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田老师不改志趣,以严谨的科学理论检验动漫世界中的各种角色与情节,在第三册中,柳田老师将矛头指向「行为」,得出惊人的结论!
例如!《小天使》中的海蒂,无忧无虑盪秋千的画面让人看了心情也快乐起来,谁想到这样的行为比坐云霄飞车还危险!她的力量可比野人还强大!超人力霸王掀起海啸拯救东京,其代价却是毁灭了邻近的千叶县!(好倒楣,千叶躺着也中枪!) 看起来是长程旅行首选的银河铁道999,宇宙列车从地球出发时,却会大气层一併带到太空去,还真令人困扰啊……
读柳田老师的着作,结论惊人不稀奇,重点在于爆笑不断,绝无冷场,千万别在课堂上、公共场所读空想,保证憋笑得内伤,保证!
系列缘起
绿蠹鱼,Read It。
「绿」,是生趣盎然、生生不息;「蠹鱼」,藏身册叶,优游书海。
Read It,为的不仅是「知识的力量」,更为如今已少有人念想的,「阅读的乐趣」。
就从此刻此书起,我们都是为乐趣而阅读的绿蠹鱼。Just Read It!
作者简介
柳田理科雄
在此先声明,这是本名。一九六一年生于鹿儿岛县,故乡正是拥有优美自然环境与火箭发射基地的种子岛。县立鹤丸高校毕业,经历京都浪人生活后,进入东京大学理科1类就读。期间发现自己喜欢孩童教育,于是辍学成为补习班讲师。执教鞭之余开始写书,处女作《空想科学读本》一炮而红,成为广受瞩目的愉快理科系作家。一九九九年设立「空想科学研究所」,目前担任主任研究员,戮力从事写作演讲推广工作。
译者简介
谈璞(王者之疯、tp)
国立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系、农化研究所毕业。曾任淡江大学动漫社指导老师,2000年小太阳奖、02~06年图书金鼎奖、第24次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评审委员。前《神奇地带》众笔者之一。曾与友人合力出版《无名的书》。现为傻唿噜同盟之成员,合着有《动漫2000》、《动漫2001》、《漫画同盟报》《因动漫画而伟大》《日本动画五天王》《ACG启萌书》等,译有《空想科学读本》《空想科学读本2》《小布希蠢话大百科》《征服世界是可能的吗?》《阿宅,你已经死了!》等书,及电影《蒸气男孩》《哥吉拉 最终战役》《功夫棒球》等。
第1部 爱与友情之科学的真相
女主角的真面目
小莲的盪秋千比云霄飞车还恐怖!
谭宝莲越是努力,离演戏的道路就越是遥远!
跟美少女拉娜吵架,小心死无全尸!
爱上超人七号的安妮,等待着她的却是悲剧的新婚生活!
团队精神的大问题
为何集团英雄的组成成员如此变化多端?
科学小飞侠的领队,在放大绝时特别显得没三小路用?
搭乘在波罗五号的脚丫上,女队员冈惠有够苦命?
合体变身的日月超人,最大危机就是放暑假?
空想科学的生命
吞食恆星的怪兽巴邱蒙,天文学上的不可思议!
宇宙怪兽王者基多拉,真的有看起来的那么强吗?
合体的拜拉斯星人,真令人衷心地同情!
第2部 看似当然其实不然
可怕的交通工具
搭乘飞碟而来,宇宙猿人可利到底是天才还是脑残?
忍者白影搭乘的大风筝,到底是谁放的风筝?
骑着海豚的海王子,在七大洋漂流度日?
银河铁道999的舒适旅游,会造成行星灭亡?
声音的用途
用笛子唿叫熔岩大使,这种危机处理方式正确吗?
基尔教授用来攻击机械人超金刚的笛子,有严重的缺点!
空想科学世界中,最强的是《金肉人》里的小配角?
诡异的绝招
超人炸弹真的是会折损阳寿的险招吗?
石川五右卫门的斩铁剑,太锋利的话反而自己会有危险?
光束军刀算是实用的武器吗?
必杀工作者为何要用三味线琴弦来当兇器?
第3部 给我等一下! 空想科学的丰功伟业
战胜大自然
超人力霸王从海啸中救了东京,却毁了千叶?
