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东海大学政治系与Airiti Press共同出版】
台湾四面环海,位置正处于西太平洋的要冲,海洋事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书为2010年由东海大学举办,国家安全会议、行政院大陆事务委员会、行政院海巡署,以及亚太和平发展基金会等产官学鼎力相助,针对海洋事务所举办的论坛活动。
海洋事务论坛的主旨,在打破台湾海岛国家地理上的限制。在「世界变平了」的大前提下,国与国间的距离因此缩短。无论是国防安全、航运交通、临海纷争,或者是渔业发展、港市合作等因应延伸的问题,都该重新定义并处理。另外,借由建立两岸海事基础,创造海崃两岸的合作机会与互信关系,领导跨区域甚至跨国的成功局面。
作者简介
高少凡
东海大学政治系副教授
美国维吉尼亚大学国际关系博士
研究专长:中国与东协研究、东亚与东南亚区域研究、国际关系理论与实务
陈建仁
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
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政治学博士
研究专长:地方自治、民主理论、电子化政府、东亚研究
序言
壹、论坛议程
贰、开幕式致词
一、东海大学校长
二、国家安全会议谘询委员
三、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副署长
参、专题演讲:「现阶段台海情势与国防转型」
/国防部副部长
肆、第一场次:海洋事务与两岸合作新思维的理论基础
一、臧志军教授
二、蔡明彦教授
三、张子扬教授
伍、第二场次:海洋事务与两岸合作新思维的实践
一、杨丹伟教授
二、甘逸骅教授
三、许湘涛教授
陆、圆桌论坛:「两岸海洋事务的合作:困境、策略与展望」
一、邱坤玄教授
二、臧志军教授
三、杨丹伟教授
四、甘逸骅教授
五、袁鹤龄教授
六、宋镇照教授
柒、附录
一、会议总结与政策建议
二、活动筹备纪要后记
《海洋论坛会议实录》这本书,仅从书名就透露出一种学术的庄重感与海洋的广阔胸怀。我猜想,这本书将不仅仅是一堆数据的堆砌,更是无数思想火花的汇聚。我特别期待其中能够深入探讨海洋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中的关键作用。比如,书中是否会收录关于海洋如何吸收二氧化碳,缓解全球变暖的最新科学研究?或者,关于海洋在全球水循环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的分析?这些对于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系统至关重要。此外,我也对书中关于海洋污染防治的内容充满期待。尤其是关于微塑料污染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各国在减少塑料垃圾、治理海洋废弃物方面的创新举措。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更多切实可行的方法,为保护海洋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呈现出跨国合作在解决海洋问题中的重要性。海洋是无国界的,任何一个国家的行为都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因此,有效的国际合作是保护和利用海洋的关键。我期待书中能够收录关于建立全球海洋监测网络、共享海洋数据平台,以及加强国际海洋法规协调等方面的讨论。这些内容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蓝色星球具有深远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相当吸引人,深邃的蓝色渐变,仿佛将人带入了广阔无垠的海洋之中,中央的海螺图案则隐约传递着沟通与交流的主题。拿到手中,纸张的质感也十分不错,略带哑光的触感,翻阅时没有刺鼻的油墨味,这点对于我这样的纸质书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加分项。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仅凭这初步的印象,我就已经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猜想,《海洋论坛会议实录》的内容,定然是围绕着海洋的保护、开发、科学研究以及国际合作等多个维度展开的。每一次成功的论坛,都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他们的智慧碰撞,提出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往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收录那些极具前瞻性的研究报告,那些能够启发下一代海洋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石。我联想到,或许其中会有关于深海生物多样性的最新发现,关于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的深度分析,甚至是关于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创新设想。阅读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是对人类与海洋之间复杂关系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希望书中能够呈现出不同国家在海洋治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各国在面对共同海洋挑战时所采取的合作策略。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启示,帮助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感受那些思想的火花,去领略那些关于海洋未来的宏伟蓝图。
评分捧着《海洋论坛会议实录》这本书,一股知识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从书名就可以推测,这是一本汇集了无数专家学者智慧的宝库,内容必然涵盖了海洋科学、经济、政策等多个维度。我个人对书中关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论述尤为感兴趣。当下,全球对蓝色经济的关注度日益提升,我希望能从书中找到关于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创新理念和实践经验。比如,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潜力和挑战?或者,是否有关于发展绿色航运、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的详尽分析?这些对于我们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披露一些关于海洋资源勘探与开发的最新进展。例如,在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是否存在技术上的突破?或者,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是否有新的药物成分被发现?这些前沿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科学价值,也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本书能够展现出全球科学家、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们如何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海洋面临的各种挑战。比如,书中是否会收录关于建立国际海洋数据共享平台,促进信息交流和研究合作的讨论?或者,是否有关于制定更有效的国际公约,规范海洋开发行为,防止海洋污染的提案?这种跨国界的合作精神,是解决全球性海洋问题的关键所在。
