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CD】
首演珍贵录音
诗人亲自朗诵
诗人向阳说:「诗是哑了的弦,谱成曲是和音乐美丽的邂逅。」诗入歌之后有了自己独特的生命,旋律的进行、音乐的张力、和声的变化……音乐增添了诗词内涵的想像空间。
《你的歌我来唱》第三集结合了新诗与声乐,期待为华人世界创造出传唱不衰的经典作品。有别于前两集,这次收录的十六首乐曲中,九首是台湾闽南语诗作谱曲,更显丰富多样。
这次新诗与音乐的美丽邂逅,包含乐曲创作概念、诗作解说、完整乐谱等。并附有CD一张,收录十六首歌曲的首演实况(2008年台北国家演奏厅),以及诗人亲自朗诵之珍贵录音。
★本曲集为声乐家协会【2009 台北中文歌曲大赛】指定曲选项。
2008年4月29日「我们的诗人、我们的歌–2008委託创作」首演,国立中正文化中心演奏厅,台北。 录音:屈长治∕后制.剪辑:屈长治(凌轩录音室)
Recording: Premiere of "Our Poets, Our Songs - Commissioned Works 2008", Recital Hall of National Chiang Kai-shek Cultural Center, Taipei, April 29, 2008.
作曲家简介
李文彬 LEE Wen-pin
自幼学习钢琴,由赖秋镜老师启蒙;十七岁由林进祐教授启蒙理论与作曲课程。随后入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先后师事曾兴魁、陈茂萱、陈树熙等教授。1993年负笈美国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攻读作曲,随美国即兴音乐(improvisation music)创作先锋Lukas Foss、希腊现代音乐之父Theodore Antoniou及波士顿大学音乐系作曲组主任Majorie Merryman等大师学习,1999年取得音乐艺术博士学位(DMA)。
2006年荣获第十七届金曲奖「传统暨艺术音乐作品类」最佳作曲人奖,2007年以五幕舞剧《水鬼城隍爷》入围第十八届金曲奖「传统暨艺术音乐作品类」最佳专辑制作人奖。现为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专任副教授,并兼任于辅仁大学音乐系及国立师大附中。专长领域:作曲、数位创作艺术、电脑音乐与音乐理论。创作涵盖独奏、独唱、室内乐、管弦乐与舞剧等各种类型。
游昌发 YIU Chang-fa
1942年生于广东潮阳。国立艺专音乐科、奥地利国立维也纳音乐院毕业,主修作曲,受业于von Einem教授。1974年回国后随申克常老师学京剧,为时三年。曾在国立艺专音乐科、国立艺术学院音乐系及传统音乐系、台南科技大学音乐系专任教职,目前是台南科技大学音乐系兼任讲座教授。因教授职务发表论文中,最重要的是《传统音乐试析》,内容以西洋方法分析古琴曲《潇湘水云》等,但为大部分传统音乐人士所反对。
兴趣甚多。自认写得不好的小说《阿不都拉的伤口》被刊登在联合报,引为平生快事。主要工作仍系作曲,作品包括歌剧、管弦乐、独奏及协奏、合唱等各种演出形态。独唱曲数十首,包括连篇及独唱歌曲。所作歌剧如《阎惜姣》、《桃花过渡》、《王婆骂鸡》等,均受传统戏曲「唱、作、念、打」强烈影响。2008年歌剧《桃花扇》由京剧团演出、西洋管弦乐伴奏,剧中歌唱曲调新创,伴奏亦为复音乐、不採传统重复歌曲曲调的作法。
陈琼瑜 CHEN Chiung-yu
1969年生,五岁起学习钢琴、电子琴以及理论与作曲,曾参加台北基督教儿童合唱团。1983年进入国立师大附中音乐班,主修理论作曲,师事陈茂萱、卢炎教授。1986年入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修理论作曲,师事柯芳隆教授。1991年以理论作曲组第一名成绩毕业。
1994年入美国宾州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音乐研究所主修理论作曲,获全额奖学金,三年半即取得理论作曲哲学博士学位。师事二十世纪现代作曲泰斗George Crumb,以及Richard Wernick、Jay Reise、James Primosch等教授。1998年返国,任实践大学音乐系专任助理教授,以及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台北教育大学音乐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现职为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专任助理教授。作品涵盖室内乐、管弦乐及声乐等。