大魔神一分开湖水,小农村当场遭天谴?
超人Superman天生神力,反而会毁灭地球?
巨大建筑物
彗星帝国统治全宇宙的计画,还真是有够不知死活!
超巨大的死星要塞,要小心别在里面遇难失踪?
看来非常科学的宇宙殖民地,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墙壁!
恐怖的天体冲撞
《妖星茍拉斯》的地球移动作战之后,真正的地狱才刚开始?
暴坊将军发现了彗星?在江户时代有可能吗?
是胆小还是勇敢?行星普罗美提移民计画!
后记
李连塔看见月亮了吗?
海王子骑着海豚遨游七大洋,星野铁郎搭乘银河铁道999摇摇晃晃地在星海中旅行。
当我第一次在电视或漫画中看到他们的旅行时,心中觉得:「如果真的做得到这种事的话,真想体验一次!」我做了无数次骑着路嘉和搭乘999号的梦,我想你也应该一样吧。
可是一旦试着用科学来研究他们的旅行,梦想中的印象就当场破灭了。因为我们明白了:海王子是激烈摇晃着在海上漂流,而银河铁道999则是牺牲了9万5千多颗行星,而且无端地白浪费了大量能源才能行驶的。
用科学来思考,就会毁灭我们的梦想吗?科学绝对不可以踏进梦想的世界吗?
在此,请大家回忆三位伟人。一位是1891年用滑翔机飞上天的奥图.李连塔 (Otto Lilienthal),还有两位是1903年发动飞机飞上天的奥维尔.莱特与威尔伯.莱特两兄弟。
李连塔在试飞中送了命,而莱特兄弟则是必须趴在操纵席上,拼命地控制升降舵和方向舵。他们的滑翔机和飞机都称不上是能在空中自由翱翔的翅膀,顶多只能说是菜鸟级生手。但是,人类有因为受了这个打击就放弃了飞向天空的梦想吗?
人类可没有这么软弱。或许该说是人类的梦想和慾望没有这么浅薄才对。自从莱特兄弟第一次飞行之后,才过了11年,就开使用飞机运送旅客了。之后才过了27年,喷射机就发明出来了。又过了6年,查尔斯.耶格突破了音速之壁。然后又过了13年,尤里.加加林飞上了宇宙。之后又等了8年,阿姆斯壮终于抵达了月球。人类自从用科学的力量第一次离地起飞开始,只花了78年,就成功地降落在另一个天体上。
恐怕李连塔连作梦都没想到人类能飞到月球去吧。因为人类能飞上天了,所以接下来人类的梦想就变成飞进太空。连飞进太空都实现了,下次就把目标定在登月。一直到现在,前往其他行星的载人飞行这个梦想都还没消失,就已经有人燃起了把太空变成生存空间的一部分之野心,把HⅡ火箭,太空梭和太空站等等,都打上天空去了。
梦想会提供科学能量,科学则会为梦想开拓新的地平线。就是这种相乘作用,两者一面互相争斗一面成长。而反覆这个过程的结果又是什么呢?你不是已经可以搭着喷射机,一面看书还一面喝着啤酒,就能飞到全世界任何地方去了吗?随着梦想与科学的逐步成长,当初他们那个「舒适愉快地在天空飞行」的梦想,不知何时已经实现了。
可是,HⅡ火箭失败了好几次,国际太空站也发生了好多次事故,连太空梭都经历了不幸的爆炸意外。就算顺利上了轨道,既然是载人飞行,就要保持空气的清净和适当的温度,让人无法轻松,所以不是训练有素的太空人根本不能乘坐。梦想的最尖端,往往是很严酷的。
海王子与银河铁道也是在梦想的世界中奔驰的,既然如此,他们的旅行也不应该是舒服愉快而高效率的,对吧?能不能换成用这个角度来思考?
当然,这个梦想是看着这些作品的我们的梦想。无论是小莲的霹雳无敌大秋千,还是德拉克或江户川博士的苦恼,以及安妮那充满困难的新婚生活,都承受了许多小孩子与大人们的梦想与憧憬。而他(她)们所遭遇的种种苦难折磨,正是他们身为梦想急先锋的光荣证明。
我也不要输给他们。要发掘空想科学世界中所埋藏的梦想,不断地磨练自己科学的分析力,并将这两者的互相争斗尽可能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讲出来。就朝向这个既辛苦又快乐的作业迈进吧。请期待下一本!
