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败犬女王到PS男,
从艋舺到一页台北,
当电影、电视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我们对它到底了解多少?
认识电影与电视的发展与风格,一本一定要读的书。
看电影、开电视是现代人最大的休闲娱乐,我们总是坐在萤幕前为电影而哭、为电视而笑,我们已经很习惯电影电视画面的绚烂缤纷、立体真实,我们也已经很熟悉电影电视画面的呈现方式、特殊效果。
但是,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电影只是一幕「火车到站」的画面吗?你知道早期的电视剧都是採用摄影棚直播方式吗?你知道影视画面的景框比例其实是尝试模拟人眼观察范围的比例吗?你知道蒙太奇理论的「库里肖夫效应」吗?
《战舰波坦金号》的「敖得萨阶梯」动人心魄,其实是因为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城南旧事》的主题音乐《骊歌》,其实是影片中最煽情的一段乐章;导演如何将满口粗话的「巴顿将军」塑造成美国精神的象征;电视剧《围城》如何将小说的语言艺术在视听艺术中重现;纪录片《流年》如何准确地捕捉人物的内心世界;MTV《庄稼汉》如何以四分多钟的时间呈现黄土高原的宽厚素朴。
《影视艺术欣赏》,一本关于电影与电视的导论,它详述了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东方与西方不同的发展风格,从支撑影视艺术发展的科技到如何鑑赏影视艺术,本书都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作者简介
张健(1949-)
北京人,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专业委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美国《当代世界文学‧中国版》主编。
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戏剧影视艺术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多年,出版着作十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代表性着述有《中国喜剧观念的现代生成》(专着,2005)、《中国现代喜剧史论》(专着,2006)、《试论林语堂的幽默思想》(论文,1993)、《中国现代喜剧观念总体特征论》(论文,1994)、《喜剧的守望——当今喜剧性影视创作漫议》(论文,1998)、《试论李健吾喜剧的深层意象》(论文,2000)、《中国话剧百年述论》(论文,2002)、《论中国喜剧观念现代转型的历史意义》(论文,2006),主编有《新中国文学史》(上下卷,2008)等。
序
前言
电影的历史及其艺术特性
第一章 世界电影简史
第一节 电影初兴
一、电影之父:路易.卢米埃
二、电影魔术大师:梅里爱
三、蒙太奇的发明者:布赖顿学派
四、电影艺术的奠基人:格里菲斯
五、德国:表现主义学派
第二节 成熟之路
一、色彩班斓的法国电影
二、风格多样的苏联电影
三、美国电影的好莱坞戏剧化模式
四、义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第三节 走向颠峰
一、义大利的「政治电影」
二、纷繁多姿的哲理化电影
三、科幻电影
四、民族化的日本电影
第四节 众声暄哗
一、多元化的美国电影
二、弘扬民族文化巧英国电影
三、走出低谷的法国电影
四、前苏联的电影空间
第二章 中国电影简史
第一节 中国的早期电影
第二节 「十七年」和「文革」时期的电影
一、新中国电影的建立和稳步发展阶段(一九四九至一九五七年)
二、新中国电影的曲折发展阶段(一九五八至一九六五年)
三、「文革」时期的电影(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
第三节 新时期的电影
一、电影的复甦与徘徊(一九七六至一九七八年)
二、电影的深化与初步繁荣(一九七八至一九八三年)
三、一九八○年代中期以来的电影
第四节 台港电影史略
一、台湾电影
二、香港电影
第三章 电影艺术的基本特性
第一节 综合性的艺术
一、科技进步与电影艺术
二、综合的时空艺术
三、电影的分类
第二节 电影艺术的造型
一、构图
二、光影、色彩和音响
三、电影音乐和电影歌曲
四、象征
第三节 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段
一、镜头的运用
二、蒙太奇
三、长镜头与场面调度
电视的历史及其艺术特性
第四章 电视发展今昔
第一节 电视技术的成熟与传播的扩展
一、从硒的发现到数位化电视
二、从区域性试播到电视网路
第二节 电视艺术的诞生与成熟
一、世界电视剧发展概况
二、中国电视剧发展概况
三、中国电视文艺节目发展概况
第五章 电视特性与电视艺术
第一节 电视作为传播媒介
一、无线电眼睛
二、讯息「全息化」的冷媒介
三、视觉形象的即时共享
第二节 电视中的画面与声音
一、什么是电视画面
二、电视画面的特点
三、电视中的声音
第三节 电视节目与栏目
一、对电视节目与栏目的认识
二、电视节目栏目化
三、电视节目与栏目的分类
第四节 电视文艺类节目
一、电视文艺节目
二、电视剧
第五节 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纪实之美
二、虚幻之美
三、综合之美
四、开放之美
影视艺术鑑赏的理论与实践
第六章 影视艺术鑑赏理论
第一节 高山流水觅知音─影视艺术鑑赏的性质
第二节 音律之耳与色彩之眼─影视艺术鑑赏力
第三节 追寻美的奥秘─影视艺术的鑑赏过程
一、影视艺术语言感知
二、影视艺术形象重建
三、影视艺术意蕴体悟
第七章 影视艺术鑑赏实践
第一节 史诗之绝唱 电影之丰碑─《战舰波坦金号》鑑赏
第二节 淡淡的相思 沉沉的哀愁─《城南旧事》鑑赏
第三节 书生意气 军人本色─《巴顿将军》鑑赏
第四节 人生城堡 世事百态─电视剧《围城》鑑赏
第五节 民间艺术史诗─电视纪录片《流年》鑑赏
第六节 黄土歌魂─MTV《庄稼汉》鑑赏
注释
附 录
附录一 美国电影「奥斯卡奖」历届获奖影片
附录二 坎城国际影展「金棕榈奖」历届获奖影片
附录三 中国电影「金鸡奖」历届获奖影片
附录四 《大众电影》,「百花奖」历届获奖影片
主要参考书目
台湾版校阅后记
序
这本关于电影与电视的艺术鑑赏导论,内容颇丰富、视角颇多元;尤其是论及欧、美、日等世界主要地区的电影发展背景,以及仅仅分别有一百余年与半个多世纪历史的电影与电视科技∕艺术的特性及其鑑赏理论上,可称言简意赅的入门。
