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生活日记 (平∕1-2-3)

台湾生活日记 (平∕1-2-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
  • 生活
  • 旅行
  • 日记
  • 文化
  • 风俗
  • 民俗
  • 散文
  • 随笔
  • 游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徐仁修(西元1946年生)

  台湾新竹芎林人。喜欢探险与旅行,曾多次深入中南美洲及东南亚的蛮荒探险。同时是一位生态保护工作者。

刘还月(西元1958年生)

  台湾新竹新埔人。喜欢参与民间信仰活动,足迹遍布台湾,也曾多次到中国大陆探访民俗曲艺。是一位民俗文化研究工作者。

台湾生活日记 (平∕1-2-3) 内容提要: 本套书系《台湾生活日记》(平装版,共三册),并非聚焦于某一个单一的地域或时间段的详尽记录,而是以一种更为广阔的视角,深入探索台湾社会、文化、历史与日常生活的多个维度。全书由一系列相互关联又可独立阅读的观察、思考与体验构成,旨在描摹出一个立体、多层次的台湾群像。 第一册:岛屿的脉络与形塑 本书侧重于追溯台湾历史地理的深层结构及其对当代生活的影响。我们将探讨台湾的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了其独特的生态与人文格局——从亚热带的湿润气候到多山的地形,如何催生了不同的族群分布与生计方式。 历史的叠影: 我们将细致梳理台湾从史前时期到荷兰、西班牙殖民,再到明郑时期、清治乃至日治时期的复杂演变。重点不在于罗列枯燥的年代记,而是分析不同统治者留下的“印记”如何在建筑风格、语言习惯乃至思维模式中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例如,分析闽南、客家、原住民文化在特定区域的交融与张力,以及日治时期“现代化”工程对台湾社会结构产生的长期效应。 都市的生长与挣扎: 本册将剖析台湾主要城市群(如北部都会区、中南部核心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并非铁板一块,它们承载着工业化、经济腾飞的荣耀,也面临着人口老化、空间分配不均的现实困境。通过对老街区更新、新兴科技园区的观察,展现城市空间如何成为社会阶层与世代观念冲突的载体。 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 台湾素有“宝岛”之称,本书不会止步于风光介绍。我们将深入探究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在台湾民众心中留下的集体记忆,以及这种与自然共存的哲学如何影响了台湾人处理风险、规划未来的态度。对阿里山、玉山等重要地貌的描绘,旨在连接地理实体与国民精神的韧性。 第二册:日常的肌理与文化的流转 本册将镜头对准台湾社会最细微、最生动的层面——人们如何生活、如何消费、如何信仰,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这些日常行为来建构身份认同。 饮食的社会学: 台湾美食是文化交流最直接的体现。本书不会简单地列举夜市小吃清单,而是分析“小吃文化”背后的经济结构与人际互动模式。从北部的卤肉饭到南部的米糕,探讨不同食材的来源、烹饪技艺的传承,以及“吃”如何成为维系家庭、社区乃至政治立场的重要仪式。例如,对传统“办桌文化”的观察,揭示其在现代生活中地位的变迁。 信仰的场域与功能: 台湾庙宇文化极为繁盛,本书将考察民间信仰(如妈祖、关公崇拜)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性转变。庙宇不再仅仅是宗教场所,更是社区活动的中心、资源分配的协商地。分析近年新兴宗教现象,以及传统信仰如何与现代商业、政治诉求进行复杂互动。 媒介与流行文化的渗透: 探讨台湾流行音乐、影视产业在华语世界的影响力,以及本土化的叙事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挣扎求存。关注社交媒体、网络文化对传统人际关系的影响,分析“乡民文化”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公共议题讨论的影响力。 教育与世代差异: 深入观察台湾的教育体系如何塑造了不同世代的价值取向。从补习班文化到高等教育的竞争,分析青年一代在面对经济停滞与社会变迁时的迷茫与出路。 第三册:变迁中的社会结构与未来对话 第三册关注台湾社会在过去数十年间经历的重大结构性转变,特别是民主化进程、两岸关系对内部认同的影响,以及社会议题的多元化发展。 民主化的回响与挑战: 本册将回顾台湾从威权统治走向成熟民主的关键节点,分析选举制度、政党政治的演变,以及公民社会的活跃状态。重点探讨不同政治光谱如何定义“台湾人”的身份,以及这种身份认同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的凝聚与分歧。 经济转型的阵痛与机遇: 分析台湾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变化,从早期的加工出口到高科技产业的崛起。关注中小型企业(SME)在面对全球化竞争时的困境与创新,以及劳工权益、贫富差距等议题在经济高速发展背后的阴影。 族群与身份的重构: 更加深入地探讨原住民族在现代社会中的权利争取、文化复兴运动,以及新住民(移居台湾的外籍人士及其家庭)带来的文化冲击与融合过程。分析“台湾主体性”概念如何在多元族群的互动中不断被重新定义和协商。 社会运动的活力: 考察近年来台湾社会运动的特点,无论是环保议题、性别平权还是居住正义的诉求,这些运动如何通过网络和街头动员,推动法律和观念的变革,展现了台湾社会内部的活力与自我修正的能力。 总结: 《台湾生活日记》(平∕1-2-3)试图描绘的不是一个静止的风景画,而是一部正在进行中的、充满张力的社会纪录片。它通过对历史、地理、经济、日常行为和政治变迁的细致捕捉,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台湾复杂性和生命力的多维视角。全书的叙事风格力求兼具学术的严谨性与文学的亲切感,避免预设任何单一的结论,而是鼓励读者自行在这些丰富的材料中,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图景。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一月

