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享作者過去二十餘年在颱灣主持人格九型工作坊的成果,是作者在亞洲講授人格九型性格學的實際經驗的結晶。
作者和一起閤作的講師們發現,人格九型並不受文化約束。二十餘年之中,沒有聽見任何一位學員說:「西方人可以用,我們沒辦法用。」這種文化上的相容,或許因為人格九型本來發源自東方。此外,在颱灣,人格九型對每一屬型的男女學員都有同樣幫助,可說沒有性彆差異。
本書對初次接觸人格九型的讀者將是有用的指南;對那些曾經接觸過人格九型,現在願意重溫這門曆久彌新寶貴智慧的讀者,也同樣有益。作者盼望每一位讀者都能從本書獲得提振和療癒生命的選擇。
探索人格九型是一段奇妙的終身旅程。我們歡愉地上路吧!
作者簡介
柯德蘭修女(Sister Theresa S. Kastner, MM)
柯德蘭修是瑪利諾女修會會士,1969年起在颱灣服務。柯修女曾獲教育學士學位,主修成人教育(Bachelor of Science in Education in Adult Literacy Education),並獲牧靈研究碩士,領有人類關係與協助技巧證照(Master in Pastoral Studies with a certificate in Human Relations and Helping Skills)。她也在芝加哥羅耀拉大學牧靈研究所(Loyola University of Chicago, Institute of Pastoral Studies),完成人格九型初階講師認證課程。
柯修女從1987年起在颱灣講授人格九型課程,學員包括天主教修女、傢庭主婦、高中教師、特殊教育教師、社會工作者、企業人士、及其他專業人士等。她也曾在菲律賓和中國授課。
除瞭人格九型課程外,柯修女也是女性自我成長、溝通技巧與內在小孩日誌等課程的講師。她從1992年起在高雄夫婦懇談會親愛傢庭協會服務。目前柯修女負責瑪利諾女修會在美國的陶成計畫。
譯者簡介
劉嘉玲
天主教基督服務團團員,原為執業會計師,退休後,全心事奉天主。譯有《進入第三個韆年的亞洲教會》、《心火熊熊─瑪利諾修女們的故事》(光啓文化)等作品。
序
引言
第一編──概觀
第一章 熱門問題
第二章 神的啓示
第三章 如何開始
第四章 九型性格一覽
第二編──探尋真我
用頭領導:第五、六、七型
第五章 「給我時間想想!」
──第五型
第六章 「嗯,也許吧,可是萬一……」
──第六型
第七章 「聽起來不怎麼好玩。」
──第七型
從心迴應:第二、三、四型
第八章 「彆擔心,我來處理。」
──第二型
第九章 「每個人都愛贏的一隊!」
──第三型
第十章 「沒有人瞭解我!」
──第四型
以腹反應:第八、九、一型
第十一章 「為什麼?因為我說瞭算!」
──第八型
第十二章 「隨便怎樣…」
──第九型
第十三章 「要做,就做對!」
──第一型
第三編──抉擇生命之道
第十四章 領受寶物
第十五章 更具挑戰的路
第十六章 一個數字,韆種可能
附錄
附錄A、三個中心
附錄B、幾個練習
附錄C、耶穌具備全部九種性格
附錄D、九型人格祈禱詞
參考書目
誌謝
我必須說,這本書的價值遠超我的預期。在我閱讀之前,我對“生命之道”這個概念,總覺得有些虛無縹緲,難以捉摸。但這本書通過對“人格九型”的深入剖析,將這個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並提供瞭一條切實可行的“療愈之旅”。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她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夠用最簡練的語言觸及人內心最深處的痛點,同時又能帶來溫暖和希望。我發現自己常常在閱讀的某一刻,突然停下來,陷入沉思,然後恍然大悟,仿佛有什麼東西被打開瞭。書中關於“陰影麵”的討論,讓我印象尤為深刻。我們往往隻願意看到自己光明的一麵,卻忽視瞭那些被壓抑、被否定的部分。這本書勇敢地將這些“陰影”呈現在我們麵前,但並不是為瞭讓我們感到羞愧,而是為瞭幫助我們認識到,這些陰影也是我們的一部分,是可以被整閤和轉化的。我尤其喜歡書中提供的各種練習和反思性問題,它們幫助我將書中的智慧轉化為實際的行動,並在這個過程中,一步步地走嚮更完整、更和諧的自我。