潘皇龙 PAN Hwang-long
1945年生于台湾地理中心埔里镇。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瑞士苏黎世音乐学院,并在德国汉诺威音乐戏剧学院、柏林艺术大学专攻作曲,师事H. Lachenmann、Isang Yun教授。1982年应国立艺术学院之邀返国服务。2002年膺选为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首任院长,2005年连任(任期至08年)。1989年创「国际现代音乐协会台湾总会」并荣膺第一、二、四、五、七、八届理事长,台湾作曲家协会理事长暨亚洲作曲家联盟台湾总会理事长。
曾获德国尤根庞德作曲奖、台湾吴三连文艺奖、国家文艺奖(1992、2003年)等。作品由着名乐团(柏林爱乐管弦乐团、法国庞毕度文化中心现代音乐室内乐团、奥国新音乐室内乐团、台湾国家交响乐团、英国阿笛悌弦乐四重奏团、新日本爱乐管弦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瑞典克罗玛塔打击乐团等)演出,并多次受邀于国际性音乐节(国际现代音乐协会大会暨世界音乐节、巴黎现代音乐节、柏林艺术节等)演出。
诗人简介
路寒袖 LU Han-shiu
本名王志诚,台中县大甲人。曾任中学与大学教师、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撰述委员、台湾日报副总编辑、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国家文化总会副祕书长、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长等。
着有诗集《春天个花蕊》、《我的父亲是火车司机》,散文集《忧郁三千公尺》、《歌声恋情》,绘本书《像母亲一样的河》、《听爸爸说童年》、《陪妈妈回外婆家》,摄影诗集《忘了,曾经去流浪》、《何时,爱恋到天涯》,《戏梦人生》电影音乐,潘丽丽专辑《画眉》、《往事如影.冬至圆》等共七十余种。另主编各类文集近四十册。
曾连获两届金曲奖最佳作词人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奖、金鼎奖推荐优良图书出版奖、赖和文学奖、年度诗奖、荣后台湾诗人奖等。
陈 黎 CHEN Li
本名陈膺文,1954年生,台湾花莲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着有诗集、散文集、音乐评介集凡二十余种。译有《拉丁美洲现代诗选》、《辛波丝卡诗选》等十余种。
曾获国家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梁实秋文学奖翻译奖、金鼎奖等。2005年获选「台湾当代十大诗人」。
陈义芝 CHEN I-chih
1953年生于台湾花莲。曾任联合报副刊主任,现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任教。出版诗集《不能遗忘的远方》、《不安的居住》、《我年轻的恋人》、《边界》及散文集《为了下一次的重逢》等十余种。
曾获时报文学推荐奖、联合报最佳书奖、中山文艺新诗奖及散文奖、图书金鼎奖、台湾诗人奖等。诗集有英译本《The Mysterious Hualien》(Green Integer出版)、日译本《服□□□□住□□□□女》(思潮社出版),及西班牙文译诗一辑。
向 阳 XIANG Yang
本名林淇瀁,1955年生,台湾南投人。美国爱荷华大学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国际写作计画)邀访作家,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系博士。曾任自立晚报副刊主编,自立晚报、自立早报总编辑,自立早报总主笔,自立晚报副社长兼总主笔等。现任台北教育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长,并兼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祕书长。
获有吴浊流新诗奖、国家文艺奖、美国爱荷华大学荣誉作家、玉山文学奖文学贡献奖、荣后台湾诗人奖、台湾文学奖新诗金典奖等奖项。
着有学术论着《书写与拼图:台湾文学传播现象研究》;诗集《乱》、《向阳诗选》、《向阳台语诗选》等四十多种。
序〔申学庸〕
主编的话〔席慕德〕
