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零光害生活革命,省电减碳、救生态、救健康!
昔日爱迪生点亮第一盏电灯的伟大发明,不料竟沦落为今天人类破坏环境的光害元兇!
.过多又超亮的粗暴照明,引发失眠、头痛、致癌危机
.不断复制的城市光廊成为挥霍用电、地球暖化的兇手
.光害让夜行动物及昆虫难以繁衍,造成生态失衡加速进行
.每天有数不清的飞鸟迷航,撞死在发亮的建筑物上
.几近15亿人无法欣赏星空之美,天文台更被迫搬家
(一).国内第一本光害效应科普书:作者将多年观察光害的心得首次完全整披露,以世界眼光在地关怀,将厚实严谨的研究结果为基础,以亲切易读的图文引证历历地指出:光害问题的严重性,远超过想像!。
(二).首次完整披露光害对健康的威胁:没有正常的日夜,就无健康的身心。夜间过亮的光线会引起失眠、生殖系统过早的老化、增加罹患乳癌与大肠癌的机率,不规则变化的光线还会造成胃肠、心血管疾病、扰乱新陈代谢,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三).正视光害影响生态浩劫的环境保育课题。大楼的灯会混淆迁徙中鸟类的方向感,有难以算计的鸟类撞死于灯火通明的建筑物上;夜里的强光会不仅影响夜行昆虫的辨别方向的能力,还会使依靠夜行昆虫来传播花粉的花,因为得不到协助而难以繁衍,结果可能导致某些植物在地球上消失,进而破坏了生态环境。
(四).全民落实减碳抗暖化的乐活环保书。据统计,照明的用电量,约占总用电量的20%,而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光害严重的不当照明,时值地球暖化如同癌细胞增生之际,如果从照明下手,至少还有20%的节能空间,而且光是全台改用更省电的照明系统,就相当于半座核电厂的发电量。
(五).一本推广绿色照明设计的教育实用书。光害问题突显了照明专业教育的问题,亦即许多建筑师、照明工程师与景观设计者对照明品质的认知严重不足,如果照明设计者、灯具制造者、消费者,甚至政府教育的配合,对于绿色照明有基本认识的话,就能让光害问题从根本解决。
读者群分析
(一).对健康风险有高度意识的养生乐活族
(二).深受光害困扰、想节能省钱的精打细算族
(三).有魄力、有远见的公部门执行者及中小企业主
(四).不断吸取科学环保新知的师生及社团
(五).诉求抗暖化减碳的环保志工及团体
(六).照明产品制造者及照明灯具供应业者
(七).热衷天文观星、爱好大自然的朋友
作者林宪德教授为台湾绿建筑研究及推广先锋,于书中援引国内外第一手资料与案例,将「光」对于人类、生态及环境造成的伤害,以科学方法加以论证,点醒你我对于「光」的错误认知,包括「越亮才越安全」、「亮光代表文明」、「省电灯泡才省钱」等等常见的迷思。从现在起,关掉不需要与不应该亮的光,才能降低健康风险、挽救生态、减缓地球暖化。
这是一本健康养生族的求生手册,精打细算族的省电灯具选购指南,各行各业落实节能减碳的实用书,有远见的公部门执行者必读的光害防制指引,新一代绿色照明设计师的充电秘笈……,期许以种种相乘力量打造零光害的生活革命,让繁星夜空重现每个角落。
作者简介
林宪德
日本东京大学建筑工学博士;现任成功大学建筑系教授;对于建筑省能、绿色建筑的研究与推广不遗余力,更致力于城乡生态的研究,并且研究成果多已落实于国内建筑相关法令,如绿建筑九大指标等;是位兼具科技及人文素养之建筑学者。
赵又婵
成功大学建筑系博士;研究专长为绿建筑、都市光环境、建筑物内装生命週期。
【共同推荐】打造对人、对自然友善的光环境
文鲁彬、朱增宏、江金山、江慧仪、吴东杰、李根正、杜文苓、周春娣、周晋澄、邱国光、胡雅美、张丰藤、郭东辉、陈瑞宾、曾旭正、黄南渊、叶欣诚、刘新白
【推荐序之一】 在屋顶之外,其实我们头上还有星空李伟文
【推荐序之二】 追求绿色生活 徐重仁
【推荐序之三】 迟到的正义 马以工
【推荐序之四】 建构无光害的永续环境 张祖恩
【推荐序之五】 一本充满爱的环境美学书 叶清来
【推荐序之六】 环保节能,拒绝光害 郑崇华
【作者序】 光害大奥秘林宪德
Part 1 [光害环保新课题]
身处光害险境,却浑然不知!
01 [光害运动起源]爱迪生万万没想到……
02 [天文光害]如果从此看不见星空……
03 [生态光害]飞鸟大迷航
04 [生态光害]生态时序大错乱
05 [玻璃反光公害]反光玻璃让人、鸟都受害
06 [生理时钟失衡]光害潜藏的健康危机
07 [光害定义]光害无所不在
08 [光侵扰危害]光污染让健康受威胁
09 [眩光危害]好刺眼!看不见怎么「行」?
