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大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设计大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设计大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丑宛茹 + 40位国际人气设计师的创意解密
在梦想、坚持与勇气之外,一位成功的设计师更要具备有角度的设计、
有态度的设计、有风度的设计!
学设计,要怎么学设计,设计灵感从哪里来?什么样的设计才有人气?
设计要有人气,先认识40位国际顶尖工业设计奇才的创新思维与行动。

看见大师的伟大作品、发现大师的惊人创意、认识100%的大师养成之道

  实践大学工业产品设计系所副教授兼主任丑宛茹与国际40位设计大师的相遇,多元的活泼内容跳脱一般人对工业设计的严肃刻板印象,从搞怪的荷兰设计团队Droog、天马行空的设计怪才Philippe Starck、将极简主义玩到无懈可击的Jasper Morrison、英国重量级设计教父Tom Dixon、日本设计大师吉冈?仁、行动派设计Richard Sapper…,这些设计界的重要人物全都成为本书作者剖析创意的题材。丑宛茹对照创作人的设计作品,抽丝剥茧分析他们的设计思维,除了深入浅出的文字及厚实的知识浓度,本书更让你看见大师的伟大作品、发现大师的惊人创意、认识100%的大师养成之道!

  Alessi|Ron Arad|Maarten Baas|BAUHAUS|Mario Bellini|Braun & Dieter Rams|Fernando & Humberto Campana|Achille Castiglioni|Antonio Citterio|Luigi Colani|Tom Dixon|Droog Design & Marcel Wanders|James Dyson|Charles & Ray Eames|EOOS|Hartmut Esslinger|Janne Kyttanen & FOC|Massimo Iosa Ghini|Stefano Giovannoni|Konstantin Grcic|喜多俊之Toshiyuki Kita|Raymond Loewy|Ross Lovegrove|Michele de Lucchi|Javier Mariscal (Xavier Mariscal) |Stefano Marzano|Ingo Maurer|Alessandro Mendini|Jasper Morrison|Marc Newson|Verner Panton|Gaetano Pesce|Karim Rashid|Richard Sapper|Borek Sipek|Ettore Sottsass Jr.|Philippe Starck|郑秀和Shuwa Tei|Patricia Urquiola|吉冈德仁Tokujin Yoshioka

本书特色

1.本土设计学界权威与40位承先启后的国际工业设计大师亲身对谈与观察纪录。
2.第一本真正透过国内专业设计评论人士的眼光,深入认识重要国际工业设计大师的书。
3.设计大师各阶段重要作品图片精选,辅以解说,有心成为设计师的人最好的养成指引书。

作者简介

丑宛茹

  实践大学工业产品设计系所专任副教授(1999-迄今)。《LA VIE》「Dig-In透视大师」专栏作者,作品曾于维也纳应用美术馆、义大利米兰国际家具展、台北当代艺术馆…展出;规划执行多项跨国设计工作营、产学合作计画与产品开发设计;受邀担任多项竞赛评审与产品设计计画审查委员。曾受邀瑞士、巴西、德国、香港、中国…演讲,多次代表出席国际设计会议及国际展演策展。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
设计的能量来自于理念的力量 《风格社会》、《风格竞争力》作者 东吴大学社会学系专任副教授 刘维公
看≠看到 飞利浦香港设计中心设计总监 陈禧冠

作者序
透视大师-设计师及其创作思维 实践大学工业产品设计系所专任副教授 丑宛茹

Chapter 1 时代精神 Zeitgeist
大时代、大环境因时因势递演,设计是实践者反思后的具体主张与理解回应,以行动积极地参与文化塑造,展现一种对自我、人类与社会的深切关心以及处理态度,持续地对真实境遇重新评价、重新溯源、重新创造,映现出具体生活世界中一切事物的真正本质与时代精神。

1-1 大时代动盪蕴生出满腔原创激情-BAUHAUS
1-2 为人类谋福祉的设计侠侣-Charles & Ray Eames
1-3 形色交织的设计视觉系大师Verner Panton
1-4 贴近生活本质的Ettore Sottsass Jr.
1-5 充满玩心的理性大师-Achille Castiglioni
1-6 Alessandro Mendini-在冲突之间,创造设计乐趣
1-7 以设计展现生命自由度的 Michele de Lucchi
1-8 现代未来派-Massimo Iosa Ghini
1-9 以「设计」运筹帷幄的思想家Stefano Marzano

