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遠離失智,就要先瞭解它,
預防是失智癥也是所有疾病最好的治療。
醫藥的進步日新月異,本書不是提供钜細靡遺的資訊,希望每個人在其能力所及的範圍來預防阿玆海默癥(老年失智癥),因此取名「彆等失智上身」,兼談麵對失智患者或長輩時的照顧技巧和心態。
在門診中,常見到失智癥病患的傢屬會經過三個心理衝擊的階段,第一個反應是驚慌,「他 / 她真的是得到失智癥瞭?!」,「失智癥是什麼?」,「有沒有藥可以治療啊?」,所以在本書中我們希望能先帶領讀者從熟悉失智癥的早期癥狀到瞭解失智癥的診斷、病程和治療。
當傢屬開始接受瞭傢人得到瞭失智癥,也知道什麼是失智癥之後,著急想要知道的就是「我要如何做纔能對病人有幫忙?」,「當他齣現這樣的癥狀時,我該怎麼辦?」,「我該如何照顧他較好?」,所以本書中對一些傢屬和照顧者常見的問題分享瞭我們的經驗和目前文獻中的證據和建議。
在曆經過照顧失智癥傢人的酸甜苦辣後,照顧者開始想到自己,「我自己也覺得記憶力越來越差瞭,我將來會不會像我父母一樣得到失智癥啊?」,「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預防失智癥發生?」。我們的確是可以經由一些努力來減緩認知功能的衰退並減少發生失智癥旳危險性。
作者簡介
王培寜醫師
國立陽明醫學院醫學士,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記憶及老化研究中心進修。現任颱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陽明大學神經學科副教授。專長為失智癥、行為神經學、神經影像學及老化研究。
劉秀枝教授
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前颱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研究阿玆海默癥(老年失智癥)之國內權威。著有《聰明活到一百歲》、《多動腦,不會老》、《失智癥的治療與照護》、《當父母變老─關心失智癥、中風及其他神經疾病》等書,專欄散見《康健》、「元氣周報」等刊物上。
推薦序
自序一:一個來自醫者、女兒、朋友的叮嚀 / 劉秀枝
自序二:戰勝失智癥 / 王培寜
(一)瞭解它─當記性變差
當父母的記性變差
更年期會讓記憶變差嗎?
懷疑記憶有問題應就教醫生
失智癥的十大警訊
輕度知能障礙者需多動腦,定期作心智評估
更年期會讓記憶變差嗎?
失智癥不等於阿茲海默癥
明明手術成功,怎反而鬍言亂語?
當失智遇上譫妄!
老年失智癥之路漫長而崎嶇
醫生開錯藥瞭嗎?
為何醫師沒開這個藥?
當巴金森癥齣現失智癥
阿茲海默癥的藥物治療
阿茲海默癥治療的趨勢
失智癥的安寜療護
(二)麵對它─照顧無上限
藥物有限,親人陪伴愛無盡
走進失智長者的時光隧道
媽媽在傢時間不多
失智長者的藏寶遊戲
為什麼他總是針對我?
除夕的願望
當失智遇到疼痛
感染,加速失智癥狀
少輸為贏─失智患者療效觀念
罹失智癥,要不要告訴他?
看他,還是不看?
財務規劃好,傢族不失和
要讓母親參加藥物臨床試驗嗎?
互相取暖的後中年兒女
(三)遠離它─遠離失智癥
遠離老年失智癥
阿茲海默癥病患為何多半是她?
預防失智從年輕做起
六百七十八位可敬的修女
啓發性休閑活動有助於預防失智癥
是用惱過度,非用腦過度
為何丟三落四
一次隻作一件事情
腦力存摺努力存
運動健腦
吃什麼可增加腦力?
多吃豆腐會讓頭殼壞掉嗎?
銀杏能預防失智癥嗎?
遠離中風,避開失智
治療高血壓可能預防阿茲海默癥
降血脂藥可以預防阿茲海默癥嗎?
參考資料
推薦序
現代人,彆等失智上身!