为台湾歌乐文化齐献心力〔孙清吉〕
作曲家简介.乐曲解说
诗人简介.诗词解说
01. 梳子〔The Comb〕李文彬 曲∕陈黎 诗
02. 阿妈的白头鬃〔Grandmother's Grey Hair〕李文彬 曲∕路寒袖 诗【台湾闽南语】
03. 摇子歌〔Lullaby〕李文彬 曲∕向阳 诗【台湾闽南语】
04. 五月节〔May Festival〕李文彬 曲∕路寒袖 诗【台湾闽南语】
05. 上上签〔The Golden Oracle〕游昌发 曲∕陈义芝 诗
06. 澎风师 ──闽南语童歌之一〔The Bluffer〕游昌发 曲∕路寒袖 诗【台湾闽南语】
07. 七爷八爷──闽南语童歌之二〔The High Guards of the Underworld〕游昌发 曲∕路寒袖 诗【台湾闽南语】
08. 庄脚囝仔──闽南语童歌之三〔The Country Boy〕游昌发 曲∕路寒袖 诗【台湾闽南语】
09. 世界恬静落来的时〔When the World Quiets Down〕陈琼瑜 曲∕向阳 诗【台湾闽南语】
10. 雪上足印〔Footprints in the Snow〕陈琼瑜 曲∕陈黎 诗
11. 七夕调色〔The Color Palette of the Lovers' Night〕陈琼瑜 曲∕陈义芝 诗
12. 哀歌〔Elegy〕陈琼瑜 曲∕陈义芝 诗
13. 一筏过渡〔Crossing to the Other Shore〕潘皇龙 曲∕陈义芝 诗
14. 讲予全世界听〔For the Whole World to Hear〕潘皇龙 曲∕路寒袖 诗【台湾闽南语】
15. 世界恬静落来的时〔When the World Quiets Down〕潘皇龙 曲∕向阳 诗【台湾闽南语】
16. 梦游女之歌〔Song of the Somnambulistic Girl〕潘皇龙 曲∕陈黎 诗
【CD】
[01] 梳 子〔陈 黎 诗〕 朗 诵:陈 黎 〔0:29〕
[02] 梳 子〔李文彬 曲〕 女高音:陈美玲∕钢琴:徐嘉琪 〔3:53〕
[03] 阿妈的白头鬃〔路寒袖 诗〕 朗 诵:路寒袖【台语】 〔0:59〕
[04] 阿妈的白头鬃〔李文彬 曲〕 女高音:陈欣怡∕钢琴:徐嘉琪 〔2:11〕
[05] 摇子歌〔向 阳 诗〕 朗 诵:向 阳【台语】 〔1:37〕
[06] 摇子歌〔李文彬 曲〕 女高音:陈欣怡∕钢琴:徐嘉琪 〔3:18〕
[07] 五月节〔路寒袖 诗〕 朗 诵:路寒袖【台语】 〔1:18〕
[08] 五月节〔李文彬 曲〕 男中音:许德崇∕钢琴:徐嘉琪 〔2:33〕
[09] 上上签〔陈义芝 诗〕 朗 诵:陈义芝 〔0:38〕
[10] 上上签〔游昌发 曲〕 女高音:洪郁菁∕钢琴:徐嘉琪 〔1:58〕
[11] 澎风师〔路寒袖 诗〕 朗 诵:路寒袖【台语】 〔0:32〕
[12] 澎风师〔游昌发 曲〕 女高音:陈俐安∕钢琴:徐嘉琪 〔1:45〕
[13] 七爷八爷〔路寒袖 诗〕 朗 诵:路寒袖【台语】 〔0:53〕
[14] 七爷八爷〔游昌发 曲〕 女高音:陈俐安∕钢琴:徐嘉琪 〔1:15〕
[15] 庄脚囝仔〔路寒袖 诗〕 朗 诵:路寒袖【台语】 〔0:22〕
[16] 庄脚囝仔〔游昌发 曲〕 女高音:陈俐安∕钢琴:徐嘉琪 〔1:57〕
[17] 世界恬静落来的时〔向 阳 诗〕 朗 诵:向 阳【台语】 〔1:35〕
[18] 世界恬静落来的时〔陈琼瑜 曲〕 女高音:李金□∕钢琴:蔡世豪 〔5:17〕
[19] 雪上足印〔陈 黎 诗〕 朗 诵:陈 黎 〔0:36〕
[20] 雪上足印〔陈琼瑜 曲〕 女高音:李金□∕钢琴:蔡世豪 〔3:00〕
[21] 七夕调色〔陈义芝 诗〕 朗 诵:陈义芝 〔1:10〕
[22] 七夕调色〔陈琼瑜 曲〕 女高音:洪郁菁∕钢琴:蔡世豪 〔3:46〕
[23] 哀 歌〔陈义芝 诗〕 朗 诵:陈义芝 〔0:42〕
[24] 哀 歌〔陈琼瑜 曲〕 女高音:洪郁菁∕钢琴:蔡世豪 〔3:12〕
[25] 一筏过渡〔陈义芝 诗〕 朗 诵:陈义芝 〔0:53〕
[26] 一筏过渡〔潘皇龙 曲〕 女高音:陈美玲∕钢琴:蔡世豪 〔5:35〕
[27] 讲予全世界听〔路寒袖 诗〕 朗 诵:路寒袖【台语】 〔0:51〕
[28] 讲予全世界听〔潘皇龙 曲〕 女高音:陈美玲∕钢琴:蔡世豪 〔3:41〕
[29] 世界恬静落来的时〔向 阳 诗〕 朗 诵:向 阳【台语】 〔1:35〕
[30] 世界恬静落来的时〔潘皇龙 曲〕 女高音:林玉卿∕钢琴:蔡世豪 〔4:19〕
[31] 梦游女之歌〔陈 黎 诗〕 朗 诵:陈 黎 〔1:21〕
[32] 梦游女之歌〔潘皇龙 曲〕 女高音:林玉卿∕钢琴:蔡世豪 〔6:58〕
Total Playing Time = 70:08
