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世界,她们撑起一片天!
好设计不分性别,但设计史上少了她们,绝对大为失色!
Eileen Gray, Charlotte Perriand, Ray Eames, Anna Castelli Ferrieri,
Andree Putman, Patricia Urquiola, Zaha Hadid……
设计史上,不可磨灭的名字!
Knoll、Artek、Kartell、Marimekko、Front Design……
这些知名品牌背后,都藏着女人!
◆第一本完整爬梳百年设计史上,最伟大女设计师的角色地位演变、作品风格和创作概念
◆以编年史方式,依序介绍各年代引领当代艺术流派风潮的女性设计师,如新艺术→包浩斯→1920-1930年代→现代主义→普普年代→1980/1990/2000年代
◆完整收录上百位顶尖女设计师,包括当今最知名最夯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团队、设计公司、设计品牌。全彩精印400余张设计手稿、作品、史料照片
◆设计师涵盖欧亚美三洲,设计领域包括建筑、家具、灯具、绘画、雕塑、器皿、饰品、织品、室内装潢、平面设计等
◆另辟专栏介绍解析设计相关知识、运动潮流、组织产业,如设计学院、设计工坊、工艺联盟、设计风格&品牌、养成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访问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如博物馆馆长、艺廊经营者和策展人、设计协会会长和设计史学者,深入探讨各种设计议题
◆中文书市尚未有以女性设计师为主题的专书,本书可补此缺憾。让读者知道在设计的世界里,女性设计师的专业表现及精采创作已不可小觑,甚至超越男性!
从20世纪初起,设计就是为男性所主宰的世界,他们遍布在工业、工程及建筑等领域;女性长久以来都是缺席的。然而有些女性设计师在家具设计,甚至在整个家居相关产业的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关键角色。今天,我们知道罗丹与卡蜜儿之间有所不同。但我们分辨得出柯比意的作品和法国女室内设计师夏洛特.佩里安(Charlotte Perriand)的创作有何差异吗?
将近一个世纪后,女性设计师终于跃居第一线。不论是独立创作者、出版发行人,还是艺廊经营者或策展人,她们都在各个领域发挥高度创造力,表现亮眼。从包浩斯的代表人物玛丽安娜.布兰特(Marianne Brandt)到当代建筑大师札哈.哈蒂(Zaha Hadid),从国际顶尖设计大师安德蕾.普特曼(Andree Putman)到法国首屈一指女设计师玛妲莉.格哈塞(Matali Crasset),本书透过400多件史料手稿和设计作品,带你从新艺术时期到21世纪,回顾并深入了解100年来设计界最伟大的女性设计师,其生平、作品、创作风格、设计概念。
作者简介
玛西咏.维尼亚 Marion Vignal
法国新闻工作者,1975年生,双修文学与艺术史,广泛涉猎钻研各种文化。2000年进入L’Express杂志工作,2004年起转入L’Express Style负责「设计与建筑」领域至今。同时担任建筑书(Archibooks)出版社「Design etc.」书系的编辑主任,透过大量访谈让设计师发声。
译者简介
陈太乙
国立中央大学法文系毕业,法国Tours大学法国现代文学硕士,法国Grenoble第三大学法语外语教学硕士暨语言学博士候选人。曾任中学及大学法文讲师。喜欢阅读,快乐翻译。译有《法国女魅力小百科》、《王者,席丹》、《欧赫贝奇幻地志学》套书、《我死了,但什么也没学到》及《最后的巨人》等书。
003 推荐序一 「交锋」下的「好设计」──林荣泰(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设计学院院长)
006 推荐序二 设计的精神,女性特质的展现──张光民(台湾创意设计中心)
007 推荐序三 以情感出发的感性设计,是最好的女力设计──冯亚敏(喜事国际时尚集团执行长)
010 序言
012 Ch1 新艺术
014 玛格丽特&法兰西丝.麦当诺姊妹Margaret & Frances Macdonald│英国装饰艺术设计师
018(专栏)格拉斯哥学院
020 尤塔.希卡Jutta Sika│奥地利设计师、蒂妲.莫泽Dita Moser│波兰设计师、瓦莉.维瑟提耶Vally Weiselthier│奥地利陶艺家、玛丽亚.史特劳斯-利卡兹Maria Strauss-Likarz│波兰裔美国艺术家
022(专栏)维也纳工坊
025(专栏)凡妮莎.贝尔Vanessa Bell│英国设计师与欧米茄工坊
026(分析)女性的创作领域
028 Ch2 包浩斯
030 安妮.亚伯斯Anni Albers│犹太裔德国织品设计师
033(专栏)君妲.史陶佐Gunta Stolzl,不让须眉女大师
