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经典100句:左传

中文经典100句:左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左传
  • 经典
  • 历史
  • 文化
  • 国学
  • 古代文学
  • 中文
  • 修辞
  • 智慧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学习名句100篇,轻松阅读经典,深入中文堂奥

  「中文经典100句」此一新书系可说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对于「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后──不再写错字、念错音、用错成语──进入经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语文能力必经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烟的古籍宝藏中,如何敲开大门,撷取必备知识,转换为现代生活实用资料库,是本系列希望能为读者服务的目标。在经典古籍的内容介绍上,借由形式上的突破,唤醒读者接近经典的兴趣,轻松阅读,有效学习,达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语文涵养以及灵活「再创造」的可能性。

  【名句的诞生】:呈现原文,同时节录上下文,有助于理解与记忆完整段落。
  【完全读懂名句】:难字与难词的意义解释。整段原文的白话语译。
  【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轶事、字词语的典故故事、历代的品评。
  【历久弥新说名句】:介绍相关主题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并完整说明故事背景与应用情境。

  《春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述鲁国的历史。由于《春秋》写得过于简略,需要做传来为它做註解,《左传》因此诞生。《左传》是解释《春秋》的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名《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简称《左传》。

  《左传》大量蒐罗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以佐证《春秋》经文的内容,以简练的语言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共254年的史事,人物栩栩如生,事件历历如绘,也因此被视为先秦极其重要的历史散文,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如今我们熟知的成语「大义灭亲」、「一鼓作气」、「举棋不定」……等皆出自其中。

  《中文经典100句──左传》为系列第二十六本,自18万字的精采历史叙述中,撷取100则精华名句,以活泼的文字,就该名句的相关语文知识与历史故事,提供一篇完整而实用的介绍。

  书中介绍了如「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等经典名句,值得我们不断反覆思索咀嚼!

本书特色

  《左传》是是儒家的重量级经典,先秦最重要的史学着作,其刻画人物的技巧更对《史记》、《汉书》以降的史书产生深远的影响。本书撷取《左传》中最精采实用的100句名言,不仅有原文、註释,更包含名句背后的故事,以及后人对名句的应用,方便工作忙碌的现代人、课业繁重的学生在短暂闲暇时间,能快速阅读吸收其中的实用智慧。

作者简介

季旭昇/总策画

  1953年生,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国文研究所硕士、博士。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退休教授,现任玄奘大学中语系教授,着有:《诗经吉礼研究》、《甲骨文字根研究》、《诗经古义新证》、《金文单字引得》(合编)、《说文新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读本》等。

  1994年,中华电视台鸡蛋碰石头「说文解字」撰稿;1996年,中华电视台「每日一字」撰稿(六十篇);2001至2006年,国语日报「字圆其说」专栏撰稿。

  商周出版书系「中文可以更好」、「中文经典100句」总策画,《汉字说清楚》(2007年出版)

王志玮/文心工作室

  台湾台北人,目前于政治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班,研究专长为中国经学、宋明理学、四书学、朱子学。

畲佳燕/文心工作室

  政治大学中文系毕业,东华大学中文所毕业,现就读政治大学中文所博士班,兼任世新大学中文系讲师。着有学术论文若干篇,亦为《国语日报》写过专栏。认为《左传》记载的历史,不但精彩,某种意义上亦为活在当下的历史。

徐玉珍/文心工作室

  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班毕业。

陈莨之/文心工作室

  毕业于政治大学中文系,现正于政治大学中文所硕士班修读。永远在矛盾之中跳舞的创作者。写作不是兴趣,而是空气。

陈雅纯/文心工作室

  中正大学中文系第一届毕业,辅仁大学中文研究所肄业。除了编写中国文学经典外,亦着有《十二生笑童话故事》、《宇宙嘟嘟饭店1:外星朋友,欢迎光临》、《宇宙嘟嘟饭店2:奇奇怪怪的外星人》等童书。希望能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将文字的优美介绍给大家。