10 [能源黑洞]光害是另类的能源杀手
Part 2 [光害万花筒]
不可思议的光害效应
11 [自然界光害]反光世界的求生智慧
12 [电照速成产物]「电照菊花」与「电照养鸡」
13 [光害V.S安全]亮不一定安全
14 [城市光害]暴力式的城市照明
15 [广告招牌光害]迷失在广告灯海之中
16 [城市光廊]「城市光廊」也有负面影响?
17 [便利商店光害]发起便利商店照明减半运动
18 [道路照明光害]别把「花灯」当「路灯」!
19 [公园、老街、室内反光]光害侵犯了生活空间
20 [烟火、天灯、蜂炮等公害] 烟火是另类光害
Part 3 [光害对策]
防范光害的锦囊妙计
21 [公害防制要诀]对症下药防范光害
22 [好灯具、高效能、分区分时]绿色照明的时代来临了
23 [灯具选购迷思]省电灯泡不省电
24 [T5灯具的优势]T5灯管堪称绿色照明设计主流
25 [健康护眼灯具]好灯具给你好眼力
26 [户外照明]友善的户外照明设计
27 [室内照明]照明是一种艺术演出
28 [光害改善案例]启动光害改造运动
29 [零光害的星空]还给世界美丽的星空
附录:光害的观测与评估 / 参考文献
推荐序之一
在屋顶之外,其实我们头上还有星空 李伟文(荒野保护协会荣誉理事长)
这是一本令人非常惊艳的书,尤其这些年台湾各个城市陷入竞相以「城市光廊」、「把花灯当路灯」等所谓都会风貌改造思维之中,因此,本书具有当头棒喝的提醒作用,同时这也是台湾第一本谈光害的书,相信对于我们个人、社会,乃至于生态环境都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长久以来,灯光一直被视为文明以及安全的象征,尤其这几年影像视听媒介几乎无所不在的全面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不管白天与黑夜,活动起居全部受影响之下,人们也就失去自然的时间律动,连带所及,我们也不太能感受到真实的世界。
记得十多年前,在南部垦丁的大尖山曾举办过亲子活动,当大家在山顶看完夕阳落日后,才刚要下山夜色就(竹龙)罩上来。只见大伙拿着手电筒一边在坡度很陡的石头间手脚并用地爬着,一边埋怨手电筒亮度不够,不知道在跳跃时该照哪里,一时之间险状百出。忽然有人把手上的亮光关掉,只见皎洁的月光照在大地上,目光清晰可见,大家不禁安静下来,有种沐浴在月光下的神圣感。
的确,生活在都市中的眼睛习于五光十色的刺激,已经看不到山川的灵秀,我们早已经忘掉在屋顶之外,其实我们头上还有星空。
是否能偶尔熄掉灯光,去掉声音,停掉机器,推辞邀宴,「少」,有的时候是「更多」。而且根据研究与统计,满意度最高的活动,往往是去除声色刺激花钱最少的活动,比如看夕阳、散步、沈思,与好友尽兴聊天、溯溪,以及在公园里做运动,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其实都是免费的。
记得在电影「梦」里头,导演黑泽明透过村子?的老人说:「晚上太亮就看不见天上的星星。」
是的,我们早已失去了星星,如果我们没有惊觉到,我们将不只失去星星,也要失去蔚蓝的天空。
推荐序之二
追求绿色生活 徐重仁(统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这是我第一次受邀为专业领域的书籍做推荐,除了感到十分荣幸外,也因为作者是台湾的绿建筑权威——成大建筑系林宪德教授,而倍感有意义。
说起与林教授的渊源,除了拥有共同留日的背景,去年偶然之中拜读其先前出版的大作《我爱绿建筑》一书,而触动我们向他请益的契机。
因为对于经营为数不少的7-11门市来说,面对日益兴起的节能减碳环保概念,如何善尽企业社会责任,并率先发起,是我们急于思考的重点。而林教授几年前也曾发表过关于便利商店灯光太亮的研究文章,对业者有很大的启发与提醒。
从2007年起,我们首度进行在深夜将门市招牌灯熄灭的实验,虽然对消费者来说,灯光变暗的效果评价不一,也未引起其他业者跟进,但从节能成效来看,我们感受到从自身做起的力量,进而鼓励我们持续研究对环境保护的作法。于2008年,我们对于光源的使用更加费心留意了,陆续进行门市骑楼灯管减半、门市内照明度降低等相关作法,并且在林教授的指导下,在新的门市内增加节能灯具的使用,循序渐进地达成减低「光害」的唿吁与诉求。
