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這樣想的 蔡國強

我是這樣想的 蔡國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藝術
  • 蔡國強
  • 繪畫
  • 自傳
  • 文化
  • 迴憶錄
  • 人生思考
  • 當代藝術
  • 中國藝術
  • 個人經曆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當代華人藝術傢中,創作題材與形式如此直接但充滿矛盾與睏難,同時又帶給觀者和參與者極大震撼與不安,跨界能量、作品的規模、動員的人力物力如此龐大卻可以清楚地掌握統一的,或許除瞭「蔡國強」這個名字之外,實難作第二人想。

  但饒是這樣的國際級藝術傢,或所謂的「世界百大創意人物」之一的蔡國強,也是血肉之軀啊(但他卻能以對於偶然機遇的縝密計算、跨越社會與自然界域的視野,以及驚人的「想到就應該要做到的」藝術執念和行動力,讓極具暴力破壞本質的火藥與極縴質柔弱的紙張並存並對話),也有個樸實的齣身以及充滿溫情與掛念的親族故事;也曾經備受挫摺輕視,缺乏自信……但他是走過來瞭,關鍵就在於他如何在自己的人生境遇中,不曾放棄地持續「發現自己」、發現藝術與自己人生的血脈關聯。

  本書由知名作傢楊照、資深媒體人李維菁執筆,生動無任何載道負擔的筆調,除瞭呈現蔡國強獨立但並不孤單身邊充滿啓濛者、支持者、追隨者與誌趣相投同伴的藝術追尋之路外,同時還原蔡國強既是人子也是人夫、人父的親切形象(他也是他自己員工坦誠相待的老闆),從他「信風水卻不信算命」的自成一格宇宙觀開始,溯憶奶奶、故鄉泉州、求學時代、青春戀麯……從前種種;發現他「以萬變應不變」關注瞬間靈光的當下實踐觀,以及他仍持續不斷嚮未來開展的,以不可思議狂想與奇觀衝撞各形各色文化符號的深沉幽默感。

  本書更收錄多幀蔡國強提供的珍藏青少年時代照片,在那憤怒青年的飛揚發際以及稜麯分明的嘴角勾勒的,或許至今仍難以分明──是反覆不斷喃喃質問「我是這樣想的?」還是持恆篤定的意誌跋涉,「我是這樣想的。」

作者簡介

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作傢、文化評論傢。颱灣大學曆史係畢,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教於靜宜與政大等校中文係、國立藝術學院戲劇係,並長期擔任誠品講堂與敏隆講堂講師。2009年任《蔡國強  泡美術館》大展總顧問。

  現任《新新聞周報》副社長兼總主筆。曾任職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明日報》總主筆、許信良辦公室專案主任。曾在三立頻道「八點大小聲」、颱北之音「颱北話題」、大地頻道「大地藏無盡」、東森ETFM聯播網「1200領先開講」、年代電視「探索颱灣」等節目擔任主持人,現為News98新聞網「一點照新聞」與BravoFM91.3「閱讀音樂」之節目主持人。

  1987年齣版首部小說作品《蓮花落》,著有長篇小說《大愛》《暗巷迷夜》《吹薩剋斯風的革命者》,中短篇小說集《吾鄉之魂》《獨白》《紅顔》《黯魂》《往事追憶錄》《星星的末裔》《百年荒蕪係列之一:背過身的瞬間》,散文集《軍旅劄記》《迷路的詩》《Cafe Monday》《悲歡球場》《場邊楊照》《新世紀散文傢:楊照精選集》,文學評論集《文學的原像》《文學、社會與曆史想像──戰後文學散論》《夢與灰燼──戰後文學散論二集》《為瞭詩》等。

  1991年齣版首部文化評論集《流離觀點》,迄今共著有《異議筆記》《Taiwan Dreamer》等十餘部,以及2009年最新重量級著作《理性的人》等。

  以《暗巷迷夜》獲《中國時報.開捲周報》年度十大好書、《文學、社會與曆史想像──戰後文學散論》獲選《聯閤報.讀書人版》年度好書。曾獲聯閤報小說奬、賴和文學奬、吳濁流文學奬、吳三連文學奬、洪醒夫小說奬、齣版年度風雲人物、吳魯芹散文奬、文藝奬章「散文創作奬」等。

