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散文選 Ⅱ 1970 ~ 2010颱灣

天下散文選 Ⅱ 1970 ~ 2010颱灣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颱灣文學
  • 散文
  • 選集
  • 1970-2010
  • 文學
  • 文化
  • 颱灣
  • 散文集
  • 經典
  • 當代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次看盡颱灣最重要、最精彩、最具代錶性的五十九位作傢的作品。颱灣近四十年的散文風貌,盡在這兩書中。

  《天下散文選》共有三冊,Ⅰ,Ⅱ冊的選文範疇在颱灣。

  在還沒有齣現一部嚴格意義上的《颱灣現代散文史》學術性論著之前,各種颱灣現代散文選集便成為另類的颱灣散文史藍圖。《天下散文選Ⅰ,Ⅱ:1970-2010颱灣》的編選策略,即是透過一個隱形的散文史架構,精選齣六十四篇颱灣的散文佳作,從梁實鞦(1901 ~ 1987)到黃信恩(1982 ~ ),跨越颱灣現代散文創作的每一個世代,涵蓋各種重要的主題,讓讀者透過精彩的文本研讀,勾勒齣颱灣散文近四十年來的發展脈絡。

  自一九七○年代以降,颱灣散文進入多元發展的時期,從傳統的原鄉和懷舊主題、自然生態的書寫、佛法與哲理的闡釋、現代都市文明的觀察、社會亂象的批判、運動與旅行的記述、飲食文化的描述,到個人的神思與冥想。以這四十年作為選稿的時間跨度,足以呈現颱灣現代散文最豐富的內容。

作者簡介

編輯顧問 焦桐(1956 ~ )

  詩人、作傢、「二魚文化」事業、《飲食》雜誌創辦人。齣生於高雄市,曾習戲劇,編、導過舞颱劇於颱北公演,已齣版著作包括詩集《完全壯陽食譜》、《青春標本》、《焦桐詩集:1980-1993》,及散文《在世界的邊緣》、《我的房事》、《暴食江湖》、《颱灣味道》,童話《烏鴉鳳蝶阿青的旅程》,論述《颱灣戰後初期的戲劇》、《颱灣文學的街頭運動:1977 ~ 世紀末》等等二十餘種,詩作被翻譯成英、日、法文多種在海外齣版。編有年度飲食文選、年度詩選、年度小說選、年度散文選及各種主題文選四十餘種。焦桐長期擔任文學傳播工作,現任「世界華文媒體集團」編委會顧問,並任颱灣飲食文化協會理事長、中央大學中文係副教授。

編者簡介

鍾怡雯(1969 ~ )

  颱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元智大學中語係教授。曾獲:中國時報散文首奬、聯閤報散文首奬、九歌年度散文奬、星洲日報散文首奬及推薦奬、新加坡金獅奬散文首奬、颱灣新聞報新詩首奬、新聞局圖書金鼎奬、吳魯芹散文奬、梁實鞦散文奬、華航旅行文學奬等重要大奬。著有:散文集《河宴》、《垂釣睡眠》、《聽說》、《我和我豢養的宇宙》、《飄浮書房》、《野半島》、《陽光如此明媚》,論文集《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的詮釋與批評》、《馬華文學史與浪漫傳統》、《經典的誤讀與定位》等十七部著作。

陳大為(1969 ~ )

  颱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現任颱北大學中文係教授。曾獲:颱北文學年金、聯閤報新詩及散文首奬、中國時報新詩及散文評審奬、中央日報新詩首奬及散文次奬、教育部新詩首奬、新聞局圖書金鼎奬、星洲日報新詩及散文推薦奬、世界華文優秀散文盤房奬等重要大奬。著有:詩集《再鴻門》、《盡是魅影的城國》、《靠近 羅摩衍那》,散文集《流動的身世》、《句號後麵》、《火鳳燎原的午後》,論文集《亞洲閱讀:都市文學與文化》、《風格的煉成:亞洲華文文學論集》、《中國當代詩史的典律生成與裂變》等十九部著作。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尋找第一個跳脫衣舞的人 邱坤良   
繁華散盡 廖玉蕙
廁所的故事 阿盛
澡堂春鞦 古濛仁
有什麼副刊,就有什麼社會 龍應颱
流螢汛起 淩拂
金閤歡 陳幸蕙               
人骨念珠 林清玄
韆手觀音 林文義
從李昌鈺到蘇建和 平路
來不及長大 蘇偉貞
偷窺大師 陳黎
沙中之沙 羅智成
小王子 周芬伶
旅人的眼睛 張讓
溪澗的旅次 劉剋襄
丁挽 廖鴻基
我的唱片進化史 莊裕安
講颱上的迷思───網路的信 吳鳴
小同窗 簡媜
漁父 簡媜
寵物K 林燿德
氣味的辭典 許悔之
鼕日的聲音 王傢祥
有人被傢門吐齣 唐捐
垂釣睡眠 鍾怡雯
南京東路 陳大為
往事的勝訴 張惠菁
忘川 吳明益
天天鍛鍊 王盛弘
刀工 徐國能
福耳朵 孫梓評
時差 黃信恩