8 国历一月一日 开国纪念日
10 国历一月二日 阿里山森林游乐区
12 国历一月三日 游垦丁国家公园
14 国历一月四日 台北树蛙
16 国历一月五日 台湾猕猴
18 国历一月六日 小寒
20 国历一月七日 田间圹窑乐
22 国历一月八日 地瓜
24 国历一月九日 麻雀
26 国历一月十日 阳明山地形地质景观
28 国历一月十一日 捞捕虱目鱼
30 国历一月十二日 大屯火山群
32 国历一月十三日 紫蝶幽谷
34 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日 城隍爷的生日
36 国历一月十五日 古城巡礼
38 国历一月十六日 牛墟巡礼
40 国历一月十七日 试牛的方法
42 国历一月十八日 森林与台湾
44 国历一月十九日 白头翁
46 国历一月二十日 大寒
48 国历一月二十一日 阳明山温泉
50 国历一月二十二日 坏习惯的沟鼠
52 农历十二月初八日 腊八
54 国历一月二十四日 乌龟
56 国历一月二十五日 高梁成熟
58 国历一月二十六日 游河口
60 国历一月二十七日 捕乌鱼苗
62 国历一月二十八日 八通关
64 国历一月二十九日 八通关古道
66 国历一月三十日 纹白蝶
68 农历十二月十六日 尾牙

二月

70 国历二月一日 合欢山赏雪
72 国历二月二日 性情胆怯的山羌
74 国历二月三日 水土与植物
76 国历二月四日 农民节
78 国历二月五日 高接梨
80 国历二月六日 芥菜与萝卜干
82 国历二月七日 在台湾过冬的雁鸭
84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 送神
86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 入年关
88 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 蒸年糕
90 国历二月十一日 採菸叶
92 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 办年货
94 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 戏班封箱
96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 除夕夜
98 农历正月初一日 过新年
100 农历正月初二日 回外婆家
102 国历二月十五日 曹族团结祭
104 农历正月初四日 接神
106 农历正月初五 开张大吉
108 国历二月二十日 雨水
110 农历正月初六日 清水祖师的生日
112 国历二月二十二日 雅美族和飞鱼祭
114 农历正月初九日 玉皇大帝的生日
116 农历正月初十日 东山迎佛祖
118 国历二月二十五日 春天常见的野花
120 国历二月二十六日 水柳抽芽了
122 农历正月十三日 礁溪春祭关帝爷
124 农历正月十四日 赏花灯

