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设计通用十大法则
平面设计师、建筑师、工业设计师、室内设计师、时尚设计师、造景设计师全部用得到!
回到基本功 你的设计缺了哪一块?
图解设计十大原则
统一&多元:设计愈复杂,愈需要根本的秩序。
群组:一定要有目的地集合元素,如果元素的放置和边界之间有含煳不清的感觉,就会产生混淆。
韵律:设计师的画板上,有一种赋予设计秩序感的工具,就是使用「韵律」。
连接:连结相似或相异的元素,强化它们的关系。
对比:对比是设计师最强大的工具之一。
背景:没有设计问题是独立存在的,不要忽略了物件的「背景」。
平衡:设计师应该同时思考平面与立体状况下的平衡。
佈局:不要塞满边缘的空间。
比例:兼顾统一与多元性,不是所有东西都需要有一样的比例关系。
意义:好的设计不会任意「组合」或「装饰」,让观众负荷太多的讯息。
本书提出十大设计原则,包括统一&多元、群组、韵律&图样、连接、对比、背景&缩放、平衡、佈局、比例、意义,运用于不同设计领域,并且从平面、空间、服装、产品、自然界引用大量案例,以视觉图像为主,搭配文字说明。同时透过个案研究,解析思考步骤,拆解设计的演化流程,完整呈现一件作品的「设计史」。
全书以图像思考为导向,对照成功与失败的例子,凡是想要进一步培养设计技巧的人,只要能将各领域的设计原则融会贯通,设计力立即up!
作者简介
佩格.菲蒙(Peg Faimon)
印第安纳大学美术学士、耶鲁大学艺术创作硕士,曾在企业与小型设计公司担任平面设计师,目前于俄亥俄州牛津市的迈阿密大学担任平面设计教授。除了教学,也兼营设计顾问公司,她的专业表现已在美国与国际间备受肯定,着有《设计同盟:结合印刷与网页设计,创造整体品牌呈现》(Design Alliance: Uniting Print and Web Design to Create a Total Brand Presence)一书。
约翰.维甘(John Weigand)
在俄亥俄州牛津市的迈阿密大学担任建筑与室内设计教授,也是室内设计课程的主任。他于迈阿密大学与伊利诺大学取得学位后,在芝加哥执业数年,之后回迈阿密大学任教。他和菲蒙教授一起教授初级与高级的跨领域设计课程,并积极参与全国性交流,探讨应用设计领域之间的进阶合作。
译者简介
洪慧芳
洪慧芳,专职译者,blog:blog.yam.com/cindybooks
第1章 引言:看世界,学会设计的根本法则
第2章 元素
第3章 原则
3.1统一与多元
3.2群组
3.3韵律与图样
3.4连接
3.5对比
3.6背景与缩放
3.7平衡
3.8佈局
3.9 比例
3.10 意义
第4章 流程
4.1 个案研究1:商标设计
4.2 个案研究2:办公室空间设计
4.3 个案研究3:奶油壶设计
4.4 个案研究4:建筑设计
作者序
看世界,学会设计的本质
佩格.菲蒙(Peg Faimon)
约翰.维甘(John Weigand)
每天不管到哪里,我们都会看见设计的例子:坐的椅子、穿的衣服、读的杂志、开的车、住的房子、生活的街道。连一片树叶或蝴蝶的翅膀,也不单只是展现美感而已,其中还蕴含了设计的意念。
增添物件美丑的设计特质,让物件得以超脱本质,设计特质关乎所有事物,即使我们可能不甚了解,却有明显的辨识原则左右我们对物品的好恶。这些原则为椅子与蝴蝶翅膀的设计指引出方向,共同为「好设计」提供一套架构。
我们可以用心去研究这些原则,或是学会更清楚观察周遭世界时,再慢慢吸收。不管採取哪种方式,原则都可以学习、传授。有才气的设计师对它们了若指掌,用到习惯成自然,通常我们将这种能力归为直觉、本能或更高层的天赋,也许的确如此。不过,设计的技巧可以学习,大师和新手都能用心地学习、观察,持续增进对设计的了解。
整体来说,西方世界对设计基础教育稍嫌不足。小学与中学可说是最需要设计教育的阶段,却几乎不见这类教学。大专院校方面(若学生主修视觉艺术)通常做得比较好,但即便此时,学生往往必须仰赖直觉解决问题,等作品完成后才获得意见。虽然我们的社会不重视视觉沟通或视觉诠释的学习,但笔者认为,这些技巧和阅读写作的语言技巧一样重要。
说明设计原则,无法比照物理、数学或经济学原则所採用的科学精确度。简而言之,它们无法清楚归类,亦非毫无弹性。通常设计师会极力挑战、扭转或重新诠释一项或多项原则,让原则变得不那么绝对,能因不同诠释而异,然而架构(亦即整套原则)依旧不变。
身为设计老师(兼学生),笔者看到设计教育的几项缺点,正好点出我们编写本书的几个不同目的:
首先,本书想说明横跨多重设计领域的原则。和平面设计师有关的原则,通常也和建筑师、工业设计师、室内设计师、时尚设计师、造景设计师相关,但我们常在各自的范畴内教学,课程也分开探讨二度空间与三度空间的技巧,其实两者有很多共通点。只有说明设计原则的通用性,我们才能开始融会贯通,把世界视为一个复杂网络,由互为关连的设计决策组成。
第二,本书以清楚简洁的方式详列设计原则。正因为原则不是纯科学,而是设计师可以质疑、颠覆的,所以避免具体列出原则通常比较简单。一些设计入门书不定义原则,而是定义设计的元素,让读者对设计语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却没有说明落实设计所需的原则,实在很可惜。点出特定的设计原则可能看似说教,却可以建构讨论架构,让大家对设计了解得更透彻,这应该是起始点。读者可以、也应当质疑本书说明的几项原则,能如此做最好。本书有几处图片与文字,就是为了激发这类质疑而特别设计的。提出的问题越经深思熟虑,越有学习效果。
第三,本书的格式简单,搭配图解。太多谈设计基础的书流于冗长、刻板,读者得辛苦研读才能从中找出根本的原则。基本上,设计师是视觉思考的人,设计原则的论述也应该以视觉与图像为主才合理。我们尽量把长篇大论浓缩成精简的论述,并且以视觉图像取代简单的说明。
第四,我们以对照不成功与成功的设计案例来说明设计原则。通常,忽略特定设计原则的例子比遵守原则的例子更具启发性。为了互相对照,在许多例子中,我们以电脑修图方式,把原始设计修改为较成功或不成功的例子,目的在于教学,以及清楚界定设计原则。
笔者了解,受过专业训练的设计师能够巧妙操作这些设计原则,创造出精彩作品。因此,我们在「原则」一章的最后单元〈意义〉里,放了几个这类「操作」的例子。
最后,为了不使原则停留在抽象概念,我们以个案研究说明原则的应用,目的是要让这些「设计故事」,展现原则如何结合并协同运作,得出复杂、全盘的设计流程。
本书主要对象为想要培养设计技巧、或是想以更敏锐观点欣赏世界的人。请仔细阅读文字,更要仔细端详图片,对两者都提出质疑。我们诚挚希望本书可以帮您提升设计敏锐度与鑑赏力。祝您阅读愉快!
