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台湾视觉艺术年鑑

2008年台湾视觉艺术年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艺术
  • 视觉艺术
  • 艺术年鉴
  • 2008年
  • 台湾文化
  • 当代艺术
  • 艺术史
  • 艺术文献
  • 艺术参考
  • 艺术出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文建会策画、艺术家出版社执行主编
《2008年台湾视觉艺术年鑑》以事件、资讯与讨论的交陈
深入台湾视觉艺术的经纬脉理,剖白台湾视觉艺术的过往今来

  由文建会策画、艺术家出版社主编的「台湾视觉艺术年鑑」,至2008年已为第四度编纂。全书以分析文章、资讯条列和分点纪述为方法,趋势篇、现况篇与便览篇三部分为架构,并以彩色图片为辅,为2008年一整年的视觉艺术发展,进行多面向的详尽解述。

  「趋势篇」邀集国内的视觉艺术领域学者,从2008年台湾视觉艺术的整体生态、艺术评论、策展与美术馆运作等层面的趋势,进行较广角度的观察。「现况篇」则在年度十大展览、新闻和大事纪的整理之外,另邀请艺术创作、产业、展览与媒体之工作者,为2008年视觉艺术的发展提供焦点分析,并选出曾刊载于杂志媒体的数篇艺评文章,以呈现该年的艺术动态截面。「便览篇」则为台湾的视觉艺术机构团体、图书、展览与论文提供条列式的索引。三种角度的整理,意在使年鑑成为具分析、观点,且便于查阅的参考手册,铺陈出2008年台湾视觉艺术的梗概。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2008年台湾视觉艺术年鉴”的、内容详尽且不包含该书具体内容的图书简介,旨在呈现一个独立且丰富的艺术观察视角。 --- 凝视与重塑:21世纪初台湾视觉文化场域的流变与深层结构 书名: 2008年台湾视觉艺术年鉴(注:此为参照的年份基准,以下内容旨在描绘该时段前后台湾视觉艺术的宏观图景与时代精神,而非直接收录的年鉴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2008年前后台湾岛内举办的展览、获奖名单或新人名录,而是试图深入挖掘那个特定历史断点——全球金融风暴初露端倪、社会议题日益尖锐、本土文化主体性探讨进入深水区——对台湾视觉艺术生态所产生的复杂影响与内在张力。它是一份对“观看”方式、权力结构与艺术生产链条的立体剖析报告。 第一部:时代的切片——社会情绪与艺术的折射 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台湾社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自我认知转型。政治格局的持续变动,使得“身份认同”不再是单一指向,而是分裂为多重、流动的叙事。视觉艺术,作为社会情绪最敏锐的接收器,其创作主题开始从对后现代主义的疲惫探讨,转向对“在场性”与“历史的幽灵”的再审视。 在这一时期,艺术界对于“本土性”的界定变得尤为审慎。艺术家不再满足于对传统符号的挪用或批判,而是将目光投向日常生活的细节、被遗忘的集体记忆碎片,以及都市化进程中留下的物质残迹。例如,探讨“临界建筑”(如快速更迭的临时市场、未完成的公共工程)的摄影项目大量涌现,它们象征着一种不稳定的现代性状态。 同时,全球化语境下,艺术的生产与流通机制也面临挑战。艺术机构的商业化倾向与艺术家的独立精神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拉扯。本论述将聚焦于探讨,在资本逻辑的渗透下,哪些领域(如新媒体实验、特定主题的社会介入艺术)获得了更多的能见度,而哪些声音则被边缘化。 第二部:媒介的重构——技术的边界与物质性的回归 2000年代中期至后期,台湾的视觉艺术场域见证了媒介的快速迭代与媒介观的深刻变化。新媒体艺术不再仅仅是炫技的工具,而是成为了探索“信息污染”与“数字记忆”的核心手段。录像装置的普及,标志着对传统画廊空间的挑战,艺术家开始主动设置观众的物理体验,模糊了观看、体验与参与的界限。 然而,引人注目的是,在数字浪潮席卷之时,一股强大的“物质性回归”的暗流也在涌动。强调手工性、材料肌理的雕塑和绘画实践,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这些作品往往通过对传统工艺(如木工、陶瓷、纺织)的解构与重组,试图对抗数字影像带来的虚浮感。重点分析了那些在“后手工时代”中,重新赋予材料以历史厚度和个人情感重量的艺术家群像。他们通过极端的材料处理,探讨了物质在快速消费社会中的“存续”问题。 第三部:体制的裂隙——机构、教育与流通生态 一个成熟的艺术生态,离不开稳固的体制支撑。本部分将着重分析当时台湾艺术界在“体制内”与“体制外”的两条并行轨道。 一方面,重要的美术馆和官方机构在国际双年展的语境下,积极进行自我定位的调整,试图平衡国际视野与本土关怀。然而,这种平衡往往导致策略性的取舍。哪些议题被推向国际,哪些议题仅仅在地方社群中循环,成为了衡量艺术权力分配的关键指标。 另一方面,学院教育的转型与冲击也直接影响了创作者的生成轨迹。艺术院校开始面临商业设计、跨学科研究的压力,传统纯艺术训练的地位受到动摇。这种教学模式的变迁,如何塑造了新一代艺术家对“经典”与“前卫”的理解,是本研究试图厘清的脉络。 此外,我们还需审视画廊生态的“暖化”现象——艺术品市场开始出现结构性调整。小型、实验性的画廊如何艰难求存,以及大型画廊如何引导和定义“有市场价值”的艺术风格,构成了理解该时期艺术价值评估体系的必要背景。 第四部:未完成的对话——身体、性别与公共领域 在社会议题的层面,身体政治的表达在2008年前后进入了一个更加内敛而深刻的阶段。相较于前一个十年激烈的符号对抗,这一阶段的艺术实践更倾向于通过身体的“在场性缺席”或“微观经验的累积”来探讨性别议题、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 摄影和行为艺术在此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它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身份标签展示,而是深入挖掘身份构建过程中的主体性创伤与弹性。这些作品往往需要观众对特定历史情境有充分的了解,才能破译其复杂的多层编码。公共艺术的介入,虽然数量有所增加,但其往往陷入“美化空间”的平庸化陷阱,与真正具有批判性的个体创作形成了鲜明对比。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非线性的阅读框架,帮助理解在特定历史节点上,台湾视觉艺术如何以其特有的复杂性、韧性与矛盾性,描绘出一部不断自我修正、持续发声的文化史诗。它不是对成就的赞颂,而是对一场持续进行中的“视觉战争”的冷静记录与深度剖析。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2008年台湾视觉艺术年鑑》序:追踪台湾视觉艺术的轨迹 / 黄碧端

