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电影的第一本书,有志电影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知名导演李祐宁入行近三十年的实战经验分享
最新的数位电影技术,最完整的电影拍摄计画手册
一部电影,是经过各种不同的组织、团队、数不清的人力通力完成的,如此庞大的工作团队,就如同一个工业体系,这就是为什么电影会被称为「电影工业」的原因。大制作的电影与小成本的独立制片,也许在资金上有多寡的不同,但不论是何种电影,制作上都有相同的流程,都要经过前制、制作和后制等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又有相同的内容和环节,每一部电影在前制期都是由剧本、企画书开始,然后要筹募资金、挑演员、开会、准备、签约。而制作阶段,同样是拍摄、录音、演戏。到了后制时期,就是沖底片,然后做剪接、配音、配乐到上映。经过了这三个阶段,一部电影就诞生了!
本书为知名导演李祐宁入行三十年的实战经验的最新版本,从本土电影制片的观点出发,并详细介绍最新的数位电影技术、工具、技巧,然后进一步介绍好莱坞电影工业运作实务。教你怎么写企画书、筹钱找人、勘景拍摄,乃至于沖印、剪接、发行。
本书从剧本、企画、筹募资金、挑演员、开会、准备、签约、拍摄、录音、演戏、沖底片、剪接、配音、配乐,一次搞定电影制作流程,并大量引用各种表格与个案研究,是一本土生土长电影人的教战守则。
书中也完整收录最新的辅导金与各项补助办法,提供丰富的实务参考资料与实用表格、合约范本,毫不藏私,与你完全分享。
本书特色
电影拍摄实用工具书
领域知名代表人物的实战经验分享
热门议题与国片热潮
作者简介
李祐宁
出生于台北,淡江大学教资系毕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影剧学院电影制作硕士,为国内资深电影导演,有丰富的电影制作经验与全球主要华语电影市场的深厚电影人脉,并长期从事电影教育工作三十年。
共执导剧情片11部,监制23部,影视产业资历长达30年,现任台北市政府电影委员会委员,中州技术学院视讯传播系专任教授,台南艺术大学南方电影工作坊兼任副教授,同时担任中华民国电影导演协会理事,中华电影制片协会常务理事,经济部文化创意计画技术审查委员,新闻局优质影视节目评审召集委员,电影辅导金评审委员、征选优良剧本评审委员、九十七、八年度电视金钟奖、金曲奖评审委员。
电影代表作品:《老莫的第二个春天》、《父子关系》、《杀手輓歌》、《竹篱笆外的春天》、《老科的最后一个秋天》、《流浪舞台》、《游戏规则》、《爷爷的家》等剧情片。其中《老莫的第二个春天》赢得1985年金马奖最佳影片,1999年被《亚洲週刊》选为「二十世纪中文电影经典100」。
曾任中央电影公司制片部、电视部经理,六年间共监制23部剧情片(包含多部跨国合制);台北金马影展执委会秘书长;中华民国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祕书长;国际艾美电视奖亚太地区评审(Jury, International Emmy Awards for Television);淡江大学、辅仁大学讲师、世新大学兼任副教授;并获1992年中兴文艺奖章「年度最佳导演」。
目前仍持续电影、电视创作及学术着作,并经常应邀至两岸三地各大学院校影视专题讲座。2010年进行国片辅导金电影《面引子》(Four Hands)的拍摄。
《如何拍摄电影》三版自序
除了热情与梦想之外……
2010年8月7号,农历6月27日,立秋。北京的气候总算凉了下来,我来北京拍摄《面引子》(Four Hands)转眼已经过了两个多星期了,工作虽然劳累,心境却异常地愉快。这部影片是典型的两岸co-production合作模式,台湾电影人共来了二十七位,加上大陆七十位左右的工作人员,组成将近一百人的摄制组,算是稍具规模的中型电影制作。我非常感谢台湾电影辅导金的支持,让这部赢得98年度电影辅导金的影片能够顺利开拍,实在很有缘。
我在《如何拍摄电影》这本书中非常详细地介绍了最近几届辅导金的办法与企划案的制式规格及写法,并且列出了电影分组理念与制作预算的规画,让许多没有缘分进入大专院校电影或影视相关科系的年轻学子们,能够看到本书中的辅导金企划案,由此得到正确的电影资讯,而这也是本书在近五年来于电影教科书市场中销售出奇地好的原因,几乎每一年都有数百位的年轻朋友购买这本「电影经验谈」的手册。我在大学执教多年,修我课的学生们几乎都熟读了本书的「剧本写作」以及「辅导金企划案」两章,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大家对于这本书中介绍的电影相关器材也颇感兴趣,因此今年的最新版中,我花了很长时间完成E世代数位电影制作一章,让最年轻的影视尖兵们能够从数位电影的拍摄中,领略电影制作的奥祕及美学。为了逼真起见,我甚至到阿荣片厂实地拍摄最新的数位电影摄影及D-21的相片,也同时介绍了这两年来市场上相当受到欢迎的RED1数位摄影机,希望能让大家了解数位电影拍摄已是不可避免的潮流。但我相信底片电影仍然会永久存在于电影制作的领域中。
