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医学教育学会接受行政院卫生署补助执行「一般医学训练示范中心计画」至今约三年,其中一个主要的工作即为培育师资以指导学员培养核心能力。本会并于2008年主办两场「如何教ACGME六大核心能力」的一般医学师资训练营。邀请的讲员皆是各一般医学示范中心该领域的专家,演讲内容普获好评。……请讲者就其内容再做增补并集结成「住院医师教育的六大核心能力」一书。期望本书可供「一般医学训练临床师资培训计画」指导老师及受训师资之参考。
作者简介
朱宗信
台湾医学教育学会秘书长、台湾大学医学院一般医学科副教授
陈祖裕
国立阳明大学副教授、台北荣民总医院教研部临床技术训练中心主任
刘茂森
林口长庚纪念医院一般内科暨高龄医学科主任
苏裕谋
台北医学大学助理教授、万芳医院一般内科主任
高芷华
台湾大学医学院医学系临床助理教授、附设医院内科部主治医师
林育志
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一般医学内科医师
黄晓峰
台中荣民总医院缓和医疗中心主任
林晓娟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小儿感染科主治医师
陈伟德
中国医药大学医学院教授暨医学中心儿童医院主治医师
理事长序
主编的话
第1章 我国住院医师教育的变革 1
前 言 1
毕业后一般医学训练的模式建构 3
三个月期毕业后一般医学训练 7
新制教学医院评鑑改革 9
一年期毕业后一般医学训练 17
一般医学训练示范中心 23
未来展望 28
第2章 病人照护 35
前 言 35
病人照护的教学 35
病人照护的评估 41
结 论 42
第3章 医学知识 45
前 言 45
ACGME对住院医师的期望 45
住院医师如何学习医学知识 46
医学知识的教导与评估 47
以医学知识为核心能力的案例教学:以情境处理式的教案教导医学知识 51
结 论 53
第4章 从工作中学习及成长 55
前 言 55
ACGME对住院医师的期望 55
如何进行「从工作中学习及成长」教学 56
评量「从工作中学习及成长」的方法 60
学习历程档案-「万芳医院」的经验 62
实证医学教学-「万芳医院」的经验 65
客观结构式临床测验案例 67
第5章 制度下之临床工作 71
前 言 71
ACGME对住院医师的期望 71
五大训练焦点 71
「制度下之临床工作」的定义 72
「制度」的种类 72
课程的发展 74
结 论 76
第6章 专业素养 81
前 言 81
医师专业素养的意涵 81
医师专业素养教育 87
结 论 93
第7章 人际与沟通技巧、同理心的训练 95
前 言 95
ACGME对人际与沟通技巧的建议 96
关于沟通与同理心的关系 104
关于沟通与同理性回应的技巧 110
关于沟通与同理性回应的态度 127
结 论 130
第8章 健康照护矩阵 133
前 言 133
健康照护矩阵的实际应用 136
健康照护矩阵的功能发挥 137
结 论 140
理事长序
多年来,我国的医师专业训练是医学系毕业生直接进入各专科接受「器官导向」、「疾病中心」、「分科治疗」的训练,以便培养为各专科或次专科的优秀的医师。面对病人的问题,专科医师通常透过医学科学知识来思维、研判疾病的诊断、致病原因、相关生理及病理因素,并借由专精化的药物、手术、处置来设法解决问题,然而,他们对于病人的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以及相关社会问题如家庭关系,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另方面,由于各专科间缺乏互动合作及衔接性,致使在医疗现场普遍缺乏对病人情况的全盘了解及整体性、连续性的医疗。此外,全民健保支付制度倾向以量取胜,造成医疗需求量太大,加上医院管理者对业绩的要求,医疗的执行更是难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医疗。这项住院医师教育上的缺失在2003年春季SARS疫情肆虐期间,曝露无遗。
为了改善我国住院医师教育的缺失,建构全人健康照护体系,卫生署于SARS疫情稳定后开始实施「毕业后一般医学训练」(PGY训练),并委託医策会办理。PGY训练虽然依循「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照护」思维来进行课程规划及教学设计,但是,要改变教学医院多年来的教育训练方式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指导老师与受训学员同步进行观念上的变革,也需要教学机构领导人的决心及支持,并在医疗现场建立学员学习的典范。因此,卫生署另于2006年执行「一般医学训练示范中心计画」,委託本会办理相关的教师培育工作。
为了协助成立「一般医学训练示范中心」的教学医院推动具有成果评估系统以确认教育成效的训练计画,达成PGY训练的目标,本会于2007年规划了以「如何教ACGME六大核心能力」为主轴的教师培育方案,于2008年和各训练示范中心共同举办了多次的「一般医学教师研习营」,并办理一般医学指导教师认证。今年开始,本会在卫生署支持下,赓续办理「一般医学训练师资培训计画」,希望能将六大核心能力的培养落实于教学医院各专科的住院医师教育。
最近,卫生署政策上决定于2011年开始全面实施一年期PGY训练,让医学系毕业生于完成一般医学训练之后,再进入各专科接受专科医师训练。为了配合此项政策,本会乃邀请朱宗信秘书长以及在教导六大核心能力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师,共同编撰本书,借以协助各教学医院进行其教学训练工作,将六大核心能力的培养纳入一般医学训练及各专科的住院医师教育,借此改善病人的照顾品质。
由于医学教育的培育目标必须考虑到各地区、各国家的需求,因此,我们建议依据ACGME对于六项核心能力的基本描述及对教学、评估的建议,考量我国社会文化背景及医疗服务体制所产生的特殊需求,加以适当的修正后,发展成为「住院医师教育的六大核心能力」,做为我国住院医师教育的培育目标,大家共同努力推展,借以培养称职的医师。
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学医院为受训者提供全人的思维及宽广的经验,它所要求的不只是医学上的知识及技术上的技巧,还包括对病人、家属、工作同仁的专业态度,具备怜悯心的专业执行,有效的沟通,从工作中做改善的动力,并了解医师在整个医疗体系的角色。在训练过程中,必须融汇各种学习和教学径路,其中大部分应聚焦于改善病人的医疗结果。
培养核心能力的一个重要面向是,找出受训者的不足之处并针对它做改善,这时,训练计画主持人、指导老师、受训者要共同讨论可以找出不足之处的方法,让受训者能够透过自评、反思,做有效的改善,因而,评估工具就很重要。评估工具提供了训练时重要的评定、回馈,有助于反思、分析,提高受训者的学习动机,促使受训者主动做进一步的改善。如能将评估工具融入每天的日常工作,则做起评估就不会那么烦人,对训练计画及对受训学员都会更有助益。