034 玛丽安娜.布兰特Marianne Brandt│德国金工设计师
038 莉莉.瑞克Lilly Reich│德国室内设计师
042(专栏)工艺联盟与女性
043(专栏)法兰克福厨房
044(分析)女设计师的养成教育
046 Ch3 1920-1930年代
048 艾琳.格雷Eileen Gray│爱尔兰建筑师暨家具设计师
055(专栏)E-1027,现代主义先驱
056 莉娜.弗特兰Line Vautrin│法国雕塑家暨珠宝设计师
060(专栏)卡斯泰因风格
061(专栏)桑妮亚.德洛内Sonia Delaunay│乌克兰装饰艺术画家,集所有艺术于一身
062 夏洛特.佩里安Charlotte Perriand│法国室内设计师
070 Ch4 现代主义
072 伊娃.泽索Eva Zeisel│匈牙利陶艺家
076 佛萝伦丝.克诺Florence Knoll│美国家具设计师
078(专栏)Knoll家具公司
082 蕾.伊姆斯Ray Eames│美国家具设计师
088(专栏)女性在官方机构的形象
089(访谈)宝拉.安东尼里Paola Antonelli,纽约现代美术馆设计部门主任及策展人
090 安诺.玛赛奥.阿尔托Aino Marsio Aalto│芬兰建筑师
093(专栏)Artek家具设计公司
094 露西安娜.戴Lucienne Day│英国织品设计师
098 娜娜.迪索尔Nanna Ditzel│丹麦家具设计师
104 莉娜.波.巴迪Lina Bo Bardi│义大利建筑师
108 珍妮.拉维利耶Janette Laverriere│瑞士家具暨室内设计师
112 Ch5 普普年代
114 安娜.卡斯特里.费里耶利Anna Castelli Ferrieri│义大利建筑师暨家具设计师
119(专栏)Kartell,一个家族企业
120 盖儿.奥伦蒂Gae Aulenti│义大利室内及工业设计师
125(专栏)Prisu风格
126(分析)趋势顾问公司,风格的推手
128 南妲.维戈Nanda Vigo│义大利艺术家暨设计师
134 玛丽亚.佩葛Maria Pergay│法国艺术家暨设计师
138 克萝德.拉拉纳Claude Lalanne│法国珠宝及家具设计师
142(专栏)Marimekko,一则女人们的故事
138 Ch6 1980年代
146 Cocktail│德国设计二人组
148 娜妲莉.杜巴斯吉耶Nathalie du Pasquier│法国画家暨设计师
151(专栏)曼菲斯震撼弹
152 玛汀.贝丹Martine Bedin│法国艺术家暨设计师
156 伊莉莎白.嘉胡斯特Elisabeth Garouste│法国艺术家暨设计师
159(专栏)玛丽-克莉丝汀.朵内Marie-Christine Dorner│法国设计师,「新一代的夏洛特.佩里安」
160 安德蕾.普特曼Andree Putman│法国室内建筑师
163(专栏)伊莎贝拉.艾贝Isabelle Hebey│法国工业设计师,男性世界中的女性观点
165(访谈)杰哈.莱泽Gerard Laize,巴黎「室内设计创新加值协会」会长
166(专栏)设计刊物女推手
168 Ch7 1990年代
170 宝拉.纳弗内Paolo Navone│义大利家具设计师
174 Tse & Tse Associees│法国设计二人组
178 玛妲莉.格哈塞Matali Crasset│法国工业设计师
184 Bless│德奥设计二人组
186 赫拉.尤格鲁斯Hella Jongerius│荷兰工业设计师
193(访谈)芮妮.拉梅克斯Renny Ramakers│荷兰设计史学者
194(专栏)设计女神榜
196 Ch8 2000年代
198 札哈.哈蒂Zaha Hadid│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
204 乔安娜.葛拉温德Johanna Grawunder│义大利建筑师暨设计师
207(访谈)瓦蕾莉.纪尧姆Valerie Guillaume,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暨工业设计中心设计资产部部长
208 派翠西亚.乌葵拉Patricia Urquiola│西班牙家具及景观设计师
214 英迪娅.马达维India Mahdavi│埃及伊朗裔室内建筑及家具设计师
218 佛萝伦丝.多雷雅克Florence Doleac│法国艺术家暨设计师
221(专栏)依娜克.汉斯Ineke Hans│荷兰家具设计师,黑色物件
222 英嘉.桑贝Inga Sempe│法国工业设计师
226 露薏丝.坎贝尔Louis Campbell│丹麦工业设计师
229(专栏)内妲.艾尔-阿斯玛Nedda El-Asmar│巴勒斯坦裔比利时籍,精工设计师
230 蒙妮卡.弗斯特Monica Forster│瑞典工业设计师
232 琪琪.范艾克Kiki van Eijk│荷兰工业设计师
235(专栏)薇琪.桑玛斯Wieki Somers│荷兰艺术家暨设计师,未来主义手工艺
236 茱莉亚.洛曼Julia Lohmann│德国工业设计师