《面引子》一片便是用柯达底片以及ARRI 535电影摄影机拍摄,很多年轻朋友都关心我为什么不尝试数位电影拍摄,然后再磁转胶地输出?原因是,我始终坚信我是一名资深电影导演,我无法忘怀电影底片带给我的感情以及美感。
从资深电影人的角度切入年轻世代的最新电影拍摄理念与方法,应该是这个最新版本书籍中的核心论述,我希望年轻电影人能够做一个比较,也许在新的世代里,你们可能永远无法尝试用底片拍摄电影了,我认为那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在大陆工作期间,我也从电影制片的经验中交到不少资深电影界朋友,大陆影片制片组有外联制片、生活制片、现场制片,以及演员副导等等职位,这对台湾同组的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也让我们在这次的合作中看到华语电影制作必须重新思考如何整合两岸电影人以及全新的剧本题材。在这本书的再版中,我也用《面引子》的电影剧本企划案以及预算规画来分析电影制作的全新理念,期望年轻朋友们看了这个case study以后,能够了解电影制作除了热情与梦想之外,最重要的是如何组成一个实际有效以及专业的制作团队,挑战未来无法想像有多大的华语电影市场。总有一天,华语电影市场可以自给自足,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也就可以和好莱坞电影界分庭抗礼。
我在大学执教电影制作与剧本写作总总已过了二十多年,回想起来,许多目前电影界的中生代工作人员都修过我的课,或是看过我写的这本书,也有不少我的学生发Email给我,希望我能在繁忙的教学生活与电影创作中可以重新修订《如何拍摄电影》,让它的资讯与电影制作方法、器材、预算规画、我国电影政策有最新的整理与介绍。
非常感谢商周出版编辑部的同仁们,在过去一年里不断地督促我能够修订这本电影制作书,回馈广大的读者群;今年暑假总算完成了最新修订版本,用全新的面貌呈现给每一位读者。最后预祝台湾的影视尖兵能够稳当、顺利的踏出每一步,让我这名电影老兵能够继续勇往直前地带领大家永远走下去,开拓全新的电影市场。
**评价四:** 我一直覺得,電影不只是視覺的饗宴,更是情感的傳遞。而要讓情感準確地傳達給觀眾,就必須在拍攝的每一個環節都用心。我之前也看過不少關於攝影的書籍,但總覺得它們太過強調技術面的「怎麼拍」,卻忽略了「為什麼要這樣拍」。這次拿到《如何拍攝電影(第三版)》,我才發現,原來一部好的電影,背後蘊含著如此細膩的思考。這本書讓我最印象深刻的部分,在於它對於「敘事」的強調。它不只是教你如何運用鏡頭,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運用鏡頭來「說故事」。 它深入探討了「分鏡表」的意義,以及如何透過分鏡表來規劃整個影片的流程,讓每一個鏡頭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書中對於「演員表演」的指導也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只是教你如何捕捉演員的表情,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引導演員進入角色,讓他們的表演自然而真實。我特別喜歡它關於「電影美學」的討論,它不僅僅是談論光影、構圖,更深入探討了色彩、動態、節奏等元素如何共同作用,營造出電影獨特的氛圍和情感。它會引導你思考,為什麼一個特寫鏡頭能放大角色的情緒?為什麼一段慢鏡頭能營造出悲傷的氛圍?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卻是構成一部優秀電影的關鍵。它讓我明白,拍攝電影不只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需要有對人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對情感的細膩捕捉。閱讀這本書,就像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電影大師對話,他用最真誠的語言,分享著他對電影的熱愛與堅持。
评分**评价一:** 哎哟,我跟你說,這本《如何拍攝電影(第三版)》簡直是我最近的救星!話說我一直有個導演夢,總覺得自己腦袋裡裝著好萊塢等級的劇本,但一拿起手機想拍,腦袋就一片空白,構圖、打光、運鏡,聽起來都好專業,感覺門檻好高。以前也亂看一些網路影片,但都零零散散的,有時候講得太淺,有時候又太深奧,而且很多都是國外的,看著都霧裡看花。這次朋友推薦我這本,說第三版更新了很多東西,而且是台灣人寫的,講話的口氣比較貼近我們,我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買了,結果真的驚為天人! 它不像我之前看的那種,一開頭就講一堆理論,而是很實際地從最基礎的開始。像是「什麼是鏡頭語言?」、「怎麼讓畫面更有故事感?」這些聽起來好像很抽象,但書裡面的圖文並茂,舉的例子也都是我們平常看電影會遇到的,一下子就懂了。而且它還會教你怎麼運用現有的設備,像我這種小資族,手機就是我的主要工具,它會告訴你怎麼用手機拍出電影感,怎麼找光,怎麼簡單的收音。我最喜歡的是它有講到「場景設計」和「演員指導」,這部分我之前都覺得是專業演員和場務的事,但書裡面的說明,讓我發現原來自己在家裡,或是找幾個朋友,也能創造出不錯的氛圍。真的,如果你跟我一樣,對電影製作充滿熱情,又覺得無從下手,這本書絕對是你的第一本入門聖經。它讓你覺得,拍電影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你可以一步一步去實現的目標。