Chapter 2 实验思维Experimental Thinking
在这个随机多样的复杂世界,设计需要带着冒险精神来挑战既存的美学思维,尝试融会科技创新与艺匠精神,以回应方法或材料的冲突或折衷,发掘适切的语言来对比出充满实验性的独特作品;这些大胆的异质组合,以前卫概念凸显原创特质,展现颠覆成见的创意自由。

2-1 Alessi欢乐梦工厂的设计实验延续
2-2 椅子,承载与沟通
2-3 雕塑灯,散发光的魔力
2-4 当Ingo Maurer遇见爱迪生
2-5 塑造语言、材质与技术创新的实验先锋-Gaetano Pesce
2-6 Ron Arad 顽皮金属美学
2-7 搞怪的荷兰设计─Droog Design & Marcel Wanders
2-8 执迷不悟的纵火现行犯Maarten Baas:「我会一直做下去!」
2-9 巴西兄弟Fernando & Humberto Campana的骚乱创意美学

Chapter 3 自然启迪Inspiration from Nature
怀抱着对世界的浪漫热情,诱发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感悟与共鸣,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从容态度,用直观且具感染力的设计语言,消弭自然∕人造、艺术∕科技、造形∕结构之间的界限,是一种对自然的变奏诠释,也是人与自然的本质联系。

3-1 不羁怪才-超越现实的追梦人Luigi Colani
3-2 有机舰长Ross Lovegrove的DNA哲学
3-3 自由漂泊的Marc Newson打造性感科技
3-4 悖礼怪奇的新巴洛克主义者Bo?ek ??pek
3-5 来自西班牙的心触动-Javier Mariscal (Xavier Mariscal)
3-6 Patricia Urquiola的皮膜思维
3-7 一个空空的脑袋,一颗赤子之心-喜多俊之Toshiyuki Kita
3-8 在素朴中体现细致之美的郑秀和Shuwa Tei

Chapter 4 理性纯粹Absolute Purification
隐匿感性或心理性的抒发,形式简约纯粹,以数学计算般的逻辑秩序与严谨条理,用内敛节制的沉稳手法及朴实语言,直述物品的精粹本质,同时传递思维与想像力的细致,在微妙的细节中体现工业技法的精准美感,探究抽象形式所包含的无穷变化。

4-1 100%务实理性的Mario Bellini
4-2 Good Design!-Braun 与 Dieter Rams
4-3 即知即行的行动派设计大师Richard Sapper
4-4 精密的不确定-Antonio Citterio
4-5 设计不需要奢华取宠就能成为隽永-Jasper Morrison
4-6 谦逊自持的隐形设计师-Konstantin Grcic
4-7 向东方奔驰的飞马EOOS
4-8 展现生命中可承受之轻与重-吉冈德仁Tokujin Yoshioka

Chapter 5 市场机制Market Mechanism
设计贩卖的是生活情境、风格与品味,取决于消费大众与产品生存法则;设计是商业沟通的利器,并发挥对社会服务的关键价值,因此设计必须自省以达成新的角色和合理性,与策略、行销相互为用,改变传统的生产∕制造观念和体系,积极开创新的设计取径。

5-1 美国工业设计之父 Raymond Loewy 从香菸到太空船
5-2 跳跃的青蛙与Hartmut Esslinger
5-3 Philippe Starck,落入凡间的顽皮撒旦
5-4 空间的时尚造形大师-Karim Rashid
5-5 与市场轻松对话的Stefano Giovannoni
5-6 James Dyson:亲爱的,我把集尘袋变不见了!
5-7 意外成就不羁的设计怪才-Tom Dixon
5-8 创意自由度的极大化-Janne Kytt?nen与FOC