2000年6月 21日 柳田理科雄 于主任研究员室
自序
他们干了什么好事?
空想科学世界的居民还真是幸福啊。英雄主角总是成为孩子们憧憬的对象,还动辄有女主角和他们谈恋爱。就连那些与正义为敌的怪兽及怪人也都令人留恋而不令人讨厌。
真是不可思议啊。他们明明只不过是由人类的想像力所创造出来的东西,为何我们还能把他们当成现实存在的事物一般,而且还对他们投注爱情?他们是做了什么好事才如此受人喜爱吗?因为对此有所疑问,所以我先抛开对各个角色的成见不论,专注于观察他(她)们实际上在电影、电视或漫画中做了哪些行为。
结果还真是吓死人。每个家伙的行为都大大推翻了他们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形象!举例来说吧,归来的超人力霸王,原本以为他只会发射宇宙元素光线打倒怪兽而已,竟然还能使出防护罩把扑来的海啸反弹回去!不只是他而已,大魔神能像摩西分红海一般把湖水分开前进,基尔教授光靠吹个笛子,就能把身在远方的人造人类机械者整到死去活来。海王子可以骑在海豚背上遨游七大洋,就连那个平常给人的印象是清纯可爱到不行的拉娜小妹妹,也在实践「咬断麻绳」的恐怖行为!我真想大声的问问他们:「你们知道真的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吗?」
这本《空想科学读本3》,就是试着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空想科学世界中的各种行为而得出的结果。上自在宇宙空间铺设轨道以前往仙女座大星云的银河铁道999,下至阿尔卑斯山上的少女小莲的盪秋千等日常行为,一共收录了变化多端的31个章节。虽然与前两册相比,每一章的页数都显得少了一点,不过那些讲得还不够的部份,我也打算尽可能在註释栏里补足到位。
然而可惜的是,对于一开头所提出的「空想科学世界的人们为何受人喜爱?」这个问题,以我的本事是无法解答的。因为我越研究就越是发现,他们的行为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只是吓死人的程度而已,而是危险到无以复加。可是,就在即将写完本书的某个晚上,我才发现我比从前还要更加喜爱他们了。因为从科学的角度来想想看,他们做出那些看着好像随随便便就干得出来的行为,其实会遭到最大危险的就是他们自己啊,所以若非有着勐烈的热血和坚强的意志力,是绝对干不出这等危险行为的啦!然而从银幕或画面上看来,他们进行这些行为时却是神情泰然自若,丝毫不以为意,甚至还带着明朗的笑容,这是何等的豪迈啊!看得我不禁热泪盈眶啦!
当然,我不敢说你也会有同样的感想。只不过,为了让大家能更贴切地感受到空想科学的世界,若是科学能够发挥一点点用处的话,我就很满意了。虽然由于诸多事情,导致这本《空想科学读本3》拖了三年才出来,还是敬请大家好好享受吧!
