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雅言注译

台湾雅言注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郑成功治理台湾到日据时期为止,一共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光景,这块土地发生着大大小小的故事、人文活动、艺术生活,详尽的被连横纪录下来。

  若我们说《台湾通史》是台湾早期的历史写真,那么《台湾雅言》就是台湾文化的集大成了──举凡人物、典故、雅言、谚语、草木、虫鱼、鸟兽、万物之名,无不涉猎,篇中有些被赋以诗歌,有的则是名以文情,是早期台湾文化最完整的实录。

  但是一直以来,它被放置在《台湾语典》的附录,容易被人忽略,沉霾至今。作者有感于「台湾人不能不知道自己的文化」,着手为想了解早期台湾的人们搭起桥樑。更期待这部雅俗共赏的佳作能穿越古今人民的「台湾心」,让「台湾情」跨越距离产生更深、更久的共鸣。

本书特色

  「台语」(台湾语)在现在社会日渐受到重视,推广台语教育成为中、小学近年来的重点之一,但台语「有音无字」之说愈来愈广泛,当初连横以「身为台湾人,能说台语却不知台语之用字」感到羞愧,发奋着作,写有《台湾语典》四卷及《台湾雅言》三百余则;本书作者邱德修先生有鑑于此,并应合各大专院校的台文系、中文系,以及在这领域专研的大众与日俱增,却无法与这两部年代久远的经典接轨,便开始着手为本书增添注释,《台湾雅言注译》将三百多年来的民间风俗及诸多细小事物做了完整的描述,透过作者解释让身处文明的今日人们一窥过去的街头文化,也期待能为台湾语、台湾学的后学搭起入门桥樑,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

邱德修

  台湾苗栗、西湖人,一九四八年生。

  中华民国国家文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与国文研究所专任教授、育达商业技术学院应用中文系创系主任、育达商业技术学院专任教授;现任静宜大学中文系所专任教授。

