要;而天母棒球场的问题,大部分认为是在晚间比赛的巨型灯架,对生态及邻里所造成的光害,可能是最严重及最难克服的环境冲击。

  当时,我们找不到对光害有研究的专家,只好由负责各个领域的专家自行找出光害的影响,于是一发不可收拾。不但对昆虫、鸟类有极严重的影响,对植物生长也有干扰,对附近居民生活品质更是伤害,而在环评中很重要的「减轻或避免对策」工作,由于缺乏研究成果,我们几乎提不出任何对策。

  认得林宪德教授已二十余年,敬佩他对环境的关注及从不懈怠的执着,他的光害新书《都是爱迪生惹的祸:光害》邀我作序,以专业来说我是没有资格的,但以一个一贯关心环境的公民,我觉得非常荣幸,且可先睹为快。林教授是推动国内绿建筑的先驱,近年来对社会环境贡献有目共睹,这次又看到林教授发表光害的研究成果,以二十年后的今天来看,所有环境问题在台湾都有回响,惟独光害是变本加利的严重。

  林教授的大作中更提醒了我们还有另类的光害,如反光的玻璃帷幕、天灯蜂炮、绑在树上的灯海花树及施放的各类烟火。如果仅是有些节庆大典的「必要之恶」,还能把他视为「可接受的伤害」。但变成竞相炫耀的虚荣时,对环境造成影响与危害,就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最后几个章节,林教授提出不少建议,我们等这些建议已等很久了,这是迟到的正义,也希望光害这本书的回响,能与林教授绿建筑的大作一样深远长长久久。

推荐序之四

建构无光害的永续环境  张祖恩(前环保署署长、成功大学环境工程学系教授)

  长久以来,「光」在人们心目中,一直都是正面的形象。多数宗教的教义中,光代表着「神圣」和生命的起源。无数的故事里,处于黑暗痛苦深渊的人,发现了光,就是获得「希望」和救赎。留一盏灯给晚回家的人,是多么「温馨」感人贴心的呵护。也有宗教把光喻为开启无上「智慧」的法门。元宵节提灯笼和闹花灯的光彩,便是令人「喜悦」的节庆。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竟然让光沦落到成为「公害」之一。

  地球存在于太阳系,随着公转和自转的制约,历经亿万年日夜、寒暖的自然演化,成为动态平衡、和谐运作的系统,白天和黑夜的「光」和「暗」共同造就了今天地球生态圈荣景。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导致生态圈浩劫的现象不一而足,林宪德教授如此深刻的提出不只爱迪生,连天神都不曾预示的「光害」,和其衍生的环境问题,实具有寒山省钟的价值。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光」也是一样的,令其致利或致害的结果,端视操持它是否合宜合度。若放任人为的「光」过度侵扰生态圈该有的黑暗,一旦生态圈的条件产生变异,致生病变和环境崩坏,终难倖免。光害的事证,在林教授的书中举证历历。人类无论生存、生活或工作,如何在生态圈可承受的范围审慎运作,已是当代人类不可忽视的课题。

  「光害」的议题在台湾,林宪德教授是一位先知先觉者。在本书中,他以深入浅出的手法,让一般的读者也可以一窥庙堂的奥义。对于具有高知识水平的读者,他进一步提出了具有学术价值的科学论证。对于世俗的误解,更义正辞严的拨乱反正,苦口婆心的推介良方妙药。宗教家说:觉是菩提,有情是萨埵。我的同事-林教授就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菩萨。我多年参与环境学术教学及研究,也曾担任国家环保业务领导人,读了他的大作,敬表赞叹之余,乐为之荐。

推荐序之五

一本充满爱的环境美学书  叶清来(宏远兴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过去我并不认识林宪德教授,但由于拜读了他的大作《城乡生态》《绿色建筑》,深受感动,一直想认识这个人。于是透过「南台湾纺织研发联盟」张克勤教授的引见,认识了林教授,才知道他是一个行动派的环保导师。

  之后,我邀请他指导我公司的生态改造,把织布厂的空调改成电扇通风,善用烟囱效应的通风对流,降低染整厂内的热度;採用花架遮阳绿化降低了办公室的气温,才得以全年停止大部分的空调,一年省了2,000万元左右的电费。现在又在他的指导下,把公司的大柏油路面停车场改成一个有生态水池的生态公园,成为办公室的天然冷气制造机,并陆续把全工厂改造成生态工业园区。