238 Front Design│瑞典设计四人组
242 大事纪
244 参考书目
245 图片版权出处
2008年1月。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时尚家饰展(Le Salon professionnel Maison & Objet)刚刚宣布,将「年度创作者」的四个奖项颁发给四位女设计师。那是巴黎盛事史上头一遭。得奖的四位中有:角尺女神札哈.哈蒂(Zaha Hadid)、米兰设计界的西班牙巨星派翠西亚.乌葵拉(Patricia Urquiola),这两位女性代表占据了台面上的最高地位。于是我立即决定献出我在《时尚快报》(L’Express Styles)的专栏篇幅,撰写我所观察到的时代征兆:没错,在向来由男性称霸的设计界,女性(终于)占有一席之地。我一共介绍了八位女性。然而其他值得上专栏的女设计师还有多少?太多太多。但向她们致敬的专书有几本?可说一本也没有。
本书因而问世;我要明白指出事实:女性在设计演进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受忽视的程度却令人讶异。这本书只对女性的设计感兴趣?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企画主题的确引发了两极化的反应;有人抱持质疑,有人热切期待。而受本书关注的女性,正是最先发难提醒的人:她们不仅是女性,更重要的是身分是设计师,而这个职业不分性别、年龄或肤色。此外,预设立场,以她们的性别来评量她们的作品,未免太草率鲁莽。只是,问题是,当代女性创作即使已能自由地全心投入工作,而媒体以及越来越多的机构也将醒目的位置献给她们,但在历史上,女设计师仍属于遭冷落遗忘的一群。
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柯比意(Le Corbusier)工作室出品的所有经典家具都出自夏洛特.佩里安(Charlotte Perriand)的设计?又,大家什么时候才知道,现代主义珍宝的海滨别墅E-1027,其建筑师正是艾琳.格雷(Eileen Gray)?得等上好几十年,等到几位热心人士辛苦奔波,这些伟大杰作的真正原作者才得以公诸于世。而就在不久之前,德国女作家克莉思蒂安娜.朗格(Christiane Lange) 在其着作中揭露:一项20世纪重要设计的原创人长久遭到张冠李戴。1930年以木头和钢管完成的作品〈日躺椅〉,又称〈休憩床〉,一直以来都归在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的名下,但那其实是大师低调的合作伙伴兼伴侣,莉莉.瑞克(Lilly Reich)的私人创作。
设计的历史同属于女性与男性,然而后者──即使有时并非出于自愿──仍尽享所有光环。打从装饰艺术起源之初,女性就没缺席过,凭借一切仅被允许,少得可怜的资源,为了发挥她们的创造力,就连一尺布或一套瓷器也不放过。但设计这门专业诞生于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初期,长期专属于男性的世界,由男性工程师与建筑师所掌控。男性因为有机会受教育,能自由出入公共场所,所以出任第一线主角。他们负责建造,构想家具,开发家居物件,弔诡的是,这个部分一直属于女性的领域。只有在奋斗不懈,争取到受教育及基本公民权之后,女性才能在私人空间表达自我,而那正是最佳设计场域。
时至今日,她们已累积许多饶富趣味且深具意义的成品,足以展现从新艺术风格到现今的轨迹,呈现出这门学问的各种历史面貌,并透过男女创造者的形象,不断演进。20世纪前半叶的女性创作者需要一定的勇气,才能克服受限于家庭的刻板命运,拥抱艺术生涯。要做到这一点,不得不牺牲生活上的安逸,甚至连尽母亲的职责都受到波及,因为她们必须投注全副心力在创作中。其间有那么多另类行程、临时大转变、不断出发上路、累积经验、一次又一次的会面,以实现成品,而有些成品的风格着实古怪奇特。我们的目的,正是向这些受20世纪动盪摇撼的命运,献上最高敬意。即使间隔了几十年,她们的作品仍继续互相对话。安德蕾.普特曼(Andree Putman)所寻求的那种低调不张扬的奢华,让人忆起离经叛道的艾琳.格雷,在1930年代,她致力追求现代舒适感。玛妲莉.格哈塞(Matali Crasset)无论在外表或社会层面上,都渴望打破既有规范,与1950年代极为前卫、以空间活力着称的丹麦女设计师娜娜.迪索尔(Nanna Ditzel),相互唿应。
