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代价:后危机时代的经济新思维

资本主义的代价:后危机时代的经济新思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Robert J. Barbera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资本主义
  • 危机
  • 后危机时代
  • 经济思想
  • 社会批判
  • 金融
  • 不平等
  • 全球化
  • 新思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防止大萧条再现的唯一解决之道是什么?


观察历史纪录,我们忽略了哪些理当知道的事?


面对无法预知的未来,又该如何调整思维?

  巴伯拉在本书中,以经济学大师-海曼.明斯基的理论为出发点,针对这场危机提出目前为止最中肯的分析,同时阐释如何在不阻碍创新与成长的前提下,善加管理自由市场经济体里随时可能发生的动乱。

  如果我们决定以自由市场做为管理投资资本的机制,那么,「週期性的市场动乱」就是我们势必要付出的代价。一旦政策制订者、经济学家和投资人都接受这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我们就可塑造出减轻金融体系过剩及其代价(以经济学用语来说,就是金融危机)的策略。

  《资本主义的代价》是第一本主张经济繁荣与衰退循环是受金融活动而非通货膨胀驱动的书,并且重新定义大众对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的既有认知。

作者简介

罗伯.巴伯拉博士

  是投资技术集团(ITG)的执行副总裁与首席经济学家,他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经济学博士。过去25年来,他一直是华尔街圈子里非常知名的经济学家。在巴伯拉到华尔街以前,他曾担任保罗.桑加(Paul Tsongas)参议员的经济顾问,也曾担任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经济学家。

译者简介

陈仪

  专业投资公司高阶投资主管。曾担任投信基金经理人、专业投顾之投资研究部主管,拥有十余年的实际金融投资经验。曾译《笑傲股市2》、《标准普尔教你做好个人理财》、《标准普尔教你做好选股策略》、《你不可不知的十大理财错误》、《投资理财致富圣经》、《智富一辈子》、《识破财务骗局的第一本书》、《透析财务数字》《投资顾问怕你发现的真相》、《投资观念进化论》、《景气为什么会循环》、《金融交易圣经》、《大冲撞》等书,译着甚丰。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 为资本主义说句公道话∕吴惠林
推荐序 金融风暴之必然或偶然?∕黄国华

序言 经济狂热、恐慌与崩溃

第1章 后危机时刻的新思维

第一部 透视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
第2章 市场驱动景气荣枯循环
第3章 风险性融资概述
第4章 金融市场是不稳定的根源
第5章 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依旧是较理想的策略
第6章 货币政策:错不在人,而是模型有问题

第二部 经济经验:1985年-2002年
第7章 1980年代的金融不稳定如何兴起
第8章 亚洲金融动乱:日本的内爆与亚洲传染病
第9章 美丽新世界的荣景幻灭:1990年代的科技泡沫

第三部 新现实:2007年-2008年
第10章 葛林斯班眼中的谜题促成房屋泡沫
第11章 伯南克的大灾难与美国景气步入衰退
第12章 违约不偿债的骨牌效应,全球市场危机及大稳健期结束

第四部 为21世纪重塑经济理论
第13章  危机爆发前夕的主流经济观
第14章  明斯基与货币政策
第15章  一个实践家的专业历程
第16章  2008年危机过后的全球政策风险

图书序言

经济狂热、恐慌与崩溃

  1990 年冬天,就在美国首度对伊拉克开战之前不久,我和同事保罗.迪罗沙(Paul DeRosa )共进午餐,他是我的好友,也是位经济学家。我边吃午餐,边向他解释我对美国经济的预测。我的预测结果有些激进,我认为存贷机构危机与美国家庭存在高负债水准,将是未来主要的问题。我相信油价和中东问题只是余兴节目而已。

  我这份研究报告的标题非常耸动:「在长久的未来,现金终将成为垃圾。」採用这个标题的目的,是要提醒我的客户,我预期短期利率将剧降、股票与债券价格将勐涨。

  迪罗沙的反应非常快,他说:「我觉得这听起来像是典型的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 )观点。你有告诉他这件事吗?」

  告诉他这件事?我以为他已经过世。两个星期后,迪罗沙和我一起在蒙德里恩(Mondrian )餐厅等待明斯基。身为多年的明斯基迷,我对他的诸多理论当然十分了解。我并不是在课堂上发现明斯基的,而是因为工作的关系,那时我刚开始在华尔街担任首席经济学家。我很快就发现,传统经济理论多半无法解决我每天面对的许多重大议题,然而明斯基的分析适时救了我。他对华尔街及一般商业界之间的交互影响自有一套高明见解,而这大大影响我对市场、经济政策和整体经济的想法。

  明斯基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我对明斯基的个人生活一无所知,所以不自觉的凭空填补我对他的想像。麻省理工学院着名学者查尔斯.金德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 )极力推崇明斯基的理论,他的理论催生了《狂热、恐慌与崩溃》(Manias, Panics, and Crashes )这本巨着。不过,金德伯格个人对明斯基却没有太多恭维。他认为明斯基「阴郁」得过火。我认同「阴郁」的见解,因为明斯基的写作风格非常枯燥保守、花很多精神在描述细节。于是,他在我脑海里浮现的形象,看起来就像是扮演圣雄甘地的的演员班.金斯利(Ben Kingsley )那样,枯瘦且不起眼。