这本书的装帧真的太惊艳了!拿到手就爱不释手。封面采用了哑光材质,触感温润,上面的文字和图案都烫了细致的金色,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低调又奢华。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厚实且带有微微的米黄色调,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完全没有普通白纸的刺眼感。书本的整体设计非常考究,每一页的留白、字体的大小和行距都恰到好处,仿佛作者和设计者在用心地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宁静而专注的阅读空间。我特别喜欢它的一些细节处理,比如扉页上的暗纹,还有书脊处精美的缝线,都透露出一种匠心独运的艺术感。即使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内容,单凭这令人愉悦的触感和视觉享受,就觉得这本书绝对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能够点亮生活空间、提升品味的摆件。每次看到它摆在书架上,都会有一种满足感。我甚至开始期待它里面会承载怎样的智慧和故事,因为连外在都如此精美,内在想必也差不了。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被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了,觉得“原点”这个词很有意思,似乎能触及事物的本质。读下来之后,我发现它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过多地纠结于眼花缭乱的技巧或者潮流,而是将目光聚焦在“为什么”和“如何开始”上。它鼓励我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探寻那些最根本的动机和出发点。这种回归本源的思考方式,让我觉得很有启发。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复杂问题时,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有用的解决思路:先回到最基础的层面去理解,再去构建。它让我明白,很多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其实在它的“原点”就藏着答案。这种“化繁为简”的力量,让我觉得非常受用。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设计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思考、如何创造的书。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许多观念,并且开始尝试从“原点”出发去解决问题。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沉静”,但又不是那种死气沉沉的沉静,而是一种充满力量的、源源不断涌动的沉静。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快节奏的书籍,试图用大量的信息轰炸你,而是像一位智者,用温和而坚定的语调,引导你去思考。我特别欣赏它在探讨某个观点时,那种层层递进、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不会一口气抛出结论,而是先铺垫背景,再引导思考,最后点出核心。这种节奏感非常有益于深度思考,让读者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和吸收。我常常在读完一小段后,会合上书本,静静地回味,然后发现自己的思路被拓宽了,看到了之前从未想过的角度。这本书的文字也极具画面感,即使是在描述抽象的概念,也仿佛能在我脑海中勾勒出清晰的图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让我觉得非常难得。它不是在“教”你,而是在“启发”你,让你自己去发现和理解。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通透”。仿佛之前对一些事物朦胧的理解,一下子被点亮了。它用一种非常清晰、逻辑严谨的方式,把我一直以来在脑海中零散的碎片信息,串联了起来。这种“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真的是太棒了!我之前会觉得某些设计理念很难理解,或者某些现象无法解释,但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它不是那种一味强调“是什么”的书,而是会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这种对“为什么”的深入挖掘,让我觉得非常过瘾。它让我看到了事物背后更深层的逻辑和联系,也让我对“设计”这个概念有了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就像一位优秀的向导,带领我穿越迷雾,看到了事物的本来面貌。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敏锐和清晰,看待问题的方式也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评分我之前对“设计”这个领域一直抱着一种模糊的兴趣,总觉得它离我的生活很遥远,是专业人士才需要关注的范畴。但《设计.原点》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生动且易于理解的方式,将设计的概念拆解开来,让我看到了设计是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是那种枯燥的技术手册,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点点地揭示设计的逻辑和美学。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审视自己身边的物品,突然发现原来手机的弧度、椅子的支撑、甚至是一杯咖啡的杯型,都蕴含着精巧的设计心思。它让我开始“看见”设计,不再是盲目地接受,而是带着审视和欣赏的眼光去观察。这种“看见”的能力,让我的日常变得更有趣,也让我对周围的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看到了一个隐藏的、充满创造力的宇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