评分坦白說,一開始我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拿起這本書。市麵上關於心理成長、人格分析的書籍實在太多瞭,我擔心這本書又是一本“空中樓閣”式的理論大雜燴,或者充斥著一些陳詞濫調。然而,這本書給我的驚喜是巨大的。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同時又保持著一種難得的真誠和接地氣。她沒有賣弄深奧的術語,而是用最樸實、最生動的語言,將復雜的人格理論闡釋得清晰易懂。我尤其喜歡書中那種“非評判性”的基調。無論你屬於哪種類型,書中都會以一種尊重的態度去解讀,讓你感覺到自己是被理解和被接納的。這種感覺在現代社會是尤為珍貴的。我嘗試著去識彆自己以及身邊人的“人格類型”,這個過程本身就充滿瞭趣味性和啓發性。它不僅僅是給彆人貼標簽,更重要的是幫助我們理解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以及為什麼我們會以特定的方式去迴應世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示是,真正的成長並非在於改變自己,而在於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然後利用這種理解去活齣更有力量、更真實的生命。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深刻的情感共鳴和生命覺醒。作者的文字充滿瞭力量,同時也充滿瞭愛。她用一種非常溫柔的方式,引導我們去麵對內心深處的脆弱和不安,並鼓勵我們擁抱真實的自我。我曾以為,認識自己就是找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然後努力去放大優點、剋服缺點。但這本書告訴我,真正的自我認知,是去理解和接納自己所有的麵嚮,包括那些我們曾經試圖隱藏起來的部分。我非常欣賞書中關於“療愈”的定義,它不是消除痛苦,而是與痛苦共處,並從中找到成長的力量。我一直在尋找一種能夠讓我更加平靜、更加自在地生活的方式,而這本書,無疑為我指明瞭一條方嚮。它讓我明白,真正的“生命之道”,就在於我們與自己的關係,就在於我們如何去愛和接納那個不完美的自己。我願意將這本書推薦給任何一個渴望更深刻地認識自己、活齣更精彩生命的人。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從一場混沌的迷霧中走瞭齣來,看到瞭久違的陽光。這本書不是那種快速“治愈”的速食品,它更像是一場馬拉鬆,需要耐心和投入。我最欣賞的一點是,作者並沒有試圖去“修正”所謂的“人格缺陷”,而是強調瞭每個類型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力量,關鍵在於如何理解和接納。我曾經對自己的某些特質感到十分睏擾,甚至試圖去改變它們,結果卻常常適得其反,讓自己更加焦慮。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那些不被看見的角落,讓我意識到,那些看似“問題”的地方,其實可能蘊藏著巨大的潛能。書中提齣的“療愈之旅”的概念,也讓我覺得非常治愈。它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一個不斷學習、成長、與自己和解的過程。我嘗試著將書中的一些練習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盡管有時會遇到睏難,但每次完成都會有一種小小的成就感。這本書就像一位智慧的朋友,在我迷茫的時候給予指引,在我氣餒的時候給予鼓勵,讓我更加堅定地走在探尋真我的道路上。
评分這本書我大概是在一個雨天的下午翻開的,起初隻是因為書名裏“探尋真我”這幾個字戳中瞭內心深處一點點被遺忘的渴望。我一嚮對那種能幫助人認識自己的工具類書籍抱有好感,但又擔心它們過於理論化、空洞乏味。然而,從翻開第一頁起,我就被一種溫和而有力的敘述吸引住瞭。作者並沒有直接拋齣復雜的理論框架,而是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充滿同情心的語言,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不同“人格類型”的描述,它們不是僵化的標簽,而是充滿瞭生命力的圖景。仿佛作者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能夠精準地捕捉到每個人內心最細微的掙紮和最珍貴的閃光點。我在閱讀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在字裏行間看到瞭自己的影子,那種被理解、被看見的感覺,即使在現實生活中也不常有。書中的案例分析也十分精彩,它們不是那種遙不可及的“彆人傢的故事”,而是我身邊可能存在,或者我自己曾經經曆過的睏境。作者沒有直接給齣“你應該怎麼辦”的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去感受,去發現屬於自己的那條“生命之道”。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讀書,更像是在進行一場與自我的深度對話,一次關於成長的深刻旅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