  编着有《商周金文集成》(十册)、《商周金文集成释文稿》(五册)、《商周金文新收编》(三册)、《丁丑劫余印存释文》(二册)、《国语活用辞典》、《文字学新探》、《观堂声韵学考述》、《新训诂学》、《说文解字古文释形考述》等四十余种专着,又撰写学术专业论文达二百五十余篇。目前专心于战国文字研究,潜心于三代吉金考释,以及致力于三礼郑注发凡;企图架构古文字学体系,揭开商周金文之奥秘与发扬郑氏三礼学之傲人成就。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一、台语与《台湾语典》
二、民族生存必有独立文化
三、台语「有音无字」说诚为浅见
四、台语必有其字
五、雅言与方言
六、《尔雅》为举世最古辞典
七、《楚辞》为乡土文学代表作
八、史迁〈陈涉世家〉使用方言行文
九、《后汉书》採用外夷方言
一○、台湾原民只有绘画与歌谣
一一、台北采茶歌
一二、《方言》与《续方言》
一三、《里言征》为闽南方言之作
一四、章氏《新方言》
一五、台语「查甫」考释
一六、台语「查某」考释
一七、台语高尚典雅
一八、台语「白若雪」
一九、台语各有来历不可乱写
二○、台语含有中土正音
二一、台语「阿老」与「庶秀」
二二、台语「却」与「迾」
二三、台语发语辞宜就音写之
二四、台语有音有义较为文雅
二五、台语俪言有常有偏
二六、台语「清生」、「觉罗」、「胡亚」寓义深远
二七、台语所谓「要未唏哈」
二八、台语所谓「加礼连锣」
二九、台南所谓「无端且出赵简子」
三○、台语「佗去」与「食未」?
三一、台语「全」与「泉」、「将」与「漳」音同
三二、台语深富人生哲学
三三、台谚富有哲理
三四、天下事最是不公
三五、俚谚反映社会真相
三六、昔「产儿限制」即今「家庭计划」
三七、青乌术事属荒唐
三八、气候俚谚来自经验
三九、台湾风信诸暴
四○、台南气候激变
四一、基隆昔称「雨港」
四二、台人深谙病理杜绝传染
四三、台人喜熟食、明果性
四四、《台湾外纪》与《小封神》
四五、台语文法辞性俱足并非「有音无字」
四六、保存台语与充实外文
四七、〈古橘冈序〉与〈桃花源记〉
四八、台语「打猫」与「打狗」
四九、台南所谓「打鼓山十八哈篮」
五○、台南所谓「林道干铸铳扑家治」
五一、台南所谓「鹿耳门寄普」
五二、台南改「吕祖庙」为「引心书院」
五三、国姓公、国姓井与鹦哥山
五四、好官薛知亮与酷吏王廷干
五五、台胞作诗诮施琅
五六、台湾童话故事
五七、台湾儿歌:〈阉鸡啼〉、〈指甲花〉
五八、台语猜谜:「齿」、「耳」、「虾」、「卵」
五九、台湾童谣与时事巧合
六○、《槎上老舌》与谶纬之术
六一、宋儒亦有谶纬术
六二、凤山石谶与福建石碣
六三、《滦阳续录》载乩诗灵验
六四、台南五妃庙签诗
六五、台南祀神曲──十三腔
六六、基督教与台湾教化
六七、台湾多演泉州剧
六八、「乱弹」俗称「江西班」
六九、「四平崑」已没落
七○、「傀儡」祀神剧念语
七一、「掌中班」用泉语雅俗共赏
七二、旧时禁演〈桃花过渡〉
七三、台北「咏霓裳」与桃园「永乐社」
七四、「歌仔戏」宜结合「乡土文学」
七五、「影戏」又名「皮猴」已是式微
七六、「台音」有南北管之分
七七、台湾「勾阑」与南北曲
七八、台湾「驶犁歌」即农歌
七九、台湾乡村曰「草地」府城称「承天府」
八○、「弹词」与「盲曲」均富寓社会教育
八一、台湾「跳鼓」与「驶犁歌」相配偶
八二、古〈面辞〉与今〈育儿歌〉
八三、台南「勾阑」祀「水手爷」
八四、冀望当今文学家指导民心
八五、台湾诗学与诸位大家
八六、台湾乙未舆图易色诗
八七、《台湾通史》与《台湾诗乘》
八八、台湾诗人谁能真为台作好诗
八九、台湾「草地人」与今「佃农」
九○、台湾所谓「击钵吟」
九一、台湾诗人宜以台语入诗
九二、诗人描写台北、台南、恆春之作
九三、台湾「诗钟」凡十四格
九四、《诗钟》十四格最难者有六
九五、诗钟「合咏」、「嵌字」二者似易实难
九六、台南咏延平祠诸联语
九七、台南咏王祠后殿诸联语
九八、台南府城隍庙对联乙则
九九、台北「斐亭听涛」
一○○、凤山难对
一○一、俗谚入对
