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這樣想的 蔡國強

我是這樣想的 蔡國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當代華人藝術傢中,創作題材與形式如此直接但充滿矛盾與睏難,同時又帶給觀者和參與者極大震撼與不安,跨界能量、作品的規模、動員的人力物力如此龐大卻可以清楚地掌握統一的,或許除瞭「蔡國強」這個名字之外,實難作第二人想。

  但饒是這樣的國際級藝術傢,或所謂的「世界百大創意人物」之一的蔡國強,也是血肉之軀啊(但他卻能以對於偶然機遇的縝密計算、跨越社會與自然界域的視野,以及驚人的「想到就應該要做到的」藝術執念和行動力,讓極具暴力破壞本質的火藥與極縴質柔弱的紙張並存並對話),也有個樸實的齣身以及充滿溫情與掛念的親族故事;也曾經備受挫摺輕視,缺乏自信……但他是走過來瞭,關鍵就在於他如何在自己的人生境遇中,不曾放棄地持續「發現自己」、發現藝術與自己人生的血脈關聯。

  本書由知名作傢楊照、資深媒體人李維菁執筆,生動無任何載道負擔的筆調,除瞭呈現蔡國強獨立但並不孤單身邊充滿啓濛者、支持者、追隨者與誌趣相投同伴的藝術追尋之路外,同時還原蔡國強既是人子也是人夫、人父的親切形象(他也是他自己員工坦誠相待的老闆),從他「信風水卻不信算命」的自成一格宇宙觀開始,溯憶奶奶、故鄉泉州、求學時代、青春戀麯……從前種種;發現他「以萬變應不變」關注瞬間靈光的當下實踐觀,以及他仍持續不斷嚮未來開展的,以不可思議狂想與奇觀衝撞各形各色文化符號的深沉幽默感。

  本書更收錄多幀蔡國強提供的珍藏青少年時代照片,在那憤怒青年的飛揚發際以及稜麯分明的嘴角勾勒的,或許至今仍難以分明──是反覆不斷喃喃質問「我是這樣想的?」還是持恆篤定的意誌跋涉,「我是這樣想的。」

作者簡介

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作傢、文化評論傢。颱灣大學曆史係畢,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教於靜宜與政大等校中文係、國立藝術學院戲劇係,並長期擔任誠品講堂與敏隆講堂講師。2009年任《蔡國強  泡美術館》大展總顧問。

  現任《新新聞周報》副社長兼總主筆。曾任職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明日報》總主筆、許信良辦公室專案主任。曾在三立頻道「八點大小聲」、颱北之音「颱北話題」、大地頻道「大地藏無盡」、東森ETFM聯播網「1200領先開講」、年代電視「探索颱灣」等節目擔任主持人,現為News98新聞網「一點照新聞」與BravoFM91.3「閱讀音樂」之節目主持人。

  1987年齣版首部小說作品《蓮花落》,著有長篇小說《大愛》《暗巷迷夜》《吹薩剋斯風的革命者》,中短篇小說集《吾鄉之魂》《獨白》《紅顔》《黯魂》《往事追憶錄》《星星的末裔》《百年荒蕪係列之一:背過身的瞬間》,散文集《軍旅劄記》《迷路的詩》《Cafe Monday》《悲歡球場》《場邊楊照》《新世紀散文傢:楊照精選集》,文學評論集《文學的原像》《文學、社會與曆史想像──戰後文學散論》《夢與灰燼──戰後文學散論二集》《為瞭詩》等。

  1991年齣版首部文化評論集《流離觀點》,迄今共著有《異議筆記》《Taiwan Dreamer》等十餘部,以及2009年最新重量級著作《理性的人》等。

  以《暗巷迷夜》獲《中國時報.開捲周報》年度十大好書、《文學、社會與曆史想像──戰後文學散論》獲選《聯閤報.讀書人版》年度好書。曾獲聯閤報小說奬、賴和文學奬、吳濁流文學奬、吳三連文學奬、洪醒夫小說奬、齣版年度風雲人物、吳魯芹散文奬、文藝奬章「散文創作奬」等。

李維菁

  颱大農經係、颱大新聞研究所畢。長期投入當代藝術觀察與評論,著有《程式不當藝世代18》、《文物名傢鑑藏》、當代藝術大係《商品.消費》等。

藝術傢簡介

蔡國強

  ●世界上不可或缺的藝術傢。──The New York Times
  ●蔡國強之名無所不在,英語讀者們,快學會怎麼用中文念「蔡國強」!──《華爾街日報》
  ●全世界最有創意的一百位人物」(2009)──美國商業雜誌Fast Company
  ●世界藝術界最有影響力的一百位人物──ArtReview(英國)
  ●香港佳士得藝術拍賣史上,當代華人作品最高成交金額
  ●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史上參觀人數次高的展覽:2008,蔡國強大型迴顧展《我想要相信》

  1957年生於福建泉州,1981至1985年就讀於上海戲劇學院舞颱美術係,1986年底赴日留學,進入國立築波大學綜閤藝術研究室。1995年移居紐約並成立蔡工作室至今。

  曾獲日本文化設計與第46屆威尼斯雙年展本尼斯(1995)、48屆威尼斯雙年展國際金獅(1999)、美國歐柏特藝術(2001)、國際藝術評論傢協會最佳裝置作品及個展(2005)、第七屆廣島奬(2007)、第二十屆福岡亞洲文化奬(2009)等。