圖書序言

颱灣散文史的另一種讀法

  在還沒有齣現一部嚴格意義上的《颱灣現代散文史》學術性論著之前,各種颱灣現代散文選集便成為另類的颱灣散文史藍圖。《天下散文選:1970-2010颱灣》的編選策略,即是透過一個隱形的散文史架構,精選齣六十四篇散文佳作,從梁實鞦(1901 ~ 1987)到黃信恩(1982 ~),跨越颱灣現代散文創作的每一個世代,涵蓋各種重要的主題,讓讀者透過精彩的文本研讀,勾勒齣颱灣散文近四十年來的發展脈絡。

  自一九七○年代以降,颱灣散文進入多元發展的時期,從傳統的原鄉和懷舊主題、自然生態的書寫、佛法與哲理的闡釋、現代都市文明的觀察、社會亂象的批判、運動與旅行的記述、飲食文化的描述,到個人的神思與冥想。以這四十年作為選稿的時間跨度,足以呈現颱灣現代散文最豐富的內容。

  在此,最先提及的是懷舊主題的曆久不衰。懷鄉、懷人、懷事、懷物,一直是現代散文的創作主流,無論在颱灣、大陸,或海外華文文壇都一樣。尤其對原鄉的書寫,在前輩散文作傢高度感性的敘事筆下,遠逝的時空內容被重新構築、轉化,進而升華成一個時代的魅力。原鄉書寫,可說是時代在作傢身上遺留的動人刺青。這類散文印證瞭《詩.大序》的古老定見──「情動於中而發於外」。主體與客體的情感共振,決定瞭懷舊散文的動人程度,歲月則添加瞭斑駁的銹痕,然而懷舊散文所以難為,亦在此類既為散文之大宗,不齣奇製勝,很容易湮沒在汗牛充棟的懷舊文章裏頭。

  所謂「奇」,是指獨特與獨創性,一在題材,二在技巧。王鼎鈞的〈紅頭蠅兒〉寫瞭一件大時代裏的小事,對他而言卻是永遠無法忘懷的大事,紅頭繩兒最終下落不明,作者不願去麵對的事實極可能是──在日軍轟炸校園那天,她被那口沉重的校鍾給活埋瞭。這固然是題材之奇,卻因大時代的洪流捲走瞭小女孩的生死,遂又為這篇散文添加瞭曆史的意義。琦君的〈看戲〉則透過自己看戲的經驗,從地方廟戲、梅蘭芳的霸王彆姬,到越劇和歌仔戲,娓娓道齣生命的起伏與流離,大時代裏的人事變化被濃縮成眼前的戲颱。席慕蓉的〈風裏的哈達〉對濛古的原鄉書寫,巧妙繞過所有的政治因素,直接從心靈層麵去麵對、追尋自己的傢鄉,適度詩化的意象經營更提高瞭懷鄉散文的意境。懷人之作,佳構亦多,白先勇的〈樹猶如此〉寫齣人與命運的對抗過程,蘇偉貞的〈來不及長大〉則記述瞭癌末親人的苦難,都很感人。懷舊,最能釋放敘事主體的情感,在零距離的閱讀過程中擄獲讀者的心緒,因而特彆耐讀。

  進入散文史的一九八○年代,迎麵而來的是都市散文、佛法散文和生態散文等三大主題的興起。

  「都市散文」在林燿德的大力倡導下,竪立瞭鮮明的旗幟,他的《一座城市的身世》可視為颱灣都市散文的裏程碑。雖然都市散文在一九八○年代的主力創作者隻有林燿德,以及其他作傢的零星篇章,但它在議題和敘事視野上的創造性,有不容忽視的學術價值。一九九○年代以後,由於都市化的社會本質使然,更多新生代作傢選擇瞭都市作為書寫的背景或素材,無論是都市人的生存情態、情慾模式、消費心理、空間意識,都有相當的成果,特彆是王盛弘在近十年來對(颱北)都市生活的多層次書寫,深化瞭都市主題的耕耘。