这本书,怎么说呢,它就像是一颗能够点燃我思维火花的炸弹。每次读完,我都会对世界产生一种全新的认知,那种感觉非常奇妙。我记得其中有一个章节,探讨的是“如果人类可以像鸟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会怎么样”。这听起来很美好,对吧?但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开始从空气动力学、生物学、甚至社会学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他会计算出人类需要多大的翅膀才能支撑起我们的体重,我们需要消耗多少能量,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交通、城市规划、甚至我们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这种将看似不可能的设想,通过严谨的科学推演,一步步变得“可能”的过程,简直让人着迷。它不是那种空穴来风的幻想,而是充满了逻辑和推理,即使最终的结论可能会有些出乎意料,但整个分析过程却让人心服口服。我经常在读完一章后,会不自觉地在脑海中模拟那些场景,甚至开始尝试用自己的逻辑去推导,看看能否得出类似的结论。这种与作者一起进行思维探险的感觉,是我在这本书中最享受的部分,它让我觉得,科学不仅仅是枯燥的知识,更是一种能够拓展我们想象力边界的强大工具。
评分每次翻开《空想科学读本 3》,我都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初次踏入奇幻森林的探险家,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期待。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将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甚至可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现象,置于一个全新的、充满想象力的角度进行审视。例如,书中关于“时间旅行”的探讨,就不是那种简单地抛出“回到过去”或“前往未来”的设定,而是会深入分析实现时间旅行可能遇到的各种科学难题,以及一些理论上可能存在的解决方案。它会从物理学、天文学等多个角度出发,细致地解释为什么我们现在无法轻易做到,但又会巧妙地留下一些引人遐想的空间,让我们在了解现实科学的局限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未来科技的无限可能。这种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分析,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在潜移默化地训练我的逻辑思维能力,让我学会用更科学、更严谨的方式去思考问题。我常常在读完一章后,会花很长时间去回味,去想象那些作者描绘的场景,甚至会忍不住去查阅一些相关的科学资料,试图去理解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天马行空的念头,与现实科学的边界进行巧妙的融合。
评分我得说,《空想科学读本 3》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科普”的认知。它不是那种一本正经地讲授理论的读物,而是像一个充满智慧的朋友,带着你一起玩一场关于科学的脑力游戏。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力量让地球停止转动”进行了极其细致的科学分析。作者并不是简单地说“不行”,而是会从惯性、能量守恒等一系列物理学原理出发,层层递进地进行推导,最终让我们明白,即使我们倾尽全力,也无法撼动地球分毫。这种将我们看似理所当然的认知,通过科学的视角进行深入剖析,让我对世界的理解更加深刻。它不仅仅是在普及知识,更是在训练一种批判性思维,教会我们去质疑,去探索,去用科学的逻辑去解释一切。每次读完,我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之前很多模糊不清的概念都变得清晰起来。这本书就像是一次思维的“体检”,让我看到了自己思维的盲点,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评分这本书,嗯,怎么说呢,打开第一页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宇宙,里面的一切都充满了奇妙的想象。作者似乎有着一种神奇的能力,能将那些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以一种科学、甚至可以说是严谨的方式呈现出来。我记得其中有提到关于“超光速旅行”的一些设想,我当时就看得津津有味。不是那种硬邦邦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让我们去理解那些我们平时只能在科幻电影里看到的场景,原来背后还可以有这样一套逻辑。比如,它会解释为什么我们目前无法实现超光速,但又会巧妙地引出一些理论上的可能性,让读者在惊叹之余,还能感受到一丝丝科学的严谨性。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充满智慧的朋友进行一场思维的探险,他会提出一些让人拍案叫绝的问题,然后又带领你一步步去寻找答案,即使答案是虚构的,但思考的过程却是无比真实和令人着迷的。我常常在读完一章后,会花很长时间去回味,去想象那些场景,甚至会忍不住去查阅一些相关的科学资料,试图去理解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天马行空的念头,与现实科学的边界进行巧妙的融合。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了娱乐,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未知的好奇心,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科学定律,也让我看到了科学的无限可能。
评分《空想科学读本 3》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位充满智慧的老者进行对话,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还拥有一颗永不停止的好奇心。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能够以一种极其生动和具象化的方式,来解释那些我们平时只能在科幻小说中看到的概念。比如,书中对于“超能力”的探讨,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它有多么神奇,而是会详细地分析,如果一个人真的拥有了某种超能力,那么在现实世界中,它可能需要满足哪些科学条件,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它也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会引用一些有趣的科学原理,让我们在惊叹之余,还能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我经常在读完一章后,会花很长时间去回味,去想象那些场景,甚至会忍不住去查阅一些相关的科学资料,试图去理解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天马行空的念头,与现实科学的边界进行巧妙的融合。它不仅仅是提供了娱乐,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未知的好奇心,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科学定律,也让我看到了科学的无限可能。
