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2009 Takau打狗文学奖」得奖作品,作者分别为新诗类得主:李冠颖、纪明宗、吴国源、蔡文骞、林金萱;散文类得主:黄信恩、方秋停、陈允元、陈朝震、黄冠宁;电影剧本类(收录剧本大纲)得主:余隽江、陈韦任、吴星翔、蔡银娟、乌奴奴、夏佩尔;短篇小说类得主:徐璇琇、陈韦任、陈彦竹、苏家盛、杨富闵。
并有四类作品精采的评审会议记录,以及二十位知名评审的「总体评论」,他们是新诗类评审:吴晟、李敏勇、陈义芝、曾贵海、杨泽;散文类评审:林文义、陈列、陈芳明、廖玉蕙、廖鸿基;电影剧本类评审:吴米森、李祐宁、林靖杰、闻天祥、戴立忍;短篇小说类评审:李乔、季季、彭瑞金、爱亚、蔡素芬。
市长序 一场精采绝伦的文学蜕变
高雄正在进行一场无形的文化质变,今年七月举办的世界运动会,精采开闭幕及竞技赛事盛会,令国际惊艳,在电视电影方面成功的形塑城市面貌,不但刺激消费市场也带动高雄文化产业。2009打狗文学奖精选21件秀异之作,丰富的书写类型与崛起的新生后辈,如海浪般涌入高雄,让我们看到了文学成为高雄人最优雅的灵魂,令人深深感受到整座城市文化生命力的蜕变。
这场文学蜕变,源自2003年举办的Takau打狗文学奖,迄今已举办四届。四届的文学奖举办下来,不但挖掘积极向上的文学新秀,更鼓舞文学老将们重新提笔。本届Takau打狗文学奖吸引全国的文学菁英参赛,四项征选项目短篇小说、新诗、散文、电影剧本,共计收件418件。其中新诗类就创下227件有史以来最多件数的惊人纪录,可见打狗文学奖已成为文学爱好者奋力一搏的试金石。
此届文学奖经过李乔、李敏勇等二十位各文类知名评审,充分的发表意见及评论,短篇小说、散文、新诗各选出首奖、评审奖各一名,佳作三名。其中短篇小说因参赛作品水准不分轩轾,评审团特别增加一名评审奖,以资奖励。而电影剧本则在导演评审的共识下,选出六名推荐奖。
评审们对于这次选出的得奖作品,都十分肯定,认为其创作有向上提升的趋势,在国内各项重要的文学奖项,打狗文学奖开创自己独特的风格,建立起临海这座都市最磅?的人文风景。就如同新诗评审之一的李敏勇指出,「高雄具有强烈的风土与人情特色……,标示着本土性的执着,也标举着岛屿国家的色彩,二百多首诗作回应了高雄特色的海洋文学宗旨,更扩及了八八风灾的灾难凝视。」
值得一提的是,为配合台湾本土电影的再度崛起,以及《痞子英雄》成功行销港都的经验,本届比赛首次征选电影剧本,引起电影创作人才的热烈响应,其作品的整齐度,让五位评审相当激赏。除此之外,散文作品所呈现的文采与多样题材,以及小说参赛作品的诚恳与关怀,更令人动容。
因此,无论在平面的文学创作,以及未来即将成为立体影像的电影剧本,此次打狗文学奖的收获可说是丰硕精采,更让我们深刻的感应到一股向上攀升的文化力量在形成,关于高雄历史的、影像的、文学艺术、城市美学……一点一滴的凝聚汇成高雄文学巨塔。
高雄市市长 陈菊
局长序
奔向文学长程的马拉松
「从年头到年尾高雄都是春天」,国宝级文学耆老叶石涛先生的第一首诗作〈每天都是春天〉就如此吟诵港都的美。2009 Takau打狗文学奖堂堂进入第四届,文学的春天不仅从大高雄出发,更蔓延成南方最壮丽的文学风景,再加上首次征选的电影剧本,让这道人文风景呈现立体广阔的景致,为这块土地注入丰盈的生命力。
Takau打狗文学奖从2003年举办,迄今2009年,跨越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文学创作风气,每届文学奖都打破前一届的参赛纪录,彷彿一场文学长程的马拉松,每两年都有无数的创作人才风起云涌,无论是文坛的新秀或写作多年的老将,秉持对文学的毅力与坚持,大家奋力接棒。本届的参赛作品,在品质或数量上,都突破往年,让累积两年的文学能量一次爆发,更见证了文学不死,新苗不断破土而出的现象。
本届的得奖人,呈现了新秀升起、老将冲刺的精采局面。散文首奖得奖者黄信恩,曾是第一届打狗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的得主,高雄出身的他,因当年的得奖而成为文坛注目的新秀,几年间陆续获得文坛各项大奖,如今再获打狗文学奖,有种重回娘家的亲切感。短篇小说首奖徐璇琇、新诗首奖李冠颖都还是在大学读书的学生,他们创作的潜力无穷,让评审们惊艳,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就此成为文坛闪亮的新星。
首次征选的电影剧本,邀请了老中青三代导演及影评人担任评审,他们对于这次参赛作品极具深度的人文色彩,颇为推崇,更希望这些电影剧本,有朝一日成为真正的立体影像,就像是在高雄拍摄而声名大噪的《痞子英雄》、《不能没有你》,为城市获得最大掌声,这是以文化行销高雄的最佳例证。
高雄壮丽的文学风景俨然成形,在这里,我要邀请每一位打狗文学奖参与者,无论老将新手,每一位都是文学的长跑者,在文学的原野里,秉持着跑长程马拉松的奋斗精神,倾泻出源源不绝的文字力量,奋斗前进积累个人的文学里程,也缔造高雄文学的新标竿。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局长 史哲
《海港地图:2009 Takau打狗文学奖得奖作品集》,这本书,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是被它那个带有浓厚历史感的书名所吸引。2009年,我虽然已经离开高雄多年,但“打狗”这个名字,依旧能勾起我对这座城市的回忆。那时候,我刚开始重新拾起阅读的兴趣,对台湾的文学作品,尤其是那些能够反映地方特色的作品,充满了好奇。这本书,就正好满足了我这样的期待。我记得我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下午,泡了一杯热茶,安静地坐在窗边,开始阅读。书中的每一篇作品,都像是一张精心绘制的地图,带领我重新探索我曾经熟悉却又有些陌生的城市。我看到了作者们笔下,那些在海边辛勤劳作的渔民,他们的生活虽然艰辛,却充满了力量;我看到了那些在老巷子里默默生活的老人,他们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却依旧闪烁着温暖的光芒;我看到了那些在都市里追逐梦想的年轻人,他们的迷茫与执着,都那么真实而动人。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作者们用一种非常细腻和真挚的笔触,描绘出了高雄的独特韵味,那种海风吹拂下的自由,那种港口城市特有的包容,那种人与人之间淳朴的情感。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与高雄的对话,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座城市,也更加珍惜那些曾经在这座城市里留下的美好回忆。