本书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用以指导、评估住院医师教育的六大核心能力,教学医院可以利用本书来改善一般医学训练及各专科的住院医师教育,指导教师可以利用本书让受训者有机会接受更宽广的课程并将核心能力融入日常工作,住院医师可以利用本书来评估、监看自己的核心能力的变化与进步。期盼本书的出版,能够协助各医院进一步提高病人照顾的品质。
最后,我要代表台湾医学教育学会对本书各篇章执笔者表达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敬祈医学教育界先进对本书不周延之处予以指正。
谢博生 2009年3月15日
我一直对“系统性思维”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非常感兴趣。《住院医师教育的六大核心能力》这本书,在“系统性思维与领导力”的章节中,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作者并没有将系统性思维局限于医学知识的学习,而是将其延伸到了医疗系统的运作以及团队的管理。 书中通过分析复杂的医疗案例,展示了如何从宏观的角度审视问题,如何识别系统中的瓶颈,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还将领导力与系统性思维紧密结合,强调了作为未来医疗领袖,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激励和决策,来推动整个医疗系统的进步。读完这一章,我感觉自己对“医生”的定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不仅仅是治病的个体,更是医疗系统的建设者和革新者。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对“六大核心能力”的清晰界定,更在于它对这些能力如何培养和实践的深入探讨。《住院医师教育的六大核心能力》在“专业精神”这一章,让我对医生的职业道德有了更深的认识。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医学伦理准则,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复杂的临床环境中,践行专业精神。 书中探讨了责任感、诚信、尊重以及对患者的承诺等议题。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还强调了自我反思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出现失误时,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来处理。这一点让我深感敬佩,因为在高度专业化的医疗领域,维持高标准的专业精神,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这本书让我明白,专业精神不仅仅是医生的一项义务,更是他们赢得患者信任和社会尊重的基石。
评分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医生,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良好习惯的塑造者。《住院医师教育的六大核心能力》一书,在“人际交往与沟通”这一部分,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考。书中通过对实际沟通场景的细致描绘,让我认识到,很多时候,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是否掌握了信息,而在于我们如何传递信息。 作者详细分析了如何与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倾听他们的担忧,以及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医学问题。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探讨了如何在团队内部建立积极的沟通氛围,如何处理冲突,以及如何利用沟通来提升整个医疗团队的效率。读完这一章节,我感觉自己对“沟通”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再是简单的语言交流,而是一种能够建立信任、化解矛盾、促进合作的艺术。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让我多次掩卷沉思。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专业精神”的论述印象深刻。《住院医师教育的六大核心能力》一书,在这一章节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的呼吁,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实践中培养住院医师的责任感、诚信以及持续学习的态度。 作者通过引用医学伦理规范,并结合实际的医疗纠纷案例,来阐释专业精神的重要性。他强调了“透明度”和“问责制”,以及如何在出现失误时,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进行反思和改进。这一点让我深感敬佩,因为在医学领域,承认错误并从中学习,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担当。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专业精神是构建信任和维护医学神圣性的基石。
评分我是一名在临床一线工作多年的医生,一直希望能提升自己在教学方面的能力,但苦于缺乏系统的指导。《住院医师教育的六大核心能力》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书中对于“循证医学实践”的阐述,让我耳目一新。作者不仅强调了依靠科学证据来指导临床决策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他详细介绍了如何将这种思维模式传递给年轻的住院医师。 书中列举的案例非常贴切,从如何检索最新的医学文献,到如何批判性地评估研究的质量,再到如何将证据转化为个性化的病人护理方案,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非常清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还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住院医师质疑现状,提出自己的疑问,而不是盲目接受。这种开放式的教学理念,我一直非常认同,而这本书正好为我提供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实用工具和方法。阅读这本书,就像获得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我教学的道路上指引方向。