林教授长年以来在建筑省能、绿色建筑、城乡生态的研究上不遗余力,而这次的新书则以光害角度来阐述其专业研究,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他不只是以专家的立场发表研究心得,也以轻松的笔触谈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光害实例,读来让人有许多的省思与感触,更能深刻感受到他对环境与生态的人文关怀。时值本书出版之际,特为文大力推荐。
推荐序之三
迟到的正义 马以工(监察委员)
约二十年前,我曾担任过台北市三处体育场所的环评计画主持人,当时环评法令尚未通过,也没有制式的环评报告章节,我们只能参考美国的范本,研拟我们的报告。很明显的,关渡区域的问题在于对洪水平原及自然保护区的冲击;现在小巨蛋这块区域是交通停车及疏散人潮问题为首要;而天母棒球场的问题,大部分认为是在晚间比赛的巨型灯架,对生态及邻里所造成的光害,可能是最严重及最难克服的环境冲击。
当时,我们找不到对光害有研究的专家,只好由负责各个领域的专家自行找出光害的影响,于是一发不可收拾。不但对昆虫、鸟类有极严重的影响,对植物生长也有干扰,对附近居民生活品质更是伤害,而在环评中很重要的「减轻或避免对策」工作,由于缺乏研究成果,我们几乎提不出任何对策。
认得林宪德教授已二十余年,敬佩他对环境的关注及从不懈怠的执着,他的光害新书《都是爱迪生惹的祸:光害》邀我作序,以专业来说我是没有资格的,但以一个一贯关心环境的公民,我觉得非常荣幸,且可先睹为快。林教授是推动国内绿建筑的先驱,近年来对社会环境贡献有目共睹,这次又看到林教授发表光害的研究成果,以二十年后的今天来看,所有环境问题在台湾都有回响,惟独光害是变本加利的严重。
林教授的大作中更提醒了我们还有另类的光害,如反光的玻璃帷幕、天灯蜂炮、绑在树上的灯海花树及施放的各类烟火。如果仅是有些节庆大典的「必要之恶」,还能把他视为「可接受的伤害」。但变成竞相炫耀的虚荣时,对环境造成影响与危害,就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最后几个章节,林教授提出不少建议,我们等这些建议已等很久了,这是迟到的正义,也希望光害这本书的回响,能与林教授绿建筑的大作一样深远长长久久。
推荐序之四
建构无光害的永续环境 张祖恩(前环保署署长、成功大学环境工程学系教授)
长久以来,「光」在人们心目中,一直都是正面的形象。多数宗教的教义中,光代表着「神圣」和生命的起源。无数的故事里,处于黑暗痛苦深渊的人,发现了光,就是获得「希望」和救赎。留一盏灯给晚回家的人,是多么「温馨」感人贴心的呵护。也有宗教把光喻为开启无上「智慧」的法门。元宵节提灯笼和闹花灯的光彩,便是令人「喜悦」的节庆。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竟然让光沦落到成为「公害」之一。
地球存在于太阳系,随着公转和自转的制约,历经亿万年日夜、寒暖的自然演化,成为动态平衡、和谐运作的系统,白天和黑夜的「光」和「暗」共同造就了今天地球生态圈荣景。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导致生态圈浩劫的现象不一而足,林宪德教授如此深刻的提出不只爱迪生,连天神都不曾预示的「光害」,和其衍生的环境问题,实具有寒山省钟的价值。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光」也是一样的,令其致利或致害的结果,端视操持它是否合宜合度。若放任人为的「光」过度侵扰生态圈该有的黑暗,一旦生态圈的条件产生变异,致生病变和环境崩坏,终难倖免。光害的事证,在林教授的书中举证历历。人类无论生存、生活或工作,如何在生态圈可承受的范围审慎运作,已是当代人类不可忽视的课题。