廖育菁/文心工作室

  政治大学中文系博士候选人,主要研究方向在经学史、学术史,其次尚有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期刊论文发表。

文明的低语:先秦散文选读与思想探微 【本书定位与价值】 本书并非对特定经典如《左传》的梳理,而是面向对先秦两汉时期散文艺术及早期中国思想脉络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精心编选的一部具有学术参考价值和阅读审美愉悦感的精选集。它致力于勾勒出从周代口头传统向成熟书面语过渡的宏大图景,展示不同文体在那个思想最为活跃的时代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与深刻内涵。 我们深知,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源头活水。《诗经》的质朴、《楚辞》的浪漫、诸子百家的辩驳,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早期精神世界的基石。本书的选篇策略,旨在跨越单一文本的界限,通过横向对比与纵向梳理,使读者能够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下,体会不同思想流派如何运用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建构其世界观与政治理想。 【内容结构与选篇侧重】 本书精选的篇章,重点聚焦于先秦至西汉时期,那些在文学史与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散文作品,它们体现了早期的叙事技巧、论辩风范与抒情方式。 第一辑:史学之镜——叙事的开端与历史的重构 本辑收录了先秦史传文学中的若干精粹片段,这些选段侧重于展现早期史官如何运用叙事结构、人物刻画和对话描写来还原历史事件的复杂性与人性的幽微。 《尚书》节选(诰命与誓词部分): 选取几篇展现早期政治伦理与天命观的文本。重点分析其语言的古奥与庄重感,如何通过简洁的措辞确立统治的合法性基础,以及“德”与“命”之间微妙的关联。 《国语》的群像塑造: 选取关于春秋时期重要事件的记述,如“投袂而起”的场景描绘。此处研究重点在于其对地方势力(如晋、楚、吴、越)的地域特色刻画,以及对“分封制”衰落过程中,贵族阶层心态变化的捕捉。文本分析将聚焦于如何通过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的道德抉择。 《晏子春秋》的机锋: 选入几段著名的外交辞令与寓言故事。本部分旨在展示早期幽默感与辩证法的结合,晏子如何运用比兴手法,在维护国家尊严的同时,体现出高度的智慧与灵活的应变能力。 第二辑:诸子之辩——哲思的锐利与逻辑的殿堂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是思想史上的奇观。本辑精选了不同学派最具代表性的论述,探究他们如何利用散文这种载体,构建起严密的逻辑体系。 儒家:仁义的践行与教化: 重点选取《论语》中关于“孝悌”、“中庸”的论述,以及《孟子》中关于“性善论”的经典辩护(如“恻隐之心”的阐发)。我们着重分析其语言的平易近人与核心思想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孟子在面对异见时所展现的雄辩气势。 道家:自然的契合与无为的境界: 选取《老子》中具有强烈画面感和悖论性的章节,如“大音希声”、“道可道,非常道”的阐述。同时,选取《庄子》中著名的寓言故事(如“庖丁解牛”或“邯郸学步”),分析其通过奇谲想象和象征手法,表达对僵化社会规范的反叛与对生命本真的追求。 法家与名家:效率与名实的较量: 选取《韩非子》中关于君主权术与“势”的论述,体会其语言的冷峻与逻辑的强硬。名家部分则选取部分关于“白马非马”的论证片段,展现先秦时期逻辑思辨已达到的精妙程度,尽管其结论可能与直觉相悖。 第三辑:辞赋的先声——抒情的萌芽与意境的构建 在严肃的政论与史论之外,先秦的散文也开始孕育出强烈的个人情感抒发与对天地景物的描摹,这是后世辞赋的滥觞。 楚辞体影响下的散文: 选取《招魂》等篇章中部分语汇的运用,以及汉代部分乐府诗的散文化前导。着重分析如何运用铺陈、排比等手法,营造出宏大或迷离的意境。 西汉初期的文风转型: 选入少量早期散文作品,如贾谊的《吊屈原赋》的散文部分(若含在选篇内),观察其如何将楚辞的华美与中原的朴实进行融合,为汉赋的成熟做准备。 【阅读导向与研究视角】 本书的编写不侧重于细致的校勘和繁琐的注释,而是提供清晰的现代白话译文辅助理解,并附加精炼的“导读札记”。这些札记旨在引导读者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 1. 语用学分析: 特定时代高频词汇(如“义”、“礼”、“道”、“名”)在不同学派话语体系中的意义漂移。 2. 修辞学观察: 总结先秦散文中最具力量和美感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象征、以及独特的“设问与反诘”。 3. 文化心理投射: 这些文字如何反映了从西周的秩序崩塌到战国群雄并起过程中,知识分子对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以及个体命运的焦虑与探寻。 本书献给所有希望亲身触摸中国思想原点、感受古人语言力量的深度阅读者。它提供的是一片广阔的田野,而非一条被铺设好的铁轨。读者需自行在不同思想的交锋中,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地图。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出版缘起〉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 季旭昇
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孝子不匮,永钖尔类。
3.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4.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5.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6.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
7.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
8.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9.是以政成而民听,易则生乱。
10.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11.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12.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13.师克在和,不在众。
14.苟信不继,盟无益也。
15.疆场之事,慎守其一,而备其不虞。
16.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
17.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
18.夫能固位者,必度于本末,而后立衷焉。
1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0.妖由人兴也。
21.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不以礼假人。
22.哀乐失时,殃咎必至。
23.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
24.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暱,不可弃也;宴安酖毒,不可怀也。
25.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
26.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
27.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28.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29.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
30.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
31.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32.礼,国之干也;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礼不行则上下昏,何以长世?
33.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34.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35.师直为壮,曲为老。
3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37.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38.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
