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自然科學教學深受皮亞傑的認知和發展論的影響。皮亞傑(J.Piaget)將兒童認知發展階段分為(一)感覺動作期(0~2歲)。(二)具體操作前期(2~7歲),(三)具體操作期(7~11歲),(四)運思操作期(11~16歲)(Piaget,1963)。而小學階段正屬於具體操作期,因此小學自然科的教學亦以實際操作為基礎,而著重於從做中學之基本理念。
國小自然科學教育是國傢科學教育的奠基工作,自然科所涉及的知識領域相當廣,而兒童的個彆差異也很大,所以擔任自然科的教師,必須根據各教學單元的內容特性,運用不同的教學法。本書期望能對小學教育有所啓發,作為改進教學蓋括性提示,同時也提供教改專傢有係統的分析資料。
作者簡介
陳義勛
現職:颱北市立教育大學教授兼科學教育學位學程主任
學曆: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科學教育博士 1991
國立颱灣師大物理研究所碩士 1978
國立颱灣師大物理學士 1974
壹 國小自然科教學的基本理念、內涵、目的及目標
一、基本理念
二、內涵
三、目的
四、目標
貳 國小自然科有關物理單元之教材分析
一、國內自然科課程發展
二、單元內容及學習目標分析
三、從知識領域來分析
四、從自然科教科書之單元來分析
參 國小自然科有關物理單元之教學方案舉要
一、閤作學習教學方案
(一)緒論
(二)研究方法
(三)結果與討論
二、應用概念圖教學方案
(一)緒論
(二)研究方法
三、建構主義教學方案
(一)緒論
(二)研究方法
(三)重要結果討論
(四)建議和討論:
四、迷思概念發掘教學方案
(一)緒論
(二)研究方法及進行步驟
(三)緒論
(四)建議
五、概念發展教學方案
(一)緒論
(二)研究方法及過程
(三)結論
肆 國小自然科有關物理單元教材教法之展望及本研究之限製
一、教材方麵
二、教法方麵
三、本研究之應用與限製
四、研究的展望
附錄甲 前後測試題
附錄乙 學生的概念圖
附錄丙 國立編譯館最新版第一冊至第八冊有關物理單元的部份
附錄丁 電學迷思概念發掘教學方案之前後測分析(含題目)
附錄戊 力學概念發展教學方案之前後測分析(含題目)
我對書中關於“動手實踐”的強調印象深刻。在如今這個電子産品泛濫的時代,孩子們似乎越來越缺乏動手操作的機會。而這本書恰恰抓住瞭這一點,設計瞭大量鼓勵學生動手製作、實驗的環節。比如,書中關於電路的介紹,不僅僅是講解電流、電壓的概念,而是提供瞭詳細的圖示和步驟,指導孩子們如何搭建簡單的電路,觀察燈泡是否會亮。這種親身體驗帶來的學習效果是書本知識無法比擬的。孩子們在動手過程中,不僅能加深對概念的理解,還能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我甚至能想象到,當孩子們成功點亮燈泡的那一刻,他們臉上會是多麼自豪的錶情。
评分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在“探究式學習”的設計上非常齣色。它鼓勵學生提齣自己的問題,並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尋找答案。書中提供瞭一些“開放式”的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而是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想和實驗。這種方式極大地激發瞭孩子的求知欲和創造力,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
评分我特彆贊賞書中“生活中的科學”這一章節的設計。它將抽象的科學概念與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現象聯係起來,讓科學變得不再遙遠和神秘。比如,書中解釋瞭為什麼有時候熱的物體會比冷的物體更快冷卻,這背後其實涉及到熱傳導和熱對流的原理。但書中並沒有直接拋齣這些術語,而是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比如用不同材料包裹熱水瓶——來引導孩子們自己去發現和思考。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愛上科學。
评分對於“生活科技”部分,這本書的處理也相當到位。它並沒有把科技僅僅局限於高大上的電子産品,而是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齣發,講解瞭許多與他們息息相關的技術。例如,書中可能會講解如何製作一個簡單的風力發電機,或者解釋我們日常使用的包裝材料的原理。這有助於孩子們理解科技並非高不可攀,而是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激發他們對科技的興趣和應用能力。
评分這本《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學習與評量》真是一本讓我眼睛一亮的教材。作為一名對孩子教育充滿熱情的傢長,我一直在尋找能夠真正激發孩子探索欲,同時又能提供係統性學習方法的資源。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需求。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套完整的教學思路和學習策略。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生活情境導入”的部分。書中不厭其煩地列舉瞭許多貼近孩子日常生活的事例,比如如何利用身邊的廢棄物製作小玩具,或者觀察植物生長的奧秘。這些例子不是生硬的理論,而是孩子們觸手可及的體驗。通過這些情境,孩子們能夠自然而然地産生好奇心,主動去探究背後的科學原理。這比單純的課本講解要有效得多。
评分本書在“閤作學習”方麵的設計也值得稱贊。它認識到,科學的學習不僅僅是個人行為,更是團隊協作的過程。書中提供瞭一些關於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閤作實驗的建議。我看到一些設計精巧的小組活動,能夠讓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並貢獻自己的力量。這種學習方式能夠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協作能力,以及尊重他人意見的品質。
评分在評量方麵,這本書也給瞭我很多啓發。它不是簡單地將分數作為衡量標準,而是提供瞭多元化的評量方式。除瞭傳統的筆試,書中還強調瞭對學生過程性錶現的關注,比如他們在小組閤作中的錶現、他們的實驗報告質量、以及他們的口頭錶達能力等等。這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學習評估應該是一個全麵的過程,而不僅僅是最終的考試成績。這種評價體係能夠更全麵地反映孩子的學習狀況,也更能鼓勵他們全麵發展,而不是隻顧著應付考試。
评分我個人覺得,這本書在“概念的循序漸進”這一點上也做得非常好。它並不是一開始就拋齣復雜的概念,而是從最基礎、最容易理解的部分開始,逐步引導孩子深入。比如,在講解“力”的概念時,可能會先從推、拉的動作入手,然後逐漸引申到摩擦力、重力等等。這種由淺入深的學習路徑,能夠確保孩子們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能逐漸建立起更深層次的理解。
评分這本書的另一個亮點在於它對“科學思維培養”的關注。它並沒有將自然與生活科技割裂開來,而是巧妙地將兩者融閤,引導孩子們用科學的方法去認識生活,用生活化的語言去理解科學。書中對“觀察與記錄”的講解就非常有條理。它不隻是告訴我們要觀察,而是指導我們如何有目的地去觀察,如何係統地記錄下我們的發現,以及如何從這些記錄中得齣結論。這對於培養孩子嚴謹的學習態度和批判性思維至關重要。我看到書中提供的記錄錶格設計得非常人性化,既有空間讓孩子們自由發揮,也提供瞭必要的引導。
评分總而言之,這本《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學習與評量》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它用生動有趣的語言,結閤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孩子們在玩樂中學習,在探索中成長。無論是作為教師的教學參考,還是作為傢長輔助孩子學習的工具,都具有極高的價值。它讓我看到瞭教育的無限可能,也讓我對孩子的未來充滿瞭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