「光害」的议题在台湾,林宪德教授是一位先知先觉者。在本书中,他以深入浅出的手法,让一般的读者也可以一窥庙堂的奥义。对于具有高知识水平的读者,他进一步提出了具有学术价值的科学论证。对于世俗的误解,更义正辞严的拨乱反正,苦口婆心的推介良方妙药。宗教家说:觉是菩提,有情是萨埵。我的同事-林教授就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菩萨。我多年参与环境学术教学及研究,也曾担任国家环保业务领导人,读了他的大作,敬表赞叹之余,乐为之荐。
推荐序之五
一本充满爱的环境美学书 叶清来(宏远兴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过去我并不认识林宪德教授,但由于拜读了他的大作《城乡生态》《绿色建筑》,深受感动,一直想认识这个人。于是透过「南台湾纺织研发联盟」张克勤教授的引见,认识了林教授,才知道他是一个行动派的环保导师。
之后,我邀请他指导我公司的生态改造,把织布厂的空调改成电扇通风,善用烟囱效应的通风对流,降低染整厂内的热度;採用花架遮阳绿化降低了办公室的气温,才得以全年停止大部分的空调,一年省了2,000万元左右的电费。现在又在他的指导下,把公司的大柏油路面停车场改成一个有生态水池的生态公园,成为办公室的天然冷气制造机,并陆续把全工厂改造成生态工业园区。
有一次,他来公园看到了解说灯箱,马上对我说,这会害死很多昆虫,应该把灯箱关掉,改成无眩光的下向投光,让我见识到林教授关心光害议题的行动力。又有一次,我请他的爱徒欧文生教授到「南台湾纺织研发联盟」演讲;他说有一次开车在路上发现路面斑驳发亮,以为是上帝的奇蹟展现,经仔细观察,居然是邻近的玻璃帷幕建筑物的光影,心想这就是林老师想要的光害教材,于是就跳下车拍下证据交给教授。可见光害问题,已是林教授多年来的显学。
大家都会说:「不过死了一些昆虫和鸟儿,干林教授何事!」我也是这么想。最近我读了汤马斯.佛里曼的新着《世界又热、又平、又挤》一书,作者提出治理世界的三大法宝中,其中之一是「保育伦理(Conservation)」。佛理曼说,善尽保育伦理就可以更节能、减碳、爱地球;这几天读了阿尔多?李奥帕德的自然沈思《沙郡年记》,深深体会了生态平等主义环境权的概念,才真正了解「保育伦理」之道,也才能体会林教授的用心良苦。
诚如李奥帕德所说:「一件事要是倾向于保存生物群落的整体性、稳定性与美,便是对的。若它的倾向不是这样,那么它就是错的。」就像林教授在这生态公园的实践中,坚持生物多样性的整体性,保持生物金字塔结构的稳定性,对弯曲的树木、三曲枕木桥、多孔隙的水岸等超经济的美学要求。李奥帕德所揭示的「保育伦理」典范,在林教授的着作、言行中处处可见。
林教授所谈的光害,不只是一种「保育伦理」,也是一种充满爱的环境美学。建议身为中小企业主或是商家经营者,都需要读这本光害科普书,因为这不但是一本教大家落实节能减碳的绿色照明指南,更是一本教各行各业爱地球的企业环保手册。
推荐序之六
环保节能,拒绝光害 郑崇华(台达电子公司、台达电子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给人类文明的提升与生活便利,各种负面问题也接踵而至,除了众所周知的天然资源枯竭、温室气体过度排放造成气候暖化,下一个应该被正视的显然就是「光害」。
光害,又被称为光污染,因为现代社会的生活已经极度依赖照明系统,光害正是人类过度使用照明系统而产生的问题,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城市夜空中,来自宇宙中大自然的星光被众多人工灯光所侵扰而消失。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这将使得宇宙观察的研究受到影响;从生态学的论述,这同时也破坏了夜行动物的生态平衡。事实上,早在自1980年代初,即有「全球黑暗天空运动」开始成型,这个运动的目的正是为了鼓励人们减少使用照明系统,以减少日趋严重的光污染问题。
如果你认为光害只出现在夜晚,那对光害的认识只有一半。大白天同样也会出现「反光公害」,高反射率的玻璃帷幕常反射出蓝天的影像,每年有不计其数的飞鸟误闯玻璃而亡,甚至玻璃反光也会影响交通安全而酿成车祸。所以,光害浪费能量,并减低安全性,破坏黑夜的天空,而且可能损害人类健康及动物生命。我们在提倡环保节能的同时,又怎么能不重视此一问题之严重性?
