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性地梳理和介绍了20世纪西方修辞学的重要理论。书中不仅概括当代西方修辞学的发展轨迹和总体特征,也评论了西方学者对于修辞学的新见解,包括学科认识、研究取向及理论建构等重大问题。其中关于修辞学的范围、目的、性质、客观基础等基本理论的分析介绍,均充满新意。透过研读、认识西方修辞学理论,中文读者将能对现今的语言及修辞有更深、更透彻的了解。
本书特色
1.由希腊罗马时代开始,详细介绍当代西方修辞学的历史及演进。
2.对当代西方修辞学的理论、学者进行详尽分析与评论
3.由历史的广大范围,逐渐将论述缩小至当代理论与学者,使读者先具有对修辞学的概念,进而深入认识并学习理论的部分,能让读者循序渐进的了解这门学问。
作者简介
温科学
现任广西大学教授。广西玉林人,1953年生。1977-1981年先后就读于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厦门大学。1989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8-1999年留学美国洪堡州立大学电脑科学系、纽约市立大学语言学博士班。200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广西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英语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着作有《英语教学新思路》(译着)、《中外名人名言荟萃》(编译着)等五部。另发表英美修辞学与比较修辞学论文二十余篇。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当代西方修辞学概览
第一节 西方修辞学思想源流
第二节 当代西方修辞学的演变
一、20世纪初的西方修辞学
二、西方修辞学的复兴
三、战后西方修辞学
四、新修辞学运动与西方修辞学的繁荣
第三节 当代西方修辞学的总体特征
一、修辞学范围的扩展
二、修辞目的的重新考虑
三、修辞学的多元化及学科交叉特点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当代西方修辞学理论评述
第一节 当代西方修辞学对本学科的认识
一、当代西方修辞学的复杂性
二、修辞学家布赖恩的观点
三、哲学家内坦森的观点
第二节 修辞学与哲学
一、当代西方修辞学的理论基础
二、20世纪修辞哲学的兴起和发展
三、后结构主义修辞哲学
第三节 修辞学理论与社会意识型态
第四节 修辞学理论与论辩.
第五节 当代西方修辞批评
一、修辞批评的性质、目的、物件和方法
二、当代西方修辞批评体系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当代西方主要修辞学说评述
第一节 理查兹的修辞哲学
一、理查兹的着作与修辞思想
二、关于意义的理论
三、关于理解与消除误解的研究
第二节 柏克的修辞本质论与「戏剧主义」
一、柏克的着作与修辞思想
二、修辞的本质
三、戏剧主义与「五位一体」论
第三节 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与论辩理论
一、佩雷尔曼的着作与修辞思想
二、听众中心论
三、论辩的出发点
四、在场与交流理论
五、论辩的技巧
第四节 图尔明的实用论辩及其结构模式
一、图尔明的着作与修辞思想
二、理论论辩与实用论辩
三、实用论辩的组成部分
第五节 韦弗的「新柏拉图主义」修辞学
一、韦弗的着作与修辞思想
二、从文化批评到修辞教育
三、世界观在修辞上的体现──关于论辩类型的讨论
四、修辞学与辩证法
第六节 葛雷西的「新人文主义」修辞学
一、葛雷西的着作与修辞思想
二、人文主义与科学传统
三、维科对葛雷西修辞思想的影响
四、隐喻:天赋的语言显示
五、言语类型
六、修辞学的意义
第七节 哈伯玛斯的沟通理论
一、哈伯玛斯的着作与修辞思想
二、哈伯玛斯对沟通的探索
第八节 傅柯的话语理论
一、傅柯的着作与修辞思想
二、傅柯的话语理论
第九节 本章小结
当代西方主要修辞学理论家着作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推荐序
罗伯特.福兰克
自从西元前5 世纪开始,修辞学就是西方文化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在其后2500 年的时间里,由研究修辞学而产生的讨论直接影响了西方学习和管理的传统。西方修辞学研究可分为几个方面。古典时期的修辞学研究包括古希腊(智者派修辞家和亚里斯多德)和罗马时期。由于罗马共和制度的衰落和罗马帝国统治的消亡,修辞学更为注重的是形式而不是内容。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中世纪、文艺复兴乃至现代时期。直到20 世纪初,修辞学才开始在西方复兴。尽管人们仍然能够发现亚里斯多德的影响,但修辞学者开始用当代的眼光去发展修辞学理论。20 世纪的修辞学家提供了理论和思想去考察语言与公共演说的传统研究,同时也探索了知识、美学、政治学、意识型态和权力。
我最近到中国,非常高兴地见到广西大学的温科学博士,有幸与他讨论了他正在撰写的这部在中国率先研究西方修辞学理论的学术着作。温博士的书概括了20 世纪对美国乃至西方修辞学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伟大修辞学思想家。我尤其感到高兴的是,能够介绍理查.韦弗、I. A. 理查兹、史蒂芬.图尔明、肯尼斯.柏克,以及米歇尔.傅柯等修辞学家的思想给中国的大学生。我相信,中国学生通过了解西方的修辞学理论,将会更好地理解西方的思想方式。温博士对中西方修辞学思想的比较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西方的学者和学生也要学习中国的修辞学方法和理论,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思想。
我们进入了21 世纪,东西方的公民彼此间都需要进一步了解对方。我想,再也没有什么学术研究领域比修辞学更能促进彼此的理解。温博士把这些西方修辞学思想引进中国,他的努力一定会受到赞扬。
美国肯塔基州摩尔黑德州立大学 2002 年12 月2 日
