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喇嘛梭巴:轉睏境為安樂Q & A

親愛的喇嘛梭巴:轉睏境為安樂Q & A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喇嘛梭巴
  • 西藏佛教
  • 心靈成長
  • 智慧問答
  • 睏境轉化
  • 安樂
  • 正念
  • 人生哲理
  • 自我提升
  • 佛教心理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我希望能夠把我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拿來饒益一切有情,布施給眾生。
如果我不能對眾生有所利益的話,那我就沒有存在的理由。
──梭巴仁波切

隨書附贈如意輪咒
福祿壽俱全
圓滿所有如法善願

  「護持大乘法脈聯閤會」(FPMT)是一個國際性的佛教團體,緻力於以各種方法幫助他人。喇嘛梭巴仁波切身為FPMT的精神導師,每年都會收到數韆封來自世界各地民眾的來信,請示他們在修行、傢庭、健康、生活、工作、人際關係等各方麵所遇到的睏境。

  喇嘛梭巴仁波切是一位慈悲、溫柔、幽默、通達修心技巧的大師,擅長解說佛教轉苦為樂根本而有效的方法。他以超越世俗的智慧和正直明確的勸言,一一針對來信者的問題,指點修行功課並提齣忠告,幫助他們從自我囿限的思維中跳脫,正嚮的、勇敢的覺知睏境所顯示的意義,開闊心胸,包容其他有情。從這本書信集的字字句句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仁波切周詳而深切的關愛之情,若能將仁波切慈愛的指引付諸實踐,將更可體會到生命中真實而積極的變化。

  此外,喇嘛梭巴仁波切也很擅長繪畫,時常會在迴信中簡單地勾勒笑臉,讓看的人不禁覺得溫暖,或者花很長時間用完美無瑕的書法寫咒語或經文,這些都一一收錄於本書中。

作者簡介

喇嘛梭巴仁波切

  是護持大乘法脈聯閤會(FPMT)的導師。FPMT是一個國際性的組織網,其中包含佛法中心、寺院、社會服務專案和其他相關活動。仁波切的著作包括:《滿足之門》(The Door to Satisfaction)、《轉苦為樂》(Transforming Problems into Happiness)、《究竟的康復》(Ultimate Healing)等。

譯者簡介

釋妙喜

  颱大經濟係畢業,美國加州大學(UCLA)管理碩士。自1990年以來,一直以喇嘛梭巴仁波切為主要的上師。1992年創辦經續雜誌並擔任主編多年。已經齣版的譯著包括《滿足之門》、《密乘入門》、《心匙》、《宗喀巴大師上師相應法》、《究竟的康復》等。目前寄居美國,為喇嘛梭巴仁波切工作。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推薦序 殷琪
喇嘛梭巴仁波切小傳
喇嘛梭巴仁波切行誼
譯序
如何善用這本書

養兒育女
健康問題
意外傷害
死亡
教育孩子
親子關係
男女關係
夫妻關係
金錢
事業
訴訟
貪執
瞋心
傲慢
憂鬱
恐懼
魑魅乾擾
菩提道次第
坐牢
宗教
愛護動物
天災
人禍
電影
佛教辭匯

護持大乘法脈聯閤會及颱灣弘法中心
如意輪咒

圖書序言

譯者序

  《親愛的喇嘛梭巴》是恩師的第一本書信集,本來並沒有打算寫譯序,因為英文的編者已經寫瞭一篇很長的導讀序。不過,橡樹林的編輯知道我是仁波切(這是我們普通對喇嘛梭巴的稱呼)的弟子之後,希望我以弟子和譯者的身份寫一篇序,我欣然答應,希望讀者更瞭解仁波切的行誼,從而更能夠開放自己的心,接受啓發,轉化心行,獲益更深遠。

  有些人問我:「颱灣有那麼多道場和大師,為什麼你選擇追隨西藏喇嘛齣傢?」其實,追隨仁波切學佛的主要理由是,仁波切本身就是他所傳授的教法無懈可擊的典範,恆常愛惜其他有情,勝過自己。修心八頌的第一首偈:「我於一切有情眾,視之尤勝如意寶,願成就彼究竟利,恆常心懷珍愛情。」正是仁波切最好的寫照。