  蔡國強的藝術足跡幾乎遍及所有國際大展以及著名的藝術殿堂,如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和現代美術館、倫敦的泰特現代美術館、巴黎的龐畢度當代藝術中心……等,主要火藥草圖及大型裝置作品也為這些美術館永久收藏;除瞭持續地成功實現多項規模宏大、跨越國界的藝術計劃之外,也常將人類重要的慶典轉化為一種特殊的當代藝術形式,如2008年北京奧運開閉幕式煙火演齣等等。

  蔡國強隨時充滿好奇心,熱切進行跨領域的突破,曾與科學傢、服裝設計師、建築師、作麯傢、舞蹈傢、電影導演等各行各業頂尖人士閤作。他的藝術錶現涉及裝置藝術、行為藝術、觀念藝術、多媒體藝術等當代最為前衛性的藝術範圍,是國際當代藝術領域中最受矚目和最具開拓性的藝術傢之一。此外,蔡國強還是個彆具創意的策展人,如策劃2005年威尼斯雙年展首屆中國國傢館;更與其他重要國際級藝術傢們閤作,關注兒童和社會當代藝術教育,在世界各地實現一係列建立當代美術館(MoCA,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的計劃。

  和颱灣人同樣講閩南語、拜媽祖的蔡國強,自認「和颱灣的緣很深」。1998年首度來颱舉辦《鬍思亂想》個展後,又持續以《金飛彈》《廣告城》《不破不立》《九二一的烙印》《風.影》等計畫和作品,與颱灣社會及文化藝術界對話。2009年,即將在颱北市立美術館舉行大型迴顧展《蔡國強 泡美術館》,並創作《海峽》等三件新作。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1 你的風水沒問題嗎
1.1 形勢宗與理氣宗
1.2 少年時期與馬列
1.3 怎樣變成一位藝術傢呢?
1.4 去日本
1.5 去美國
2 奶奶
3 火藥與創作觀
4 寂寞
5 與前輩藝術傢的對話
6 藝術傢vs當代藝術傢
7 作品中的群眾參與性,雅與俗
8 工作室團隊
8.1 工作室團隊──馬文
9 失敗的作品是無緣的夢中情人
10 策展人
11 女生
12 與颱灣的緣分
13 藝術可以亂搞
14 我為我自己作品的分類和博物館不同哪

圖書序言

怎樣變成一位藝術傢呢?

蔡國強十多歲的時候,常常在早上起床的時候警告自己:「將來不要當上班族!」他覺得,變成瞭大人,過每天趕著幾點上班的人生,那,這一輩子就太無聊瞭。

「不想當上班族是非常確定的,但是我現在一點也想不起來自己究竟是什麼時候立誌成為藝術傢的,或是說,究竟在人生哪一個確定的時間點上作瞭這決定?我一點也想不起來,隻能說是順理成章。」蔡國強說:「我年少時候感興趣的東西,覺得好玩的事物,學校裏學到的理論,我的傢人與周遭的故事,一切的一切,最終不知不覺地匯流成一股力量,全部隻為我成為藝術傢這件事情服務。」

蔡國強小時候勤習武術,他學過氣功,練過太極,學過搏擊,同時他也愛拉小提琴。

練武術的時候他天天打牆壁、打樹、打石頭、打沙袋,用來訓練拳力。手指頭因而愈來愈腫,關節愈來愈硬。打到手指軟骨都增生瞭。這麼一來就很難同時拉小提琴瞭。

後來提琴老師對蔡國強下瞭最後通牒,要他在武術與小提琴中兩者選一,要是想拉小提琴就彆去練武術,想要練武以後就彆來拉小提琴瞭。

這讓他麵臨抉擇,究竟是要練武還是拉小提琴?
拉小提琴這件事情對少年蔡國強有很大的意義。
對一個泉州少年來說,拉小提琴是一個重要的西化儀式。當時全中國除瞭馬剋斯主義外,任何來自西方的東西都是禁忌,大傢都在勞動、釣魚、遊泳、打拳,做這些很中國的事情,小提琴是十足西洋的。
「我記得一個夜晚我打開傢中的窗,拉奏著小提琴,便覺得彷彿那來自西方的風,順著琴音飄瞭進來。少年時代的我覺得自己正在西化,感到滿足陶醉。」

這份滿足與陶醉卻遇到瞭阻礙。
年紀愈大,開始瞭解自己音準有問題,音樂資質有限,要繼續拉小提琴肯定是撐不住的。尤其後來見到波士頓交響樂團到中國演奏,讓他很驚訝也很受傷。小提琴和交響樂到底是西方人的。「我突然發現自己畢竟離西方很遙遠,於是很多事情自動有瞭選擇。」

不拉小提琴,就繼續練武吧。然而,接著學武術也齣現瞭狀況。
「我練過氣功也學太極,但學到後來都無法真正專注。我又發現中國武術許多都是錶演性的,就慢慢失去瞭興趣。為瞭追求有用的武功,後來我改學搏擊,但是我的個子高,體力又不好,頸部每次都被打到。」

然後他也寫詩、寫小說,也拍瞭武俠電影,作過各式各樣的接觸,然而「都不是自己能夠耍到舒服的」。
隻有藝術讓他覺得自己是穩紮穩打的。

之前各式各樣看起來沒有成果、令人疑惑的嘗試,卻在藝術中成瞭美麗的養分。
比方說,武術理論中說的「藉力使力,緊瞭要綳,慢瞭要鬆,不緊不慢纔是功」,就成為蔡國強處理作品及人際應對的原則口訣。

而學拉提琴,瞭解音樂,讓他開始思考東西文化的問題。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