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 下

镜花缘 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古典小说
  • 清代小说
  • 李汝珍
  • 镜花缘
  • 志怪小说
  • 风俗小说
  • 文学名著
  • 长篇小说
  • 传统文化
  • 小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镜花缘》共一百回,故事以武则天时代为背景, 一名不得志的读书人,因他不能衣锦还乡,心里郁闷,于是随兄长游遍海外各国,最后上山修道的经过。

  有一名秀才唐敖应试考中探花,却被某位官员指称他与叛党徐敬业是旧交,因此被降为秀才。之后他便想要远离尘俗,于是跟着大舅的商船远游海外,途中经过许多有趣的地方,如:君子国、长人国、女儿国……等等。最终唐敖繁华看尽人情尝遍,于是遁入山中,修道成仙去。

  本书提出中国社会历来的「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同时亦对当时社会存在的迷信制度、八股取士、浪费铺张等现象提出批判,并创造另外一个理想世界,如君子国、女儿国等,故事情节诙谐讽剌兼而有之,作者以「镜花水月」来比喻他的乌扥邦,作为这部作品的题名。

本书特色

  文体虽近似游记,却意味深长,富含警世的功用。

作者简介

李汝珍

  生于干隆中叶,卒于道光十年(约1763-1830),字松石,河北大兴人。其不喜作八股文,于科举功名无所成,然而「于学无所不窥,尤通音韵」,举凡医,算、琴、棋、星象、占卜各项杂学皆有钻研,所以学问相当广博,又因当时考据之风盛行,作者亦不免于书中尽其所能卖弄经学、小学与辞章修养。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五十一回 走穷途孝女绝粮  得生路仙姑献稻
第五十二回 谈春秋胸罗锦绣  讲礼制口吐珠玑
第五十三回 论前朝数语分南北 书旧史挥毫贯古今
第五十四回 通智慧白猿窃书  显奇能红女传信
第五十五回 田氏女细谈妙剂  洛家娃默祷灵签
第五十六回 诣芳邻姑嫂巧遇  游瀚海主仆重逢
第五十七回 读血书伤情思旧友 闻凶信仗义访良朋
第五十八回 史将军陇右失机  宰少女途中得胜
第五十九回 洛公子山中避难  史英豪岭下招兵
第六十回 熊大郎途中失要犯 燕小姐堂上宴嘉宾
第六十一回 小才女亭内品茶  老总兵园中留客
第六十二回 绿香园四美巧相逢 红文馆群芳小聚会
第六十三回 论科场众女谈果报 误考试十美具公呈
第六十四回 赌石砚舅甥斗趣  猜灯谜姊妹陶情
第六十五回 盼佳音虔心问卜  预盛典奉命抡才
第六十六回 借飞车国王访储子 放黄榜太后考闺才
第六十七回 小才女卞府谒师  老国舅黄门进表
第六十八回 受荣封三孤膺敕命 奉宠召众美赴华筵
第六十九回 百花大聚宗伯府  众美初临晚芳园
第七十回 述奇形蚕茧当小帽 谈异域酒罈作烟壶
第七十一回 触旧事神往泣红亭 联新交情深凝翠馆
第七十二回 古桐台五美抚瑶琴 白亭八女写春扇
第七十三回 看围棋姚姝谈弈谱 观马弔孟女讲牌经
第七十四回 打双陆嘉言述前贤 下象棋谐语谈故事
第七十五回 弄新声水榭吹箫  隐俏体纱窗听课
第七十六回 讲六壬花前阐妙旨 观四课牖下窃真传
第七十七回 斗百草全除旧套  对群花别出心裁
第七十八回 运巧思对酒纵谐谈 飞旧句当筵行妙令
第七十九回 指迷团灵心讲射  擅巧技妙算谈天
第八十回 打灯虎亭中赌画扇 抛气毬园内舞花鞋
第八十一回 白亭董女谈诗  凝翠馆兰姑设宴
第八十二回 行酒令书句飞双声 辩古文字音讹叠韵
第八十三回 说大书佐酒为欢  唱小曲飞觞作乐
第八十四回 逞豪兴朗吟妙句  发婆心敬诵真经
第八十五回 论韵谱冷言讥沈约 引毛诗佳句美庄姜
第八十六回 念亲情孝女挥泪眼 谈本姓侍儿解人颐
第八十七回 因旧事游戏仿楚词 即美景诙谐编月令
第八十八回 借月旦月姊释前嫌 逞风狂风姨洩旧忿
第八十九回 阐元机历述新诗  溯旧迹质明往事
第九十回 乘酒意醉诵凄凉句 警芳心惊闻惨淡词
第九十一回 折妙字换柱抽梁  掣牙签指鹿为马
第九十二回 论果蠃佳人施慧性 辩壶卢婢子具灵心
第九十三回 百花仙即景露禅机 众才女尽欢结酒令
第九十四回 文艳王奉命回故里 女学士思亲入仙山
第九十五回 因旧恙筵上谈医  结新交庭中舞剑
第九十六回 秉忠诚部下起雄兵 施邪术关前摆毒阵
第九十七回 仙姑山上指迷团  节度营中解妙旨
第九十八回 逞雄心挑战旡火关 启慾念被围巴刀阵
第九十九回 迷本性将军游幻境 发慈心仙子下凡尘
第一百回 建奇勋节度还朝  传大宝中宗复位