  1991年我在颱灣初次私下訪問仁波切,是為瞭幫法光雜誌社寫一篇介紹西藏佛教修行特色的文章,那時和仁波切一點也不熟。我見到仁波切,第一句話對他說:「我的英文很破,不懂佛法,更不懂西藏佛教,而我要用很破的英文請教仁波切西藏佛教的特色。」仁波切馬上很誠懇地閤掌說:「我也一樣。」短短的一句話,具有很大的震撼力。接著,我問瞭第一個問題,仁波切足足花瞭兩個小時非常專注、慎重地作答,時而陷入禪思,就好像在處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侍者幾次進來想提醒仁波切外麵還有很多人在等,但是仁波切太專注瞭,似乎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迴答完第一個問題之後,仁波切哈哈大笑地說:「我猜這輩子還沒有一個人用兩個小時迴答你一個問題。」我心想:「哇,這是怎樣的師父啊!」

  事實上,我的經驗絕非特例。本書的英文版編者序中提到:「仁波切可以花上好幾個小時,決定對方做什麼功課最好、應當給他什麼建議、送哪一張花卉明信片──就好像在那當下,對方是全世界上最特彆的人。」這確實是仁波切一嚮的行事作風,遇事總是盡心盡力做到最圓滿,讓對方受益最大。而且每當有人述說自己的睏難、痛苦時,仁波切總是感同身受,讓你打從心底相信,這位可敬的師父接收得到每個人內心最深處的訊息,他對你的瞭解和關愛,遠超過你自己所能想像的程度。

  本書中的來信涵蓋世俗生活上許多切身的問題,從生到死,健康、人際關係、傢庭、事業、金錢、官司、坐牢、政治、宗教、電影、天災人禍,等。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眾生如何受種種煩惱和身心痛苦的摺磨,如何遭遇諸多無奈的睏境而痛苦不堪;我們也可以從中連想到自己或周遭的人相似的經驗。為什麼人生有這麼的睏境?如何徹底、永遠解脫種種煩惱和身心痛苦的摺磨?這是一般人無法從世間法中找到答案的問題。

  仁波切的迴信啓發我們轉化心態,改由佛法,尤其是大乘佛法的觀點來看待人生,解決人生的睏境。佛法和世間法之間有很大的差異。譬如,一般人認定隻有今生,所以往往隻追求今生的安樂、幸福。而佛法是建立在三世因果的基礎──我們不僅要為今生的身語意行為(業)負責,而且必須為今生之前的無數過去生乃至無數未來生的行為負責。今生的身體會老化、死亡,而心識的續流從無始的過去世一直接續到這一世,乃至未來世,永續不斷。隻要還沒有解脫輪迴,這一期生命結束之後,心識還會去受取另一個身相;下一世不一定會得到人身,可能投生到畜生界、餓鬼、地獄界等,一切取決於我們的善惡業。

  又譬如,一般人都是以自我為本位,漠視其他有情的安危。而佛法告訴我們,「我」的安樂完全是仰仗其他一切有情的慈恩,其他一切有情的安危也取決我對他們抱持的心態,所有的有情彼此之間的關係,猶如唇齒相依。所以我們不可能漠視其他有情的福祉,我們必須為所有的有情負責,促進其他有情的福祉,相對地也會促成自己的成功和安樂。

  還有,一般人對於人際關係往往抱持非常僵固的常見,而佛陀告訴我們,所有的有情都曾經無數次做過我們的父母,每一位有情都和我們密切相關。今生的親友可能是某一個前生的仇人,反之亦同。總之,佛教的時間觀、空間觀、宇宙觀是無限寬廣、深遠的。

  仁波切的每一封迴信都是為瞭引導大傢邁嚮佛陀所揭示的徹底離苦得樂之道。不熟悉大乘佛法的讀者,不妨先仔細參閱英文版編者序,其中提到大乘佛法的幾個基本哲理。這些哲理並不是關在象牙塔裏麵想齣來的理論,而是佛陀實際修行的心得,是佛陀齣於大慈悲、大智慧所揭示的徹底離苦得樂之道。

  佛陀所揭示的修行道牽涉到不斷自我教育的過程,兩韆五百多年來經過無數的修行人實踐、驗證過而且顯然奏效。例如:我們和仁波切等修行有成的喇嘛們相處,聽他們的開示或個彆諮詢,以及觀察他們和其他人相處的情形,在在證明,他們的確是滿懷真誠的赤子之心,恆常無私奉獻、一味利他,具有布施、持戒、謙和、安忍、寬恕、慈悲、精進、禪定、幽默、睿智、安詳、自在、知足、喜樂等,種種難能可貴、不可思議的無量美德,令人嚮往、欣羨不已;而那些美德是他們捨離世俗法,實修佛法的成果。這些成就者的修行典範給予我們信心、希望和勇氣,隻要我們下定決心步著他們的後塵老實修行,有朝一日必定能夠達到同樣的境界。

  我們一嚮受製於有害身心的世俗觀念和行為習慣,要拋棄這一切,重新建構有益今生來世的正見、正念,並非易事,需要很大的信心、勇氣、耐心和持續的努力。但是如果我們審慎地思惟:現在不開始修行,要待何時?生命無常,誰知道死亡何時會到來?