39.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40.仁而不武,无能达也。
41.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
42.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
43.知难而有备,乃可以逞。
44.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45.欲勇者贾余余勇。
46.明德,务崇之之谓也;慎罚,务去之之谓也。
47.信以行义,义以成命,小国所望而怀也。
48.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
49.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50.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
51.德、刑、详、义、礼、信,战之器也
52.唯圣人能内外无患。
53.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雠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
54.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
55.孙子必亡。为臣而君,过而不悛,亡之本也。
56.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57.让,礼之主也。范宣子让,其下皆让。
58.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59.夫上之所为,民之归也。
60.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
61.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62.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63.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64.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
65.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
66.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67.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
68.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69.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70.武将信以为本,循而行之。譬如农夫,是穮是滚。虽有饥馑,必有丰年。
71.彊以克弱而安之,彊不义也。不义而彊,其毙必速。
72.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
73.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
74.不道,不共;不昭,不从。
75.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76.从善如流,下善齐肃。不藏贿,不从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厌。
77.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78.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一共一否,为罪滋大。
79.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勐。
80.使民不安于土,民必忧,忧将及王,弗能久矣。
81.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
82.夫举无他,唯善所在,亲疏一也。
83.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
84.夫物,物有其官,官修其方,朝夕思之。一旦失职,则死及之。
85.礼也者,小事大、大字小之谓。
86.名之不可不慎也如是:夫有所名而不如其已。
87.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
88.大事奸义,必有大咎。
89.启宠纳侮,其此之谓矣。必以仲几为戮。
90.困兽犹斗,况人乎?
91.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
92.人各有能有不能。
93.尤人而效之,非礼也。
94.三折肱知为良医。唯伐君为不可,民弗与也。
95.富而不骄者鲜,吾唯子之见。骄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96.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97.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98.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99.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
100.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本来以为这只是一本简单的名句摘录,但事实远不止于此。它提供的“100句”绝非随意挑选,而是经过了精心的编排和提炼,每一句都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左传》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我尤其震撼于书中关于“信义”的解读,例如“言必信,行必果”,这种对承诺的重视,在当下社会显得尤为珍贵。作者的解读非常到位,它并没有简单地复述原文,而是结合了历史背景和现实生活,让这些古老的智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读到过“兵者,诡道也”这句话,当时只觉得精辟,但在书中,通过作者对这句话的详细阐释,我才真正理解了其中蕴含的军事哲学和战略思想,以及它在现代商业竞争中的应用。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读起来没有任何负担,却能引发深刻的思考。它让我明白,《左传》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智慧的宝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与先贤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受益匪浅。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是被这本书的装帧所吸引,简洁大方,很有质感。翻开之后,才发现内容更是令人惊喜。我一直认为,读《左传》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深厚的古文功底,而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点。《中文经典100句:左传》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将《左传》中那些晦涩难懂的典故、哲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它对“君子之道”的解读,例如“君子有四戒”,每一戒都引人深思,让我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上的不足。书中的许多句子,虽然言简意赅,却蕴含着极强的力量,仿佛穿越千年,直击人心。比如,“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简短有力,深刻地揭示了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两大基本要素,让我对古代国家的治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作者的解读角度非常独到,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更挖掘了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读这本书,就像在与一位饱读诗书的智者对话,每一次翻页,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让人在品味古人智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传统的敬畏和热爱。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情怀的传递。

