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能够把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拿来饶益一切有情,布施给众生。
如果我不能对众生有所利益的话,那我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梭巴仁波切
随书附赠如意轮咒
福禄寿俱全
圆满所有如法善愿
「护持大乘法脉联合会」(FPMT)是一个国际性的佛教团体,致力于以各种方法帮助他人。喇嘛梭巴仁波切身为FPMT的精神导师,每年都会收到数千封来自世界各地民众的来信,请示他们在修行、家庭、健康、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所遇到的困境。
喇嘛梭巴仁波切是一位慈悲、温柔、幽默、通达修心技巧的大师,擅长解说佛教转苦为乐根本而有效的方法。他以超越世俗的智慧和正直明确的劝言,一一针对来信者的问题,指点修行功课并提出忠告,帮助他们从自我囿限的思维中跳脱,正向的、勇敢的觉知困境所显示的意义,开阔心胸,包容其他有情。从这本书信集的字字句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仁波切周详而深切的关爱之情,若能将仁波切慈爱的指引付诸实践,将更可体会到生命中真实而积极的变化。
此外,喇嘛梭巴仁波切也很擅长绘画,时常会在回信中简单地勾勒笑脸,让看的人不禁觉得温暖,或者花很长时间用完美无瑕的书法写咒语或经文,这些都一一收录于本书中。
作者简介
喇嘛梭巴仁波切
是护持大乘法脉联合会(FPMT)的导师。FPMT是一个国际性的组织网,其中包含佛法中心、寺院、社会服务专案和其他相关活动。仁波切的着作包括:《满足之门》(The Door to Satisfaction)、《转苦为乐》(Transforming Problems into Happiness)、《究竟的康复》(Ultimate Healing)等。
译者简介
释妙喜
台大经济系毕业,美国加州大学(UCLA)管理硕士。自1990年以来,一直以喇嘛梭巴仁波切为主要的上师。1992年创办经续杂志并担任主编多年。已经出版的译着包括《满足之门》、《密乘入门》、《心匙》、《宗喀巴大师上师相应法》、《究竟的康复》等。目前寄居美国,为喇嘛梭巴仁波切工作。
推荐序 殷琪
喇嘛梭巴仁波切小传
喇嘛梭巴仁波切行谊
译序
如何善用这本书
养儿育女
健康问题
意外伤害
死亡
教育孩子
亲子关系
男女关系
夫妻关系
金钱
事业
诉讼
贪执
瞋心
傲慢
忧郁
恐惧
魑魅干扰
菩提道次第
坐牢
宗教
爱护动物
天灾
人祸
电影
佛教辞汇
护持大乘法脉联合会及台湾弘法中心
如意轮咒
译者序
《亲爱的喇嘛梭巴》是恩师的第一本书信集,本来并没有打算写译序,因为英文的编者已经写了一篇很长的导读序。不过,橡树林的编辑知道我是仁波切(这是我们普通对喇嘛梭巴的称唿)的弟子之后,希望我以弟子和译者的身份写一篇序,我欣然答应,希望读者更了解仁波切的行谊,从而更能够开放自己的心,接受启发,转化心行,获益更深远。
有些人问我:「台湾有那么多道场和大师,为什么你选择追随西藏喇嘛出家?」其实,追随仁波切学佛的主要理由是,仁波切本身就是他所传授的教法无懈可击的典范,恆常爱惜其他有情,胜过自己。修心八颂的第一首偈:「我于一切有情众,视之尤胜如意宝,愿成就彼究竟利,恆常心怀珍爱情。」正是仁波切最好的写照。
1991年我在台湾初次私下访问仁波切,是为了帮法光杂志社写一篇介绍西藏佛教修行特色的文章,那时和仁波切一点也不熟。我见到仁波切,第一句话对他说:「我的英文很破,不懂佛法,更不懂西藏佛教,而我要用很破的英文请教仁波切西藏佛教的特色。」仁波切马上很诚恳地合掌说:「我也一样。」短短的一句话,具有很大的震撼力。接着,我问了第一个问题,仁波切足足花了两个小时非常专注、慎重地作答,时而陷入禅思,就好像在处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侍者几次进来想提醒仁波切外面还有很多人在等,但是仁波切太专注了,似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回答完第一个问题之后,仁波切哈哈大笑地说:「我猜这辈子还没有一个人用两个小时回答你一个问题。」我心想:「哇,这是怎样的师父啊!」
