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丁家大宅

鹿港丁家大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鹿港
  • 丁家大宅
  • 台湾建筑
  • 传统民居
  • 历史建筑
  • 文化遗产
  • 客家建筑
  • 老屋
  • 鹿港
  • 台湾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鹿港丁家大宅因贵为「进士第」而深受地方人士重视。以建筑格局来看,鹿港丁家大宅前头为三间相连的店屋,内部合为一座标准合院,是鹿港长条街屋的特例,更是少见的三坎五落两过水的大宅,为鹿港极力维护的县定古蹟;而丁家的兴衰历史更是可贵的鹿港史见证。──李昭容

  鹿港丁家为回族后代,其家族发展史可视为鹿港史的缩影,其兴起、中挫到再兴,更表现出家族坚韧的生命力。

  鹿港丁家开台祖丁朴实(1763 ~ 1843)定居鹿港后,投资闻名全台的船头行「丁协源」商号,后再投资糖行及杂货商行,于同、光年间达极盛颠峰。

  光绪年间,鹿港丁家渐由商业之家蜕变为书香世家,丁醴澄(1846 ~ 1886)为同治举人、光绪殿试三甲,是丁家功名最高者。乙未割台(1895)丁家全族迁回晋江陈埭,待台湾抗日事弭,光绪二十二年(1896)后才陆续返台,但此时新旧协源皆毁。日治时期,「新协源」以读书致仕,并与鹿港辜家及基隆颜家联姻,造就再兴的局面。

  本书以时间为纵轴,以地域为横轴,了解丁家自中国开基祖、开台祖、清代至日治时期于鹿港的发展状况,不仅有详细的历史史料、丁家族谱与鹿港丁家大宅的建筑格局,更有丁家人物传记,可说是研究鹿港丁家最全面也最齐备的书籍。

作者简介

李昭容(1971 ~ )

  彰化鹿港人,中兴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彰化女中历史老师、朝阳科技大学兼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台湾史、家族史与文化史。着有:《鹿港丁家之研究》、《日治时期彰化地区文化事业之研究》。相关专文有:〈从工匠到艺师──探究传统艺师李松林之成就历程〉、〈鹿港木作家具的历史考察(1895 ~ 2003)〉、〈日治时期彰化地区的电影事业(1895 ~ 1945)〉、〈日治时代之高等女学校研究──以彰化高女为例〉、〈意楼春深:鹿港庆昌行家族研究──以七房为例〉等。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鹿港丁家之来源
第一节 陈埭丁氏之源流与发展
一、陈埭丁氏之源流
二、陈埭丁氏之发展
第二节 陈埭丁氏之移居台湾

第三章 清代鹿港丁家之发展
第一节 「丁协源」之创立
第二节 「丁协源」于地方之发展
一、官宦之家的产生
二、丁醴澄的社会参与
三、「丁协源」于地方活动的参与
第三节 丁家之阄分与风水择葬
一、「丁协源」之阄分
二、丁家的风水择葬

第四章 乙未割台与丁家的发展
第一节 割台后的鹿港及丁家的对应
第二节 丁家生员及其他诸子的情形
一、丁家生员的际遇
二、其余诸子之情形
第三节 书房的设置与汉文教育的沿续
第四节 鹿港文人的结社与丁家的参与
一、丁家与鹿港文人之结社
二、丁式周与栎社

第五章 日治时期丁家之再兴──以新协源六房为例
第一节 新协源的再起
一、丁家女性的贡献
二、陈虚谷与丁家的关系
第二节 丁瑞图参与的鹿港地方事务
一、生平简介
二、丁瑞图与文化协会
三、丁瑞图的社会与经济活动
第三节 丁瑞彬与殖民体制的合作
一、生平简介
二、丁瑞彬与皇民化时期的捐献
第四节 丁瑞鱼、丁韵仙与殖民体制的冲突
一、丁瑞鱼的生平及其抗日事件
二、丁韵仙的彰女事件
第五节 丁瑞干、丁瑞云参与的鹿港地方教育
一、丁瑞干生平简介
二、丁瑞云生平简介
第六节 丁瑞鉠的向外发展
一、生平简介
二、丁瑞鉠与丁家、鹿港之关联

第六章 结论

附录
附录一:丁家私家史料
附录二:口访记录一览表
附录三:金长兴天公会会员历年捐金名细及值年炉主表
附录四:丁家族谱
附录五:〈孝子纯良公派下长房阄书〉
附录六:丁瑞图于《台湾民报》之特设五问回答
附录七:雾峰林家与鹿港的经济及婚姻关系
附录八:丁家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图书序言

推荐序
传播鹿港文化的据点──丁家大宅
丁祯祥(文开国小退休校长兼丁家大宅管理人)

  鹿港丁家祖谱始自一九五六年,由先堂叔父元圃公(讳玉熙)编辑,是为《丁协源家谱》,其内容详尽丁家自三世祖因避乱而迁移到福建晋江,至十八世祖又渡海来台,在鹿港奠基创业。先祖除经商外,亦是功名世家,堂叔玉熙亲撰序文辑录,并以附录编辑相关的祝文和文学,字字珠玑,文辞中更蕴含着子孙对祖先的缅怀崇敬。

  堂哥守真对丁家家族极其用心,搜集近世族长之善行、德业及文章,将四十一年间的人事消长加以衔接填补,并收集福建泉州历史研究会的《陈江丁氏族谱》所记载之族人家系图,及相关文稿与轶事,于一九九七年编成《丁协源家谱续编》,并分赠族人及相关机关团体。