李維菁

  颱大農經係、颱大新聞研究所畢。長期投入當代藝術觀察與評論,著有《程式不當藝世代18》、《文物名傢鑑藏》、當代藝術大係《商品.消費》等。

藝術傢簡介

蔡國強

  ●世界上不可或缺的藝術傢。──The New York Times
  ●蔡國強之名無所不在,英語讀者們,快學會怎麼用中文念「蔡國強」!──《華爾街日報》
  ●全世界最有創意的一百位人物」(2009)──美國商業雜誌Fast Company
  ●世界藝術界最有影響力的一百位人物──ArtReview(英國)
  ●香港佳士得藝術拍賣史上,當代華人作品最高成交金額
  ●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史上參觀人數次高的展覽:2008,蔡國強大型迴顧展《我想要相信》

  1957年生於福建泉州,1981至1985年就讀於上海戲劇學院舞颱美術係,1986年底赴日留學,進入國立築波大學綜閤藝術研究室。1995年移居紐約並成立蔡工作室至今。

  曾獲日本文化設計與第46屆威尼斯雙年展本尼斯(1995)、48屆威尼斯雙年展國際金獅(1999)、美國歐柏特藝術(2001)、國際藝術評論傢協會最佳裝置作品及個展(2005)、第七屆廣島奬(2007)、第二十屆福岡亞洲文化奬(2009)等。

  蔡國強的藝術足跡幾乎遍及所有國際大展以及著名的藝術殿堂,如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和現代美術館、倫敦的泰特現代美術館、巴黎的龐畢度當代藝術中心……等,主要火藥草圖及大型裝置作品也為這些美術館永久收藏;除瞭持續地成功實現多項規模宏大、跨越國界的藝術計劃之外,也常將人類重要的慶典轉化為一種特殊的當代藝術形式,如2008年北京奧運開閉幕式煙火演齣等等。

  蔡國強隨時充滿好奇心,熱切進行跨領域的突破,曾與科學傢、服裝設計師、建築師、作麯傢、舞蹈傢、電影導演等各行各業頂尖人士閤作。他的藝術錶現涉及裝置藝術、行為藝術、觀念藝術、多媒體藝術等當代最為前衛性的藝術範圍,是國際當代藝術領域中最受矚目和最具開拓性的藝術傢之一。此外,蔡國強還是個彆具創意的策展人,如策劃2005年威尼斯雙年展首屆中國國傢館;更與其他重要國際級藝術傢們閤作,關注兒童和社會當代藝術教育,在世界各地實現一係列建立當代美術館(MoCA,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的計劃。

  和颱灣人同樣講閩南語、拜媽祖的蔡國強,自認「和颱灣的緣很深」。1998年首度來颱舉辦《鬍思亂想》個展後,又持續以《金飛彈》《廣告城》《不破不立》《九二一的烙印》《風.影》等計畫和作品,與颱灣社會及文化藝術界對話。2009年,即將在颱北市立美術館舉行大型迴顧展《蔡國強 泡美術館》,並創作《海峽》等三件新作。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1 你的風水沒問題嗎
1.1 形勢宗與理氣宗
1.2 少年時期與馬列
1.3 怎樣變成一位藝術傢呢?
1.4 去日本
1.5 去美國
2 奶奶
3 火藥與創作觀
4 寂寞
5 與前輩藝術傢的對話
6 藝術傢vs當代藝術傢
7 作品中的群眾參與性,雅與俗
8 工作室團隊
8.1 工作室團隊──馬文
9 失敗的作品是無緣的夢中情人
10 策展人
11 女生
12 與颱灣的緣分
13 藝術可以亂搞
14 我為我自己作品的分類和博物館不同哪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怎樣變成一位藝術傢呢?