评分《海洋论坛会议实录》这本书,光是它的名字就足以引起我极大的兴趣。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画面: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海洋科学家、政策制定者、环保人士以及企业家齐聚一堂,就海洋的未来展开一场场激烈的思想碰撞。我猜想,本书的内容必然是极其丰富且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它将是了解当前全球海洋领域最前沿动态的绝佳窗口。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收录关于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例如,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海洋酸化对珊瑚礁和贝类生存的威胁,以及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这些都是关乎人类生存的关键问题,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深入的分析和可靠的数据。此外,我也非常关注书中对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探讨。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科学家们为保护濒危物种、恢复退化生境所做的努力和提出的有效策略。比如,关于建立更广泛、更具代表性的海洋保护区的计划,或者关于打击非法、不报告和不管制(IUU)捕捞的国际合作机制。更令我期待的是,本书是否会探讨海洋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可持续利用问题。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和不断发展的经济需求的双重压力下,如何实现海洋资源的有序开发,避免过度消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我希望书中能够呈现出不同国家在海洋经济发展、资源管理以及利益协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评分《海洋论坛会议实录》这本书,给我一种深沉而又充满希望的联想。我仿佛能听到来自世界各地海洋学者的声音,他们正在为守护这片蔚蓝色的家园而激辩。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必然是极为丰富且前沿的,它将为我们揭示海洋的无限可能与严峻挑战。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收录一些关于海洋科技突破的案例。例如,在深海探测技术方面,是否会有关于新型潜水器、水下机器人等设备的介绍?或者,在海洋生物技术领域,是否有关于利用海洋微生物开发新型药物、生物材料的最新进展?这些科技的进步,无疑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我也高度关注书中关于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避免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可持续渔业管理、海洋牧场建设以及生态友好型海洋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更令我着迷的是,本书是否会涉及到海洋与人类文明的互动。海洋在人类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一些关于海洋文明的探讨,以及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海洋文化。这种人文关怀的视角,将使这本书的内容更加丰满和引人入胜。
评分刚拿到《海洋论坛会议实录》这本书,就感受到它沉甸甸的知识感,书的装帧设计简约大气,深蓝色调的封面让人联想到广阔的海洋,中间的抽象图形又似海浪翻涌,充满了力量和动感。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扉页,虽然还未深入阅读,但仅凭书名,我就已经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猜想,这本书一定是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海洋科学、海洋经济、海洋法律、海洋政策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学者们的智慧结晶。每一次成功的论坛,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一次知识的升华,而这本书,就是这场思想盛宴的忠实记录。我特别期待其中能够收录关于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最新研究成果。比如,在新能源领域,书中是否会有关于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的开发利用前景的分析?在渔业方面,是否有关于渔业资源评估和科学配额制度的讨论?这些内容对于我们如何在保护海洋生态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议题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当前,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书籍中是否会收录关于微塑料污染、石油泄漏等环境灾害的应急处理方案,或者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海洋保护区的讨论?我希望能够从中了解到,全球科学家们是如何共同努力,为守护这片蓝色家园贡献力量的。
