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开讲,你绝对不能错过!!
这是一堂课程,上课老师来头不小。一位是开创精神分析学派的佛洛伊德;另一位是《纳尼亚传奇》的作者,牛津教授鲁益师。
这堂课的主题是有关上帝,有关生命。两位老师将个别陈述。佛洛伊德老师严峻,对生命比较悲观,对上帝有诸多质疑,不过这不代表他的观点不重要,他戳破了许许多多人的自满与骄傲,打碎那些道貌岸然用宗教自欺欺人的假面具。
至于鲁益师老师,则和蔼可亲多了。他热爱生命,也对上帝怀抱信仰。上他的课,你会笑、会哭、会感动、会兴奋,几乎全无冷场。不过他也曾有过一段苦涩岁月,三十岁之前阴郁不与人往来,对人生满腹抱怨,光是听他述说如何从幽谷走出来,就值回票价。
《两种上帝──佛洛伊德的问题,鲁益师的回答》,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聆听两位大师毕生功力精华,他们将带领我们走过生命的忧伤与喜乐、爱与痛苦,协助我们寻找一个可以依循的人生意义与方向,无怪乎在哈佛医学院,这课一开就持续了几十年,几乎堂堂爆满。
你也想和哈佛医学院的学生一起上课吗?现在就来报名《两种上帝》课程,无须网路选课,更不用担心被当──只需要你把心带来,让生命敞开,你就会有无穷收获!
美国公共电视网PBS制作影集探讨此书内容
本书曾获2003年今日基督教杂志年度好书奖(放logo)
作者简介
尼可里(Dr. Armand M. Nicholi, Jr.)
哈佛医学院麻州总医院精神科临床副教授,其研究的专长与兴趣,在于探讨家庭温暖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种种影响,曾经负责编辑和撰写第三版的《哈佛精神病学指南》(The Harvard Guide to Psychiatry)。除此之外,他也为许许多多政府机构、民间企业,甚至是职业运动员提供谘商服务,像是着名的美式足球队伍「新英格兰爱国者队」,就有十五年以上的时间,邀请尼可里担任他们的专业心理辅导医师。
这本《两种上帝》的出现,真是恰逢其时。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各种思潮涌动,人很容易感到迷失。佛洛伊德的理论,像是为我们揭开了内心深处的黑箱,让我们看到那些平时被压抑、被忽视的欲望和动机。他的分析方法,虽然有时让人觉得有些惊世骇俗,但不可否认地,确实触及了人性中许多普遍存在的困境。另一方面,C.S.路易斯,他的作品总是能给予人一种稳定和方向感。在面对人生的无常和精神上的空虚时,他的信仰辩护就像一盏明灯,指引人们走向平静和希望。这本书把这两个人的思想放在一起比较,我觉得很有意思。是不是意味着,在解释人类的苦难和追求时,我们既需要科学的洞察,也需要属灵的慰藉?我想了解作者是如何在佛洛伊德对人性阴暗面的深刻剖析,与路易斯对信仰光明面的坚定阐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甚至是某种互补。这对于理解我们自身,以及我们所处的这个复杂世界,无疑会提供新的视角。
评分我一直对哲学和心理学交叉的议题很感兴趣,而《两种上帝》这个书名,恰好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求知欲。佛洛伊德,他用他那套“精神分析”的工具,像是要解剖人性的最深处,把那些我们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欲望、恐惧,赤裸裸地呈现在眼前。他提出的“上帝”是否存在,以及我们内心对“上帝”的渴望,究竟是源于什么,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议题。而C.S.路易斯,他是一位伟大的护教者,他以其清晰的逻辑和深厚的学养,为基督教信仰提供了坚实的辩护。他对于“神”的理解,以及他如何阐述信仰如何能够帮助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将他们放在一起,我觉得非常有启发性。它或许在探讨,当我们在探索内心的“上帝”时,我们是在追寻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还是一种对超越性真理的渴求?佛洛伊德指出了我们内心的“问题”,而路易斯则给出了他认为是“答案”的信仰。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框架下,构建起一种有意义的对话,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存在的复杂性,以及我们在追寻意义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挣扎与希望。
评分看到《两种上帝》的书名,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一方面是佛洛伊德那带有浓厚科学实证色彩的精神分析,他试图用一套严谨的体系去解释人类的行为,将一切归结于本能、童年经历和潜意识的运作。这种视角,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我们似乎不过是被各种无形的力量所操控的生物,自由意志显得那么渺小。而另一方面,C.S.路易斯代表的,则是一种充满信念和价值的基督教世界观,强调恩典、爱与救赎,赋予生命以超越性的意义。他关于道德律、神圣的爱和永恒的盼望的论述,总是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这本书题目中的“两种上帝”,我猜测,可能是在探讨这两种思想体系下,对于“神”或“终极意义”的理解差异。佛洛伊德有没有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人造的上帝”,一个我们内心的投射?而路易斯又是如何捍卫那个超越我们理解、但又充满慈爱的真神?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深入剖析这两者的思想内核,并且提供一种整合性的思考,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人类存在的深度与广度。
评分这本《两种上帝──佛洛伊德的问题,鲁益师的回答》的书名就足够让人好奇了,像是某种思想上的对撞,又像是两种截然不同观点的对话。我一直很想了解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怎么被看待的,他那些关于潜意识、俄狄浦斯情结的说法,在现代社会里还多么有影响力,又有哪些地方受到了挑战。同时,我对C.S.路易斯,尤其是他那些关于基督教信仰的辩护和哲学思考也深感兴趣。他总能把很深奥的道理讲得清晰易懂,又充满力量。书名把他们放在一起,总觉得会有不少火花。是说佛洛伊德提出了一个我们内心的“上帝”问题,而路易斯给出了一个信仰上的解答吗?或者说,他们各自定义了一个“上帝”的概念,一个科学的、一个属灵的?光是这个碰撞点,就足够吸引我翻开这本书,想知道作者会怎么梳理这两个巨匠的思想,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隐秘的联系,或者完全是南辕北辙的批判。我期待着作者能带领我走进一场智识的冒险,去探索人类心灵深处最根本的困惑,以及那些跨越时代的解答。
评分坦白说,我对佛洛伊德的理论一直是又敬又怕。他的那些关于性欲、攻击性,以及童年创伤如何塑造人格的说法,有时候听起来太过于悲观,让我觉得人性似乎注定充满了扭曲和病态。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洞察力确实深刻,很多时候能精准地戳中我内心深处的某些困惑,让我恍然大悟。而C.S.路易斯,我一直觉得他是那种能够把信仰写进骨子里的人。他的文字有一种力量,能够穿透迷雾,给予人安慰和希望。尤其是在他谈论苦难、邪恶,以及神的爱的时候,总能让我感到一种被理解和被接纳。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让我眼前一亮,《两种上帝──佛洛伊德的问题,鲁益师的回答》。我很好奇,佛洛伊德所揭示的“上帝”问题,是不是就是人类内心深处的焦虑、不安全感,甚至是罪性?而路易斯的“回答”,又将如何从信仰的角度去消解这些问题?是说,我们内心的“上帝”可以被治愈,而真正的上帝则能带来永恒的救赎?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新颖的框架,让我重新审视这两个伟大的思想家,以及他们对我们人生意义的解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