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概論

美學概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美學
  • 哲學
  • 藝術
  • 藝術史
  • 審美學
  • 文化
  • 西方美學
  • 藝術理論
  • 美學史
  • 藝術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對於那些想要一窺當代哲學美學之堂奧的人,本書是可靠、通達且可親近的 指南。它採取問題導嚮,直探核心議題,而不拘泥於曆史發展的順序。……其不僅 為哲學美學之相關議題作瞭全貌導覽,更印證瞭哲學美學的重要及多姿多彩。不論 是初學或進階學者,本書都值得一讀。」--英國美學期刊 主編 連馬剋教授(Professor Peter Lamarque)

  本書是美學和藝術哲學之核心議題及基本方法的精彩導引,探索問題時兼顧分 析及史實,並旁徵博引諸多生動實例,一以激發閱讀興趣,另則強化理論探究的說 服力。

  《美學概論》可說是哲學新手的理想教本。它從美感問題及美感語言之定義 入手,繼而檢視藝術傢、藝術作品及觀眾的關係,並在此過程中引齣三種在哲學上 互為爭勝的重要美學理論:參與美學、美感經驗論及美感機製論。透過這種介紹方 式,作者希望能激發讀者對美學理論進行最深刻及最多元的理解。

  本書還提供附錄 (收錄書中引述到的重要文本)和完整的名詞解釋集,另外也詳細介紹進階參考書 目,以指引讀者深入探究。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導論 1

第一章 藝術和美感的語言 13
第一節 序幕 13
第二節 美感謂語 40
第三節 評論和價值語詞 50
第四節 定義的問題 66
參考文獻及延伸閱讀 88

第二章 美感分析及其對象 95
第一節 形式分析 95
第二節 美感對象 108
參考文獻及延伸閱讀 160

第三章 藝術傢和藝術作品 165
第一節 藝術傢的意嚮 166
第二節 靈感 178
第三節 創造力和原創性 194
第四節 切斷藝術傢和藝術的聯結關係 207
參考文獻及延伸閱讀 221

第四章 觀眾和藝術作品 227
第一節 觀眾的態度 227
第二節 評論傢和評論 257
第三節 機製和觀眾的任務 272
參考文獻及延伸閱讀 284

第五章 藝術傢和觀眾 291
第一節 接受美學 292
第二節 神話創造觀:神話與儀式 311
第三節 機製論及後機製論美學 323
第四節 沒有結論的結論 347
參考文獻及延伸閱讀 350

附錄 357
名詞解釋 369
索引 391

圖書序言

譯序

  在人類的三大基本價值──真、善、美之中,最有普遍吸引力者,當屬美。誠然,美之於人,有如陽光之於植物;植物嚮光,人嚮美。心理學傢馬斯洛(A. H. Maslow)發現美是人類健康的要素。他說:「某些人確實有基本的美感需求,醜的事物使他們産生(特殊的)病痛,然而一來到優美的環境,這些病痛就消除瞭;他們熱烈渴求美的事物,而且隻有美的事物,纔能使他們得到滿足。這種現象,幾乎可以普遍在每一個健康的孩子身上見到。而每種文化,每一年代,甚至史前的穴居人,也都可以找到一些這種美感衝動的證據。」質言之,美感衝動得不到滿足,乃是人類身心發狂的主因之一。美對人似乎隻有太少的問題,不會有太多的疑慮。當某一對象的美「太多」的時候,我們說它「太美」,適如大傢所知,這時的「太美」是一種贊美,而非貶抑。正因為美對於人的吸引力是自然的、不絕的,所以美感研究乃成理解人心、創造人之幸福的必經途徑。我作為教育的研究者,對於這個途徑的探索,充滿期待,而這也是促使我翻譯唐山德教授這本《美學概論》的主要理由。

  這本譯作從動筆到定稿,超過五年的光陰,其中艱辛,實為我始料未及。幾乎和我熟識的朋友,都在這過程中幫上忙瞭。我特彆要感謝颱灣師大教育學係的洪仁進教授及葉坤靈教授,他們花瞭許多寶貴的時間,和我一同研究艱澀的文本;另外,研究生黃啓倫、曹孝元、陳紫屏、林京霈、王怡婷、蘇緻嫻和李虹,忍耐我潦草至極的初稿,將幾近無法辨識的文字,梳理成可讀的容貌。啓倫甚至在服役前,用瞭足足一個月的時間,逐字閱讀譯稿,考證文獻,用力之深,令人動容。而我的幸運還不止於此,颱灣師大英語研究所的研究生郭虹伶和耿尚瑜,協力檢視瞭附錄的文學作品;美術研究所的陳書敏則就本書的藝術譯詞,提供許多寶貴的建議。最後,是我最需要感謝卻不知如何錶述纔完整的賈馥茗教授。賈先生是我一輩子的導師,這本書能在先生智慧頂峰中得到批閱、教示,實為大幸。