评分《空想科学读本 3》给我带来的阅读体验,是那种既轻松又充满智力挑战的独特组合。它不像很多科普读物那样,将复杂的科学理论拆解成生涩的公式和概念,而是巧妙地将科学知识融入到引人入胜的情境中。我尤其欣赏它对一些“如果”性问题的处理方式。比如,书中可能会探讨“如果地球的引力突然增强十倍会发生什么”,这听起来就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描述灾难,而是从物理学的角度,一步步分析了由此带来的各种可能的变化:我们的身体会承受怎样的压力,建筑会如何倒塌,甚至植物的生长都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每一个推演都基于我们已知的科学原理,尽管最终的结论可能是令人震惊的,但整个过程却充满了逻辑的严谨性。这种将科学理论应用于极端情境的分析方法,让我觉得非常过瘾。它让我明白,即使是最离谱的想象,在严密的逻辑框架下,也能衍生出令人信服的可能性。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试图自己去进行一番推演,然后对比作者的分析,这种智力上的互动,是我在其他书中很少体验到的。
评分这本书,怎么说呢,它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思维冒险。作者拥有将那些最匪夷所思的设想,用最严谨的科学逻辑进行包装的能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平行宇宙”的探讨。它不是简单地抛出“另一个我”的概念,而是会从量子力学的角度,分析不同平行宇宙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以及我们是否有机会去感知它们。这种将深奥的科学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充满想象力的故事,让我觉得非常过瘾。它让我明白,科学并非遥不可及,它就隐藏在我们身边,等待我们去发现和理解。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来,去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试图自己去进行一番推演,然后对比作者的分析,这种智力上的互动,是我在其他书中很少体验到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教会我如何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世界,甚至去挑战那些看似不可动摇的常识。
评分不得不说,《空想科学读本 3》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远超我的预期。它就像一本为好奇心量身定做的百科全书,只不过里面的条目都充满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如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经典神话或传说进行“科学解构”的部分。举个例子,比如书中可能会分析,如果孙悟空真的能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那么他的速度会是多少,这又会带来哪些物理上的挑战。作者会从惯性、空气阻力、甚至相对论效应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推导,最终得出一个既符合科学逻辑,又让人忍俊不禁的结论。这种将我们熟悉的文化符号,置于科学的放大镜下进行审视,本身就极具趣味性。它不是为了嘲笑或者颠覆,而是通过科学的视角,去探索那些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故事,背后可能存在的科学原理,或者反过来,科学原理在某些奇幻设定下的局限性。读这本书,就像是在玩一场盛大的思维游戏,每一页都充满了挑战和乐趣,让我不断地在惊叹与思考之间切换。它让我意识到,科学并非只是实验室里的枯燥公式,它也可以是解释世界、甚至是构建奇妙想象的强大工具。
评分这本《空想科学读本 3》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理性思维奇妙世界的大门,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科普读物,也不是纯粹的幻想故事,而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独特存在。我尤其喜欢它处理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设想的方式。比如,书中可能在探讨一个关于“如果地球突然停止自转会怎样”的问题,听起来就很吓人,对吧?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描述灾难,而是从物理学的角度,一步步分析了由此带来的各种连锁反应:大气层的惯性会引发怎样的风暴,海洋会如何涌动,地壳又会发生什么变化,等等。每一个推演都基于我们已知的科学原理,尽管最终的结论可能是令人震惊的,但整个过程却充满了逻辑的严谨性。这种将科学理论应用于极端情境的分析方法,让我觉得非常过瘾。它让我明白,即使是最离谱的想象,在严密的逻辑框架下,也能衍生出令人信服的可能性。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试图自己去进行一番推演,然后对比作者的分析,这种智力上的互动,是我在其他书中很少体验到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教会我如何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世界,甚至去挑战那些看似不可动摇的常识。
评分这本《空想科学读本 3》就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想象力无限可能的大门。它最让我着迷的地方,是它能够以一种极其生动和具象化的方式,来解释那些我们平时只能在科幻小说中看到的概念。比如,书中对于“黑洞”的描述,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它有多么可怕,而是会详细地分析,如果一个人不小心掉进黑洞会发生什么,从视差、潮汐力,到时空的扭曲,每一个环节都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我们亲身经历一般。而且,它并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会引用一些有趣的科学原理,让我们在惊叹之余,还能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我经常在读完一章后,会花很长时间去回味,去想象那些场景,甚至会忍不住去查阅一些相关的科学资料,试图去理解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天马行空的念头,与现实科学的边界进行巧妙的融合。它不仅仅是提供了娱乐,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未知的好奇心,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科学定律,也让我看到了科学的无限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