《当代西方修辞学理论导读》这本书,如同一场酣畅淋漓的思想激荡,让我对修辞学的理解从模糊走向清晰,从浅薄走向深刻。作者以其卓越的洞察力,为我们勾勒出了当代西方修辞学理论的宏伟图景。书中对“认知修辞学”的介绍,让我看到了语言的理解如何与人的认知过程紧密相连,以及修辞策略如何巧妙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这种将语言与认知科学相结合的视角,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解人类沟通的框架。同时,作者对“批判性修辞学”的深入解读,也让我认识到修辞学在社会实践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各种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分析,我深刻理解了修辞如何被用作维护权力、压制异见,以及如何被用来挑战不公、争取解放。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我开始用一种更加审慎和质疑的眼光去审视自己所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和话语,并试图去理解它们背后的运作机制。阅读这本书,就像是经历了一次智识上的“洗礼”,让我对语言的力量和其所承载的意义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认识。
评分在翻阅《当代西方修辞学理论导读》之前,我对修辞学的认知仅停留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总觉得它离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有些遥远,似乎只属于学者们的象牙塔。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从第一页开始,我就被其新颖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深深吸引。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理论,而是巧妙地将它们置于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之下,让我们看到修辞学如何在广告、政治演讲、网络传播、甚至日常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书中对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修辞学、批判修辞学等当代思潮的介绍,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这些复杂理论时,并没有回避它们的争议性和多义性,而是鼓励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举个例子,在探讨“后现代修辞”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其等同于“后现代主义的修辞”,而是细致地梳理了后现代思想对传统修辞观的冲击,以及由此衍生的新的修辞实践和理论。这其中涉及对“真理”、“作者”、“意义”等核心概念的重新审视,让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修辞学作为一门不断演进的学科所具有的生命力。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回顾自己过去的一些交流经验,惊讶地发现,原来许多看似不经意的言语和表达,都蕴含着深刻的修辞学原理。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理解人类沟通奥秘的大门。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读物,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参与世界、如何更有效地表达自我的行动指南。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语言、沟通、文化以及当代社会思潮感兴趣的朋友。
评分《当代西方修辞学理论导读》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近几年来读到的最具有启发性的学术著作之一。它并非一本单纯的教科书,而是通过一种非常动态和批判性的视角,引领读者进入当代西方修辞学研究的宏大图景。作者的叙述逻辑清晰,但又充满了个性化的见解,使得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我特别被书中对“后结构主义修辞”的解读所吸引,作者并没有简单地介绍福柯、德里达等人的观点,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思想如何挑战了传统修辞学关于作者、意义和真理的根本假设,从而开启了对权力、意识形态和话语构建的全新研究路径。这种对理论演变的深刻洞察,让我看到了修辞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不断自我革新和拓展。书中对于“批判性修辞学”的阐述,更是让我看到了修辞学在社会正义和解放方面的潜力。作者通过分析各种社会运动和批判性话语,展现了修辞学如何成为抵抗压迫、争取权利的有力工具。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我的思维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启发。我开始用一种更加审慎和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自己所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和话语,并试图去理解它们背后的运作机制。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修辞学不仅仅是关于“如何说”,更是关于“为何这样说”以及“说出来的意义是什么”。