《彆等失智上身》一書,是由我的兩位好朋友,也是好同事──劉秀枝主任和王培寜醫師所共同完成的,接到他們的邀請,要我為此書作序推薦,頓時感到無限的光榮,但同時又覺得非常惶恐。光榮的是,此書內容豐富且極具參考價值,肯定「大賣」,能夠沾上邊,當然是光榮之至;惶恐的是,劉秀枝主任是國內有關失智癥的權威醫師之一,而王培寜醫師則是陽明大學醫學係畢業之傑齣校友,也是年輕後輩之中的佼佼者,如旭日之東昇,前途未可限量。為兩位大師作序推薦,相信任何人都會是誠惶誠恐。
大傢都知道,現代人拜醫學進步之賜,壽命大幅度的延長,而延長壽命的同時,老年退化性疾病也大幅度的增加(當然失智癥尚伴隨神經破壞,非單純退化),所以從如何瞭解失智癥,到如何麵對失智癥,以及更重要的是如何預防失智癥,在本書中都有精闢、詳盡、與淺顯易動的敘述,在此鄭重的嚮大傢推薦這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教授 / 颱北市議員 潘懷宗博士
自序
一個來自醫者、女兒、朋友的叮嚀
劉秀枝
二○○七年二月我從國立陽明大學和颱北榮民總醫院退休時,心中有個願望就是做醫療專業與一般民眾之間的橋樑。很高興這個橋樑就搭在康健雜誌以及聯閤報元氣周報的專欄中,讓我有自由揮灑的空間,也很感謝康健雜誌的蔡菁華小姐以及元氣周報的康錦卿主任對我文章的潤飾,並替文章取瞭響亮而貼切的標題。在文章發錶後,我總是把它放上我的部落格(tw.myblog.yahoo.com/easy-neuro),希望能與不同的讀者群分享。
這些文章都是談論神經係統或老年相關疾病,其中失智癥佔瞭一大部分。卸下瞭繁忙的臨床工作,不再接觸病人後,我寫作的題材來自親朋好友的提問、颱北榮總神經內科每星期的病例討論會、各種研討會和專題演講以及國內外最新醫學期刊。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關鍵人物是我罹患阿茲海默癥(老年失智癥)多年的母親,她一直受到我兄嫂全心全力且無微不至的照顧。退休後,我由母親的主治醫師轉為傢屬的角色,在母親逐漸退化的過程中仔細觀察、因應、學習,因此母親的身影故事常躍然紙上。在母親的口中,我由「劉秀枝主任」變為「不知哪裏來的女孩兒」。父母親養我育我,到瞭老年還以自身的病痛來成就我的專業,如此大恩,著實是無以為報。
步入後中年階段,與朋友或同學聚會時,話題都會不知不覺的轉到年長父母的病痛和就醫情況,其中不少長輩有記憶衰退、行動緩慢等神經退化性疾病或中風。年紀漸長,大夥兒也開始有瞭病痛,注意到自己好像有瞭長輩的徵兆,而開始注重養生或互相交換醫療資訊,而我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大傢諮詢的對象。
隻是這些需要醫療資訊的後中年朋友都不太瀏覽部落格,而習慣於紙本閱讀。因此很感謝商務印書館的李俊男副理為此書催生,把我二○○七年二月以後發錶的文章編輯成冊。其實,我自己也很喜歡買書,一書在手,不僅容易閱讀吸收,讀來覺得紮實,有完整性,而且編排漂亮的書更是賞心悅目。
多年來我的每篇文章都經颱北榮總同事李佩詩和林幸慧小姐的潤飾,以確定文字通順,讓人看得懂;同時也都會請颱北榮總主治醫師及國立陽明大學的副教授王培寜醫師過目修改,以確定專業內容不會誤導讀者。此次還特彆邀請王醫師在繁忙工作之餘,為本書撰文多篇,作為共同作者,藉用她在臨床第一綫工作的長纔,提供診斷、治療等最新知識,為本書的專業加分。
醫藥的進步日新月異,本書並不是提供钜細靡遺的資訊,而是希望每個人在其能力所及的範圍來預防阿茲海默癥,因此取名「彆等失智上身」,並兼談麵對失智患者或長輩時的照顧技巧和心態。要遠離失智,就要先認識它,因此也包括瞭失智癥的診斷和治療。預防是失智癥也是所有疾病最好的治療,與讀者們共勉之。
自序
戰勝失智癥
王培寜
失智癥以前一直被大傢稱為「癡呆癥」,這個稱呼不但不好聽,而且也不正確。我上課時總告訴學生們,失智癥的病人並不是天生癡呆,他們原來也是充滿人生經驗和智慧的長輩,但卻因為生病而漸漸失去瞭他們原有的智慧。因此旅美南加大神經心理學傢李眉教授及颱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劉秀枝教授力主應該將這個疾病稱為「失智」。在推廣多年之後,這個名詞也慢慢被醫界和社會大眾所接受和瞭解。連我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在被我重覆碎碎唸某件事之後,也會說:「我又不是得瞭失智癥,早就記住瞭啦,不要再說瞭!」雖然這名詞似乎不適用在這個情境,但卻顯示齣連還是小學生的他都聽說過這個名詞瞭呢!
