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电影与性别论述不仅已经成为当代显学,而且也是电影研究里相当具有前瞻性与批判性的领域。本书详述叙事电影与性别论述的发展脉络与方法论建构,充分地讨论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与男性电影研究两个领域的论证重心、研究取径,以及衍生出来的相关议题。并且选择《人鱼朵朵》、《蓝色大门》、《向左走?向右走》、《花木兰》与《西域威龙》五部影片进行个案研究。
本书採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透过影音美学、叙事形式、性别形象与主体建构、阴柔特质与阳刚特质的各个层面,解读与诠释每部影片文本的意义,借以发掘出叙事电影里的性别权力关系。同时论述场域也从台湾扩展至香港、再从香港扩展至美国,而论述层次更是由女性电影逐渐地提升至性别与国族,着重关注华语电影与华人银幕再现的议题。
作者简介
赵庭辉
辅仁大学影像传播学系专任助理教授,曾任辅仁大学影像传播学系系主任。英国伯明罕大学文化研究学系博士,学术专长为电影美学、视觉艺术、电影理论、文本分析与电影历史。不仅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于《电影欣赏学刊》、《文化研究》与《艺术学报》等,而且也经常在《电影欣赏》季刊上撰写专业电影评论。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与男性电影研究的兴起
第二节本书的章节结构与个案研究的重要性
第二章叙事电影与性别论述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第二节男性电影研究
第三节叙事电影与性别论述的扩展
第四节叙事电影与性别论述的方法论建构
第三章台湾女性电影《人鱼朵朵》:童话拼贴与女性意识
第一节台湾的女性电影与女性导演
第二节女性导演李芸婵与《人鱼朵朵》
第三节《人鱼朵朵》的影像美学
第四节《人鱼朵朵》童话拼贴的叙事形式
第五节《人鱼朵朵》的女性意识
第六节小结
第四章台湾青少女电影《蓝色大门》:性别形象与情慾流动
第一节作为青少女电影的《蓝色大门》
第二节《蓝色大门》中青少女∕年的性别形象
第三节《蓝色大门》中青少女∕年的情慾流动
第四节小结
第五章香港爱情喜剧电影《向左走.向右走》:叙事形式与性别形象
第一节香港的爱情文艺片与爱情喜剧电影
第二节从台湾几米绘本到香港爱情喜剧电影
第三节《向左走.向右走》的影音美学
第四节《向左走.向右走》的叙事形式
第五节《向左走.向右走》的性别形象
第六节小结
第六章迪士尼动画《花木兰》:「东方」的女性与文化想像
第一节作为西方「东方主义」的《花木兰》
第二节《花木兰》影音美学的「东方」文化想像
第三节《花木兰》叙事形式的「东方」文化想像
第四节《花木兰》性别观看的「东方」女性形象
第五节小结
第七章好莱坞电影《西域威龙》:成龙的华人男性形象
第一节从《蛇形刁手》到《西域威龙》的成龙
第二节作为观看成龙华人男性形象的《西域威龙》
第三节《西域威龙》影像美学的成龙华人男性形象
第四节《西域威龙》性别观看的成龙华人男性形象
第五节《西域威龙》叙事形式的成龙华人男性形象
第六节小结
第八章结论
参考书目
《叙事电影与性别论述》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扎实。从书的厚度和它引用的参考文献来看,就知道作者在这上面下了不少功夫。我之前看过一些关于电影的入门读物,但总觉得少了点深度,就像只看到了冰山一角。而这本书,从书名就能感受到它试图挖掘更深层的结构和议题。我一直对电影中的“男性凝视”和“女性视角”这些概念比较敏感。在很多电影里,我们习惯了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去看待女性角色,或者说,女性的叙事往往是被男性主导的。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这种“观看”和“被观看”的关系,以及电影叙事结构本身是如何巩固或打破这种权力关系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电影片段分析,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那些镜头语言、剪辑方式、角色对白,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性别信息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带给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以后再看电影时,能有一种更敏锐的“性别意识”。