事实上,我的经验绝非特例。本书的英文版编者序中提到:「仁波切可以花上好几个小时,决定对方做什么功课最好、应当给他什么建议、送哪一张花卉明信片──就好像在那当下,对方是全世界上最特别的人。」这确实是仁波切一向的行事作风,遇事总是尽心尽力做到最圆满,让对方受益最大。而且每当有人述说自己的困难、痛苦时,仁波切总是感同身受,让你打从心底相信,这位可敬的师父接收得到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讯息,他对你的了解和关爱,远超过你自己所能想像的程度。
本书中的来信涵盖世俗生活上许多切身的问题,从生到死,健康、人际关系、家庭、事业、金钱、官司、坐牢、政治、宗教、电影、天灾人祸,等。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众生如何受种种烦恼和身心痛苦的折磨,如何遭遇诸多无奈的困境而痛苦不堪;我们也可以从中连想到自己或周遭的人相似的经验。为什么人生有这么的困境?如何彻底、永远解脱种种烦恼和身心痛苦的折磨?这是一般人无法从世间法中找到答案的问题。
仁波切的回信启发我们转化心态,改由佛法,尤其是大乘佛法的观点来看待人生,解决人生的困境。佛法和世间法之间有很大的差异。譬如,一般人认定只有今生,所以往往只追求今生的安乐、幸福。而佛法是建立在三世因果的基础──我们不仅要为今生的身语意行为(业)负责,而且必须为今生之前的无数过去生乃至无数未来生的行为负责。今生的身体会老化、死亡,而心识的续流从无始的过去世一直接续到这一世,乃至未来世,永续不断。只要还没有解脱轮回,这一期生命结束之后,心识还会去受取另一个身相;下一世不一定会得到人身,可能投生到畜生界、饿鬼、地狱界等,一切取决于我们的善恶业。
又譬如,一般人都是以自我为本位,漠视其他有情的安危。而佛法告诉我们,「我」的安乐完全是仰仗其他一切有情的慈恩,其他一切有情的安危也取决我对他们抱持的心态,所有的有情彼此之间的关系,犹如唇齿相依。所以我们不可能漠视其他有情的福祉,我们必须为所有的有情负责,促进其他有情的福祉,相对地也会促成自己的成功和安乐。
还有,一般人对于人际关系往往抱持非常僵固的常见,而佛陀告诉我们,所有的有情都曾经无数次做过我们的父母,每一位有情都和我们密切相关。今生的亲友可能是某一个前生的仇人,反之亦同。总之,佛教的时间观、空间观、宇宙观是无限宽广、深远的。
仁波切的每一封回信都是为了引导大家迈向佛陀所揭示的彻底离苦得乐之道。不熟悉大乘佛法的读者,不妨先仔细参阅英文版编者序,其中提到大乘佛法的几个基本哲理。这些哲理并不是关在象牙塔里面想出来的理论,而是佛陀实际修行的心得,是佛陀出于大慈悲、大智慧所揭示的彻底离苦得乐之道。
佛陀所揭示的修行道牵涉到不断自我教育的过程,两千五百多年来经过无数的修行人实践、验证过而且显然奏效。例如:我们和仁波切等修行有成的喇嘛们相处,听他们的开示或个别谘询,以及观察他们和其他人相处的情形,在在证明,他们的确是满怀真诚的赤子之心,恆常无私奉献、一味利他,具有布施、持戒、谦和、安忍、宽恕、慈悲、精进、禅定、幽默、睿智、安详、自在、知足、喜乐等,种种难能可贵、不可思议的无量美德,令人向往、欣羡不已;而那些美德是他们舍离世俗法,实修佛法的成果。这些成就者的修行典范给予我们信心、希望和勇气,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步着他们的后尘老实修行,有朝一日必定能够达到同样的境界。
我们一向受制于有害身心的世俗观念和行为习惯,要抛弃这一切,重新建构有益今生来世的正见、正念,并非易事,需要很大的信心、勇气、耐心和持续的努力。但是如果我们审慎地思惟:现在不开始修行,要待何时?生命无常,谁知道死亡何时会到来?