  最後必須嚮讀者、方傢聲明及緻歉的是:我的美學研究尚處於學步階段,因此譯文之中,謬誤、失真之處必定不勝枚舉,心裏甚是惶恐,隻有懇求海涵,並請不吝賜教。

林逢祺 謹識
2008 年 8 月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讀完《美學概論》,我感覺自己的視野被大大拓寬瞭。以前,我可能隻關注一些顯而易見的“美”,比如山水畫、古典音樂。但現在,我開始意識到,生活中處處皆是美,隻是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比如,一個街頭藝人即興的錶演,一段充滿生活氣息的對話,甚至是一段精心設計的廣告,都可能蘊含著獨特的美學價值。 作者在書中對“日常美學”的強調,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貼近我們的生活。它不是一本高高在上的理論書,而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朋友,引導我們去發現生活中的詩意。我發現,審美能力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來培養的。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起點。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吸引瞭我,那種簡約卻又充滿藝術感的排版,讓我對即將閱讀的內容充滿瞭好奇。我一直覺得美學離我們很近,但又好像有點遙遠,似乎是屬於那些藝術傢、哲學傢們的領域,普通人難以觸及。拿到《美學概論》這本書,我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理解美的綫索。 翻開書,我首先被書中描繪的關於自然之美的一些例子所打動。比如,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描述瞭夕陽染紅天際的壯麗,雨後初霽彩虹的絢爛,或是山間潺潺流水帶來的寜靜。這些場景,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都曾經曆,但經過作者的筆觸,仿佛被賦予瞭新的生命,讓我重新審視瞭身邊那些被忽略的美好。我開始思考,原來美並不總是需要復雜的理論支撐,它就蘊藏在最平凡的時刻,等待我們去發現和品味。

评分

我一直對藝術史的發展脈絡很感興趣,總覺得其中蘊含著人類文明的變遷和審美的演進。《美學概論》這本書在這方麵給予瞭我不少啓發。作者梳理瞭不同曆史時期代錶性的美學思潮,從古希臘的和諧與比例,到中世紀的象徵與宗教,再到近現代的多元與反叛,都進行瞭清晰的闡釋。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沒有將這些思潮割裂開來,而是強調瞭它們之間的傳承與發展,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獨特錶現。這讓我明白,我們今天所理解的美,並非憑空産生,而是經曆瞭漫長的演變和無數藝術傢的探索。閱讀這本書,就像是進行瞭一場穿越時空的藝術之旅,讓我對人類的審美觀念有瞭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

评分

一開始,我擔心這本書會充斥著晦澀難懂的理論和術語,但事實並非如此。作者巧妙地將一些抽象的美學概念,通過豐富的案例和深入淺齣的講解,變得生動易懂。比如,在談到“崇高”這個概念時,作者並沒有直接拋齣定義,而是通過描寫壯闊的山川、浩瀚的星空,以及那些令人心生敬畏的自然力量,讓我們切身體會到那種超越個體渺小感的震撼。這讓我意識到,美學不僅僅是關於“好看”,更是關於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和精神體驗。 這本書也引發瞭我對一些日常物品的重新思考。我一直以為自己的品味是比較隨意的,但讀完關於設計美學的部分,我開始留意身邊的傢具、器皿,甚至是衣物的綫條和色彩。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形式追隨功能”以及“簡潔即是美”的理念,讓我對一些經典的設計有瞭更深的理解。原來,一件看似普通的物品,其背後可能蘊含著深刻的美學思考和匠心獨運。

评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收獲之一,是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我”與藝術的關係。我一直覺得自己不太懂藝術,看到一些現代藝術作品,常常感到睏惑。但《美學概論》的齣現,打破瞭我這種隔閡。作者在書中探討瞭“再現”與“錶現”兩種藝術創作的傾嚮,以及不同藝術形式如何捕捉和傳達情感。 這讓我明白,藝術的價值並不在於是否“寫實”或者“看得懂”,而在於它能否觸動觀者的內心,引發思考,或者傳遞某種獨特的情感體驗。我開始嘗試以一種更開放的心態去欣賞不同的藝術作品,不再因為“看不懂”而否定它們。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藝術是一種對話,而我,也可以是這場對話的積極參與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