  「佛法散文」則以量取勝,成功盤據各大連鎖書店的排行榜,幾乎成為一九八○年代的主流散文,其中最受矚目的是林清玄那套深具勵誌及醒世功能的「菩提係列」。林清玄把佛法融入日常生活當中,經由偶然的事件「悟」齣一番為人處世的哲理;這種淺顯易懂的「開示」,徵服瞭無數讀者,更掀起「人間佛法」的齣版風潮。然而,作為書寫核心的勵誌性迅速襲侵瞭文學性,佛法散文最後是「見法,不見文」,真正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實在不多。

  「生態散文」崛起的聲勢雖不及「佛法散文」,但後勁十足,對颱灣社會影響深遠。颱灣的自然環境及生態保育觀念興起於一九七○年代,當時政府以經濟建設為優先,不計後果地開發林地,雖有少數知識分子替大自然發聲,但未成氣候。一九七八年,首屆「中國時報文學奬」提倡報導文學以後,心岱、韓韓、馬以工等多位作傢對保育問題的關懷、批評與探討,逐漸形成一股力量。他們大多以感性的文字,揭發經濟發展對自然環境的破壞,藉此呼籲民眾重視公害汙染問題,進而提齣生態保育的理念。草創時期的生態散文,再經過隱逸文學、生態記錄、自然誌等形態的發展,最終形成龐大的「自然寫作」隊伍,從劉剋襄、王傢祥、喻麗清、淩拂、廖鴻基到吳明益,他們纍積多年的生態觀察經驗和專業知識,以及對傢國土地的長期思考,讓跨入一九九○年代的自然寫作,更具立體感和親和力──能夠生動地引導讀者進入自然保育的天地,在細膩的敘述中感受大自然發齣的訊息,藉此反省人類應當扮演的角色和義務。它體現瞭作者的保育意識,也教育瞭讀者。在生態保育觀念日益成熟的二十一世紀,自然寫作群體便以圖文並茂的印刷,或多媒體的傳播方式,持續擴大對颱灣社會的影響力。

  二十世紀末,「旅行」和「飲食」這兩個傳統主題被發揚光大,繼而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重要發展方嚮之一。

  遊記本是散文中的傳統主題,曆來各朝文人皆有佳作傳世。一九八○年代末,颱灣人齣國旅行蔚為潮流,不斷纍積的異國見聞替旅行文學儲蓄瞭豐沛的資本。一九九七年起,中華航空連續舉辦瞭三屆超高奬金的「華航旅行文學奬」,長榮航空也湊上一屆「環宇文學奬」,在各大媒體和超高奬金的推波助瀾之下,引爆瞭一股以散文為核心的「旅行散文」熱潮,從單篇的遊記到「一體成型」的書籍,大大豐富瞭此一主題的創作成果。由於這股熱潮存在著明顯的競爭因素,齣奇製勝的心理改變瞭傳統遊記的體質,旅行散文不再是單純的旅遊心情與風景之記錄,它有瞭強大的謀篇意圖,許多作者企圖為單純的旅途形塑齣明顯的題旨,或透過特殊事件來營構異國情境。旅行文學奬有效地推動瞭這個主題,並加速瞭它的成熟。長年旅居撒哈拉的三毛為颱灣讀者帶來迷人的異國文化事蹟,羅智成以詩化之筆敘述瞭極地經驗,張讓則以理性的思辨去探討旅行的本質,在眾多作傢密集的耕耘之下,旅行散文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成熟,纍積齣非常可觀的成果。

  崛起於一九九○年代末期,至今未歇的「飲食散文」風潮,跟颱灣社會的消費力與美食熱潮,有密切的關係。飲食書寫並非新創,前輩作傢梁實鞦和唐魯孫皆有食經,自一九九八年林文月齣版《飲膳劄記》之後,飲食散文勃發如春筍,各大報文學奬決審及得奬散文中,亦齣現相關主題的佳作。飲食散文的書寫,可以圍繞著嗅香、察色、看形、品味等四大要素來鋪敘,甚至考究起器皿和用餐的環境。然而一篇成功的飲食散文,卻不能停留在羅列資料、列舉掌故、食材解說、烹飪分析的錶層,作者必須藉由文字本身的魅力來營造一種令人垂涎的閱讀氛圍,或提昇到更高的生命情境。除瞭挑逗食慾,飲食散文應該擁有「意在言外」的企圖與價值。美食可能是一種策略或媒介,它驅使舌頭去召喚記憶,進而延伸齣更豐富的意涵,林文月的〈潮洲魚翅〉、逯耀東的〈齣門訪古早〉、徐國能的〈刀工〉,便是滲透瞭迴憶和人情味的飲食書寫。飲食散文在焦桐長期推動之下,蓬勃發展,他創辦瞭《飲食文化》雜誌,也編選齣《颱灣飲食文選》。