在門診中,常見到失智癥病患的傢屬會經過三個心理衝擊的階段,第一個反應是驚慌:「他 / 她真的是得到失智癥瞭?!」、「失智癥是什麼?」、「有沒有藥可以治療啊?」所以在本書的第一部分,我們希望能先帶領讀者從熟悉失智癥的早期癥狀到瞭解失智癥的診斷、病程和治療。年齡雖然是失智癥主要的危險因子,隨著年齡漸長,得到失智癥的機率也越高,但失智癥絕對不是正常老化,它是腦中産生瞭一些不正常的病變,而這些病變造成瞭神經功能的破壞和神經細胞的死亡。所以對大腦的神經細胞來說這是一種破壞性的疾病,而不是良性的退化而已,大傢應該要更積極的看待和麵對這個疾病。
當傢屬開始接受瞭傢人得到瞭失智癥,也知道什麼是失智癥之後,著急想要知道的就是:「我要如何做纔能對病人有幫忙?」、「當他齣現這樣的癥狀時,我該怎麼辦?」、「我該如何照顧他較好?」所以在本書的第二部分,對一些傢屬和照顧者常見的問題分享瞭我們的經驗和目前文獻中的證據和建議。其實這些問題大都沒有一定的答案,同一個問題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發生在不同的傢庭中,因為環境和經驗的不同,處理的方法可能都不一樣,隻要是懷著愛心和耐心解決瞭問題,就是好方法。
在曆經過照顧失智癥傢人的酸甜苦辣後,照顧者開始想到自己:「我自己也覺得記憶力越來越差瞭,我將來會不會像我父母一樣得到失智癥啊?」、「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預防失智癥發生?」我們的確是可以經由一些努力來減緩認知功能的衰退並減少發生失智癥旳危險性,即本書的第三部分。我一直很推崇書中「678位可敬的修女」一文所提到修女的研究,其中有關大腦的病理研究中發現在68個大腦解剖已呈現中度和重度阿茲海默癥的修女中,仍有五分之一的修女在生前並沒有齣現失智的癥狀。這給予瞭大傢非常大的鼓舞,因為這結果顯示隻要能好好訓練腦力,使仍生存的神經細胞運作良好,維持正常功能,我們是有機會可以戰勝失智癥的。
最後要感謝本書的共同作者劉秀枝教授,她是我在專業和人生中最敬重的導師。平常有機會能夠第一手的讀到她要發錶報章雜誌的文章,已經很幸運瞭,沒想到這迴會找我一起齣書,又學習到瞭齣書的程序和許多要注意修正的地方。同時也感謝我曾經接觸過的許多病人和傢屬,因為他們所提供的資訊,我纔能更瞭解這個疾病,同時也督促我要持續不斷的努力研究和追求新知,以提供失智病人最好的醫療照顧,讓我們共同努力來麵對和戰勝失智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