评分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对住院医师培训的刻板印象。《住院医师教育的六大核心能力》在“循证医学实践”的章节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如何将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作者并非简单地要求住院医师去阅读文献,而是深入地阐述了如何批判性地评估医学研究的质量,如何理解统计学方法,以及如何将研究结果应用于个体患者的治疗。 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如何从浩如烟海的医学文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如何识别研究中的偏倚,以及如何在缺乏高质量证据的情况下,做出最合理的临床决策。这一点让我深感敬佩,因为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是对科学思维的培养。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一个真正优秀的医生,应该是一个集研究者、实践者和批判性思考者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评分读完《住院医师教育的六大核心能力》,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视角来审视住院医师的培训过程。作者在“医学知识与临床技能”之外,特别强调了“自我提高与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这一点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在医学领域不断进步的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如何有效地进行自我评估,以及如何利用各种资源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作者还鼓励住院医师要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新的领域,并积极参与学术交流。这让我意识到,医学教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不断、永无止境的过程。这本书不仅仅是给住院医师看的,更是给所有对医学教育有兴趣的人的宝贵参考。
评分这本书简直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医学教育领域充满好奇,尤其是在住院医师这个关键的培训阶段。拿到《住院医师教育的六大核心能力》这本书,我抱着学习的态度翻开,没想到立刻就被深深吸引了。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不仅仅是列举了六大核心能力,更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每一项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临床教学中如何体现和培养。 例如,在“病患照护”这一章,我深刻理解了从单纯的治疗疾病到关注患者整体福祉的转变。书中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生动地展现了如何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日常的医疗实践中,不仅仅是治好病,更要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作者还探讨了如何培养住院医师的同理心,如何处理复杂医患关系,这些都是在传统的医学知识传授中常常被忽视的方面。读完这一章节,我感觉自己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精湛,更是精神层面的引领。
评分我一直认为,医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临床情况时,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系统性思维”。《住院医师教育的六大核心能力》这本书,在“系统性思维与领导力”这一章,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作者并非空泛地谈论理论,而是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在医疗系统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书中提到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优秀的医生是如何将看似无关的线索联系起来,从而做出精准的判断。同时,作者还强调了领导力的培养,包括如何激励团队,如何承担责任,以及如何在压力下做出决策。这让我明白,住院医师的培养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传授,更是领导者品格的塑造。
评分作为一名对医学教育理论感兴趣的旁观者,我一直想了解住院医师的培养究竟是如何进行的。《住院医师教育的六大核心能力》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揭示了这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我尤其喜欢作者在“人际交往与沟通”这一章的论述,它超越了简单的沟通技巧,深入探讨了在医疗团队内部以及医患之间建立信任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书中通过模拟不同场景,例如团队成员间的意见分歧,或是与情绪激动的家属沟通,详细分析了各种沟通策略的运用。作者还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非语言信号来理解对方的需求。这一点让我深有感触,因为在很多时候,我们过于关注“说什么”,而忽略了“怎么听”。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卓越的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更要有卓越的沟通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可以学习和培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