  有一次,他来公园看到了解说灯箱,马上对我说,这会害死很多昆虫,应该把灯箱关掉,改成无眩光的下向投光,让我见识到林教授关心光害议题的行动力。又有一次,我请他的爱徒欧文生教授到「南台湾纺织研发联盟」演讲;他说有一次开车在路上发现路面斑驳发亮,以为是上帝的奇蹟展现,经仔细观察,居然是邻近的玻璃帷幕建筑物的光影,心想这就是林老师想要的光害教材,于是就跳下车拍下证据交给教授。可见光害问题,已是林教授多年来的显学。

  大家都会说:「不过死了一些昆虫和鸟儿,干林教授何事!」我也是这么想。最近我读了汤马斯.佛里曼的新着《世界又热、又平、又挤》一书,作者提出治理世界的三大法宝中,其中之一是「保育伦理(Conservation)」。佛理曼说,善尽保育伦理就可以更节能、减碳、爱地球;这几天读了阿尔多?李奥帕德的自然沈思《沙郡年记》,深深体会了生态平等主义环境权的概念,才真正了解「保育伦理」之道,也才能体会林教授的用心良苦。

  诚如李奥帕德所说:「一件事要是倾向于保存生物群落的整体性、稳定性与美,便是对的。若它的倾向不是这样,那么它就是错的。」就像林教授在这生态公园的实践中,坚持生物多样性的整体性,保持生物金字塔结构的稳定性,对弯曲的树木、三曲枕木桥、多孔隙的水岸等超经济的美学要求。李奥帕德所揭示的「保育伦理」典范,在林教授的着作、言行中处处可见。

  林教授所谈的光害,不只是一种「保育伦理」,也是一种充满爱的环境美学。建议身为中小企业主或是商家经营者,都需要读这本光害科普书,因为这不但是一本教大家落实节能减碳的绿色照明指南,更是一本教各行各业爱地球的企业环保手册。

推荐序之六

环保节能,拒绝光害  郑崇华(台达电子公司、台达电子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给人类文明的提升与生活便利,各种负面问题也接踵而至,除了众所周知的天然资源枯竭、温室气体过度排放造成气候暖化,下一个应该被正视的显然就是「光害」。

  光害,又被称为光污染,因为现代社会的生活已经极度依赖照明系统,光害正是人类过度使用照明系统而产生的问题,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城市夜空中,来自宇宙中大自然的星光被众多人工灯光所侵扰而消失。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这将使得宇宙观察的研究受到影响;从生态学的论述,这同时也破坏了夜行动物的生态平衡。事实上,早在自1980年代初,即有「全球黑暗天空运动」开始成型,这个运动的目的正是为了鼓励人们减少使用照明系统,以减少日趋严重的光污染问题。

  如果你认为光害只出现在夜晚,那对光害的认识只有一半。大白天同样也会出现「反光公害」,高反射率的玻璃帷幕常反射出蓝天的影像,每年有不计其数的飞鸟误闯玻璃而亡,甚至玻璃反光也会影响交通安全而酿成车祸。所以,光害浪费能量,并减低安全性,破坏黑夜的天空,而且可能损害人类健康及动物生命。我们在提倡环保节能的同时,又怎么能不重视此一问题之严重性?

  本书作者林宪德教授,长年投身人类生活与环境生态共存共荣之研究,2004年撰写的《我爱绿建筑》一书,不但让大众对兼具生态、节能、减废、健康的绿建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成为建筑、室内设计、环境教育等学术领域的最佳工具与教材。

  台达电子2006年在台南科学园区的新建大楼,即为林教授精心规划,并获得内政部「黄金级」绿建筑标章,当时林教授就已经在区内设置许多预防或有效降低光害的照明设备。这一次林教授再度执笔,将长年观察光害的心得为文成册,内容丰富生动,相信将能唤醒大众对光害的认知与重视,也希望借此催生「光害防制法」,让台湾的夜空再度繁星璀璨。