本书作者林宪德教授,长年投身人类生活与环境生态共存共荣之研究,2004年撰写的《我爱绿建筑》一书,不但让大众对兼具生态、节能、减废、健康的绿建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成为建筑、室内设计、环境教育等学术领域的最佳工具与教材。
台达电子2006年在台南科学园区的新建大楼,即为林教授精心规划,并获得内政部「黄金级」绿建筑标章,当时林教授就已经在区内设置许多预防或有效降低光害的照明设备。这一次林教授再度执笔,将长年观察光害的心得为文成册,内容丰富生动,相信将能唤醒大众对光害的认知与重视,也希望借此催生「光害防制法」,让台湾的夜空再度繁星璀璨。
作者序
光害大奥秘 林宪?(成功大学建筑学系教授)
「光害」这议题,当初只是觉得它很有趣,也顺便教学生做研究,但万万没想到却把它写成了一本书。我的朋友听到此书,都说:区区光害,为何可写一本书?我提醒朋友,我们生活周遭正不断地目睹:天文台搬家、飞鸟撞死在玻璃上、青蛙不再鸣叫、稻米不结穗、有人失眠偏头痛、驾驶频出车祸……,这些都是连爱迪生都想像不到的光害,于是他们才恍然大悟,觉得有小题大作的奥秘在里面。
记得第一次对光害感到震惊的是,美国国家奥杜邦协会(National Audubon Society)在芝加哥市发起的「熄灯计画」,它发动许多建筑大楼业主,在春秋之际的深夜关闭高楼的夜间灯,以保护迁徙鸟类的安全,并因此成立了全球第一个对鸟类友善的城市,着名的约翰翰克中心(John Hancock Center)关掉它装饰性的大楼照明之后,每晚可以拯救1,500只鸟的性命,令我十分感动,从此立下我研究光害的心愿。
又婵是我第一个以光害为论文的博士生。有一天,我叫她来,秀给她一些光害的文献,问她想不想做光害的研究,她毫不质疑地说OK,于是三年后就成为国内第一个「光害博士」了。然而,由于国内学术界对光害的认识太浅,两年前她辛苦整理了一篇有关台南市公园路灯光害的论文,投在学术期刊上,想不到却被退稿,简直是对我们的努力与眼光浇了冷水。如今她的论文变成了本书最精采的一部分,也是最被称赞的本土研究精华,如此算是还给她一个公道了。
光佑是继又婵之后,写光害论文的硕士生。他调查台北、台南繁华商圈的光害,导出了住宅在招牌照明下的光害预测公式,由其内容不难看出民众受到光害煎熬的情形。另外,天才的卓建光建筑师,在我研究所课中到彰化田尾调查「电照菊花」,他竟然在电灯泡下贴了捕蝇纸,一夜间黏了近百只的小飞虫,证实了夜间照明对昆虫严重伤害的情形,令人耳目一新。这些第一线的光害调查与佐证图片,都变成了本书最精采的内容之一,增添了本书的可信度。
还有一个催促我出书的原因,就是我家的土狗KURO。他最怕烟火与鞭炮,每到中秋、元宵或春节,我都担心他看到火光、听到咻咻声。他常惊慌不安地强行挣断锁链、撞破玻璃、跳进室内,更甚者还会吓得屎尿并流。KURO的妈「黑狗妹」,也因为被烟火吓得逃出户外而走失三次,最后一次是因为年老失明,在一次中秋节的烟火惊吓中夺门而出,从此再也看不到她的踪影,让我们一家人痛哭不已。看到受光害伤害的无辜动物,不禁令我想起台湾人喜欢在深山海边到处装霓虹灯、放烟火的恶行,不知有多少山林里的动物因此被吓得坠崖而死,于是我就决定为他们发出不平之鸣了。
光害的议题,不但民众不知,对环保界也是新鲜事,但有多少人因它而失眠、焦虑、头痛、致癌?有多少生物因它而消失?今日鸟撞死于反光玻璃,也许是明日人类死于环境破坏的警讯。种种现象岂非预测人类命运的水晶球?也许我们应该学习美国国家奥杜邦协会的「熄灯计画」,要求人类经济活动有经常的熄灯计画,让人可以看到更多的星星、听到更多的蛙鸣鸟叫、活得更有尊严一点。
老實說,對於「光害」這個主題,我之前並沒有太深入的了解,頂多就是在夜間開車時,被對向來車的強烈車燈照得眼睛睜不開,或是偶爾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在討論,說城市的光害太嚴重,看不到星星了。但是,這本書的標題,卻讓我覺得,原來「光害」這個問題,是如此的有歷史感,而且竟然跟發明大王愛迪生扯上邊。我猜想,作者一定花了很多心思去研究,去追溯「光」的歷史,從最原始的火把,到油燈,再到愛迪生的電燈泡,以及後續各種人造光源的演進。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描寫,在愛迪生發明電燈之前,人們是如何度過夜晚的?那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是否有另一種與現在截然不同的「光」的存在?而當電燈發明之後,那種劃時代的意義,人們對黑暗的征服,對夜晚活動的無限可能,會不會被作者賦予一種近乎神聖的色彩?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在書中,細膩地描繪出,從一個絕對的黑暗世界,如何一步步被「光」所佔領,這個過程中,人們的心態是如何轉變的。而且,我相信作者不會止步於此,他一定會將這個歷史性的脈絡,延展到當代,去探討我們如今所面臨的「光害」問題。我想到書裡可能會出現的場景:夜晚,本該漆黑無垠的天空,卻被城市的燈火照得一片昏黃,那些曾經璀璨的星辰,如今只能在少數偏遠的山區,或者在天文館的模擬投影中才能看到。這種對比,一定會讓人感到一絲惋惜,甚至是一種失落。我希望作者能用充滿情感的筆觸,去描寫這種失落感,去喚醒我們對「自然光」的珍視,去重新審視我們對「光」的依賴,以及這種依賴所帶來的潛在代價。