评分《海港地图:2009 Takau打狗文学奖得奖作品集》,当我第一次在书店看到它时,就被它的名字深深吸引了。“海港地图”,这个词就带着一种探索未知、发现宝藏的意味,而“Takau”,更是勾起了我对于高雄这座城市浓浓的记忆。2009年,我还在上大学,虽然不是高雄本地人,但因为经常来高雄旅行,这座海港城市的独特魅力,早已经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一直觉得,高雄这座城市,既有现代化都市的繁华,又不失一股淳朴的生活气息,尤其是那海港边上,总是充满了故事。所以,当这本书出现在我眼前时,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把它买回了家。翻开书,里面的每一篇作品,都像一张精致的地图,带领我重新认识高雄。有的作品描绘了海港边的渔民生活,他们的辛勤汗水,他们的淳朴善良;有的作品则聚焦于城市的发展变迁,记录了老街巷的消失与新建筑的崛起;还有的作品,则深入挖掘了高雄人的情感世界,展现了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与乐观。我最喜欢的是那些能够捕捉到高雄独有氛围的作品,比如那种带着咸味的海风,那种傍晚时分的余晖,那种码头边上忙碌的景象,作者们用他们生动的笔触,把这些画面一点一点地呈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文学作品集,更是一份送给所有热爱高雄的人的珍贵礼物,它让我更加珍惜在这座城市中所经历的每一刻。
评分《海港地图:2009 Takau打狗文学奖得奖作品集》,对我的意义,绝对是“惊喜连连”。作为一个生活节奏相对忙碌的都市人,我平时阅读的时间并不多,但偶尔会渴望通过阅读来放松心情,并且获得一些精神上的慰藉。2009年,我恰好对台湾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听闻了Takau打狗文学奖的消息,并对这份得奖作品集产生了好奇。买回来后,它就静静地躺在我的床头柜上,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翻开了它。我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了。这里的“吸引”,不是那种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是作者们那种用文字构建起来的,仿佛能触碰到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我尤其喜欢那些能够捕捉到高雄独特生活气息的作品,比如海港的潮起潮落,街头巷尾的市井烟火,以及人与人之间那种淳朴的情感连接。有一些作品,让我仿佛置身于2009年的高雄,感受着那里的阳光、海风,以及居民们的生活状态。我被作者们对细节的捕捉能力所折服,他们用最朴实的语言,描绘出最动人的画面,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文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让我得以重温那些可能已经淡忘,却又无比珍贵的时光。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高雄这座城市的联系,也让我更加理解了,为什么这里的人们,会对这座城市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感。
评分我收到《海港地图:2009 Takau打狗文学奖得奖作品集》是在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上,他是一位非常热衷于文学的台湾作家,他知道我一直对高雄的文学发展很感兴趣,所以特地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我。收到这份沉甸甸的礼物时,我感到非常开心。2009年,我虽然还未曾真正深入了解高雄的文学圈,但“打狗”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拿到书后,我立刻就被它的设计所吸引。封面上那幅象征着海港的地图,用一种温暖而复古的色调呈现,仿佛带领读者走进了一个充满故事的世界。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我发现,这本书里的作品,不仅仅是关于高雄的地理风貌,更是关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的作品描绘了海港城市的活力与变迁,有的则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与情感的纠葛。我特别喜欢那些能够展现高雄独特文化底蕴的作品,它们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生动的城市。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和作者们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我仿佛能够感受到他们笔下的喜怒哀乐,也能够体会到他们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阅读的书,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高雄这座城市的深深眷恋。