以往,在建筑与设计各学派中,女性是少数弱势,甚至完全缺席。正如盖儿.奥伦蒂(Gae Aulenti)所言直指:「我们从一个极端跨到另一个极端。」整个行业改朝换代,成为女性的天下。无论哪一个阶段,发行、生产、出版、各行各业,都看得到她们的身影。然而不该因此就将这股「女力」(girl power)与创作界的「女性化」画上等号。从此以后,每个个体都能自由表达自己的独特之处。所以,正如丹麦女设计师露薏丝.坎贝尔(Louise Campbell)所说:「某些最充满感情的设计是男人的作品。」比如,法国布胡列克兄弟档设计师(Bouroullec)、荷兰设计师陶德.布恩杰(Tord Boontje)、马塞.汪德斯(Marcel Wanders)、尤根.贝(Jurgen Bey),这几位男性的工作方式非常细腻,似乎是每位女性都拥有的那种特质。坎贝尔继续阐释:「在今日,性别已不再那么重要,创作本身才是重点。」所以,我们该停止滥贴无谓的标签,就让作品自己说话吧!在设计长达一世纪的历史中,作品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才能真正还给女性一个公道。
玛西咏.维尼亚
《女力设计100年》这个书名,总让我觉得里面蕴含着一种力量,一种从历史深处涌现出来的、关于女性在设计领域贡献的叙事。我一直对设计史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常常感觉自己接触到的信息,大多是围绕着那些声名赫赫的男性设计师展开的。所以,当看到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是:终于有人愿意去梳理和呈现女性设计师们在过去一百年里所留下的宝贵印记了。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将如何去定义和划分“女力设计”的百年历程?是按照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设计流派,还是不同的地域文化?我期待它能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女性设计师的名字和作品,更能深入挖掘她们的设计理念、创作方法,以及她们是如何在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下,突破性别壁垒,用自己的才华去影响和塑造世界。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女性的设计思维和视角,是如何为设计领域带来独特的贡献,比如在人本关怀、情感连接、细节处理等方面,是否有着与男性设计师不同的侧重点?我甚至期待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女性设计师的个人故事,她们的成长经历,她们的挑战与坚持,这样才能让这本书读起来更加生动和有温度。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真的被它的名字吸引住了。《女力设计100年》,光听名字就觉得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涌动,仿佛能看到无数女性设计师的身影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我一直对设计领域充满好奇,但总觉得里面男性占据了主导,很少能看到女性设计师的清晰脉络。所以,当这本书出现的时候,我就像是发现了一个宝藏。翻开第一页,我期待着能看到那些被历史忽略的、或者被低估的女性设计家的故事,她们是如何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突破重重限制,用自己的创意和才华去改变世界的。我好奇她们的设计理念是怎样的,她们的作品又有哪些独特的魅力,又如何在设计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本书会不会像一位引路人,带我走进一个我未曾了解过的设计世界?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那些闪耀着女性智慧的设计哲学,感受她们的创新精神,甚至从中汲取一些力量,去面对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挑战。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一些画面:或许是二三十年代那些敢于挑战传统的女装设计师,她们的设计大胆前卫,象征着新女性的独立与解放;又或许是五六十年代那些在工业设计领域默默耕耘的女性,她们的作品可能并不为人熟知,却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在这方面的认知空白,让我看到设计背后更丰富、更多元的视角。