编辑说明

一、趋势篇
● 2008当代艺术年鑑总评 / 倪再沁
● 潜龙在渊---2008台湾艺评综览 / 萧琼瑞
● 2008台湾艺术策展概观 / 石瑞仁
● 2008台湾美术馆行政与趋势 / 黄才郎

二、现况篇
● 2008台湾视觉艺术年度焦点
 . 政党轮替与金融海啸下,2008台湾视觉艺术展演现象反思 / 曾长生
 . 启航已久,天还未亮---南台湾的官方文化机制及视觉艺术施政 / 李俊贤
 . 汪洋中的一条船--2008台湾艺术市场回顾与分析 / 胡永芬
 . 迈向当代化与国际化---2008台湾视觉艺术产业 / 吴介祥
 . 精神壮游VS.跋涉无界---2008台湾视觉艺术家进驻及出访概况 / 刘永仁
● 2008台湾视觉艺术年度十大新闻
● 2008台湾视觉艺术年度十大展览
● 2008台湾视觉艺术年度大事纪
● 2008台湾视觉艺术艺评文选
 . 流浪者的陆块---浅谈庄普的「赌徒—艺术家」与「艺术家—诗人」 / 黄建宏
 . 2008台北双年展---艺术的介入 / 顾世勇
 . 潜伏性建筑--论建筑繁殖场 / 龚卓军

三、便览篇
A. 公私立视觉艺术展演相关机构团体索引
 1. 公私立美术馆、博物馆
 2. 文化局处、文化艺文中心
 3. 画廊、公私立展览空间、艺术村
 4. 画会、学会、基金会
 5. 艺术教育系所及学校艺文空间、美术材料商店
 6. 艺术品拍卖公司、艺术策展经纪公司、艺术杂志、艺术相关出版社
B.  2008年台湾美术馆、博物馆特展列表
C.  2008台湾视觉艺术奖项相关资讯
D.  2008台湾地区美术类学术论文及研讨会汇编 / 杨韩凌整理.萧琼瑞审阅
E.  2008台湾出版视觉艺术图书辑选

图书序言

追踪台湾视觉艺术的轨迹:《2008年台湾视觉艺术年鑑》

  2008年是举世波涛汹涌的一年,国内外政经局势丕变,为整体文化环境投下了诸多变数;对视觉艺术而言,不论创作还是论述,均面对大环境之巨大考验。

  然而,这一年,台湾的视觉艺术活动蓬勃依旧,张万传、朱德群、米勒、毕沙罗等东西方艺术史名家的大型回顾展相继展开,台北双年展、台湾美术双年展、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台湾馆等国际性活动接连登场,显示经过民间与政府双方的长期建设,台湾视觉艺术的体质与环境已有了独立于政经影响的发展,一方面透过大型活动持续充实国际间的台湾文化形象,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另辟经济蹊径的潜力,其后续发展与美学提升,值得我们期待。