评分

这本书的选句非常有代表性,每一句都恰到好处地捕捉到了《左传》的核心精神。作为一名对历史文化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我一直认为《左传》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军事、文化不可或缺的经典。然而,由于其文言文的特性,许多人望而却步。这本《中文经典100句:左传》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道义”的阐释,比如“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警示意义,提醒我们要言出必行,信守承诺。作者的解读非常精辟,他并没有停留在字面的解释,而是深入挖掘了这句话所蕴含的道德准则,以及为何在古代社会,诚信如此重要。这种解读方式,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古人的智慧,并将其与当下的生活相联系。本书的语言风格流畅自然,既保留了原文的古朴韵味,又融入了现代人的理解,读起来既有学术价值,又不失趣味性。它让我对《左传》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体会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充满了好奇,但《左传》原文阅读起来确实有些吃力。这本《中文经典100句:左传》就像一位引路人,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左传》世界的大门。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德治”的探讨。书中的“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这句看似简单的叙述,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秩序的混乱,以及“德”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关键作用。作者的解读非常清晰,他不仅解释了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更阐述了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以及为何《左传》如此强调“德”。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100句话,并对每一句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避免了枯燥的学术理论,而是用一种更加贴近读者的方式,展现了《左传》的魅力。我发现,许多看似与当下生活无关的古语,其实都蕴含着历久弥新的智慧,对于我们为人处世、理解历史都大有裨益。这本书让我对《左传》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百科全书。

评分

这本《左传》选粹,当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古代历史和军事策略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又苦于《左传》原文浩如烟海,门槛颇高。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我的福音。它精选了100句最具代表性的、最能体现《左传》精髓的语句,并配以简练却不失深度的解读。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谋篇布局”的部分,读来仿佛置身于春秋战国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亲眼目睹那些智谋之士如何在棋盘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每一句话的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军事哲学,甚至是人生哲理。例如,那句“唇亡齿寒”,寥寥数语,便将国家间唇齿相依的战略关系阐释得淋漓尽致,其警示意义至今犹存。再比如,“君子不重则不威”,简简单单一句,却道出了为君之道、为人之本。作者的解读,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紧紧围绕原文,抽丝剥茧,将古人的智慧化繁为简,融入现代人的理解框架。读完每一段,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解锁了一个新的认知维度。这100句,就像100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了春秋战国乃至整个中华文明的智慧宝库。它让我得以窥见历史的厚重,也让我重新审视当下的处境,思考人生的方向。我迫不及待地想将这本书推荐给所有对历史、对智慧感兴趣的朋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