图书序言

关于本书

  雍干以来,江南人士惕于文字之祸,因避史事不道,折而考证经子以至小学,若艺术之微,亦所不废;惟语必征实,忌为空谈,博识之风,于是亦盛。逮风气既成,则学者之面目亦自具,小说乃「道听涂说者之所造」,史以为「无可观」,故亦不屑道也;然尚有一李汝珍之作《镜花缘》。

  汝珍字松石,直隶大兴人,少而颖异,不乐为时文,干隆四十七年随其兄之海州任,因师事凌廷堪,论文之暇,兼及音韵,自云「受益极多」,时年约二十。其生平交游,颇多研治声韵之士;汝珍亦特长于韵学,旁及杂艺,如壬遁星卜象纬,以至书法弈道多通。顾不得志,盖以诸生终老海州,晚年穷愁,则作小说以自遣,历十余年始成,道光八年遂有刻本。不数年,汝珍亦卒,年六十余(约一七六三|一八三零)。于音韵之着述有《音鉴》,主实用,重今音,而敢于变古(以上详见新标点本《镜花缘》卷首胡适《引论》)。盖惟精声韵之学而仍敢于变古,乃能居学者之列,博识多通而仍敢于为小说也;惟于小说又复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己,则博识多通又害之。

  《镜花缘》凡一百回,大略叙武后于寒中欲赏花,诏百花齐放;花神不敢抗命,从之,然又获天谴,谪于人间,为百女子。时有秀才唐敖,应试中探花,而言官举劾,谓与叛人徐敬业辈有旧,复被黜,因慨然有出尘之想,附其妇弟林之洋商舶遨游海外,跋涉异域,时遇畸人,又多睹奇俗怪物,幸食仙草,「入圣超凡」,遂入山不复返。其女小山又附舶寻父,仍历诸异境,且经众险,终不遇;但从山中一樵父得父书,名之曰闺臣,约其「中过才女」后可相见;更进,则见荒冢,曰镜花冢;更进,则入水月村;更进,则见泣红亭,其中有碑,上镌百人名姓,首史幽探,终毕全贞,而唐闺臣在第十一。人名之后有总论,其文有云:

  泣红亭主人曰:以史幽探哀萃芳冠首者,盖主人自言穷探野史,尝有所见,惜湮没无闻,而哀群芳之不传,因笔志之。……结以花再芳毕全贞者,盖以群芳沦落,几至澌灭无闻,今赖斯而不朽,非若花之重芳乎?所列百人,莫非琼林琪树,合璧骈珠,故以全贞毕焉。(第四十八回)。

  闺臣不得已,遂归;值武后开科试才女,得与试,且亦入选,名次如碣文。于是同榜者百人大会于宗伯府,又连日宴集,弹琴赋诗,围棋讲射,蹴鞠斗草,行令论文,评韵谱,解《毛诗》,尽觞咏之乐。已而有两女子来。自云考列四等才女,而实风姨月姊化身,旋复以文字结嫌,弄风惊其坐众。魁星则现形助诸女,麻姑亦化为道姑,来和解之,于是即席诵诗,皆包含坐中诸人身世,自过去及现在,以至将来,间有哀音,听者黯淡,然不久意解,欢笑如初。末则文芸起兵谋匡复,才女或亦在军,有死者;而武家军终败。于是中宗复位,仍尊太后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未几,则天下诏,谓来岁仍开女试,并命前科众才女重赴「红文宴」,而《镜花缘》随毕。然以上仅全局之半,作者自云欲知「镜中全影,且待后缘」,则当有续书,然竟未作。

  作者命笔之由,即见于「泣红亭记」,盖于诸女,悲其销沉,爰托稗官,以传芳烈。书中关于女子之论亦多,故胡适以为「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男女应该受平等的待遇,平等的教育,平等的选举制度」。其于社会制度,亦有不平,每设事端,以寓理想;惜为时势所限,仍多迂拘,例如君子国民情,甚受作者叹羡,然因让而争,矫伪已甚,生息此土,则亦劳矣,不如作诙谐观,反有启颜之效也。