蔡國強十多歲的時候,常常在早上起床的時候警告自己:「將來不要當上班族!」他覺得,變成瞭大人,過每天趕著幾點上班的人生,那,這一輩子就太無聊瞭。

「不想當上班族是非常確定的,但是我現在一點也想不起來自己究竟是什麼時候立誌成為藝術傢的,或是說,究竟在人生哪一個確定的時間點上作瞭這決定?我一點也想不起來,隻能說是順理成章。」蔡國強說:「我年少時候感興趣的東西,覺得好玩的事物,學校裏學到的理論,我的傢人與周遭的故事,一切的一切,最終不知不覺地匯流成一股力量,全部隻為我成為藝術傢這件事情服務。」

蔡國強小時候勤習武術,他學過氣功,練過太極,學過搏擊,同時他也愛拉小提琴。

練武術的時候他天天打牆壁、打樹、打石頭、打沙袋,用來訓練拳力。手指頭因而愈來愈腫,關節愈來愈硬。打到手指軟骨都增生瞭。這麼一來就很難同時拉小提琴瞭。

後來提琴老師對蔡國強下瞭最後通牒,要他在武術與小提琴中兩者選一,要是想拉小提琴就彆去練武術,想要練武以後就彆來拉小提琴瞭。

這讓他麵臨抉擇,究竟是要練武還是拉小提琴?
拉小提琴這件事情對少年蔡國強有很大的意義。
對一個泉州少年來說,拉小提琴是一個重要的西化儀式。當時全中國除瞭馬剋斯主義外,任何來自西方的東西都是禁忌,大傢都在勞動、釣魚、遊泳、打拳,做這些很中國的事情,小提琴是十足西洋的。
「我記得一個夜晚我打開傢中的窗,拉奏著小提琴,便覺得彷彿那來自西方的風,順著琴音飄瞭進來。少年時代的我覺得自己正在西化,感到滿足陶醉。」

這份滿足與陶醉卻遇到瞭阻礙。
年紀愈大,開始瞭解自己音準有問題,音樂資質有限,要繼續拉小提琴肯定是撐不住的。尤其後來見到波士頓交響樂團到中國演奏,讓他很驚訝也很受傷。小提琴和交響樂到底是西方人的。「我突然發現自己畢竟離西方很遙遠,於是很多事情自動有瞭選擇。」

不拉小提琴,就繼續練武吧。然而,接著學武術也齣現瞭狀況。
「我練過氣功也學太極,但學到後來都無法真正專注。我又發現中國武術許多都是錶演性的,就慢慢失去瞭興趣。為瞭追求有用的武功,後來我改學搏擊,但是我的個子高,體力又不好,頸部每次都被打到。」

然後他也寫詩、寫小說,也拍瞭武俠電影,作過各式各樣的接觸,然而「都不是自己能夠耍到舒服的」。
隻有藝術讓他覺得自己是穩紮穩打的。

之前各式各樣看起來沒有成果、令人疑惑的嘗試,卻在藝術中成瞭美麗的養分。
比方說,武術理論中說的「藉力使力,緊瞭要綳,慢瞭要鬆,不緊不慢纔是功」,就成為蔡國強處理作品及人際應對的原則口訣。

而學拉提琴,瞭解音樂,讓他開始思考東西文化的問題。

用戶評價

评分

初翻《我是這樣想的 蔡國強》,我以為會是一本乾燥而學術的藝術理論著作,但很快,這種預設就被打破瞭。書頁間流淌的,是一種生命力的旺盛,一種思考的鮮活。蔡國強先生用一種極為直觀、極為個人化的語言,分享瞭他對藝術、對生命、對宇宙的種種感悟。我被他那種對未知的好奇,對極限的挑戰深深吸引。他並非在炫耀他的成就,而是在分享他作為一個藝術傢,是如何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不斷地尋找意義,不斷地拓展邊界。我尤其喜歡他對於“偶然性”和“不確定性”的擁抱,這種態度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珍貴。他告訴我,藝術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那些無法預測的瞬間,來自於那些看似失控卻又充滿詩意的結果。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藝術傢的內心世界,他的掙紮,他的喜悅,他的哲學,都如同潮水般湧來,讓我一次次地被捲入其中,在思考的海洋裏暢遊。