  我在家乡从事教育服务长达四十余年,承继祖先的教育事业。早些年曾运用各种管道,至北京城外孔庙的进士碑林重地,将鹿港进士蔡德芳与曾祖父丁寿泉的进士碑文拓印回台,证实了曾祖父丁寿泉进士中式的年代为光绪六年,而非一般书籍所言的光绪三年。一九八五年初,叔父丁瑞鉠伉俪回乡祭祖时,曾与我闲话家常,谈及在家乡做一件有意义之事,烦我代为筹划,之后我多次北上提供多项意见,最后决定以新台币伍佰万元在文开国小建立一座多用途之纪念馆,是为瑞鉠馆。早年丁家祭祀公业成立,我身兼丁家祭祀公业的秘书兼执行长,处理相关事宜如祖墓拾骸迁移、伸港土地买卖,并负责管理无人居住的丁家大宅。丁家大宅于清朝光绪十九年由丁家向王家购得,为七大房中的三房、五房、六房共同拥有,是为新协源,后来三房搬至清水,将其持份卖予六房,二十多年前丁宅人已陆续搬离鹿港,留下无人居住的丁宅。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地震,让丁宅破坏严重,幸于二○○○年核定为县定古蹟,二○○三年由县政府文化局主导,汉光建筑师事务所设计,高雄杉鸿营造有限公司承包,于二○○三年三月十七日开工动土修复,二○○五年八月三日重修落成。

  在丁宅的修复过程中,台北艺术大学林会承教授主持丁宅的调查研究,当时责责历史篇研究的为李昭容老师,她常密切与我联系,访问有关丁家家族之人、事、物,以系统及脉络的笔法串连成家族史,亦同步完成其硕士论文,由于这本论文极为用心,具备出版价值,因此得到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与丁协源六房的赞助,于二○○二年由左羊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历经多年的变化,丁家大宅已修复完成,近年来李昭容老师亦获得博士,拟将丁家家族史重新改编,并搜集新史料填补,增加新研究成果,如丁家始祖是为阿拉伯人后代或是波斯人后代,提出其质问,并有待日后继续考察,今喜见其大作重新改编,以《鹿港丁家大宅》付梓。

  现今由丁家成员成立「彰化县定古蹟鹿港丁家古厝管理委员会」,拥有丁宅的所有权,同时丁瑞鉠后代亦将其收藏品捐回丁宅,供游客参观。为集结鹿港有志者,培育解说人才,丁宅另成立「彰化县定古蹟鹿港丁家古厝协进会」,将丁家大宅成为传播鹿港文化的重要据点,赋予丁家大宅新的生命。然而丁宅因免费开放给民众参观,政府补助有限,多靠亲族与地方人士捐献,恐怕未来受经费限制导致经营的困难,希望相关单位能多重视。

作者序
丁家大宅与鹿港发展史
李昭容

  鹿港在台湾开发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清朝干隆、嘉庆年间是鹿港的全盛时期,商港带动了经济发展,也为文化的培养累积了资本。「商业的鹿港」渐渐转化为「文化的鹿港」,鹿港同知孙寿铭曾于一八八二年(光绪八年)重修的文祠碑记中,赞美鹿港「文风之盛,不惟冠一邑,直冠一郡。」在这过程中,鹿港丁家可为鹿港发展史的缩影,而其兴起、中挫到再兴,更展现台湾家族坚韧的生命力。

  鹿港丁家之始祖为回族的后代,于宋元之际至中国发展。开台祖丁朴实(18世)在清朝道光年间来台,第二代(19世)丁克家以孝子着称,创立郊商「丁协源」,致富后培养子弟科考,以排行第六的丁醴澄于光绪庚辰年(1880)赐同进士出身最着称。丁家晋身为官宦之家,并跃升为鹿港的领导阶级。光绪十九年(1893)丁家进行阄分,大房、二房、四房居旧厝称旧协源,三房、五房、六房居新厝称新协源,是为今之丁家大宅。乙未割台,第四代(20世)生员无法求取较高功名,于政权转换时选择避居中国,乱平返台时产业尽失,家族发展中挫。沉寂的丁家有赖寡母的支撑,秉持祖先重视教育的原则,第五代(22世)与鹿港辜家、基隆颜家联姻,新协源六房造就了再兴的局面,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

  笔者在一九九九年至二○○一年始进行丁家研究,当时参与「鹿港古蹟保存区丁家大宅调查研究」,受教于林会承老师与许雪姬老师,而得以开拓学术视野。二○○二年得助于丁协源六房及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赞助,并由左羊出版社出版《鹿港丁家之研究》。二○○九年修正原书,并增加新史料的诠释,重新以《鹿港丁家大宅》付印。

  笔者承蒙丁玉书、丁淑芳来信,改正书中错误之处。之后,二○○五年在陈仕贤的帮忙,我和父亲至泉州,曾至灵山陈埭丁氏祖墓群,了解陈埭丁氏为回族后代。近年来,关于陈埭回族来源有不同说法,除了原阿拉伯人后代,并增加波斯人后代之说,因尚未有定论,将其讨论列于第二章鹿港丁家之来源。其他重新改写之处,尚有前言及第五章第二节丁瑞图参与的地方事务。而第五章第三节丁瑞彬与殖民体制的合作,承蒙收藏家施纯明提供丁瑞彬与辜家往来书信。最后,本书另增补不少照片,若未特别註明摄影者或提供者,皆为丁家人所提供,于兹一併致谢。

  自丁家研究至今,丁家耆老凋零与逝去,新的一代不断兴起,如同丁家大宅般,丁家拥有源源不绝的生命力,在丁宅修护完毕后,丁家人组成「彰化县定古蹟鹿港丁家古厝管理委员会」,持续在古蹟保存贡献其心力。在研究的过程,丁家的处世风范,让我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与影响力。在此衷心感谢丁家各房协助,才有本书重新付梓的机会。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