  ……说话间,来到闹市,只见一隶卒在那里买物,手中拿着货物道:「老兄如此高货,却讨恁般贱价,教小弟买去,如何能安?务求将价加增,方好遵教。若再过谦,那是有意不肯赏光交易了。」……只听卖货人答道:「既承照顾,敢不仰体。但适才妄讨大价,已觉厚颜;不意老兄反说货高价贱,岂不更教小弟惭愧?况敝货并非『言无二价』,其中颇有虚头。俗云:『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今老兄不但不减,反要加增,如此克己,只好请到别家交易,小弟实难遵命。」唐敖道:「『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原是买物之人向来俗谈;至『并非言无二价,其中颇有虚头』,亦是买者之话。不意今皆出于卖者之口,倒也有趣。」只听隶卒又说道:「老兄以高货讨贱价,反说小弟『克己』,岂不失了忠恕之道?凡事总要彼此无欺,方为公允。试问『那个腹中无算盘』,小弟又安能受人之愚哩?」谈之许久,卖货人执意不增。隶卒赌气,照数付价,拿了一半货物,刚要举步。卖货人那里肯依,只说「价多货少」,拦住不放。路旁走过两个老翁,作好作歹,从公评定,令隶卒照价拿了八折货物,这才交易而去。……唐敖道:「如此看来,这几个交易光景,岂非『好让不争』的一幅行乐图么?我们还打听甚么?且到前面再去畅游。如此美地,领略领略风景,广广见识,也是好的。」……(第十一回〈观雅化闲游君子邦〉)

  又其罗列古典才艺,亦殊繁多,所叙唐氏父女之游行,才女百人之聚宴,几占全书什七,无不广据旧文(略见钱静方《小说丛考》上),历陈众艺,一时之事,或亘数回。而作者则甚自喜,假林之洋之打诨,自论其书云:「这部『少子』,乃圣朝太平之世出的;是俺天朝读书人做的。这人就是老子的后裔。老子做的是《道德经》,讲的都是元虚奥妙。他这『少子』虽以游戏为事,却暗寓劝善之意,不外风人之旨。上面载着诸子百家,人物花鸟,书画琴棋,医卜星相,音韵算法,无一不备。还有各样灯谜,诸般酒令,以及双陆马弔,射鹄蹴球,斗草投壶,各种百戏之类。件件都可解得睡魔,也可令人喷饭。」(二十三回)盖以为学术之汇流,文艺之列肆,然亦与《万宝全书》为邻比矣。惟经作者匠心,剪裁运用,故亦颇有虽为古典所拘,而尚能绰约有风致者,略引如下:

  ……多九公道:「林兄如饿,恰好此地有个充饥之物。」随向碧草丛中摘了几枝青草。……林之洋接过,只见这草宛如韭菜,内有嫩茎,开着几朵青花,即放入口内不觉点头道:「这草一股清香,倒也好吃。请问九公,他叫甚么名号?……」唐敖道:「小弟闻得海外鹊山有青草,花如韭,名『祝余』,可以疗饥。大约就是此物了。」多九公连连点头。于是又朝前走。……只见唐敖忽然路旁折了一枝青草,其叶如松,青翠异常,叶上生着一子,大如芥子,把子取下,手执青草道:「舅兄才吃祝余,小弟只好以此奉陪了。」说罢,吃入腹内。又把那个芥子放在掌中,吹气一口,登时从那子中生出一枝青草来,也如松叶,约长一尺,再吹一口,又长一尺,一连吹气三口,共有三尺之长,放在口边,随又吃了。林之洋笑道:「妹夫要这样狠嚼,只怕这里青草都被你吃尽哩。这芥子忽变青草,这是甚故?」多九公道:「此是『蹑空草』,又名『掌中芥』。取子放在掌中,一吹长一尺,再吹又长一尺,至三尺止。人若吃了,能立空中,所以叫作蹑空草。」林之洋道:「有这好处,俺也吃他几枝,久后回家,倘房上有贼,俺蹑空追他,岂不省事。」于是各处寻了多时,并无影。多九公道:「林兄不必找了。此草不吹不生。这空山中有谁吹气栽他?刚才唐兄吃的,大约此子因鸟雀啄食,受了唿吸之气,因此落地而生,并非常见之物,你却从何寻找?老夫在海外多年,今日也是初次才见。若非唐兄吹他,老夫还不知就是蹑空草哩。」……(第九回)(以上录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