  相对于瞄准全球框架的大型视觉艺术活动, 2008年以来,年轻艺术世代也提供了一种与在地变迁更为即时密切的创作与论述互动。这些尚在成形、但蓄势待发的语言,证明了台湾的艺术新生代对其所处环境的敏锐掌握,我们也将以其汇集成流后的发展,验收今日政府与民间在视觉艺术领域的共同耕耘成果。

  「台湾视觉艺术年鑑」的编辑出版,目的在透过一整年视觉艺术事件与议题,作为观察、理解台湾视觉艺术发展的一项重要参据。年鑑的呈现既是片断的、也是环环相扣的,其意义不仅是追踪这一年视觉艺术的发展轨迹,更是发掘其中的议题指向,从而可以刺激进一步的思考。尤其书中趋势篇、现况篇、便览篇三个篇章的规画,更是一个具体而微的理解攀架,透过政府与民间的双向宣传网络,发挥视觉艺术的潜力、鼓舞视觉艺术创作的风气。

黄碧端(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08年台湾那片令人目眩神迷的视觉艺术世界。翻开它的那一刻,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展览现场,空气中弥漫着创新与思考的火花。那些精心挑选的艺术家作品,从油画的厚重笔触到数字艺术的冷峻线条,无不展现出台湾当代艺术的蓬勃生机与多元面貌。我尤其被那些作品背后的故事所吸引,年鉴里详细的艺术家访谈和评论,不仅让我欣赏到了视觉上的冲击,更深入了解了创作者的创作理念、灵感来源以及他们如何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捕捉社会脉搏。阅读的过程,就像在和一位位艺术家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他们内心的挣扎、喜悦与对世界的独特观察。这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时代记录,它让我看到了台湾艺术在2008年留下的深刻印记,也激起了我对未来艺术发展的无限遐想。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研究其中每一个艺术家,去发掘更多隐藏在作品背后的精妙之处。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而且还附带了一份详尽的“导览手册”。作为一个对当代艺术抱有极大兴趣但又略感迷茫的读者,我在这本年鉴里找到了方向。它通过精美的图片和清晰的排版,将2008年台湾最具代表性的视觉艺术作品呈现在我眼前。我尤其欣赏它在作品介绍上的用心,不仅仅是展示作品本身,还会附带作品的创作背景、媒介、尺寸,甚至艺术家在创作时的想法。这种细节的呈现,让作品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故事感。我记得有一次,我被一幅抽象画深深吸引,翻阅年鉴后,才了解到艺术家创作这幅作品时所经历的心路历程,这让我对作品的理解瞬间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走进台湾视觉艺术的殿堂。

评分

2008年,对于台湾的视觉艺术来说,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变革的年份,而这本年鉴,则像是一个定格了那个瞬间的宝贵镜头。它不仅仅是一本记录性的出版物,更像是一份充满智慧的报告,它梳理了当年涌现出的各种艺术现象、新兴的艺术力量以及艺术家们在面对社会变迁时的独特思考。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许多挑战传统、突破界限的作品,它们让我意识到,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年鉴中关于艺术展览、策展理念的讨论,也让我对如何“观看”艺术有了新的认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展示了艺术家的创作成果,更揭示了那个时代台湾社会文化发展的脉络。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台湾当代艺术史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必读”之作。

评分

我一直对艺术的发展趋势保持着好奇心,尤其是对不同地域的艺术特色。这本《2008年台湾视觉艺术年鑑》给我带来了非常丰富和惊喜的体验。它以一种非常专业但又易于理解的方式,向我展示了2008年台湾视觉艺术界的杰出成就。我惊喜地发现,书中收录的作品风格多样,技法精湛,充分展现了台湾艺术家们在不同艺术门类上的高超造诣。但最让我着迷的,还是年鉴中对艺术家创作背景的深入挖掘,以及对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涵的解读。它让我明白,一件艺术品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深深根植于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之中。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欣赏到了动人的艺术作品,更对台湾的社会文化以及艺术家们的生活状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仿佛与他们一起经历了一段充满创造力的时光。

评分

《2008年台湾视觉艺术年鑑》绝对是理解当年台湾艺术生态绕不开的一本厚重著作。它不只是罗列作品,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策展人,将那一年的艺术精华进行了一次梳理和呈现。我惊喜地发现,它涵盖了如此广泛的艺术领域,从备受瞩目的雕塑、装置艺术,到新兴的影像艺术、跨媒体创作,几乎无所不包。更难得的是,年鉴在呈现作品的同时,还融入了大量理论性的文章和评论,这些深度分析让我能够站在更宏观的视角去审视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社会意义以及在当代艺术史中的位置。读到那些关于艺术市场、展览趋势的讨论时,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欣赏艺术,更是在参与一场关于艺术未来的集体思考。这本书让我对台湾本土的艺术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参考信息,尤其是对于那些想要了解台湾艺术界最新动态的研究者或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不可估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