  你可以想像当希腊神话里的左巴(Zorba the Greek )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时,我有多惊讶了。明斯基身材高大,一头乱发,和爱因斯坦很像。他风趣,嗓门大,有点顽皮。简单说,他是个活力十足的人。

  我们从红酒开始聊起,后来话题很快就进入日益恶化的信用危机。我戒慎恐惧的解释,我认为未来几年的事态可能会如何发展。在利率出现历来罕见降幅下,未来将涌现庞大的超额举债潮,这将先催化出一个稳定局面,接下来将会有大量美元从货币市场基金流出,投入股票与债券。我之所以做此预测,关键在于我预期美国联准会将採取异常宽松的政策。我大胆的说,隔夜拆款利率很有可能从当时的8%,大幅降到5%。

  明斯基回应说:「岂止降到5%,降到3%还差不多。」

  1993 年初冬,联邦资金利率达到那个循环的低点,果然触及3%。我和明斯基从那时开始成了朋友,事后我们谈起他在那次餐叙所做的神准预测时,两人不禁会心一笑。

  不过,到了2008 年秋天,我认识的每一个人都笑不出来。

  难逃衰退的命运

  世界各地的银行几近破产。美国股市在一週内重挫18 %,这是有史以来最糟的一週!到了10 月中旬,当时的财政部长汉克.包尔森(Hank Paulson )召集美国所有大型银行的总裁开会,他在会中强迫他们签署一份文件,接受政府实质上握有其银行的部分所有权。此外,各方情势也都显示,经济将陷入深度衰退。

  主流思想家被2008 年的危机吓得乱了方寸。2007 年,当房市问题浮上台面,一般分析师都辩称这些问题绝对可以获得控制。而在2007 年与2008 年的多数时间,货币政策制订者还是把主要焦点摆在物价上涨的问题,严重低估美国住宅房地产价格重挫的后续骨牌影响。更不可思议的是,一直到2008 年7月,绝大多数的民间经济预测人士仍在辩称,美国可逃过衰退命运。

  令人感伤的是,明斯基在1996 年过世,无缘目睹这些蠢行。

  在2007 年初夏时,我开始警告客户,信用市场将严重崩溃,要改善此问题,需要联准会立即积极降息。2007 年12 月,在我发出警告六个月之后,联准会才开始採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只温和的降息一次。我当时警告,经济衰退已在所难免,要因应金融体系内如雪球般滚来的各种严重问题,联准会需要进一步採行大幅的宽松货币政策,同时政府该採取某种形式的联邦直接干预。结果,和1990 年时一样,我对明斯基研究成果的了解,让我早于其他专家在进入2008 年之前的那几个月,便预测到未来的情势发展,当时一般人都认为美国可以躲过这场危机。
不过,到了2008 年夏天,这个世界已因经济衰退而陷入不安,于是我毅然决定我不该只是自满于我们公司某些客户的赞赏,那是不对的。我认为主流经济思想家应该接纳明斯基绝顶高明的见解。对我来说,写这本书算是起步。

  明斯基的论述可用以下两要点来解释:
  经济长时间维持健康成长状态,将促使世人选择承担愈来愈高的风险。
  当很多人从事风险性赌注时,即便是小小的失望都可能衍生排山倒海般的不良后果。
 
  对多数人来说,这两个概念的道理看起来很容易理解。不过,诚如我稍后将详细讨论的,过去二十五年来,主流政策制订者、经济学家和央行官员们,却任性又固执的否认这两个不证自明的事实。本书将明确解释,追本溯源,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2008 至2009 年全球性经济衰退等令人痛苦不堪的事件,都是因为世人忽略这些经济事实所致。

  週期性的市场动乱

  在最近这场危机过后的断壁残垣中,要求广泛针对经济体系开发新工具的唿声日益高涨。我们看到政府推出一系列的新计画,包括「问题资产重建计画」(Trouble Asset Recovery Program )和联准会的商业本票工具,政府坚持让贝尔史登(Bear Stearns )被合併,成为消灭公司,同时提供美国国际集团(AIG )纾困贷款。要求进行监理检查的声浪,已达到发烧的程度。伯南克也承认,联准会未来必须更注意资产市场的情况,包括房地产和股票的价格。这些针对当前经济灾难的特殊回应当然有意义,但我们必须做得更好。

  本书主张,如果我们希望继续维系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就必须抱持不同的思维。明斯基早就说过(愿意受教的人也早就知道),如果我们决定以自由市场做为管理投资资本的机制,「週期性的市场动乱」就是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拒绝承认这个不证自明的事实,只会招来更严重的经济衰退。

  我们不需要放弃对金融市场的依赖,但要能控制这个缺失。一旦政策制订者、经济学家和投资人都接受这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我们就可塑造出减轻金融体系过剩及其代价(以经济学用语来说,就是金融危机)的策略。