评分拿到《海洋论坛会议实录》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承载着沉甸甸的知识分量。从封面上那稳重而又不失深邃的字体,就能感受到其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我猜想,这本书并非是那种轻松阅读的消遣读物,而更像是需要静下心来,仔细研读、反复咀嚼的学术著作。我特别期待其中能够收录那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海洋领域专家的发言。这种跨文化的思想交流,往往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火花,为解决复杂的海洋问题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思路。我设想,或许会有来自欧洲的海洋学家,对可持续渔业管理的最新模型进行深入讲解;也可能会有来自亚洲的学者,分享他们在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的突破性研究。更令我感兴趣的是,这本书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海洋法律和国际海洋政治的讨论?毕竟,海洋资源的争夺和海洋环境的保护,都离不开有效的法律框架和国际合作。我希望能够了解到,各国在制定海洋权益、共同应对跨国海洋污染以及打击海上犯罪等问题上的立场和策略。这种宏观层面的分析,对于理解当前复杂的国际海洋格局至关重要。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收录一些具有前瞻性的预测和建议,例如关于未来海洋科技的发展趋势,或者关于如何应对全球变暖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长期影响。这对我而言,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对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评分《海洋论坛会议实录》这本书,光是听名字就让我觉得它充满了海洋的深度与广度。我猜想,这本书绝非泛泛之辈,它更像是一扇通往海洋世界知识殿堂的大门。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收录一些关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最新研究成果。比如,是否会有科学家在书中分享他们对深海未知生物的探索发现?或者,关于濒危海洋物种的保护现状和未来策略的讨论?这些内容对于我这样对生命科学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此外,我也非常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到海洋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它如何调节全球气候,又如何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这些关键性的问题,我期待能在书中找到权威的解答。我联想到,或许会有某个国际海洋科学机构,在书中发布一份关于海洋酸化对贝类生长影响的详细报告,这将直接关系到我们未来的食物来源。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专家之间的对话与合作。一个国家无法单独解决海洋面临的诸多挑战,只有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守护好这片蓝色星球。我设想,书中或许会有关于国际海洋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方案,或者关于跨国合作打击非法捕捞的成功案例。这种合作精神的传递,对推动全球海洋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评分《海洋论坛会议实录》这本书,从其命名便能感受到一种宏大而深刻的气息。我立刻联想到,这必定是一部汇集了全球海洋领域最前沿思想和最新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我迫不及待地想从中一窥究竟,看看是否会有关于深海探测的最新发现。毕竟,深海如同地球上最后的神秘大陆,充满了未知与奇迹,每一个新物种的发现,每一项新技术的突破,都可能颠覆我们对生命的认知。我猜想,书中或许会包含有科学家们在马里亚纳海沟等极限环境中进行探测的感人故事和严谨数据。除了对未知的好奇,我也高度关注本书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的内容。气候变化、过度捕捞、塑料污染等问题,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威胁着海洋的健康。我期待书中能够出现关于这些严峻挑战的深度剖析,以及各国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们提出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关于珊瑚礁修复的创新技术,关于减少渔业捕捞对非目标物种影响的方法,或者关于构建更有效的海洋垃圾回收体系的讨论。这些内容对于我们能否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健康的海洋至关重要。此外,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出不同国家在海洋治理方面的合作与博弈。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但如何公平、有效地利用和保护它,一直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难题。我期待书中能够收录关于国际海洋法、海洋权益划分以及跨国合作应对海洋挑战的深刻讨论,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全球海洋治理的复杂性与重要性。
评分我最近在网上偶然看到了《海洋论坛会议实录》这本书,它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庄重而又充满活力的气息。从书名推测,这应该是一本汇集了海量信息和深度观点的学术性著作,内容涵盖了海洋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前沿讨论。我尤其关注的是,这类会议实录通常会包含大量的原始数据、一手研究成果以及权威专家的发言。这意味着,如果我想深入了解某个特定的海洋问题,比如极地海冰融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或者海洋酸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这本书很可能就是我需要的宝贵资源。我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可能的场景:也许会有某个国际组织在会上公布了一项关于海洋塑料污染的惊人统计数据,引发了激烈的辩论;或者,会有某位海洋生物学家分享了他在深海热液喷口发现的新物种,为我们揭示了生命存在的另一扇窗口。更重要的是,这类会议的讨论往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实践性。我想这本书会不会涉及到近期发生的某个重要的海洋环境事件,并对事件的成因、影响和应对措施进行了深入剖析?这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因为了解历史教训和吸取经验,是避免未来重蹈覆辙的关键。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不同国家、不同研究机构之间在海洋科技研发、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竞争与合作。这种多元化的视角,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海洋的复杂性,并为制定更科学、更合理的海洋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