三月

126 农历正月十五日 元宵节
128 农历正月十六日 五妃娘娘的祭日
130 国历三月三日 通泉草
132 国历三月四日 春耕
134 国历三月五日 惊蛰
136 农历正月二十日 客家山歌大赛
138 农历正月二十一日 水德星君生日
140 国历三月八日 国际妇女节
142 国历三月九日 杜鹃花开
144 国历三月十日 丽纹石龙子
146 国历三月十一日 梅花鹿
148 国历三月十二日 植树节
150 国历三月十三日 白木林
152 国历三月十四日 暖温带山地针叶林
154 国历三月十五日 桃之夭夭
156 国历三月十六日 李花满山开
158 农历二月初二日 头牙
160 农历二月初三日 文昌帝君生日
162 国历三月十九日 赤腹松鼠
164 农历二月初五日 玄奘大师祭典
166 国历三月二十一日 春分
168 国历三月二十二日 採春茶
170 农历二月初八日 宜兰迎城隍
172 农历二月初九日 鸽笭制作
174 农历二月初十日 笭鸽大赛
176 农历二月十一日 开漳圣王生日
178 农历二月十二日 百花生日
180 国历三月二十八日 採收洋葱
182 国历三月二十九日 青年节
184 农历二月十五日 岳飞的祭日
186 国历三月三十一日 再游垦丁国家公园

图书序言

适合全家阅读的传家宝∕刘还月

  《台湾生活日记》出版之后,我们得到非常多的鼓舞。

  这套书获得官方的肯定,甫出版更荣获最佳儿童读物金鼎奖,评审委员一致认为:「本书是一套综合性、本土性、可读性高、内容丰富,可供各年龄层儿童或成人阅读之着作。」

  这套书获得许多儿童教育专家、儿童文学家们的主动推荐,许多学校的老师都当成最好的课外读物,许多社团甚至一次购买十套、二十套,做为年节或祝贺的最佳礼物。

  这套书更获得许多家长们的珍爱,不只给孩子读,也做为自我充实的生活小百科。有些家庭开车出游,车上必备这套书,随时参考及比对。一位热情的读者写信告诉我们:「《台湾生活日记》不限地点、不限时间,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及使用,真可以当作是传家宝!」

  当然,更有许多读者,细心地指出了书中的错误或缺失之处,或者要我们编写续集,将更多的台湾风土民情跃然纸上,让日渐都市化的孩子有机会接触……

  面对这所有的称赞、鼓励、批评与期许,我们更是战战兢兢,尽可能地利用书再版的机会,将不妥之处一一予以修正或增补,以期尽善尽美。这一次,我们更大刀阔斧地更改体例,每个月份中的日期国农历各自独立,也就是国定例假日以标示的国历日期为准,民间习俗节日则以农历日期为准,并不加标国历日期,生态动植物则以季节或月份为基准,使用的时候宜参照当年的月历,分别挑出国农历的岁时节日及季节中的农林生态,依照节令阅读,如此虽然比较麻烦,但每年都可以复习一次,哥哥姊姊长大了,还可以传给弟弟妹妹,也许真可以算是「传家宝」呢!

  智慧是永无止境的,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接近知识,而且是如此贴近我们的台湾知识,必可以更丰美孩子们的生命智慧。我们衷心期望《台湾生活日记》所扮演的,正是台湾知识的大宝库,每一位有心人,都能够有所获得!

  就让我们共同拥有这个壮丽的、丰裕的、生活的「台湾」吧!

作者序

  长大之后,发现孩子们逐渐脱离了从实际生活中学习的方式,甚至所谓的知识也变成了应付考试的题库,大部分的小朋友不再跟祖父母住在一起,又失去了可以自由玩耍的原野,生活中除了学校里的功课和家教班补习的科目外,很难接触到和土地息息相关的生活知识,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啊!时代变了,生活也变了。

  为了弥补孩子们的遗憾,特别将我们这些年来做的採访和生活经验,编成这套完全以台湾为素材的《台湾生活日记》,从节气到习俗,从农事到庙会,从山川到野生动植物……,以日记的方式,用照片和文字告诉小朋友们,自然生动的生活经验,这也是生在台湾、长在台湾的小朋友最可以实实在在拥有的知识。

  我们相信,这套书不仅可以充实生活知识,而且可以让你的生活更丰富,更精采,小朋友一定会喜欢!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前对台湾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一些比较表面的东西上,比如夜市、景点这些。《台湾生活日记》(平∕1-2-3)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这本书,更像是作者在台湾生活的一份“深度体验报告”,非常接地气。我从书中看到了太多鲜活的细节,那些我从未关注过的生活侧面。比如,作者对台湾传统市场的描写,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那些热闹的讨价还价声,还有那些充满智慧的老板们,都让我感觉非常有趣。我也很喜欢书中关于台湾人生活节奏的描绘,那种不疾不徐,懂得享受当下的态度,真的让我非常羡慕。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原来生活可以如此丰富多彩,即使是在看似平凡的日子里,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我感觉,作者就是一个非常会“过日子”的人,她能从生活中发现美,也能把生活过得有声有色。我还会推荐给我的朋友们,让他们也一起感受这份来自台湾的“生活智慧”。