作者序

光害大奥秘  林宪?(成功大学建筑学系教授)

  「光害」这议题,当初只是觉得它很有趣,也顺便教学生做研究,但万万没想到却把它写成了一本书。我的朋友听到此书,都说:区区光害,为何可写一本书?我提醒朋友,我们生活周遭正不断地目睹:天文台搬家、飞鸟撞死在玻璃上、青蛙不再鸣叫、稻米不结穗、有人失眠偏头痛、驾驶频出车祸……,这些都是连爱迪生都想像不到的光害,于是他们才恍然大悟,觉得有小题大作的奥秘在里面。

  记得第一次对光害感到震惊的是,美国国家奥杜邦协会(National Audubon Society)在芝加哥市发起的「熄灯计画」,它发动许多建筑大楼业主,在春秋之际的深夜关闭高楼的夜间灯,以保护迁徙鸟类的安全,并因此成立了全球第一个对鸟类友善的城市,着名的约翰翰克中心(John Hancock Center)关掉它装饰性的大楼照明之后,每晚可以拯救1,500只鸟的性命,令我十分感动,从此立下我研究光害的心愿。

  又婵是我第一个以光害为论文的博士生。有一天,我叫她来,秀给她一些光害的文献,问她想不想做光害的研究,她毫不质疑地说OK,于是三年后就成为国内第一个「光害博士」了。然而,由于国内学术界对光害的认识太浅,两年前她辛苦整理了一篇有关台南市公园路灯光害的论文,投在学术期刊上,想不到却被退稿,简直是对我们的努力与眼光浇了冷水。如今她的论文变成了本书最精采的一部分,也是最被称赞的本土研究精华,如此算是还给她一个公道了。

  光佑是继又婵之后,写光害论文的硕士生。他调查台北、台南繁华商圈的光害,导出了住宅在招牌照明下的光害预测公式,由其内容不难看出民众受到光害煎熬的情形。另外,天才的卓建光建筑师,在我研究所课中到彰化田尾调查「电照菊花」,他竟然在电灯泡下贴了捕蝇纸,一夜间黏了近百只的小飞虫,证实了夜间照明对昆虫严重伤害的情形,令人耳目一新。这些第一线的光害调查与佐证图片,都变成了本书最精采的内容之一,增添了本书的可信度。

  还有一个催促我出书的原因,就是我家的土狗KURO。他最怕烟火与鞭炮,每到中秋、元宵或春节,我都担心他看到火光、听到咻咻声。他常惊慌不安地强行挣断锁链、撞破玻璃、跳进室内,更甚者还会吓得屎尿并流。KURO的妈「黑狗妹」,也因为被烟火吓得逃出户外而走失三次,最后一次是因为年老失明,在一次中秋节的烟火惊吓中夺门而出,从此再也看不到她的踪影,让我们一家人痛哭不已。看到受光害伤害的无辜动物,不禁令我想起台湾人喜欢在深山海边到处装霓虹灯、放烟火的恶行,不知有多少山林里的动物因此被吓得坠崖而死,于是我就决定为他们发出不平之鸣了。

  光害的议题,不但民众不知,对环保界也是新鲜事,但有多少人因它而失眠、焦虑、头痛、致癌?有多少生物因它而消失?今日鸟撞死于反光玻璃,也许是明日人类死于环境破坏的警讯。种种现象岂非预测人类命运的水晶球?也许我们应该学习美国国家奥杜邦协会的「熄灯计画」,要求人类经济活动有经常的熄灯计画,让人可以看到更多的星星、听到更多的蛙鸣鸟叫、活得更有尊严一点。

图书试读

04 ➤生态光害

夜里的强光不仅会影响飞蛾及其他夜行昆虫辨别方向的能力,还会使得那些依靠夜行昆虫来传播花粉的花,因为得不到协助而难以繁衍,结果可能导致某些种类的植物在地球上消失,进而破坏了整个生态环境。

生态时序大错乱

  你是否发现了,在路灯旁的植物,树叶常呈枯萎状,果子始终长不好,有些花提早开了,也提早谢了,其实造成植物生态时序错乱也是光害影响的结果(图4.1∼4.2)。

植物是光害的头号受害者

  植物的花期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夜晚时间的长短,我们把这种「受到夜晚时间长短而影响开花」的机制称为「光週期」,像是菊花在白昼短黑夜长的秋季开花,而鸢尾花则绽放在昼长夜短的夏季。聪明的人类脑筋动得快,想到利用「光週期」的原理来调整花的产期,以卖得好价钱。