图书序言

DIG-INSIGHT 40+
Chapter 1 - 时代精神Zeitgeist
Bauhaus
Page 016-021

书籍翻拍:陈鹏至

Bauhaus
大时代动盪蕴生出满腔原创激情
年代 / 1919年

关于Bauhaus包浩斯
创办于「Bauhaus」结合了德文bauen(建造)和Haus(房子)的一个字,原本是知名建筑师Walter Gropius于1919年在德国威玛所创办的一所学校,因为孕育出一批影响了全球设计教育的设计人才,更成为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学派。当初,Walter Gropius一手策划全新的设计课程结构,着重艺术、手工艺与建筑之整合,希望能孕育一批来自不同国度的年轻的斗士:Johannes Itten、Wassily Kandinsky、Paul Klee、Moholy-Nagy、Lyonel Feininger、Oskar Schlemmer…等等,期望能对社会环境复甦与变革产生贡献,并在1919年至1933年,短短的14年间,展现出独一无二的丰沛创造力!
www.bauhaus.de


「我们的设计原则在于,设计既不是知识性或物质性的事务,而是针对各种生活物件的一项整合,也是在这个文明社会中每个人所需要的。」

”Our guiding principle was that design is neither an intellectual nor a material affair, but simply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stuff of life, necessary for everyone in a civilized society.” ~ Walter Gropius


1. 设计理念
Bauhaus的创立到结束,追求的是「以机械之设计来解除人类的束缚,赋予产品实用与美学兼具的双重意义」,意即整合出一个适合时代之涵融科技与艺术的整体。
2. 设计风格
在手法上,呈现出全然的理性,基本的几何元素组合,素朴的外观,有一种言简意赅的直率,绝不松散暧昧;在情感上,却又有着深层的底蕴,是一种共同为新社会奋斗的澎湃热情,为成就灿烂的「威玛文化」激进向前。