评分

这本书,我必须说,绝对是近期我读过最有“生活气息”的一本书了。《台湾生活日记》(平∕1-2-3)真的太棒了!它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它所传递出的那种真实感,却是其他很多书无法比拟的。我尤其欣赏作者观察生活的角度,非常细腻,也很独到。她能从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中,挖掘出背后的深意。比如,她对台湾早餐文化的描写,不仅仅是食物本身,更是背后人们的习惯、节奏,以及那份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书中的一些章节,让我反复阅读,因为每次都能有新的体会。我还会时不时地翻回去,重温那些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作者的文字,就像一把温柔的刷子,一点点地描绘出台湾生活的画卷。我从中看到了台湾人民的勤劳朴实,也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这本书,让我对台湾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表面的观光景点,而是深入到了文化的肌理之中。我感觉,这本书,真的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生活”这两个字。

评分

哇,拿到这本书,我真的太惊喜了!《台湾生活日记》(平∕1-2-3),光是这个名字就充满了画面感,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我一直对台湾的生活方式充满了好奇,想象着那里的街头巷尾,那些充满烟火气的小店,还有人们脸上真挚的笑容。这本书,我觉得一定能带我进入一个真实而又美好的台湾世界。我特别期待能看到作者如何捕捉那些细微的生活瞬间,比如早晨的豆浆油条香,午后阳光洒在老街上的暖意,或是夜晚夜市里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我希望书中能有那种让人身临其境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台湾的某个角落,感受那里的空气、味道和声音。或许,我还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台湾特有的生活哲学,比如悠闲自在的态度,或是对美食的热爱,又或者是一种温暖的人情味。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当地人的生活,这本书,正是我期盼已久的“窗口”。我设想,书中一定会有对各种台湾特色小吃的详细介绍,从北到南,从夜市到巷弄,让人垂涎欲滴。也希望作者能分享一些有趣的当地习俗和文化,让我对台湾有更深入的理解。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关于美好生活的探索。

评分

老实说,我买这本书之前,其实没有抱太大的期待,纯粹是被封面设计吸引。但翻开之后,我彻底被它“征服”了!《台湾生活日记》(平∕1-2-3)的内容,简直就像一位老朋友在和我聊天,娓娓道来。作者的文字风格非常朴实,但又带着一股子真诚劲儿,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反而让人越读越有味道。书中的故事,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传奇,而是琐碎却又引人入胜的生活片段。我特别喜欢作者描述的那些小细节,比如一家路边摊的老板娘如何熟练地制作蚵仔煎,或是某个小巷里一位老奶奶如何用心地打理她的盆栽。这些画面感十足的描写,让我感觉自己就坐在作者身边,一起经历着这一切。而且,我发现作者在书中很注重对人情味的刻画,那些与陌生人之间短暂的互动,那些不经意间的善意,都让我觉得非常温暖。这本书没有刻意去制造什么高潮迭起的情节,而是用一种舒缓的节奏,展现了台湾生活的本真面貌。我从中看到了生活的美好,即使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子,也可以过得有滋有味。读完之后,心情会变得特别平静,好像洗涤了心灵一样。

评分

说实话,《台湾生活日记》(平∕1-2-3)这本书,真的让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一直以来都对台湾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非常感兴趣,但总是找不到一个真正能够带我深入其中的切入点。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作者的文笔非常有感染力,她就像一个生活家,用她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将台湾的方方面面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台湾老街的描写,那些充满历史痕迹的建筑,那些世代传承的老店,都仿佛让我穿越回了过去,感受到了浓浓的怀旧气息。而且,作者在书中也很注重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刻画,那些充满温情的交往,那些淳朴善良的人们,都让我感受到了台湾社会独特的魅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台湾生活,更是一种关于“生活”本身的态度。它让我看到了,即使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依然可以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热爱。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