  人们可以利用光线控制植物生长週期获得利益,但夜间过亮的光线有时却让植物受到伤害,最后自食苦果的正是人类和地球生态。以农作物来说,通常对光线很敏感,即使夜晚的路灯仅有微量的照度,对收获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研究显示,夜间的人工光线会使水稻的成熟期延后,特别是在收成期的前20∼40天的影响最大。所以,种植在公路、高尔夫球场附近的水稻生长情况都较差。在台中县有一则奇闻,有位农夫因为种在路旁的稻米受到路灯照射而不结穗,突发奇想地迳自把路灯罩上黑网,保护了稻子,但附近居民没有了路灯,只好摸黑走路回家。

  树木如果在夜间受到强光照射,会使休眠受到干扰,引起落叶时序的失常。日本千叶大学园艺系的三沢教授曾经做过一项实验,他发现行道树会受到路灯照射的影响,树叶落叶与变色的时间会随之延迟,有的甚至到了该开花的春天却仍保有红叶。这种不正常的生长週期,结果造成树木的寿命变短。

  至于易受灯光影响的树种有枫树、四照花、垂柳,特别是橙皮、针枞等对光的影响最敏感。而由于光的照射,梧桐树、刺槐的叶子的密度将逐渐减少,留下的叶片也会慢慢枯死。对光叶榉树、银杏树来说,受光照射的影响很小,落叶主要受温度影响,而不是光照的结果。

图4.1夜间在强光照射下的植物, 生长容易受到干扰。

图4.2路灯旁的行道树常是光害的 头号受害者。

表4.1受路灯影响落叶期的行道树

小则物种绝迹,大则生态失衡

  动物的许多活动也都和光有关。鸟类的觉醒与鸣叫和光的强度有关,所以在不同的季节里鸣叫的时间也不同;金龟子总是在日落后的5∼6分钟出现;蝙蝠则要天色昏暗才会出现在天空中。但人类不当的夜间照明产生了天空辉光、逸散光、反射光,往往打乱了动植物昼夜生活的节奏,有时使物种数量突增或骤减,造成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威胁(图4.3)。

  美国图森市(Tuscon)就因为上千组霓虹灯烧死了吃蚊虫的鸟和昆虫,使其夏夜蚊虫增加不少。也有研究指出,因为光害助长了藻类繁殖,制造红潮,使得湖里的浮游生物(如水蚤)的生存受到威胁,也污染水质(Moore et al., 2000)(图4.4)。从表4.2「水生动物的活动与光照度的关系」还可以进一步发现,动物性的浮游生物,白天位于水底,黑暗时则浮起,而光会左右浮游生物的行动,尤其虾子属于背光性的水生动物,对光非常敏感,长期夜间照明会影响其数量,连带也会影响像是鳟鱼等水生动物的食物来源。

图4.3 路灯发光引来蚊虫飞扑丧命。

图4.4 过亮的路灯或桥樑照明也会影响水岸生态。

表4.2水生动物的活动与光照度的关系

  萤火虫以腹部萤光在黑暗中的闪光频率做为吸引异性交配、沟通的工具,但光害使其闪光看不清楚而失去繁殖能力,于是数量越来越少。有鳞翅类学者及昆虫学者(Frank, 1988)指出,夜里的强光不仅影响飞蛾及其他夜行昆虫的辨别方向的能力,还会使得那些依靠夜行昆虫来传播花粉的花,因为得不到协助而难以繁衍,结果可能导致某些种类的植物在地球上消失,进而破坏了整个生态环境。人类以万物之灵自居,却忽略了自身制造出来的人工光线伤害自然界的恶果。换个角度想,其实就像人一样,我们白天工作,夜晚需要休息,并随着星辰日夜更迭,大自然的万物本来有一定的生长时序,不应该去干扰破坏。所以城市里的灯光设计应该考虑到与自然和谐,创造对生物友善的照明环境。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