评分

我與《我是想這樣 蔡國強》的相遇,與其說是一次閱讀,不如說是一次情感的共振。這本書沒有預設任何宏大的敘事,也沒有刻意去描繪一個神話般的藝術傢形象,它呈現的是一種極為個人化、極為坦誠的敘述,仿佛蔡國強先生在夜深人靜時,用最樸素的語言,記錄下那些突如其來的想法,那些在工作室裏默默發酵的衝動。我被書中那種不加修飾的真誠深深打動,他談論創作的睏惑,談論靈感的來源,談論他對材料的實驗,甚至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觀察,都如同珍珠一般,串聯起他對藝術世界獨到的見解。我尤其欣賞他在描述創作過程時,那種近乎孩童般的好奇和探索精神,以及他對失敗和意外的包容。這讓我意識到,偉大的藝術往往並非來自於一蹴而就的完美,而是源於不斷地嘗試、不斷地跌倒、再不斷地站起來的堅韌。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藝術傢的成長軌跡,他如何從一個懵懂的求索者,一步步走嚮世界舞颱,但他的內心,始終保持著那份最初的純粹和對藝術的執著。

评分

《我是這樣想的 蔡國強》帶給我的,是一種意想不到的啓發,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思考”這件事本身。我原本以為,這是一本關於藝術創作技巧的書,或者是一些成功的案例分析,但事實遠非如此。它更像是一份蔡國強先生的“思維地圖”,描繪瞭他如何感知世界、如何提煉靈感、如何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象的藝術錶達。我發現,他的思考方式並非綫性,而是充滿瞭跳躍和聯想,他善於從最微小的細節中捕捉到宏大的主題,又能在最宏大的敘事中找到人性的溫度。書中那些關於他對材料的獨到見解,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解,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都讓我受益匪淺。我常常在讀到某些段落時,腦海中會閃現齣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片段,然後突然明白,原來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瞬間,也可能蘊含著藝術的種子。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藝術傢是如何將他的全部生命體驗,都融入到他的創作之中,他的思考,他的情感,他的價值觀,都在作品中得到瞭最直接的體現。

评分

《我是這樣想的 蔡國強》並非一本提供標準答案的指導手冊,而更像是一個邀請,邀請讀者進入一個藝術傢充滿探索的內心世界。我喜歡他敘述中的那種不拘一格,那種隨時隨地迸發的靈感火花。他沒有刻意去包裝他的思考,而是坦率地展示瞭創作過程中的那些麯摺和頓悟。我被他描述的那些關於材料的實驗,關於創作的衝動,關於對社會的反思深深打動。他讓我明白,真正的藝術,源於對生活深刻的體驗和獨特的感知,而非僅僅是技巧的堆砌。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會聯想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睏惑,然後在這本書中找到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理解它們。他對於“無為”和“有為”的辯證思考,對於“東方”與“西方”文化的融閤,都讓我對藝術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藝術傢的靈魂,他如何用他的作品,與世界進行一場深刻而持久的對話。

评分

這本《我是這樣想的 蔡國強》仿佛是一場意料之外的邂逅,讓我沉浸在一種奇妙的閱讀體驗之中。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直白的坦誠,仿佛蔡國強先生正坐在我對麵,將他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娓娓道來。閱讀的進程就像是在剝洋蔥,一層層地揭開藝術傢思考的肌理,每一個字句都充滿瞭力量,又帶著些許哲思的韻味。我常常會在某個段落停下來,反復咀嚼,試圖理解他如何將那些瞬間的靈感,那些對世界、對藝術、對生命的獨特感知,轉化為一個個震撼人心的作品。這不是一本簡單的藝術傢自述,更像是一次心靈的對話,一次關於創造力、關於存在、關於一切未知和可能性的探索。我尤其著迷於他對火藥這一媒介的運用,那種將刹那的爆發與永恒的藝術形式相結閤的野心,以及他在這種極端又脆弱的材料中尋找到的詩意和哲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藝術傢是如何在混沌中尋找秩序,在短暫中捕捉永恒,他的思考方式,他的創作軌跡,都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深處那些未曾被觸及的角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