评分我最近在书店里偶然看到了这本《女力设计100年》,当时就被它极具张力的书名和封面设计所吸引。我一直对设计史,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忽视的领域充满兴趣,而“女力”这个词汇,在我看来,代表着一种坚韧、创造和突破的力量。所以,毫不犹豫地就把它带回家了。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脑海中闪过无数关于女性设计师的猜想。我非常好奇,在过去的百年里,女性设计师是如何在艺术、建筑、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各个领域展露头角的?她们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哪里?她们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和机遇?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呈现一个详尽而生动的女性设计史图景,不仅仅是罗列名单和作品,更能深入挖掘她们的创作心路历程,她们的设计理念,以及她们的作品如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变迁。比如,我很好奇在男性主导的工业设计领域,女性设计师是如何发挥她们细腻的观察力和同理心,去创造出更符合人性化需求的产品?在建筑领域,女性建筑师又是如何打破传统的空间认知,设计出更具包容性和生活气息的建筑?这本书如果能像一本厚重的史书一样,将这些女性设计师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感受到她们的才华和贡献,那将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
评分拿到《女力设计100年》这本书,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画面:在设计界璀璨的星河中,那些闪烁着独特光芒的女性名字。我一直认为,任何领域的进步,都离不开多元化的视角和声音,而女性力量的加入,无疑能为设计带来更丰富的层次和更人性化的关怀。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去界定“设计”的范畴的?它会涵盖哪些具体的设计领域?是服装、家居、建筑、平面,还是更广泛的工业产品和数字设计?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本精心编纂的画册,又像一部厚重的学术著作,既有视觉上的享受,又有思想上的深度。我希望它能带领我认识那些在设计史长河中默默耕耘、却可能被时代遗忘的女性艺术家和设计师。她们的作品,是否蕴含着独特的东方美学,或是与西方设计思潮碰撞出火花?她们的设计理念,又是否与我们当下所追求的可持续发展、人本关怀等理念不谋而合?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看到设计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感受到女性设计师们在创作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展现出的智慧,甚至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去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设计。
评分对于《女力设计100年》这本书,我最开始的想法是,它会不会是一本纯粹的艺术鉴赏类书籍?毕竟“设计”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但“女力”这个前缀,让我觉得它一定不仅仅是停留在作品的表面。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本书会是一次对设计领域中女性力量的深度挖掘和解读。我好奇它会从哪个时间节点开始讲述?一百年,这是一个相当宏大的时间跨度,足够承载许多故事。我想象中,这本书会带领我穿越不同的时代,去见证女性设计师们如何从无到有,一步步在设计界建立自己的地位。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她们如何运用女性特有的视角和感受去进行创作的案例。是那些柔美的线条,温暖的色彩,还是对细节一丝不苟的追求?或者,它会探讨女性设计师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她们的作品如何折射出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变化?我期待书中能有详细的图文结合,不仅仅是展示精美的设计作品,更能配以设计师的生平简介、创作理念阐述,甚至是一些访谈摘录,这样才能让我更立体地去理解她们。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次对设计领域“她力量”的致敬和梳理,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深刻的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