一本好书,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翻开《你的歌我来唱(3)──当代中文艺术歌曲集【附CD】》,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由音符编织而成的奇妙世界。第一眼看到书名,就觉得亲切而充满力量,“你的歌,我来唱”,这不正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一种情感的传递吗?而“当代中文艺术歌曲集”则精准地指明了其内容,让我对即将接触到的音乐有了初步的认知。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歌曲集,它更像是一位精心梳理过的朋友,将当代中文艺术歌曲最动人的篇章呈现在我眼前。从封面设计到内页排版,都透着一股沉静而雅致的艺术气息,让人在阅读之前便能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舒缓。封面上那一抹淡淡的水墨,仿佛预示着歌曲中蕴含的东方韵味和深邃情感,而书名下方的“附CD”更是让人惊喜,这意味着我可以不仅仅是“看”这些歌曲,更能“听”它们,让音乐直接流淌进我的灵魂。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书中的每一首歌曲,想象它们被谱写时的心境,被演唱时的情感。我相信,每一首艺术歌曲背后,都承载着创作者的才华与心血,也蕴含着时代变迁的印记和民族文化的情感。当代艺术歌曲,这四个字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它意味着现代的审美,现代的表达,但又保留着艺术歌曲特有的深刻内涵和人文关怀。 阅读这本歌曲集,对我而言,不仅仅是欣赏音乐,更是一种学习和体悟的过程。我想了解这些歌曲的创作背景,了解它们是如何在当代中文语境下生根发芽,又如何成为艺术的瑰宝。我想通过歌词,去体会作者的文字功底,去感受他们对生活、对情感、对社会的独特见解。而附带的CD,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听觉盛宴的大门,让我能够亲身感受那些美妙的旋律,让音乐家的演绎在我耳边回响。 这本《你的歌我来唱(3)》对我来说,是一次充满期待的音乐之旅的启程。它不仅仅满足了我对当代中文艺术歌曲的好奇心,更让我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有了更深层次的期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发现更多我未曾听过的、却能打动我的声音,能够认识更多优秀的作曲家和作词家,能够让这些美好的艺术作品,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评分在浩瀚的书海中,一本能够真正引起我共鸣的书,往往能够成为我精神世界的珍贵养分。《你的歌我来唱(3)──当代中文艺术歌曲集【附CD】》这本书,恰恰就是这样一本让我倍感亲切又充满期待的作品。书名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温暖的互动感,“你的歌,我来唱”,它不仅仅是歌词的罗列,更像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将他人的心声化为自己歌声的意愿,充满着共情的力量。 从书籍的封面设计来看,它摒弃了过于花哨的装饰,采用了一种沉静、素雅的风格,给人一种回归本质、回归艺术的感受。那一抹恰到好处的色彩运用,和字体选择,都显示出出版者在细节上的用心。而“附CD”的字样,则如同画龙点睛般,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瞬间提升。这意味着,我不仅能阅读,更能直接聆听,让美妙的音乐在我的耳边流淌。 “当代中文艺术歌曲集”这个标签,让我对书中的内容有了清晰的认知。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刻表达情感、具有一定艺术高度的歌曲情有独钟。当代艺术歌曲,意味着它们是当下时代的产物,融合了现代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手法,同时也可能继承和发展了中国音乐的优良传统。我期待在这本歌曲集中,能够发现那些既有时代气息,又不失艺术深度,能够触及我内心深处情感的作品。 我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出这本书可能带来的体验。