评分初次翻阅《当代西方修辞学理论导读》,我便被其深邃的思想和广阔的视野所震撼。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修辞学家的观点,而是以一种极具批判性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当代西方修辞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核心议题。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巧妙地将各种理论置于其历史和社会语境之中,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鲜活和易于理解。我尤其对书中对“媒介修辞”和“数字修辞”的探讨印象深刻。在如今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这些新兴的研究领域显得尤为重要。作者通过分析各种网络平台、社交媒体上的话语现象,揭示了新的技术媒介如何重塑了修辞的实践和理论。这种对时代前沿问题的敏锐捕捉,让我感受到了修辞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生命力。此外,书中对“身份修辞”的讨论,也让我深受启发。作者引导我们思考,人们如何通过语言来建构和表达自己的身份,以及这种身份的构建如何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这种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关注,使得修辞学不再仅仅是一门关于说服的学科,而是成为了一门关于人、社会和意义的深刻探讨。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认识世界的大门,让我对语言的复杂性和力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当代西方修辞学理论导读》这本书,如同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当代西方修辞学研究的璀璨星空。作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精妙绝伦的理论画卷。从对传统修辞观的批判性反思,到对符号学、话语分析、批判性修辞学等新兴领域的深入挖掘,本书都展现了其独特的学术品味。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后现代修辞”的解读,作者并没有将其简单地等同于某种具体的风格,而是着重探讨了后现代思想如何动摇了传统修辞学关于作者、目的和意义的稳定基础,并由此催生了对多元、碎片化、去中心化话语的关注。这种对理论的溯源和梳理,让我对修辞学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此外,书中对“修辞的伦理维度”的探讨,也令我深思。作者引导我们思考,在信息传播日益便捷的今天,修辞的责任与道德约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各种社会现象的分析,我深刻认识到,修辞的力量既可以用于建设,也可以用于破坏。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一种批判性的反思能力,让我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去探究其背后的逻辑和意图。
评分当我翻开《当代西方修辞学理论导读》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期待它能给我带来多么颠覆性的体验,毕竟“修辞学”听起来总带着一股学院派的疏离感。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将我牢牢吸引住了。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更像是一次引人入胜的思想漫游。作者以一种非常连贯且具有启发性的方式,将从早期思潮到当下最前沿的修辞学理论一一呈现。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修辞在日常实践中的应用”这一章节的深入探讨。书中通过对广告宣传、社交媒体传播、甚至是电影叙事的分析,生动地展示了修辞学理论是如何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塑造着我们的认知和情感。这种将宏大理论与微观实践相结合的手法,让我对修辞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我开始意识到,修辞学并非只属于专业人士,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书中对于“符号学”、“接受美学”等与修辞学密切相关的理论的介绍,也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明白了语言的意义是如何在互动中被创造和协商的。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书中所讨论的观点,并尝试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印证。这种主动的思考过程,让我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真正地消化和吸收。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让我对语言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在阅读《当代西方修辞学理论导读》之前,我对修辞学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的技巧层面,觉得它不过是一些让话语更具感染力的方法。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认知,让我看到了修辞学作为一门深刻理解人类沟通、社会文化乃至权力运作的理论体系的真正价值。作者以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方式,将西方修辞学的发展脉络和核心理论一一展现,从对古典修辞学的超越,到对符号学、话语分析、批判性修辞学等前沿理论的深入探讨,本书都展现了其独特的学术魅力。我尤其被书中对“身体修辞”和“情感修辞”的介绍所吸引,它们将修辞学研究的视野从纯粹的文本和话语,拓展到了人的身体经验和情感体验,让我看到了修辞学更具包容性和活力的面向。通过对大量生动案例的分析,比如广告的视觉冲击、政治演讲的情感煽动、以及网络社交媒体中的语言博弈,我才真正体会到修辞学是如何在不经意间塑造着我们的认知、影响着我们的情感,甚至左右着我们的行为。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让我对语言的复杂性和其背后隐藏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警惕那些潜藏在话语中的操纵和误导。