评分作为一名对台湾文学,尤其是南部文学创作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早在2009年就关注到了Takau打狗文学奖。《海港地图:2009 Takau打狗文学奖得奖作品集》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文学作品的汇编,更是一份关于高雄城市精神的浓缩。我记得当时我是在一个清晨,伴随着窗外逐渐升起的阳光,开始阅读这本书。书名“海港地图”就极具画面感,让我立刻联想到高雄作为台湾南部最重要的港口城市,所蕴含的丰富故事和人文气息。阅读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这些作品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风景描绘,而是深入挖掘了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挣扎、他们的梦想。我特别欣赏那些能够将高雄的地理特色与人物命运巧妙结合的作品。比如,有的故事就巧妙地利用了港口的潮汐和风向,来隐喻人物内心的起伏和情感的变迁。又比如,有些作品则描绘了老街区在城市发展中的挣扎,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以及当地居民在时代洪流中的坚守与无奈。这本书的作者们,用他们独特的笔触,为我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而深刻的高雄图景,让我不仅看到了这座城市的表面繁华,更感受到了它背后那份深沉而厚重的人文关怀。
评分老实说,我购买《海港地图:2009 Takau打狗文学奖得奖作品集》的初衷,多少带点“跟风”的成分。2009年,文学奖的声势正盛,尤其是像“打狗”这样带有地域特色的奖项,很容易引起关注。我当时也很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作品,才能在众多投稿中脱颖而出,代表了当年的高雄文学水准。拿到书后,我并没有立刻沉浸其中,而是把它放在书架上,偶尔翻看封面,心里想着“找个时间好好读读”。直到最近,我才真正静下心来,开始阅读。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内容远比我预期的要丰富得多。它不只是单纯地描绘高雄的风景,更深入地挖掘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情感和故事。我发现,那些获奖的作者们,有的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都市的变迁,有的则聚焦于底层人物的挣扎与希望。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些作品,尽管故事背景设定在高雄,却触及了许多普世性的情感,比如离乡背井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或是不同世代之间价值观的碰撞。这让我意识到,好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够超越地域的限制,引起更广泛的共鸣。我特别欣赏那些能够将地方特色与人文关怀巧妙融合的作品,它们既展现了高雄独特的风貌,又探讨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与高雄的深度对话,我得以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评分《海港地图:2009 Takau打狗文学奖得奖作品集》这本书,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其实带着一种很复杂的心情。我本身就是高雄人,所以“打狗”这个名字,带着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仿佛看见了童年记忆里那个充满咸味和渔船汽油味的港口。2009年,那还是一个网络信息相对没那么爆炸的年代,文学奖作品集,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个等待被发掘的宝藏,里面藏着对这座城市,对我们生活过的土地,最真实,也最有温度的描绘。我记得我是在一个飘着细雨的周末午后,窝在书房里,一边听着外面雨滴敲打窗户的声音,一边开始阅读。书的封面设计,我印象很深刻,带着一种复古的色调,像一张褪色的老照片,却又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让人忍不住想去触摸,去感受那份沉淀下来的时光。我尤其期待那些能捕捉到高雄独特生活气息的作品,比如那些关于码头工人的汗水、老街巷弄里的叫卖声、或是夕阳染红海面的壮丽景色。有时候,我们住在某个地方,就会不自觉地习惯了它的存在,反而忽略了它最根本的美丽。我希望这本作品集,能带我重新认识,重新爱上高雄,用文字勾勒出我可能已经遗忘,却又深深烙印在我脑海里的画面。而且,能够获得文学奖的作品,我想在文字功底上一定不会差,那些精炼的词句,那些巧妙的比喻,我想都会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纯粹的艺术享受。我期待的不仅仅是故事本身,更是作者们如何将故事“说”出来的那种独特的叙事能力。