我想象着,在某个安静的午后,我泡上一杯茶,翻开这本书,一边阅读优美的歌词,一边播放CD中的旋律。我希望能通过歌词,去理解创作者的情感世界,去体会他们对生活、对爱、对人生百态的独特感悟。而CD中的演唱,更是让我充满了期待,我相信那些优秀的音乐家们,会用他们的声音,将这些歌曲演绎得淋漓尽致,让文字的意境在音乐中得到升华。 总而言之,《你的歌我来唱(3)》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与优秀当代中文艺术歌曲的亲密接触。它不仅仅是一本静态的书籍,更是一扇打开听觉与情感世界的门。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它,去聆听它,去让那些美好的旋律,滋养我的心灵,丰富我的生活。
评分我一直认为,音乐是最能跨越语言和文化界限的艺术形式,而中国当代艺术歌曲,更是承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当我在书店偶然瞥见《你的歌我来唱(3)──当代中文艺术歌曲集【附CD】》时,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冲动。书名中的“你的歌,我来唱”,像是在向我发出一个温柔的邀请,邀请我走进一个充满旋律与情感的世界,而“当代中文艺术歌曲集”则清晰地勾勒出这本书的核心内容,让我明白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歌词汇编,更是一次对中国现代音乐艺术的集中展现。 这本书的书脊设计简洁却不失品味,封面上那一幅抽象而富有张力的画面,仿佛是音乐的具象化,让人在视觉上就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而“附CD”的标志,更是为我这个喜爱音乐的读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意味着我可以立刻将书中的旋律从纸面转化为耳畔的享受,让音乐的灵魂得以真正绽放。 我对手中的这本歌曲集充满了好奇。当代艺术歌曲,顾名思义,是根植于我们当下时代,但又秉持着艺术歌曲的严谨与深度。它融合了时代的脉搏,也承载了中国古典音乐的余韵,更重要的是,它表达着当代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和思考。我相信,这本书中的每一首歌曲,都像是一颗颗精心打磨的珍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和欣赏。 翻阅这本书,我期待着能看到那些我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也能惊喜地发现一些全新的、未曾听闻的瑰宝。我希望能通过歌词,去理解作曲家和作词家们想要传达的情感,去感受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而CD中的演唱,更是让我期待,那些优秀的音乐家们会如何用他们的声音,赋予这些歌曲第二次生命,将文字的意境和旋律的美妙完美结合。 总之,《你的歌我来唱(3)》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份关于音乐的厚礼。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当代中国艺术歌曲的魅力,让我得以与那些美好的旋律和深刻的歌词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去感受,去聆听,去体会。
评分在如今琳琅满目的音乐市场中,能找到一本真正触动心灵的艺术歌曲集,着实是一件幸事。《你的歌我来唱(3)──当代中文艺术歌曲集【附CD】》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让我感到惊喜和期待的宝藏。当我第一眼看到它时,书名就自带一种温情的画面感,“你的歌,我来唱”,仿佛是两个灵魂在音乐中找到了共鸣,一种理解与传承的情感油然而生。 这本书的整体设计,从选用的字体到色彩的搭配,都透露着一种低调却不失精致的艺术气息。封面上那一抹淡淡的留白,让人联想到中国画中的意境,似乎预示着歌曲中蕴含着东方古典的韵味,又或者是一种宁静致远的哲学思考。而“附CD”的出现,则更是让我倍感贴心,因为它直接解决了许多音乐爱好者在欣赏歌曲时可能遇到的不便,让我能够立刻进入音乐的世界。 我对于“当代中文艺术歌曲”这个定位非常感兴趣。