在翻译这本书信集当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仁波切写给死刑犯铁德的两封信:「轮回是真正的牢狱」和「转世」,其中所蕴含的法义,尤其是大乘佛法的要义,值得有心修行佛法的读者一再反覆地阅读、省思,直到那些法义融入我们的心。其实,仁波切的每一封回信都是非常珍贵的佛法开示,不仅包含所谓的「显教」的法义,也包含密续的修法。有些读者对于佛法的某些法义,尤其是密续的修法,可能会感到陌生、难解,那么您不妨暂时略过这些部分,撷取您目前能够了解、应用的部分。日后机缘成熟时,或许您就会明白那些密续的本尊修法何所指了。
中译本和英文原版在编辑上略有不同。譬如,英文版的来信是依英文字母排序;而中文版是依信件的内容性质不同来归类。
但愿以上的简介,对读者有若干帮助。在此特别感谢橡树林给我这个机会翻译恩师的书信集,还有在翻译过程中,所有直接或间接提供协助者,例如:洪静宜帮忙翻译读者来信的初稿,苏怡文、蔡文珠帮忙校稿,等等。
由于翻译这本书所积集的一切善德,回向尊贵的怙主上师健康、长寿,所有的圣愿圆满,永远引导我们,直到轮回尽。但愿所有的读者,乃至一切轮回众生,恆常在具格师长的引导下,迈向解脱、成佛之道。
释妙喜
2009年6月
我一直觉得,人生就像一场修行,而《亲爱的喇嘛梭巴:转困境为安乐Q & A》这本书,就像是这场修行路上的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我平常就对东方哲学和智慧比较感兴趣,所以看到这本书时,立刻就吸引住了。喇嘛梭巴仁波切的文字,给我一种非常纯净、宁静的感觉。他没有使用任何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质朴、最真诚的语言,回应着人们心中最深切的困惑。这本书的Q&A形式,让我感觉特别亲切,就像是在偷听别人和高僧的对话,却意外地发现,那些问题也正是自己一直以来在思考的。他提出的解决之道,并非要我们去改变外界,而是引导我们向内看,去觉察自己的心念,去转化自己的执着。读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洗涤。它让我明白,所谓的“困境”,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内心的一种投影。通过学习仁波切的方法,我开始尝试着放下一些不必要的评判和期待,用一种更宽广的视野去接纳生命的无常。这是一本能够触及灵魂的书,它提供的智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你的生命中慢慢发酵,带来持久的安宁。
评分我本身对佛教不是非常了解,但出于好奇心,还是入手了《亲爱的喇嘛梭巴:转困境为安乐Q & A》。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是它的普适性。虽然作者是喇嘛,但书中讨论的困境,无论是关于人际关系的冲突、工作上的不如意、对未来的担忧,还是内心的烦恼,几乎都是现代人普遍会遇到的。喇嘛梭巴仁波切的回答,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充满了生活化的比喻和深入浅出的道理,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他不会告诉你“你应该怎样”,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然后提供一些转换思维模式的方法。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如何看待不如意”的部分,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困境”其实是我们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造成的。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就能立刻解决所有问题的“秘籍”,它更像是一本陪伴我们成长的工具书,教会我们如何去面对和转化那些看似无解的难题。每一次读,都能从中找到新的启示,让我对生活多了一份理解和接纳,内心也变得更加柔软和坚韧。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本书抱有很大的期待,毕竟“转困境为安乐”这个主题太吸引人了。在读《亲爱的喇嘛梭巴:转困境为安乐Q & A》之前,我尝试过很多方法来处理生活中的挫折,但很多时候都是治标不治本。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不是提供一些表面的安慰,而是深入到问题的根源,教我们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喇嘛梭巴仁波切的回答,总是那么温和而有力,他没有回避痛苦,而是鼓励我们去拥抱痛苦,从中学习。我尤其记得书中有提到关于“愤怒”的处理,以前我总是压抑自己的情绪,或者任由它爆发,都让事情变得更糟。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愤怒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去理解和转化它。他提出的方法,让我开始学着用一种更平和、更具建设性的方式来面对那些让我生气的人和事。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清流,内心不再那么焦躁不安,而是多了一份平静的力量,能够更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评分拿到《亲爱的喇嘛梭巴:转困境为安乐Q & A》这本书,真的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最近生活上遇到不少烦心事,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也有些摩擦,总觉得心情郁闷,找不到出口。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它会是一本讲佛法道理的书,可能会比较枯燥,但翻开之后,才发现它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喇嘛梭巴仁波切的回答非常贴近生活,一点也不高高在上,而是用一种非常温柔、充满智慧的方式,一点点化解我的疑惑。书中的Q&A形式也很棒,感觉就像是喇嘛仁波切在对我进行一对一的开导,很多问题我都感同身受,看到仁波切的解答,仿佛找到了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而且,他提出的角度总是那么新颖,常常能让我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原本觉得难以跨越的障碍,突然变得不那么难以逾越了。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就丢的书,它更像是一位智慧的朋友,随时可以翻开,从中汲取力量和指引。即使遇到同样的问题,不同时期去读,可能也会有新的领悟。非常推荐给所有在生活中感到迷茫、焦虑,或者想提升自己内心平静的朋友们,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我近期的“心灵充电宝”。每天忙碌的生活,让我常常感到疲惫不堪,也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烦躁。偶然翻到《亲爱的喇嘛梭巴:转困境为安乐Q & A》,就被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住了。喇嘛梭巴仁波切的回答,就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我干渴的心灵。他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一步一步地引导我们走出迷雾。书中提出的许多观点,都让我耳目一新,比如关于“如何看待失败”,他让我意识到,失败并非终点,而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还有关于“如何与不喜欢的人相处”,他的解答充满了慈悲和智慧,让我开始尝试用一种更包容的心态去面对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关系。这本书的语言非常平实,没有太多深奥的佛学名词,但字字珠玑,充满力量。每次读完,我都能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在增长,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强烈推荐给所有想要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并且希望提升自己内心智慧的朋友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