一○二、「男子子」对「妇人人」
一○三、我台先辈与灯谜
一○四、台谜有所谓「梨花格」者
一○五、郡王书多品
一○六、近人造沈太仆书画
一○七、宁靖王尚有遗物传世
一○八、台南陈复甫手书
一○九、清周凯能诗擅画
一一○、刘壮肃诗多警句
一一一、吕西村与谢琯樵二家之作
一一二、台士能书画者多家
一一三、学书以临帖为准则
一一四、曼殊写〈翼王夜啸图〉
一一五、台人精篆刻者恨少
一一六、安平天后宫有两「石将军」
一一七、台南林朝英建「一峰亭」
一一八、台南马奇善刻木
一一九、台南老匠擅雕刻
一二○、台北黄土水为「释尊下山」造象
一二一、台南松云轩刊刻《校士录》与《唱和集》
一二二、台湾古地图与荷人降郑图诗
一二三、〈林爽文传〉兼採官书野乘
一二四、《台湾采风图考》与《番社采风图考》
一二五、台湾文物于乙未悉毁
一二六、台南陈星舟所典藏汉唐碑拓
一二七、〈禹贡〉「岛夷卉服」盖指台湾
一二八、汉代古笏于台南出土
一二九、发掘旧石器研究台湾史前史
一三○、研究台湾史前史当俟异日
一三一、台湾卑南八社有巨石文化
一三二、台北圆山贝冢文化
一三三、据《隋书?流求传》考台湾古史
一三四、台南乌山头多后期石器
一三五、据〈东夷传〉与《临海志》知东吴已与台交通 
一三六、澎湖有古沈城
一三七、释华佑曾撰《台湾图记》
一三八、《台湾通史》尊延平立于〈本纪〉
一三九、郑氏葬女于琅山?
一四○、郑氏时代诸墓园所在地
一四一、保存台湾古迹全民有责
一四二、彰化邓国蒋国二公墓
一四三、嘉义「颜思齐」与「前后何」墓
一四四、保存台湾文献为当急之务
一四五、明末刘国轩诗碑
一四六、台南五妃墓志与五妃墓道碑
一四七、台南「梦蝶图」并〈记〉
一四八、「宋张宏范灭宋于此」与「施琅碑」
一四九、清刘明镫刻「虎字碑」
一五○、清代开山摩崖刻石
一五一、台南「亿载金城」与「永固金城」
一五二、宋晦翁书「文山秀气」
一五三、历史悲剧:改朝易代尽毁旧文
一五四、日治寺殿建筑宜依传统
一五五、台南「吴园」、新竹「潜园」与板桥「别墅」 
一五六、台湾俗称「石狮」宜谓「牴牾」
一五七、饕餮──状似麒麟
一五八、清叶王「嘉义交趾烧」
一五九、台南文庙大成殿有鸱鸮铜鸟
一六○、原称「厕」俗名「石龟」
一六一、日治时代非鬼之害尤酷于鬼
一六二、「石敢当」考源
一六三、明人以「北港」为「台湾」
一六四、台南安平出土宋
一六五、衣服以适宜为要不以「华」、「夷」判
一六六、连氏家族以「明服」入殓
一六七、「男降女不降」礼俗存于台者
一六八、台湾「甲布」与「大甲席」
一六九、台南「云锦号」与「黄锦」
一七○、「文公兜」与「含蕊伞」
一七一、隋唐所谓「金荆」即今「花樟」
一七二、台湾佳木与「七巧棹」
一七三、台南「火画」与「槟榔扇」
一七四、一艺之微自足传世
一七五、澎湖「桃花粥」与「煳涂粥」
一七六、台湾「番薯」为馈贫滋养品
一七七、台湾米面「二龟」
一七八、台湾「元宵」与「半年圆」
一七九、太阳一出满天红与复明之志
一八○、台俗「油」与「盘游饭」
一八一、台南「泔转」料理
一八二、台湾「蓬莱酱」与黄梨煮肺
一八三、台南「黄檨」与「破布子」
一八四、台南「菊花鱼汤」
一八五、台湾「跳佛」
一八六、台南「半天笋」
一八七、台南「玉版蕈」
一八八、台南「担面」
一八九、台南「掽舍龟」与「伊府面」
一九○、台客「龙虎」与「龙凤会」
一九一、台南美食「土猴」与「蔗龟」
一九二、台日语「甲万」源自荷兰
一九三、台量地名「甲」源自荷兰
一九四、清代「红线」与「土牛」
一九五、台北「蟒甲」、「艋舺」与「文甲」
一九六、台语「雨毛」
一九七、台语「圳」与「埤圳」
一九八、福康安与「大吉祥右旋法螺」
一九九、台语「打马」
二○○、台南「胜股」
二○一、台语「淡巴菰」、「笃马个」与「乌薰」
二○二、台语「番仔茶」与「雪文」
二○三、台语「番蒜」与「檨」
二○四、台南传自「天竺」的果名
二○五、台种「贝多罗」与「优钵昙」及其诗咏
二○六、隋书「镂树」即今「榕树」
二○七、古「酒树」即今「椰树」,古「面木」即今「桄榔」
二○八、明王三保植姜冈山
二一○、台北「蝉薄」即「薝卜」;「四英」即「素馨」