老实说,我一开始拿到《影视艺术欣赏》这本书,心里是有点打鼓的。毕竟“艺术欣赏”这四个字,听起来就有点高高在上,感觉会充斥着各种我听不懂的专业术语,还有那些哲学、美学的大道理,对我这种只想轻松看个电影放松一下的普通观众来说,可能会有点消化不良。但是,翻开书之后,我的顾虑就消失了一大半。作者的笔调很亲切,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拉着你一起聊电影。他不是一股脑地灌输知识,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段段生动的电影片段分析,慢慢引导你进入电影的魅力世界。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里有一章专门讲了“电影的语言”,比如景别、镜头运动、构图等等,这些概念听起来很专业,但作者用我们熟悉的电影场景来举例,比如某个角色特写时那种无声的呐喊,或者镜头摇移时那种身临其境的紧张感,让我瞬间就明白了这些手法在传达情感时有多么重要。看完之后,再去看那些平时觉得“还不错”的电影,突然就能发现很多以前忽略的细节,感受到导演的匠心独运。这本书就像一个导游,带我重新认识了那些我以为已经很熟悉的电影,也让我对未来的观影体验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拿到《影视艺术欣赏》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它不同于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电影介绍。作者在序言里就强调了“观影不应止于娱乐”,这句话让我深有同感。我一直觉得,好的电影应该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思考,而不仅仅是短暂的感官刺激。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这种期待。它没有罗列大量的电影片单,而是深入剖析了电影艺术的核心要素,比如叙事、视听语言、类型片分析等等。作者的讲解非常系统,而且逻辑清晰,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掌握欣赏电影的方法。我尤其喜欢他关于“叙事结构”那一章的分析,将不同的叙事模式,比如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多视角叙事等等,用非常生动的例子进行讲解,让我对电影的故事情节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收电影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地去分析、去品味、去感受电影所传达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电影艺术殿堂的大门。
评分拿到《影视艺术艺术欣赏》这本书,感觉就像是收到了一份精心准备的厚礼。书的封面设计就很吸引人,那种复古又不失现代感的风格,让我立刻就产生了想要深入了解的冲动。打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者对影视艺术发展历程的梳理,从默片时代的辉煌,到有声电影的诞生,再到色彩、宽银幕技术的革新,就像一条清晰的时间轴,将电影艺术的演变过程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具体影片时,那种既有宏观的艺术史视角,又有微观的细节解读。他不会仅仅停留在介绍剧情,而是深入挖掘影片的叙事结构、人物塑造、视觉风格,甚至是如何通过声音和音乐来营造氛围。比如,在讨论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时,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几部代表作,而是深入分析了当时意大利社会的背景,以及这种电影风格是如何反映现实、触动人心的。读到这一部分,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了电影作为一种社会记录和情感表达的力量。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我“欣赏”电影,更是在引导我“理解”电影,理解它背后的文化、历史和人性。
评分《影视艺术欣赏》这本书,光听名字就觉得很有分量,而且一看作者在序言里洋洋洒洒写下的那些对电影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就让人期待值拉满了。拿到书的那一刻,纸质印刷都挺舒服的,拿在手里有种踏实感。我一直觉得,电影不只是光影的堆叠,它承载了太多时代的烙印、人性的光辉与暗淡,还有导演们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本书,我感觉就是一座宝库,里面藏着各种解读电影的钥匙。从古典好莱坞到新浪潮,从欧洲艺术片到亚洲电影,作者都信手拈来,而且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结合了大量具体的电影案例,比如《公民凯恩》的镜头语言,《教父》的叙事结构,《两杆大烟枪》的非线性叙事,等等。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蒙太奇”那一章,作者用很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解了不同蒙太奇手法对观众心理的微妙影响,读完之后再去看那些经典片段,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像是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能看到镜头背后的心思。对于我这种平时看电影只注重剧情和演员的观众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让我对电影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欣赏。
评分《影视艺术欣赏》这本书,对我来说,真的可以说是“相见恨晚”。我一直是个电影爱好者,大小银幕看了不少,但总感觉隔靴搔痒,很多时候只是被剧情或者演员吸引,对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却知之甚少。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我对电影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理解。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没有用那种枯燥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非常个人化、充满感情的方式来解读电影。我记得有一章讲到“镜头语言的魅力”,作者分析了特写镜头如何放大角色的情绪,长镜头如何营造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这些都让我茅塞顿开。以前看电影,顶多就是觉得“这段演得真好”,但现在我能开始理解,为什么这个镜头要这样拍,为什么这样拍能产生这样的效果。而且,作者的选材也非常广泛,从好莱坞的商业大片到欧洲的独立艺术片,从经典老片到当代的佳作,都有涉猎。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新的发现之旅,让我看到了电影艺术的多元性和无限可能性。这本书让我对电影的理解从“看热闹”变成了“看门道”,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观影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