评分當我看到「都是愛迪生惹的禍:光害」這個標題的時候,我腦中立刻跳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畫面:一位來自過去的發明家,穿越時空來到現代,看到自己發明的燈泡,竟然成了「光害」的始作俑者。這種反差和諷刺感,立刻就激起了我的閱讀興趣。我猜想,這本書的寫法,一定非常獨特,可能不會是那種平鋪直敘的科普文章,而更像是一場充滿想像力的「對話」或「辯論」。我期待,作者可能會以一種假設性的方式,讓愛迪生親自「現身說法」,講述他當初發明電燈的初衷,以及他對「光明」的理解。然後,再將他的觀點,與現代社會所面臨的「光害」問題進行對比。我想到,愛迪生可能會對著現代都市夜晚,那種鋪天蓋地的、無處不在的人造光,感到非常驚訝,甚至有些許的無奈。他可能會想:「我只是想讓大家在黑暗中看清楚東西,怎麼會變成這樣?」這種設定,絕對能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氛圍中,深入思考「光害」這個問題。我希望,作者能藉由這種「擬人化」的敘事方式,去探討「光害」的深層原因。它可能不僅僅是照明技術的發展,更是我們對「效率」、「繁榮」的單一追求,以及我們對自然界規律的忽視。我想到,書中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節:作者可能會追溯,從愛迪生點亮第一盞電燈開始,人類社會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依賴光」的。從最初的「驅逐黑暗」,到後來的「裝點生活」,再到如今的「侵蝕自然」,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觀念和行為,發生了怎樣的轉變?我期待,作者能用生動的筆觸,去描寫這種轉變,並引導讀者反思,什麼才是真正的「光明」,以及我們應該如何與「光」和諧共處。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我必須說,太有創意了,簡直是一拍即合的感覺。「都是愛迪生惹的禍:光害」,光是這句話,就勾勒出了一個充滿張力和諷刺意味的故事。我立刻聯想到,這不單單是一本關於科學或環境的書,更可能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和哲學思考的作品。我猜想,作者在開頭,或許會從愛迪生的偉大功績出發,讚頌他為人類帶來的光明,對世界產生的巨大影響。那種「照亮世界」的豪情壯志,在書中一定會被描繪得淋漓盡致。我想到,當時的社會,大概是多麼渴望擺脫黑暗,多麼期待科學能夠帶來進步和便利。然後,筆鋒一轉,作者可能會把我們帶入現代社會,描繪一個被「光」所淹沒的世界。我想到,那些不斷閃爍的廣告招牌,那層層疊疊的霓虹燈,那種無處不在的人工照明,它們在夜晚,本該是城市活力的象徵,但在作者的筆下,會不會變成一種無聲的侵蝕,一種剝奪了我們與自然連結的枷鎖?我非常期待,作者能用獨特的視角,去分析「光害」是如何一步步侵蝕我們的生活,不僅是眼睛所見的視覺影響,更可能是對我們身心健康、對生態環境、甚至是對人類精神層面的影響。我想到,書中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節:一個在城市長大的孩子,從未真正見過璀璨的銀河,對他來說,星空只是書本上的圖片,而他所熟悉的夜空,永遠是那片帶著淺淺黃色的、被燈火暈染的「光之霾」。這種描寫,必定會讓人感到心痛,並促使我們去思考,我們為了所謂的「進步」,究竟失去了什麼。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我必須說,實在是太有畫面感了。「都是愛迪生惹的禍:光害」,光這句話,就足以讓我在腦海裡構築出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場景。我猜想,這本書的寫法,一定相當別緻,可能不會是那種按時間順序一本正經的講述。我想到,作者或許會以一個現代人的視角,對著愛迪生曾經創造的「光明」發出質疑。我期待,書中可能會有一段,描寫在一個被城市燈光籠罩的夜晚,一個現代人抬頭望天,卻只能看到一片模糊的黃色光暈,連一顆星星都難得見到,然後,他或許會在心裡默默地想:「愛迪生啊,你發明了這麼棒的燈泡,但你怎麼也沒想到,我們後代會被你的發明,逼得連星星都看不見了呢?」這種帶有戲謔和無奈的開頭,絕對能迅速抓住讀者的注意力。我想到,作者可能會藉由這個引子,深入探討「光害」的成因,它不單單是電燈的問題,更是現代化、工業化、城市化發展的必然結果。我期待,書中會細膩地描繪,各種不同類型的人造光源,是如何在夜晚,悄無聲息地蠶食著自然的光輝。從路燈、建築照明、廣告招牌,到車燈、甚至是一些不必要的景觀照明,它們共同編織出一張巨大的「光之網」,將原本屬於黑暗的夜空,佔為己有。我希望,作者能在書中,用生動的筆觸,去描寫這種「光害」對我們生活造成的實際影響,不僅僅是影響天文觀測,更可能對人類的生理節律、對野生動物的棲息、對夜間生態的破壞。我想到,書中或許會出現這樣的情節:一個長期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從未真正體驗過,在沒有光害的鄉村夜晚,那種被無數星辰點綴的天空是何等壯觀。這種對比,必定會讓人感到一種莫名的失落,並促使我們去反思,我們是否在追求現代文明的同時,丟失了寶貴的自然遺產。