二一一、台南「黄筴」俗唿「皇帝」;「承天府」讹作「神仙府」
二一二、粤谚「火秧」即「金刚纂」,台人名「火巷」
二一三、台南「爱玉冻」与〈咏爱玉诗〉
二一四、台语「婆罗树」即「笔筒木」
二一五、台南「绿珊瑚」
二一六、台南董夫人植「七絃竹」
二一七、台湾麻豆柚西螺柑台南苗栗西瓜
二一八、台湾名卉「金丝蝴蝶兰」
二一九、台南「凤凰卵」即「冰弸」
二二○、恆春「蝴蝶兰」与〈咏兰诗〉
二二一、台语「国姓鱼」番语「麻萨末」即今「虱目鱼」 
二二二、台北「鱼」即「香鱼」
二二三、台海「都督鱼」即今「鮀魠」
二二四、台南「鲻」即「信鱼」亦即「乌鱼」
二二五、台海「」即「」
二二六、台湾「鲽鱼」非「比目鱼」
二二七、冈山「木屐龟」
二二八、红头屿有「椰蟹」
二二九、台湾「梅花鹿」与「艾叶豹」
二三○、台湾「长尾三娘」即「练雀」
二三一、台南「新妇啼鱼」与〈咏鱼诗〉
二三二、澎湖有「巨鲽」
二三三、澎湖有鱼如鳄
二三四、台南北路「钩蛇」与〈咏钩蛇歌〉
二三五、台湾埔里社有「木叶蝶」
二三六、台语唿「蚕」为「娘」与「马头娘娘」
二三七、台南「弄龙」与「舞狮」
二三八、台南「赛花」与养「水仙」
二三九、台南「踏跷」与「肩头戏」
二四○、台南菜市埔「放烟火」与〈咏烟火诗〉
二四一、台南「五毒日」与「请龙」
二四二、台南端午竞渡
二四三、台湾「紫姑」信仰
二四四、台南「建醮」陈设华贵
二四五、台南「台阁」与「诗意」
二四六、台湾「诗意」
二四七、台湾「铺兵」与台语「十里为一铺」
二四八、台南迎妈祖「无旗不有」
二四九、台南安平「掷城」
二五○、台南「卖家」音调
二五一、台湾「亲迎」礼物南北称谓互异
二五二、台中娶妇「制煞」与不行「亲迎礼」
二五三、台南「度晬」与「试周」
二五四、台湾宜恢复「丧祭之礼」
二五五、台人好客
二五六、台湾乡人待客殷勤诚
二五七、台湾土俗人人互相救济
二五八、台湾系全球最早设立「痳疯」专门医院
二五九、台语「拔缴」与今之「股票」
二六○、台南「男欢女爱」各具条件
二六一、台语南北「同名异实」宜多讲究
二六二、台谚「一钱二父子」
二六三、台语「食」与「食头一」;「食一」与「食孤」 
二六四、台谚「像天各样月」
二六五、台海「万水朝东」
二六六、台南谚语谓世事变迁何止一楼一门
二六七、台湾乡土文学以《乡土志》为优先
二六八、台谚「隐龟双点露」
二六九、台谚有近「谶」者
二七○、东海诗钟与《台湾诗荟》
二七一、台湾昔「麻灯债」即今「高利贷」
二七二、清代「管甫」与「管甫利」
二七三、台谚「贪」字头「贫」字壳
二七四、台北嫁女多索「厚聘」
二七五、台北人信「无舍施」受苦报说
二七六、释道二教:「燄口」与「拜斗」
二七七、台湾采金必有大故
二七八、嘉义朱、林二役:马逃犬与「二十三将军」
二七九、研究方言及追溯台语源流
二八○、牧师「食教语」使「台语」成「别调」
二八一、地以人传:「北妓」与「北彪」
二八二、台湾乡塾所读《三字经》与《千字文》
二八三、台湾乡塾所读《千家诗》
二八四、台湾贫家子弟仅读《千金谱》
二八五、《台湾语典》以台南为取材对象
二八六、台湾官名「甲螺」即是「甲必丹」
二八七、恆春古「柴城」俗误「车城」
二八八、淡水郡王「拔剑得泉」
二八九、古「毘舍耶」系今菲律宾岛之一
二九○、「婆娑洋」是在台湾?是在澎湖?
二九一、台语「乌鬼」即今非洲「黑人」
二九二、台语「阿缑林」意即「大竹里」,「阿缑」即今「屏东」
二九三、「台湾」之名始于何自?
二九四、凡翻译台湾地名未可草率
二九五、台湾以「山川」、「史实」、「人名」为地名 
二九六、《台湾杂咏》误判「萧」、「麻豆」为狉榛之地
二九七、台湾地名喜冠以「国姓」二字
二九八、日人下村海南改易台湾地名
二九九、清高宗「闇于观己」
三○○、《台湾语典》尽收雅言
三○一、台中雾峰为日治「同化主义」发源地
三○二、台湾文学衰落耑在台胞不好读书
三○三、新竹林占梅「古琴」
三○四、台湾知府建「鸿指园」并〈记〉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