艺术歌曲,本身就意味着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流行歌曲,而是承载着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追求。而“当代中文”则赋予了它鲜活的生命力,它反映着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我们的情感体验,我们的文化认同。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听到那些既有时代特色,又不失经典韵味的优秀作品。 我设想,这本书中的歌曲,可能涵盖了从抒情到叙事,从描绘自然风光到表达内心世界等多种主题。我希望能通过这些歌曲,去理解当代中国作曲家和作词家们的创作理念,去感受他们如何将文字的诗意与旋律的流畅完美融合。而附带的CD,则是让我能够直接聆听这些作品的精华,那些由专业音乐家们演绎出的美妙旋律,定会给我带来深刻的艺术享受。 总而言之,《你的歌我来唱(3)》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歌曲集,更是一次与当代中国音乐艺术的深度对话。它让我有机会去接触、去了解、去欣赏那些隐藏在音乐背后的情感和故事,也让我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份期待,是纯粹的,是热切的,是对美好艺术的由衷向往。
评分我对音乐始终抱有一种虔诚的态度,尤其是那些能够深入人心、传递深刻情感的艺术歌曲。《你的歌我来唱(3)──当代中文艺术歌曲集【附CD】》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这样一本充满诚意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书名本身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你的歌,我来唱”,它传递的是一种理解、一种共鸣,仿佛是作者在邀请读者一起去感受和表达。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让我一眼就感受到了它的艺术品味。封面采用的留白和简单的线条勾勒,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东方美学,而简洁的书名排版,则突显了内容的重要性。最让我惊喜的,莫过于“附CD”的标识,这意味着我不仅能阅读,更能直接进入音乐的世界,让书中的旋律在我的耳畔萦绕,这对于一个热爱音乐的人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吸引力。 “当代中文艺术歌曲集”这几个字,精准地概括了本书的内容,同时也勾起了我的强烈好奇心。艺术歌曲,本就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严谨的音乐结构著称,而“当代中文”则赋予了它新的时代内涵。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看到那些紧扣时代脉搏,又能体现中国文化底蕴的优秀作品。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歌曲,去感受当代中国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我设想,这本书中的歌曲,或许会包含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对人际情感的抒发,亦或是对社会现实的 Reflection。我迫切希望通过歌词,去揣摩作曲家和作词家们的心路历程,去领略他们如何用文字和旋律编织出动人的故事。而CD中由专业音乐家带来的演绎,更是让我充满了期待,我相信他们的声音,会赋予这些歌曲第二次生命,将文字与音乐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总而言之,《你的歌我来唱(3)》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对中国当代艺术音乐的一次深入的探索。它不仅仅是一本歌曲集,更是一个连接情感与艺术的桥梁。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发现更多我未曾接触过的音乐瑰宝,让这些美好的旋律,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