多数学习工业设计的人,心中有个圣地,她在德国,1919年成立,创新了设计教育,带领现代设计风潮,却又在1933年结束其短暂历史的Bauhaus。1990年刚到维也纳求学时,乍见街头与B&Q特力屋类同的建材连锁店,店名就叫BAUHAUS,心中五味杂陈,有一种圣名被亵渎了的受伤感觉;学了德文才知道Bau.Haus就是盖房子的意思!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学校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苏联成立了第三国际(Third International),中国的五四运动刚刚开始,建筑师Walter Gropius在威玛(Weimar)成立了包浩斯学校(Bauhaus),其实这也非新创,是合併了威玛艺术学院与市立手工艺学校而成;这样的时代背景,挑战着象征父权的历史主义,正式宣告了新世纪、新设计、新语言的开始。在亟需抚慰大战创伤的时刻,Gropius擘画了一个全新的设计课程结构,着重艺术、手工艺与建筑之整合,希望能孕育一批年轻的斗士,期望能对社会环境复甦与变革产生贡献。
Bauhaus在其宣言中指出:「所有塑形活动之终极目的在建筑」,Gropius号召了一批锐意改革的菁英之士:Johannes Itten、Wassily Kandinsky、Paul Klee、Moholy-Nagy、Lyonel Feininger、Oskar Schlemmer…等等,来自德国、俄国、瑞士、法国、匈牙利…,充满跨国际的观念沟通,俨然形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仅仅短短14年,孕育出一批影响了全球设计教育的设计人才,堪称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学校。 小标 / 对抗传统工艺开展革命性实验风格
在这一段辉煌却短暂的黄金20年代,威玛共和时期(Weimar Republic, 1919-1933),成就了灿烂的文化传奇,打破传统学院主流的成规,採取开放而实验的态度,展现出独一无二的丰沛创造力;从艺术、音乐、建筑到科学、文学、政治,许多社会菁英热情地投入创造性运动,虽然昙花一现,却对全球造成了影响。
事实上,这股创作上的反动风潮,在十九世纪末已隐然成形,延烧至二十世纪初,而呈现出文化内容的多元异质性。为了实践Bauhaus「对材料的精确掌握」与「涵融美学观念」,创作工坊的师徒传授,各种创意活动(音乐、舞蹈、自然、表演…)的同步进行,在对抗传统保守工艺势力的同时,为设计教学开创了革命性的实验风格与活泼新局。
此时的Bauhaus,不像传统印象中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场所,而比较是一个集体创作的设计工坊,代表着对艺术激进向前的创造精神。本着「对材料的精确掌握」,作品使用了金属、石材、玻璃、陶瓷、塑胶…的组合,加上对造形语言的开掘,相继出现了不少设计史上的典范佳作,如:Gropius的「Door Handle」(1922), M. Breuer的「Wassily Chair」(1925-1927),Mies van der Rohe的「Weissenhof Chair」(1927)、「Barcelona armchair」(1929),Marianne Brandt的「Tea Pot」(1924)、「Ashtray」(1924)、「Table Clock」(1930),W. Kandinsky及P. Klee的抽象绘画,Jucker & Wagenfeld的桌灯「WG24」(1923/24),Mart Stam的座椅「S34」(1928),Herbert Bayer的「Ashtray」(1925)…。
这些作品,在手法上,呈现出全然的理性,基本的几何元素组合,素朴的外观,有一种言简意赅的直率,绝不松散暧昧;在情感上,却又有着深层的底蕴,是一种共同为新社会奋斗的澎湃热情,为成就灿烂的「威玛文化」激进向前。 小标 / 实用与美学兼具满足大众需求
1925年迁校德绍(Dessau),1928-1930年改由Hannes Meyer担任校长,之后由Mies van der Rohe接续领导,1932年再迁柏林,1933年终于不敌国家社会主义与纳粹的步步进逼,正式走入历史。Bauhaus的创立到结束,追求的是「以机械之设计来解除人类的束缚,赋予产品实用与美学兼具的双重意义」,意即整合出一个适合时代之涵融科技与艺术的整体。
这个时期的产品,有着实用、简洁、现代、标准化、视觉比例和谐的特色,摆脱十九世纪末装饰浮夸的气息,更深刻地去理解并反应事物的本质,透过正确的功能形式来达到服务的目的。的确,二十世纪初期的欧洲产品,有别于前一世纪的繁复装饰与精雕细琢,可以说是Form follows function的最佳体现;比如Peter Behrens为AEG公司设计的「风扇」(1908)、Margarete Schütte-Lihotzky设计的「法兰克福厨房」(1926)、Gerrit Rietveld的「红蓝椅」(1918)、Poul Henningsen的「吊灯」(1926)…。
Bauhaus的成就,除了是设计教育上的转捩点,更是世纪更迭的社会改革运动,摆脱了十九世纪阶级明确的产品风格,企图提出满足广大民众的实用需求。
14年虽然短暂,但这个时期所留下来的文化成果,却是如此丰硕。成就Bauhaus的,不是Walter Gropius个人,而是大时代、大环境的牵动,政治、社会、文化的相互激盪,既破坏又创造,在无数的动乱与挫败之后,竟然蕴生出充满传奇的辉煌岁月。一个世纪即将过去,回顾历史,Bauhaus的设计师们,展现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作为,积极参与书写历史,也因此,每件作品都充满了原创,即便今日来看,仍是历久弥新。或许在二十一世纪的开始,我们也可以,怀着对未来的承诺与期盼,展现属于这个世纪的创造激情!

图说
1 在柏林大都会剧院表演【三原色芭蕾之舞】的服装发表在《Wieder Metropol》杂志。(1926)
2 击捶的表演者。(1924) 
3 Marianne Brandt设计的烟灰缸。(1924)
4 Marianne Brandt设计的茶壶。(1924)
5 Marcel Breuer发表第一张钢管椅 (Wassily Chair),由戴铁面具的女人搭配发表。(1925-1927)
6 Marianne Brandt设计的茶具组(1924)
7 学生、友人在车站欢送Mies van der Rohe(右)及Bela Scheffler(左)。
8 康丁斯基的画作。(1924)
9 Gerrit Rietveld的红蓝椅。(1918)

威玛共和时期(Weimar Republic, 1919-1933),成就了灿烂的文化传奇,打破传统学院主流的成规,採取开放而实验的态度,展现出独一无二的丰沛创造力。

Walter Gropius(左六)号召了一批锐意改革的菁英之士:Georg Muche(左三)、Moholy-Nagy(左四)、Wassily Kandinsky(右五)、Paul Klee(右四)、Lyonel Feininger(右三)、Oskar Schlemmer(右一)…等等,充满跨国际的观念沟通。

包浩斯的宇宙观。

位在德绍 (Dessau) 的包浩斯学校建筑。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