评分在我接触《当代西方修辞学理论导读》之前,我对修辞学的印象还停留在形式和技巧层面,总觉得它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些距离。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当代西方修辞学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思潮娓娓道来。从结构主义的符号学视角,到后结构主义对意义的解构,再到女性主义、批判性修辞学对社会权力关系的关注,本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这些复杂理论时,并没有回避它们的争议性,而是鼓励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书中对于“元修辞”和“语用学”的介绍,更是让我理解了修辞是如何超越语言本身,与行为、意图和语境紧密相连的。通过对大量具体案例的分析,比如政治广告、社会运动的口号、甚至是网络上的争论,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修辞学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带领我穿越了当代西方修辞学理论的迷宫,让我不仅理解了各种理论的精髓,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运用修辞学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所处的世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语言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和运用修辞策略是多么重要。
评分初读《当代西方修辞学理论导读》,我便被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汪洋恣肆的理论视野所折服。这本书并非浅尝辄止的概览,而是力图深入剖析当代西方修辞学研究中的前沿思潮和关键问题。作者在梳理各家学说的过程中,展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对于每一种理论的起源、发展脉络、核心观点以及代表人物,都进行了详尽而精准的阐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修辞的转向”这一概念的解读,它清晰地勾勒出当代修辞学如何从传统的以说服为中心,转向对意义的生成、权力关系、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建构等更广阔维度的关注。在这一点上,作者引用了大量的案例,包括从政治辩论到大众媒体的分析,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理论是如何作用于现实世界的。书中对“具身修辞”、“情感修辞”等新兴领域的探索,更是让我看到了修辞学研究的无限可能性,它不再局限于文本或话语本身,而是将其与人的身体经验、情感体验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构建出更具包容性和活力的修辞理论体系。对于我而言,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理解当代文化和社会的全新视角。通过修辞学的 Lens,我开始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语言现象,并逐渐意识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无不受到修辞策略的影响。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场智识的盛宴,它既满足了我对知识的渴求,也激发了我进行更深入思考的欲望。
评分《当代西方修辞学理论导读》这本书,坦白说,在拿到它之前,我对于“修辞学”这个词的理解还停留在很基础的层面,觉得它可能就是一些关于如何让演讲更动听、文章更优美的技巧。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看到了修辞学是如何从一个相对“技术性”的学科,发展成为一门能够深刻理解社会、文化、权力以及个体身份构建的强大思想工具。书中对“话语分析”、“批判性修辞学”等理论的介绍,让我大开眼界。我特别记得作者在分析某个政治家的演讲时,如何运用各种修辞策略来塑造公众形象、动员民众情感,以及隐藏其背后真实的意图。这种层层剥离、深入肌理的分析,让我深刻体会到,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权力的场域,是意识形态的载体。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它并没有将西方修辞学理论视为封闭的体系,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了其内部的张力、对话与融合。作者在介绍不同学派的观点时,总会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甚至常常会激发读者去思考,这些理论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这种开放性的叙述方式,让我觉得修辞学研究充满了活力,也为我提供了一个批判性地审视自身所处环境的框架。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也更加警惕那些潜藏在语言背后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