评分「都是愛迪生惹的禍:光害」,這書名,真是太有意思了!它巧妙地將一位偉大的發明家,與一個當代環保議題連結起來,這其中的反差和張力,絕對能勾起讀者的好奇心。我預想,這本書不會是一本枯燥的科普讀物,而更像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一場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反思。我猜想,作者在開篇,一定會極力渲染愛迪生發明電燈的偉大,那種劃時代的意義,如何將人類從漫長的黑夜中解放出來,如何點燃了世界的各個角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與繁榮。那種對「光明」的崇拜,對科技的讚頌,可能會被作者描寫得非常激昂。我想到,當時的社會,對愛迪生的發明,一定是充滿了讚嘆和驚喜,認為這是一個無比美好的進步。然而,接下來,作者的筆鋒會不會就此轉向,去揭示這種「光明」背後的另一面?我期待,書中會細膩地描寫,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對「光」的依賴越來越深,而「光害」也像一個陰影一樣,悄悄地蔓延開來。我想到,現代都市的夜晚,那種永不熄滅的燈火,那種過度照明的景象,可能會被作者描寫成一種無聲的喧囂,一種對自然秩序的破壞。我非常好奇,作者會如何將愛迪生所開啟的「光明時代」,與今日我們所面臨的「光害」困境,進行巧妙的連結。或許,作者會提出一個深刻的疑問:我們所追求的「進步」,是否真的總是帶來幸福?我們在享受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又在無意間,埋下了怎樣的隱患?我期待,這本書能引導我,以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我們對「光」的態度,去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光明」。
评分不得不說,「都是愛迪生惹的禍:光害」這個書名,實在是太有意思了,它充滿了戲劇性和諷刺意味,立刻就吸引了我。我預感這本書絕非等閒之輩,它可能是一場關於「光明」與「黑暗」、「進步」與「代價」的深刻探討。我猜想,作者在開篇,或許會以一種略帶誇張的手法,描寫愛迪生發明電燈時的偉大場景,那種「照亮世界」的壯舉,將被賦予近乎神聖的光環。我想到,當時的人們,對電燈的出現,一定充滿了讚嘆和期待,認為這是一項改變世界的偉大發明,是人類文明的巨大飛躍。然而,接下來,作者的筆鋒便會悄然轉向,將讀者的注意力引導向「光害」這個議題。我期待,書中會細膩地描繪,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對「光」的依賴日益加深,而「光害」也如影隨形地蔓延開來。我想到,現代都市的夜晚,那種永不落幕的燈火,那種過度照明的景象,可能會被作者描寫成一種無聲的喧囂,一種對自然和諧的破壞。它可能不僅僅是讓天文觀測變得困難,更可能影響我們的睡眠,干擾野生動物的生態,甚至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造成潛在的影響。我希望,作者能藉由「愛迪生」這個符號,來引導讀者思考,我們對科技的態度,我們對「進步」的理解,是否需要重新審視。當初被視為「光明」的發明,在後來的發展中,卻可能演變成了另一種形式的「污染」。這種反思,對於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來說,尤為重要。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光害」這個議題,並促使我對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對科技的應用,有更深入的思考。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說實話,一開始就挺吸引人的。「都是愛迪生惹的禍:光害」,光是這幾個字,就足以讓人腦補出一段跨越時空的恩怨情仇,或是對科技進步帶來反思的寓言。我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就在想,愛迪生?那個發明燈泡的科學家?怎麼會跟「光害」扯上關係?難道是說他那劃時代的發明,結果陰錯陽差地,在後來的時代,變成了我們現在所說的「光害」?這其中的邏輯,簡直像是一個充滿了戲劇張力的懸念,吊足了我的胃口。我預想這本書可能會從愛迪生時代的歷史背景出發,細膩地描寫當時人們對電力的渴望,對光明降臨的讚頌,那種從黑暗走向黎明的喜悅,將是多麼澎湃激昂。然後,筆鋒一轉,進入現代,描繪都市夜晚那永不熄滅的霓虹,那過度照明的街景,那高聳入雲的建築上閃爍的巨大螢幕,這些現代的「光明」,在作者的筆下,會不會變成一種令人窒息的壓迫感?會不會揭示出,我們為了追求便利和繁榮,在不知不覺中,剝奪了自己欣賞星空的權利,破壞了生態的平衡?我期待作者能用豐富的想像力,將這兩個看似毫無關聯的時代,巧妙地編織在一起,用生動的文字,觸動讀者內心深處對於「光」的重新思考,它既是文明的象徵,也可能是潛藏的危機。這種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絕對會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回味和讚嘆。