  跨入二十一世紀的颱灣散文,「自傳體散文」與「傢族史散文」成為新的創作趨勢,齊邦媛的《巨流河》、楊牧的《奇萊前書》和《奇萊後書》、簡媜的《天涯海角》、鍾怡雯的《野半島》、陳大為的《句號後麵》等書,彼此的敘事手法大不相同。收錄在《奇萊前書》中的〈藏〉,即可讀齣楊牧自傳體散文的獨特筆法,字裏行間遁藏著一種難以明狀的心境,和迂迴的追尋。

  一直以來,散文都不是各種西方文學理論的實驗場,相較於小說和詩與思潮 / 主義的互動,散文總是置身事外。早在一九八九年齣版的《中華現代文學大係》的總序裏,總編輯餘光中先生就分析過現代散文的「穩定」性格。時至今日,它依然如是,或許跟散文標榜「真實」的文類特質有關。

  我們相信散文的「真實」,習慣在散文裏尋找作傢的身影和生活,並要求散文傢必須與讀者坦誠相對,而在某種程度上,也滿足瞭讀者藉閱讀以偷窺的愉悅。正是這種特質,使它與理論較遠,而與真寫較近。雖然如此,散文應視為生活的摺射,而非反射,因為經驗和事件必須經過處理──無論是哪一種技巧──絕不能以流水賬形式來記錄。

  中國傳統文論中貫以「人品」論文品。餘光中認為散文理當維持與讀者對話的形態,顯然強調一種無所隱藏的書寫態度,所以其人品盡在文中,僞裝不得,因而得齣「風格即人格」的結論。然而筆者比較傾嚮於把「人品」換成「性情」,鬍蘭成有所謂散文單是寫性情的說法,雖非放諸所有散文皆準,大體上卻最接近散文的特質。也因此,所謂「文如其人」,實最適用於散文。

  散文是一種相對透明的文類。正是這種一絲不掛的要求,把散文推到一個絕對的角落,閱讀散文的愉悅,主要來自這種偷窺慾的滿足。日本小說傢柳美裏曾有「寫作有愈寫愈讓自己的影子逐漸稀薄」的感觸,這或許正是散文創作者最能深刻感受的。當作者凝視(自己的)生活或自身,或對世界發齣提問,皆離不開「我」,「我」被抽絲剝繭被一再書寫,焉能不薄?我同意四川詩人翟永明的看法,散文是一種帶著自戀自棄的書寫,強調「自戀自棄」並非視散文為「肚臍眼」文學,而是特彆凸齣其主觀的書寫特質,當這種特質被推到極緻,便是催生風格的要因。

  當散文作者虛構的時候,我們還能信守散文是真實的閱讀契約嗎?其中必須釐清的是真實(real)和現實(reality)的不同。羅蘭.巴特曾藉用心理學大師拉崗的見解說:現實是指現成就在那裏的東西,指一個固定的物象,所謂真實,是指所闡述的東西,乃是包含主體活動的過程。我們說的真實,是指當下敘述的真實,從創作者的角度來看,散文是真實的,但它不是現實,所以不是現實的反映。隻是從創作者的角度來看,散文是真實的這個認知,其實反而更方便創作者虛構。

  再者,寫作本來就是一個自我「分裂」的過程,既是主體,同時也是客體。散文的作者在寫「我」,這種寫作狀態很接近自傳寫作。研究自傳二十多年的法國學者樂俊(Philippe Lejeune)更直接瞭當的錶示「寫作時,一個人通常等同於好幾個人,即使隻有作者,即使寫的是他自己的生活。那並不是因為『我』分裂成數個的私密對話,而是寫作本來就是由不同階段的姿態組閤而成,寫作因此同時聯接瞭作者和文本,以及作者想要達到的需求」。寫作者其實擁有許多個不同的「自我」,寫作其實是諸多不同自我的「協商」(negotiation),散文裏看似單一的主體,其實是由不同的分裂主體整閤而成,因此文本中的「我」其實更接近作者意圖呈現的「理想作者」。換而言之,散文作者可以「重塑作者」。然而,這被重塑的作者,卻在散文閱讀的法則裏暗渡陳倉,被閤法化瞭。

  作為散文讀者,無論如何,我們隻能信守閱讀契約──相信散文敘述的真實。

  按:《天下散文選:1970-2010颱灣》,為《天下散文選:1970-2000颱灣》的全新增訂本,除瞭全麵更新作者資料,還增選四篇新銳散文作傢的散文,讓它跟得上近十年來的颱灣散文創作趨勢。本篇序文在原序的基礎上,加入新的評述,保留瞭大部分重要的觀點。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