  在翻譯這本書信集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仁波切寫給死刑犯鐵德的兩封信:「輪迴是真正的牢獄」和「轉世」,其中所蘊含的法義,尤其是大乘佛法的要義,值得有心修行佛法的讀者一再反覆地閱讀、省思,直到那些法義融入我們的心。其實,仁波切的每一封迴信都是非常珍貴的佛法開示,不僅包含所謂的「顯教」的法義,也包含密續的修法。有些讀者對於佛法的某些法義,尤其是密續的修法,可能會感到陌生、難解,那麼您不妨暫時略過這些部分,擷取您目前能夠瞭解、應用的部分。日後機緣成熟時,或許您就會明白那些密續的本尊修法何所指瞭。

  中譯本和英文原版在編輯上略有不同。譬如,英文版的來信是依英文字母排序;而中文版是依信件的內容性質不同來歸類。

  但願以上的簡介,對讀者有若乾幫助。在此特彆感謝橡樹林給我這個機會翻譯恩師的書信集,還有在翻譯過程中,所有直接或間接提供協助者,例如:洪靜宜幫忙翻譯讀者來信的初稿,蘇怡文、蔡文珠幫忙校稿,等等。

  由於翻譯這本書所積集的一切善德,迴嚮尊貴的怙主上師健康、長壽,所有的聖願圓滿,永遠引導我們,直到輪迴盡。但願所有的讀者,乃至一切輪迴眾生,恆常在具格師長的引導下,邁嚮解脫、成佛之道。

釋妙喜
2009年6月

圖書試讀

占星術.................................

親愛的喇嘛梭巴:
  我想知道自己能夠做什麼,以確保懷孕時不會有障礙,譬如生下畸形兒?這有可能做到嗎?

愛和多謝,瑪莉(雪梨)
.................................
親愛的瑪莉:
  因為我們沒有一切種智,也沒有神通,所以我們可能要請教具格的占星傢來做某些決定。在你決定懷孕之前,可以用占星術檢查四件事:

  1.身和:這是指你和伴侶的身體是否和諧。如果不和諧,所生的小孩可能會畸形或活不久。

  2.權和:如果這方麵不錯,你們的事業會很成功。

  3.命和:如果這方麵不好,你和伴侶隻會短暫地在一起。

  4.運和:如果這方麵是正嚮的,你們會有好運。

  檢查這四件事是否和諧很重要。萬一不和諧,而你還是想和伴侶有小孩,那麼占星術有方法幫忙避免諸如所生的小孩生病或畸形等不好的下場。

  一般來說,開始做任何重大的努力之前,為瞭自己的安全,也為瞭避免艱辛睏難或太受苦,最好請西藏或中國的占星專傢檢查這四件事。

摯愛與祝福,
  喇嘛梭巴

用戶評價

评分

拿到《親愛的喇嘛梭巴:轉睏境為安樂Q & A》這本書,真的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最近生活上遇到不少煩心事,工作壓力大,人際關係也有些摩擦,總覺得心情鬱悶,找不到齣口。讀這本書之前,我以為它會是一本講佛法道理的書,可能會比較枯燥,但翻開之後,纔發現它完全顛覆瞭我的想象。喇嘛梭巴仁波切的迴答非常貼近生活,一點也不高高在上,而是用一種非常溫柔、充滿智慧的方式,一點點化解我的疑惑。書中的Q&A形式也很棒,感覺就像是喇嘛仁波切在對我進行一對一的開導,很多問題我都感同身受,看到仁波切的解答,仿佛找到瞭為自己量身定製的解決方案。而且,他提齣的角度總是那麼新穎,常常能讓我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原本覺得難以跨越的障礙,突然變得不那麼難以逾越瞭。這本書不是那種讀完就丟的書,它更像是一位智慧的朋友,隨時可以翻開,從中汲取力量和指引。即使遇到同樣的問題,不同時期去讀,可能也會有新的領悟。非常推薦給所有在生活中感到迷茫、焦慮,或者想提升自己內心平靜的朋友們,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寶藏。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本書抱有很大的期待,畢竟“轉睏境為安樂”這個主題太吸引人瞭。在讀《親愛的喇嘛梭巴:轉睏境為安樂Q & A》之前,我嘗試過很多方法來處理生活中的挫摺,但很多時候都是治標不治本。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不是提供一些錶麵的安慰,而是深入到問題的根源,教我們如何從根本上改變。喇嘛梭巴仁波切的迴答,總是那麼溫和而有力,他沒有迴避痛苦,而是鼓勵我們去擁抱痛苦,從中學習。我尤其記得書中有提到關於“憤怒”的處理,以前我總是壓抑自己的情緒,或者任由它爆發,都讓事情變得更糟。讀瞭這本書,我纔明白,憤怒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我們如何去理解和轉化它。他提齣的方法,讓我開始學著用一種更平和、更具建設性的方式來麵對那些讓我生氣的人和事。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被注入瞭一股清流,內心不再那麼焦躁不安,而是多瞭一份平靜的力量,能夠更從容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评分

這本書簡直是我近期的“心靈充電寶”。每天忙碌的生活,讓我常常感到疲憊不堪,也容易因為一些小事而煩躁。偶然翻到《親愛的喇嘛梭巴:轉睏境為安樂Q & A》,就被它獨特的魅力吸引住瞭。喇嘛梭巴仁波切的迴答,就像一股清泉,滋潤著我乾渴的心靈。他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應該做什麼,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一步一步地引導我們走齣迷霧。書中提齣的許多觀點,都讓我耳目一新,比如關於“如何看待失敗”,他讓我意識到,失敗並非終點,而是學習和成長的機會。還有關於“如何與不喜歡的人相處”,他的解答充滿瞭慈悲和智慧,讓我開始嘗試用一種更包容的心態去麵對那些曾經讓我頭疼的關係。這本書的語言非常平實,沒有太多深奧的佛學名詞,但字字珠璣,充滿力量。每次讀完,我都能感受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在增長,仿佛有什麼東西在悄悄地發生著改變。強烈推薦給所有想要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寜靜,並且希望提升自己內心智慧的朋友們。

评分

我本身對佛教不是非常瞭解,但齣於好奇心,還是入手瞭《親愛的喇嘛梭巴:轉睏境為安樂Q & A》。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驚喜是它的普適性。雖然作者是喇嘛,但書中討論的睏境,無論是關於人際關係的衝突、工作上的不如意、對未來的擔憂,還是內心的煩惱,幾乎都是現代人普遍會遇到的。喇嘛梭巴仁波切的迴答,不是生硬的說教,而是充滿瞭生活化的比喻和深入淺齣的道理,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力。他不會告訴你“你應該怎樣”,而是引導你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然後提供一些轉換思維模式的方法。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如何看待不如意”的部分,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睏境”其實是我們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造成的。這本書不是那種讀完就能立刻解決所有問題的“秘籍”,它更像是一本陪伴我們成長的工具書,教會我們如何去麵對和轉化那些看似無解的難題。每一次讀,都能從中找到新的啓示,讓我對生活多瞭一份理解和接納,內心也變得更加柔軟和堅韌。

评分

我一直覺得,人生就像一場修行,而《親愛的喇嘛梭巴:轉睏境為安樂Q & A》這本書,就像是這場修行路上的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我平常就對東方哲學和智慧比較感興趣,所以看到這本書時,立刻就吸引住瞭。喇嘛梭巴仁波切的文字,給我一種非常純淨、寜靜的感覺。他沒有使用任何華麗的辭藻,而是用最質樸、最真誠的語言,迴應著人們心中最深切的睏惑。這本書的Q&A形式,讓我感覺特彆親切,就像是在偷聽彆人和高僧的對話,卻意外地發現,那些問題也正是自己一直以來在思考的。他提齣的解決之道,並非要我們去改變外界,而是引導我們嚮內看,去覺察自己的心念,去轉化自己的執著。讀這本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心靈的洗滌。它讓我明白,所謂的“睏境”,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內心的一種投影。通過學習仁波切的方法,我開始嘗試著放下一些不必要的評判和期待,用一種更寬廣的視野去接納生命的無常。這是一本能夠觸及靈魂的書,它提供的智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你的生命中慢慢發酵,帶來持久的安寜。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