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名书封艺术设计家,跨越两个世代的灿烂手工图绘
五○-七○年代的台湾,书封设计家也是画家,他们以最少的元素传达最精细的绘画意境,在画中创造完美世界,也缔造台湾手工装帧时代里最美丽的书衣风景。
三百幅手绘书封珍藏,为那保守禁忌的年代留住绚烂的面貌。
书籍装帧在台湾这几年备受重视,新一代的设计家在电脑桌前面前,打造出精彩的出版风景,让每本书都有一幅独一无二的标记,让书中故事都有一则鲜明形象。
但台湾封面设计史并非现在才开始,早在台湾出版开端之日,就有许多设计师、艺术家,汲取各种国内外的视觉素材经验,在台湾创造出缤纷华丽的图书文化。这些设计师的用色、佈局与规划与今日都截然不同,但在今日看来,这些作品依然精彩、令人惊艳。
本书从1950年开始延展,包括廖未林、梁云坡、杨英风、龙思良、朱啸秋、高山岚、陈其茂、黄华成八位书封设计名家,介绍他们的生平梗概及创作理念,并罗列出各自最具代表性的封面设计,读者将可看见他们秉持着艺术创作的理念,以手工绘图创作出一幅幅灿烂的书封作品。
在电脑制作主导书籍封面设计的今日,《装帧时代》为台湾保存了弥足珍贵的书封手工绘图史,也提醒了新一代的书封美术设计者,他们的身分不仅是设计者、更是艺术家,也为读者带来全新的书封设计欣赏观点。
作者简介
李志铭
1976年生于台北,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硕士。具有天秤座理性的冷淡与分析倾向,对人对事缺乏谄媚的热情。工作余暇偏嗜在旧书摊中窥探历史与人性,着作《半世纪旧书回味》曾获2005年《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
着有《半世纪旧书回味》。
序一 重温历史的美感 梁小良
序二 书装帧:阅读美学的一种延伸 吴雅慧
序三 文艺身分的设计 陈智德
导言 失落的间奏曲
隐遁于大时代的锋芒与淡泊——廖未林
沙龙时代的造像者——龙思良
微物空间的物件史诗——黄华成
花与剪影之浮世魅惑——高山岚
从乡土走过——杨英风
承继那古典余韵——梁云坡
寄寓质朴生命的舞踊姿态——朱啸秋
刀笔下的木刻纪事——陈其茂
后记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的全新角度。它没有把我置于一个宏大的叙事之中,而是带领我关注那些被忽略的细节,那些构成事物本质的微小之处。我发现,通过书中细致的描绘,我对一些原本熟悉的领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它教会我如何去“看见”,如何去“感知”。这种能力,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内容,更是可以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开始更加留意身边的细微之处,开始欣赏那些不起眼却充满智慧的设计。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循循善诱,让我逐渐学会了一种更具洞察力的观察方式。这种观察力的提升,让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充满了值得探索的奥秘。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往往隐藏在最平凡的事物之中。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脑海里最先浮现的画面,是那种久违的、沉静的阅读时光。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能有一本书,让你愿意放慢脚步,去细细品味,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这本书就做到了这一点。它不像那些情节跌宕起伏、需要你紧绷神经的故事,而是像一个温厚的友人,娓娓道来。你可以在某个午后,泡上一杯茶,或者在深夜,伴着一盏昏黄的灯光,静静地翻阅。书中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它让你思考,让你回味,让你在某个不经意间,突然就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我喜欢这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它给了我足够的空间去消化和吸收,而不是被信息洪流裹挟着前进。这种阅读体验,就像是在静静地品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它教会我,有时候,最深刻的感悟,恰恰藏匿于最朴素的表达之中。
评分这本书让我最惊喜的,是它所展现的某种“情怀”。在现代社会,很多事物都被效率和功利所取代,而这本书却像一股清流,提醒着我们那些被遗忘的、珍贵的东西。它并没有刻意煽情,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过往的尊重,对传统工艺的敬意,以及对匠人精神的赞美,都让我深受感动。我能感受到作者对这份“情怀”的执着和热爱,这种情感是如此真实,以至于能够跨越文字,直达读者的内心。它让我想起那些曾经美好的事物,那些需要时间去打磨、去沉淀的技艺。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仿佛也回到了那个慢节奏的年代,感受到了那种纯粹的美好。它让我反思,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是否也应该保留一些属于自己的“情怀”,去守护那些值得被珍视的东西。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在我拿到手的那一刻就深深吸引了我。那种古朴又极具现代感的结合,仿佛在诉说着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封面的纸张质感非常棒,摸上去温润而有力量,细节处的烫金工艺更是点睛之笔,在灯光下流光溢彩,透露出一种低调的奢华。我翻开书页,印刷的清晰度、字体的选择都让人赏心悦目,阅读体验是极佳的。甚至连书脊的设计,都考虑到装帧的整体美感,与封面遥相呼应,让人忍不住想把它摆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每一个翻页的动作,都能感受到作者在装帧上的用心,仿佛书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对书中即将呈现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艺品,从触碰到它的第一秒起,就开启了一段关于美学的探索之旅。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去感受这份由纸张、墨水和设计共同编织出的独特魅力。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思考,是那种逐渐渗透,最终在内心生根发芽的。它并没有直接给你一个标准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视角,引导你去探索和发现。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停下来,对着窗外的景色发呆,或者在夜深人静时,反复琢磨某个观点。它提出的问题,让我重新审视了很多我习以为常的事情。就好像书中有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的盲点,也激发了我潜藏的思考。我喜欢这种“点醒”的感觉,它不是强加的灌输,而是潜移默化的启迪。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缺乏信息,而是缺乏一种提问的能力,一种深入探究的勇气。它鼓励我去质疑,去独立判断,去形成自己的见解。这种思考方式的转变,才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变得更加清醒,也更加自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