评分这本书《叙事电影与性别论述》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给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增添了一个全新的解读维度。我之前看电影,更多的是关注剧情的起伏、人物的情感,以及视觉上的美感。但读完书的简介,我才意识到,原来在那些光鲜亮丽的画面背后,还隐藏着如此复杂和深刻的性别论述。尤其让我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会讨论到一些非传统性别的叙事方式,或者说,电影是如何挑战我们固有的性别二元对立的认知的。在这个时代,性别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也越来越多元化,我非常好奇,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媒介,是如何跟上甚至引领这种变化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让我耳目一新的观点,让我能够用一种更开放、更包容的眼光去看待电影中的不同性别呈现。我期待它能成为我打开电影世界的一扇新窗口,让我看到那些我之前从未留意到的、关于性别与叙事的精彩对话。
评分《叙事电影与性别论述》这本书,说实话,我当初拿到书名的时候,心里是有点打鼓的。毕竟“叙事电影”和“性别论述”这两个词合在一起,总让人觉得有那么点学术味,担心读起来会不会太枯燥,像是在念一本厚厚的教科书。不过,我就是喜欢这种带点挑战性的阅读体验,也一直对电影中的隐性信息和背后的文化符号很感兴趣。我总觉得,电影不仅仅是屏幕上闪烁的光影,它更是我们时代的一种集体意识的投射,而性别,无疑是其中最重要、也最被关注的议题之一。我一直好奇,导演们是如何在叙事中巧妙地构建、挑战,甚至是颠覆我们对性别刻板印象的认知的?他们又是如何通过镜头语言、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方式,来传达或隐喻他们对性别议题的理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那些平时可能被忽略的细节,是如何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性别论述力量,影响着我们对周遭世界的感知。我希望它能像一把钥匙,打开我理解电影和性别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大门,让我能够更深入地、更有批判性地去欣赏每一部电影。
评分读完《叙事电影与性别论述》的目录和导论,我最大的感受是,这绝对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书。作者似乎花了非常大的力气去梳理和构建一个有条理的分析框架,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我看到了很多我之前没有想过,或者说没有能力去联系的理论视角,比如女性主义的各个流派,以及它们如何被运用在电影的解读上。老实说,有些概念我需要反复琢磨,甚至要借助于其他资料来帮助理解。但这种“啃硬骨头”的感觉,恰恰是我享受阅读的乐趣所在。我喜欢那种学习新知,然后能够运用这些新知去重新审视熟悉事物的过程。对我来说,电影观赏就不再只是单纯的娱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智力上的探险。我想这本书提供的,就是那种能够指导我们进行深度分析的工具。我很期待看到书中是如何将这些复杂的理论,具体地应用到那些经典或者有代表性的叙事电影中的,希望能从中获得一套能够自我训练的观影方法,以后看电影的时候,就能更有意识地去关注那些性别议题的呈现方式。
评分说实话,《叙事电影与性别论述》这本书,我买回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一直还没能真正坐下来好好读完。每次翻开,看到那些深入的分析和引用的文献,就觉得需要一个非常专注的时间和心境。不过,每一次的短暂翻阅,都给了我一种“信息量巨大”的震撼感。我个人一直对台湾本土电影中对于性别议题的处理方式特别好奇。我们台湾的社会文化,在性别观念上经历了很大的变迁,从过去比较传统的模式,到如今更加多元和开放的社会氛围。我特别想知道,这些变化是如何在我们的电影中体现出来的?那些台湾导演们,在创作过程中,有没有特别去关注,或者说,有没有不自觉地就反映出这种社会心态的转变?这本书会不会有一些台湾电影的案例分析?如果能看到一些我们自己熟悉的电影,被用如此细致和学术的眼光去剖析,那对我来说,会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经验。我期待这本书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是如何通过电影这个媒介,来不断地塑造和反思性别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