评分《海港地图:2009 Takau打狗文学奖得奖作品集》,这本书,对我来说,承载着太多关于高雄的回忆。2009年,我刚离开高雄在外地工作,心里总是对这座我成长了二十多年的城市充满了思念。那时候,网络信息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我能了解高雄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媒体的报道,或者偶尔回家看看。当我得知有这样一个以“打狗”为名的文学奖,并且出版了得奖作品集时,我简直欣喜若狂。我第一时间就托在高雄的亲戚帮我买下这本书,然后寄给我。收到书的那一刻,感觉就像收到了来自家乡的一份温暖的问候。翻开书,每一篇作品都像一张充满故事的明信片,勾起了我无数的回忆。我看到了那些曾经熟悉的街道,那些在海边嬉戏的孩童,那些在码头忙碌的身影。我尤其喜欢那些能够触及到高雄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的作品,比如,离乡背井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或者是在生活压力下,人们依然保持的乐观和坚韧。有些作品,甚至让我读出了自己的影子,仿佛作者就是在写我自己的故事。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并没有真正离开高雄,它就像是一份无形的连结,将我与这座城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更加懂得珍惜我所拥有的,也更加热爱我所来自的这片土地。
评分当我第一次接触到《海港地图:2009 Takau打狗文学奖得奖作品集》这本书时,我正好处于一个对台湾文学产生浓厚兴趣的时期。2009年,这个数字本身就带有一种时间的印记,让我好奇那个年份高雄的文学创作能量是什么样的。我住在高雄,但有时候,我们作为居民,反而会忽略了这座城市本身拥有的独特魅力和故事。这本书,就像一个契机,让我有机会从不同的作者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和理解高雄。我记得我当时是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躲在家里开着冷气,才开始翻阅这本书。一开始,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但当我阅读到其中一篇描写老港区生活的作品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码头工人的日常,他们的艰辛,他们的喜悦,以及他们之间那种深厚的兄弟情谊。我仿佛能闻到海水的咸味,听到汽笛声,感受到那份粗粝却又充满力量的生活气息。接下来的几篇作品,也都各有特色,有的写出了高雄年轻人对未来的迷茫与追求,有的则描绘了这座城市在快速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刻意去渲染高雄的“美”,而是用一种更加写实、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式,去展现这座城市的真实面貌,也让我们看到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的挣扎、他们的希望,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评分这本《海港地图:2009 Takau打狗文学奖得奖作品集》,对我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阅读”。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成长过程中,与高雄这座城市千丝万缕的联系。犹记得在2009年,我刚从大学毕业不久,正处于一种迷茫和探索的年纪,对未来既充满憧憬,又有些许不安。那时候,高雄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我的家乡,更是一个承载着我青春回忆的庞大背景。港口、渔船、西子湾的落日、驳二的艺术气息,这些元素都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记忆里。所以,当我知道有这样一个以“打狗”为名的文学奖,并且出版了得奖作品集时,我第一时间就去书店把它带回了家。翻开书的那一刻,一种怀旧的情绪瞬间涌上心头。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其他的作者,是如何用他们的笔触,去描绘他们心中的高雄。是因为他们和我一样,是这片土地的孩子?还是他们只是一个过客,却被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吸引?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触及到城市灵魂深处,那些可能不为外人所知,却真实存在的生活片段。比如,那些在港口辛勤劳作的渔民,他们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那些在老市场里讨价还价的阿婆,她们脸上深深的皱纹里藏着多少故事;那些在海边吹着海风,回忆往事的白发老人,他们的眼神里又流淌着怎样的情感。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却是构成一个城市最生动的底色。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文学作品的集合,更像是一张邀请函,邀请我重新走过那些熟悉的街道,去发现被遗忘的角落,去聆听那些沉默的声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