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心曲

碎心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一部献给死亡的交响曲,将铭心之悲、亘古之怨融入音符;
这是一首讴歌生命的进行曲,将文坛轶事、哲学思考、音乐感悟,化为旋律;
这是一段悲伤的情歌,唱给所有的失意者,失恋的读者;
这是一阕轻柔的小夜曲,给听众带来温暖、安慰与希望。

作者简介

李炜

  芝加哥大学毕业,以前长住美国,现居台湾。已出版作品《书中书》等。特别欣赏法国画家巴尔蒂斯的一句话:「既然诸君对鄙人一无所知,那就看我作品好了。」

译者简介

李小均

  四川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着有《自由与反讽》、《傅雷:那远逝的雷火灵魂》,译有《在美国》、《天网的坠落》、《找到梦想》、《角斗士》、《尼采的使命》等作品,参编《古典诗文绎读》。论文随笔散见《读书》、《博览群书》、《国外文学》、《中国比较文学》等刊物。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自序
序曲
句号(a小调)
下行(C调)
职责(D调)
演戏(F大七和絃)
情歌(a小调)
忧郁(C调)
魔力(E调)
奇蹟(E调)
销声(a小调)
归零(C调)
舞伴(D调)
配乐(F大七和絃)
迷醉(a小调)
悲剧(E调)
伴奏(a小调)
命运(E调)
退后(a小调)
哭笑(C调)
终曲

图书序言

悲剧(E调)

尽管起源于神话,但这首歌已经相当为人熟悉,因为它经常出现。我想将之称为狄奥尼索斯之歌,虽然它已经有了许多名字,在情歌、恰空、以及一切具有魔力和黑暗之声的音乐中,都能找到它的私语和回声;虽然它存在于任何用忧伤作为主调的音乐中,无论是布鲁斯歌曲、爵士乐、古典还是摇滚。这些忧伤的声音不过是同一首歌的不同版本而已,同一首歌的变奏,哼着莫名的情怀,意识到世间万物不过是转瞬烟云。

狄奥尼索斯之歌。
最先用狄奥尼索斯来对抗阿波罗的是尼采。他认为,任何作品要配得上艺术之名,必须从这两种源泉汲取灵感:代表情欲自然流露的狄奥尼索斯;象征纪律和理性的阿波罗。他们一直在争夺艺术的主导权。两者之间的战斗是一场永恆的拔河比赛:情感对逻辑、混沌对秩序、沉醉对清醒、疯狂对理性。

无论这二元对立的划分有多么牵强(众所周知,希腊的诸神比人还自相矛盾,反覆无常),但在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中却是必不可少的主题。

在这本处女作中,尼采标新立异地提出,古希腊悲剧是将阿波罗精神和狄奥尼索斯精神强力结合的完美典范,达成了动态的平衡,双方势均力敌。他认为,一方面是歌队的「狂欢」歌舞,另一方面是演员的「理性」言行,双方的角力,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四溅,使得索福克勒斯(Sophocles)和埃斯库罗斯(Aeschylus)等戏剧家的悲剧成为古代文明的顶峰。

与现代戏剧不同的是,古希腊悲剧中音乐地位突出,角色举足轻重。尼采认为,音乐在古希腊悲剧中帮助观众迅速投入剧情,跟剧情融合一体,跟舞台上展开的悲伤情节密不可分。正是鉴于音乐在古典悲剧里的中心地位,尼采最初才想将书名定为《悲剧诞生于音乐精神》。

不论尼采的术语是多么的出名,他的基本想法其实可以用更简单的说法来概括。古希腊悲剧正是智性(诗歌)、身体(舞蹈)和情感(戏剧)的强大结合,而音乐是将这三者结合在一起的纽带:音乐伴随着诗歌,穿插于戏剧,驱动起舞蹈。因此,这样的悲剧是一种强烈的体验,它吸引住了观众的心智,打动他们的心扉,同时还展现出人体的魅力。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尼采会觉得真正的艺术非得结合他所提出的那两种精神。为什么他不认为可以只用一种精神来创造出一部更「纯粹」的艺术作品?

尼采会这样回答,我们既需要有狄奥尼索斯,也需要有阿波罗,因为我们是人,太有人性。没有了低俗(酒神)精神调和,高雅(太阳神)精神总是遥不可及、可感。这种只有知性而无感性的艺术绝对不会让我们迷醉,不会让我们感同身受,不会与之融合并在其中迷失自我。借用洛尔加的说法(这说法本身就深受尼采的影响),这样的艺术完全没有魔力。

反之,没有了高雅精神调和的低俗精神,只会迎合我们原始的慾望。缺乏秩序、清晰和逻辑,这样的艺术必然是癫狂、混沌,感情泛滥,慾望肆虐。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