  身为在华尔街以兜售「预测」为生的人,要我大力鼓吹明斯基的理论架构,确实让我有些犹豫。近三十年来,由于我非常熟悉明斯基的研究,所以我比一般分析师更有竞争优势(一般人通常会忽视他的分析结论)。明斯基将一生献给经济研究,并非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是为了提升大众福祉。2008 年理应被视为「明斯基危机」的一年刚过去,2009 年全球经济便陷入主流意见者一直未能预见的衰退环境中,值此之际,我益发觉得我应该尽棉薄之力,将明斯基的研究成果传给世人。

图书试读

Chapter 04 金融市场是不稳定的根源
「指望放款机构将基于私利而保护股东权益的我们(尤其是我个人),都感到震惊且无法置信。」
——葛林斯班,2008 年10 月23 日

「发现此处正在进行赌博活动,着实令我震惊!」
——1942 年电影「北非谍影」里的警察局长路易斯‧雷诺(Louis Renault), 由克劳迪‧蓝恩斯(Claude Raines )饰演

只要追踪两个房屋买主的行为,就能大略了解「较愿意接受风险的态度」,是影响经济荣枯循环的主要因素。现在,让我们从整体经济观点来考量风险接受度与经济荣枯循环的议题。首先,我们要发明一群资讯灵通且理性的投资人,他们住在一个有着商业循环的世界。我发现他们的投资方法和现实世界投资人的习惯完全不相关。为何我们的世界和资讯灵通且理性的世界彼此冲突?首先,这是因为在现实世界中,未来是不可知的,人类总是顺着自己的情绪莽撞行事,而且这种倾向存在一种令人心痛的规律性。因此,我们思考风险与经济问题的基础架构,就是以明斯基所谓的「普及型不确定性」(Pervasive Uncertainty )为中心。更简单来说,只要牵涉未来,没有人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而他们要如何猜测未来?结果就是:根据昨日种种来推断明日的情况。所以当我们在过去一段时间集体享受快乐,「明天也会快乐」这个信念就会愈来愈强烈,而风险承担行为也愈来愈盛行。我们从汉娜身上学到,风险性融资行为有可能让人因一些轻微不如人意的发展而陷入悲惨情境。我们将在这一章进一步证明,发生在汉娜身上的惨剧也可能在整个经济体系发生。

世外桃源里的理性居民
请想像一个没有银行和华尔街的世界。人们花掉的钱比赚的钱少,直接把省下的钱交给企业,企业则将这些资金投资在新的生产设施。这能有什么问题?不过,后来人们发现消费者的储蓄总是起起落落,无法恰巧满足企业大型投资专案的资金需求1,储蓄和投资之间的週期性错配(Mismatch ),对投资专案的发展数量与投资的时机,都造成很大影响2。

各式各样的大量投资机会,以及这些机会与储蓄之间的互动,就能轻易制造一个景气荣枯循环。不过,这种循环并不完全规律:由于储蓄和投资的时程存在许多变数,也会导致人们完全无法做出完美预测3。然而,这个经济体的景气荣枯却有某种程度的恆常型态──大致上是七到十年的扩张后,接着出现一到两年的停滞或衰退。

现在让我们为这个世界导入一个金融体系。假定股票与债券市场能成为企业的筹资工具,并为家庭提供一个放款工具。再进一步假设,这个世界住着思想永远理性的人,而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理性代理人逐渐了解他们那个世界的一般投资循环型态。这个世外桃源的金融界起落和实质经济的荣枯循环之间有何关系?

我们猜想金融家们体认到他们的经济确实存在清晰的荣枯循环。金融业人士将这个明智的观点做为武器,试图保卫自身不受荣枯模式的伤害。但要怎么做呢?当扩张延续很多年后,他们将会开始节制高风险的放款行为,因为他们知道景气衰退迟早会来临。相反的,在复甦初期,他们会重新恢复高风险融资,因为他们有把握下一次衰退要好多年以后才会到来。以华尔街的语言来说,在扩张初期,那里的投资人将会偏多,而随着上升趋势逐渐展开,将逐渐偏空。

上述这个简单的童话故事,清楚描绘出一个拥有理性金融家的世界,他们每个人都有幸了解未来的发展。所以,这个世外桃源能够稳健的促进金融交易发展。由于他们会在经济衰退期来临之际紧缩放款活动,并在复甦期展开时变得较为宽松,所以,他们的洞见也让实体经济的波动趋于温和。简单说,他们是一股稳定的力量。

不过,这个童话故事存在两个问题。首先,不管是在什么循环,经济体系的成员绝对无法事先得知未来的大略发展。第二,不管是在什么循环,金融家都会产生误谬的信心,无论是放款人或借款人,最后都会异想天开,怀抱不切实际的幻想。在真实的世界,发生在商业循环转折点的金融市场波动,都会导致实质经济面陷入更严重的摆盪。以华尔街的术语来说,人们在衰退前夕是最偏多的,但在复甦早期却歇斯底里的悲观。4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