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小自然科学教学深受皮亚杰的认知和发展论的影响。皮亚杰(J.Piaget)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分为(一)感觉动作期(0~2岁)。(二)具体操作前期(2~7岁),(三)具体操作期(7~11岁),(四)运思操作期(11~16岁)(Piaget,1963)。而小学阶段正属于具体操作期,因此小学自然科的教学亦以实际操作为基础,而着重于从做中学之基本理念。
国小自然科学教育是国家科学教育的奠基工作,自然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相当广,而儿童的个别差异也很大,所以担任自然科的教师,必须根据各教学单元的内容特性,运用不同的教学法。本书期望能对小学教育有所启发,作为改进教学盖括性提示,同时也提供教改专家有系统的分析资料。
作者简介
陈义勋
现职:台北市立教育大学教授兼科学教育学位学程主任
学历: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科学教育博士 1991
国立台湾师大物理研究所硕士 1978
国立台湾师大物理学士 1974
壹 国小自然科教学的基本理念、内涵、目的及目标
一、基本理念
二、内涵
三、目的
四、目标
贰 国小自然科有关物理单元之教材分析
一、国内自然科课程发展
二、单元内容及学习目标分析
三、从知识领域来分析
四、从自然科教科书之单元来分析
参 国小自然科有关物理单元之教学方案举要
一、合作学习教学方案
(一)绪论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
二、应用概念图教学方案
(一)绪论
(二)研究方法
三、建构主义教学方案
(一)绪论
(二)研究方法
(三)重要结果讨论
(四)建议和讨论:
四、迷思概念发掘教学方案
(一)绪论
(二)研究方法及进行步骤
(三)绪论
(四)建议
五、概念发展教学方案
(一)绪论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三)结论
肆 国小自然科有关物理单元教材教法之展望及本研究之限制
一、教材方面
二、教法方面
三、本研究之应用与限制
四、研究的展望
附录甲 前后测试题
附录乙 学生的概念图
附录丙 国立编译馆最新版第一册至第八册有关物理单元的部份
附录丁 电学迷思概念发掘教学方案之前后测分析(含题目)
附录戊 力学概念发展教学方案之前后测分析(含题目)
我个人觉得,这本书在“概念的循序渐进”这一点上也做得非常好。它并不是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概念,而是从最基础、最容易理解的部分开始,逐步引导孩子深入。比如,在讲解“力”的概念时,可能会先从推、拉的动作入手,然后逐渐引申到摩擦力、重力等等。这种由浅入深的学习路径,能够确保孩子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逐渐建立起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这本《国小自然与生活科技教学学习与评量》真是一本让我眼睛一亮的教材。作为一名对孩子教育充满热情的家长,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激发孩子探索欲,同时又能提供系统性学习方法的资源。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思路和学习策略。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生活情境导入”的部分。书中不厌其烦地列举了许多贴近孩子日常生活的事例,比如如何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制作小玩具,或者观察植物生长的奥秘。这些例子不是生硬的理论,而是孩子们触手可及的体验。通过这些情境,孩子们能够自然而然地产生好奇心,主动去探究背后的科学原理。这比单纯的课本讲解要有效得多。
评分我对书中关于“动手实践”的强调印象深刻。在如今这个电子产品泛滥的时代,孩子们似乎越来越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而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一点,设计了大量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实验的环节。比如,书中关于电路的介绍,不仅仅是讲解电流、电压的概念,而是提供了详细的图示和步骤,指导孩子们如何搭建简单的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会亮。这种亲身体验带来的学习效果是书本知识无法比拟的。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我甚至能想象到,当孩子们成功点亮灯泡的那一刻,他们脸上会是多么自豪的表情。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对“科学思维培养”的关注。它并没有将自然与生活科技割裂开来,而是巧妙地将两者融合,引导孩子们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生活,用生活化的语言去理解科学。书中对“观察与记录”的讲解就非常有条理。它不只是告诉我们要观察,而是指导我们如何有目的地去观察,如何系统地记录下我们的发现,以及如何从这些记录中得出结论。这对于培养孩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我看到书中提供的记录表格设计得非常人性化,既有空间让孩子们自由发挥,也提供了必要的引导。
评分在评量方面,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它不是简单地将分数作为衡量标准,而是提供了多元化的评量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书中还强调了对学生过程性表现的关注,比如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他们的实验报告质量、以及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等等。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学习评估应该是一个全面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最终的考试成绩。这种评价体系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孩子的学习状况,也更能鼓励他们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顾着应付考试。
评分本书在“合作学习”方面的设计也值得称赞。它认识到,科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团队协作的过程。书中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的建议。我看到一些设计精巧的小组活动,能够让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尊重他人意见的品质。
评分我特别赞赏书中“生活中的科学”这一章节的设计。它将抽象的科学概念与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现象联系起来,让科学变得不再遥远和神秘。比如,书中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热的物体会比冷的物体更快冷却,这背后其实涉及到热传导和热对流的原理。但书中并没有直接抛出这些术语,而是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比如用不同材料包裹热水瓶——来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和思考。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科学。
评分总而言之,这本《国小自然与生活科技教学学习与评量》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无论是作为教师的教学参考,还是作为家长辅助孩子学习的工具,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它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也让我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评分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在“探究式学习”的设计上非常出色。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寻找答案。书中提供了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和实验。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评分对于“生活科技”部分,这本书的处理也相当到位。它并没有把科技仅仅局限于高大上的电子产品,而是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讲解了许多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技术。例如,书中可能会讲解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风力发电机,或者解释我们日常使用的包装材料的原理。这有助于孩子们理解科技并非高不可攀,而是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