评分**评价三:** 家裡有個小時候就夢想當導演的阿宅,平常沒事就在追星、看劇,結果有一天突然說要自己拍短片!身為老母,我當然是支持,但看他拿著手機在那邊東喬西喬,拍出來的東西我都看不懂,又聽不懂他在說什麼「景深」、「構圖」、「濾鏡」。後來我朋友推薦我去買一本《如何拍攝電影(第三版)》,說是給新手看的,而且內容很紮實。我一開始還半信半疑,想說這年輕人的東西,我老太婆看得懂嗎?結果一翻開,就讓我眼睛一亮。 這本書的排版很舒服,不會密密麻麻全是文字,有很多實際的照片和示意圖,而且講的都是很基礎、很實用的東西。像是怎麼拿穩手機才不會晃?怎麼樣的光線才不會拍出陰陽臉?怎麼讓畫面看起來更「對稱」,或是故意「不對稱」來製造張力?我都看得懂!更讓我驚喜的是,書裡還教小孩怎麼跟家人朋友「演戲」,怎麼引導他們說出自然的話,這對我這個完全不懂演藝圈的人來說,真的太有幫助了。他還教小孩怎麼「寫劇本」,怎麼樣從一個簡單的想法,發展成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我真的覺得,這本書不只教小孩拍電影,更是在培養他的觀察力、想像力,還有團隊合作的精神。現在看他拍的東西,雖然還是有點粗糙,但起碼我能看懂他在拍什麼了,而且他也會跟我討論一些畫面要怎麼處理,甚至還會問我意見!這真的讓我很開心,覺得他不再是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而是有辦法將想法具體呈現出來。
评分**评价五:** 作為一個資深的電影迷,我總是對幕後製作的每一個環節都感到好奇。從最初的劇本發想,到最後的剪輯配樂,每一個環節都像是一個精密運轉的齒輪,共同推動著電影的誕生。這次有機會拜讀《如何拍攝電影(第三版)》,我終於有機會深入了解這個迷人的過程,而且它真的給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啟發。我之前總以為,要拍出一部好電影,需要非常昂貴的設備和龐大的製作團隊,但這本書顛覆了我的想法。 它讓我了解到,即使是使用最基礎的設備,例如手機,也能拍出富有電影感的作品,重點在於如何運用技巧和創意。書中對於「燈光運用」的講解,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它不只教你如何打光,更教你如何利用自然光,以及如何透過燈光的明暗對比,來塑造場景的氛圍和人物的情緒。我特別喜歡它關於「剪輯節奏」的分析,它讓我明白,剪輯不只是把鏡頭串起來,更是透過畫面的長短、組合,來影響觀眾的情緒和觀影體驗。它甚至會探討如何透過「音效」來增強畫面的衝擊力,以及如何選擇恰當的配樂來烘托劇情。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能夠將看似複雜的電影製作流程,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步驟,並且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來闡述,讓即使是完全沒有接觸過電影製作的讀者,也能輕鬆入門。它讓我對電影製作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也激發了我更多關於電影的想像。
评分**评价二:** 我是一個剛畢業、對於影像製作還在摸索階段的學生,一直以來都對電影的「後製」部分充滿好奇,也覺得那是讓影片「活起來」的關鍵。市面上關於剪輯、特效的書很多,但我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好像都著重在軟體操作,卻沒有深入探討「為什麼要這樣剪?」、「為什麼要加這個特效?」這本書《如何拍攝電影(第三版)》我其實是誤打誤撞看到的,當時想找一些關於「視覺敘事」的資料,沒想到翻開後,才發現它徹底改變了我對電影製作的認知。 它不只是告訴你怎麼拍,更重要的是它在探討「如何說故事」。書裡很多章節都在講「鏡頭的心理學」、「如何透過剪輯營造情緒」,我讀到後來,簡直是拍案叫絕!原來一個簡單的推軌鏡頭,可以帶出人物的孤獨感;原來快速剪接,可以放大角色的焦慮。它也花了很大的篇幅講「聲音設計」,這部分真的超乎我的想像,我以前都以為聲音只是配角,但書裡強調了聲音在營造氣氛、推動劇情上的重要性,還分享了很多小撇步,像是怎麼利用環境音來增加寫實感。甚至還有關於「色彩學」的討論,它會告訴你不同顏色帶來的心理感受,以及如何運用色彩來強化影片的主題。老實說,我原本以為這本書的重點會放在技術操作,但它卻能把理論講得如此深入淺出,並且與實際的拍攝技巧緊密結合,真的讓我覺得非常受用。這不只是一本教學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電影人,在跟你掏心掏肺地分享他的創作心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