评分老實說,看到「都是愛迪生惹的禍:光害」這個書名,第一個反應是:「這也太有梗了吧!」它巧妙地將一個歷史名人,和一個現代社會現象結合,立刻就讓人產生好奇心,想知道書裡面到底會講些什麼。我猜想,這本書的寫作方式,應該是相當有創意的,可能不會嚴肅地從頭開始講起,而是會用一種比較生動、甚至帶點戲謔的口吻來展開。我期待,作者可能會在開頭,虛構一個場景,比如,讓愛迪生穿越時空,來到現代社會,親眼看到他所發明的電燈,如今卻變成了「光害」的元兇。我想到,他可能會對著夜晚被燈光照得透亮的城市,發出一聲驚嘆,然後,又帶著一絲無奈地說:「我只是想讓大家在晚上也能看書,怎麼會變成這樣?」這種有點戲劇性的開場,絕對能抓住讀者的眼球。我希望,作者能藉由這個有趣的切入點,深入探討「光害」的成因和影響。它不僅僅是夜晚的燈光太亮,更可能牽涉到我們對「便利」的過度追求,對「發展」的單一模式,以及我們與自然之間關係的失衡。我想到,書中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描寫:作者會細膩地記錄,從最初的「點亮黑暗」,到後來的「裝點夜晚」,再到如今的「壓制黑暗」,我們對「光」的使用,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極端。我期待,作者能用充滿想像力的筆觸,去描繪「光害」對不同群體的影響,比如,對天文學家的困擾,對夜行性動物的影響,甚至對人類睡眠質量和身心健康的潛在危害。我想到,書中或許會出現一個對比:一個在城市中長大的孩子,從未真正見識過,在沒有光害的鄉村夜晚,那種被無數繁星點綴的天空是何其壯觀。這種對比,必定會讓人感到一絲惋惜,並促使我們反思,在追求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究竟失去了什麼。
评分讀到「都是愛迪生惹的禍:光害」這個書名,我腦中立刻浮現出一個奇妙的畫面:一位來自過去的發明家,被困在現代都市的夜晚,看著自己發明的電燈,如今卻以一種他無法想像的方式,造成了「光害」。這讓我非常期待,這本書的內容,一定充滿了想像力,而且可能帶有一點點荒誕的幽默感。我猜想,作者會不會以一種假設性的寫作手法,讓愛迪生穿越時空,來到現代,親眼見證他所創造的「光明」,是如何變成了一種「污染」。我期待,書中可能會有一段,描寫愛迪生看到現代城市夜晚,那種永不熄滅的、過度照明的景象,他可能會感到震驚、困惑,甚至有些許的自責。我想到,他可能會對著那些巨大的LED廣告牌,那些不斷閃爍的霓虹燈,發出疑問:「我只是想讓大家在夜晚也能看清楚東西,怎麼會變成這樣?」這種情境,無疑會讓讀者對「光害」問題,產生一種全新的、更具象化的理解。我希望,作者能藉由這種「擬人化」的敘事手法,深入探討「光害」的成因和影響。它不單單是一個環保議題,更牽涉到人類的發展模式、對自然的態度,以及對「便利」的過度追求。我想到,書中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節:作者可能會追溯,從愛迪生時代開始,人類如何一步步走上「人造光源」的依賴之路,如何從最初的「點亮黑暗」,變成了「驅逐黑暗」,甚至「壓制黑暗」。這種轉變,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社會心理和發展邏輯?我期待,作者能在書中,用生動的語言,去解釋這些複雜的問題,讓我們明白,「光害」並非偶然,而是我們不斷追求「更亮」、「更快」、「更多」的發展觀念所帶來的後果。
评分「都是愛迪生惹的禍:光害」,這書名,真是太吊人胃口了!它巧妙地把一位家喻戶曉的科學家,和一個現代環境議題連結起來,讓人忍不住想知道,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我預想,這本書不會是一本生硬的教科書,而更像是一場引人入勝的「追溯之旅」。我猜想,作者可能會從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時代背景開始,細膩地描寫當時的人們,如何渴望擺脫黑暗,如何期待科學帶來進步。那種對「光明」的嚮往,對新技術的崇拜,可能會被作者描繪得充滿激情。我想到,愛迪生發明電燈,無疑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它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點亮了世界。然後,作者的筆鋒可能會自然地轉向現代,去探討「光害」這個議題。我期待,書中會呈現出,從愛迪生時代的「點亮」,到現代社會的「過度照明」,這中間的轉變過程。它可能涉及到城市化的加速,對夜晚活動的需求增加,以及各種新型照明技術的出現。我想到,作者可能會用對比的手法,來展現這種變化:從早期人們圍著一盞油燈,享受著溫馨的夜晚,到如今,整個城市被五顏六色的燈光淹沒,夜晚變得比白天還要喧囂。我希望,作者能藉由「光害」這個切入點,引導讀者重新思考,我們對「光」的依賴,以及這種依賴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它可能不僅僅是影響我們看星星,更可能對我們的健康、對生態環境、對夜間的自然規律,都造成了潛在的破壞。我期待,這本書能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光害」這個問題,並激發我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