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帧时代

装帧时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八名书封艺术设计家,跨越两个世代的灿烂手工图绘

  五○-七○年代的台湾,书封设计家也是画家,他们以最少的元素传达最精细的绘画意境,在画中创造完美世界,也缔造台湾手工装帧时代里最美丽的书衣风景。

  三百幅手绘书封珍藏,为那保守禁忌的年代留住绚烂的面貌。

  书籍装帧在台湾这几年备受重视,新一代的设计家在电脑桌前面前,打造出精彩的出版风景,让每本书都有一幅独一无二的标记,让书中故事都有一则鲜明形象。

  但台湾封面设计史并非现在才开始,早在台湾出版开端之日,就有许多设计师、艺术家,汲取各种国内外的视觉素材经验,在台湾创造出缤纷华丽的图书文化。这些设计师的用色、佈局与规划与今日都截然不同,但在今日看来,这些作品依然精彩、令人惊艳。

  本书从1950年开始延展,包括廖未林、梁云坡、杨英风、龙思良、朱啸秋、高山岚、陈其茂、黄华成八位书封设计名家,介绍他们的生平梗概及创作理念,并罗列出各自最具代表性的封面设计,读者将可看见他们秉持着艺术创作的理念,以手工绘图创作出一幅幅灿烂的书封作品。

  在电脑制作主导书籍封面设计的今日,《装帧时代》为台湾保存了弥足珍贵的书封手工绘图史,也提醒了新一代的书封美术设计者,他们的身分不仅是设计者、更是艺术家,也为读者带来全新的书封设计欣赏观点。

作者简介

李志铭

  1976年生于台北,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硕士。具有天秤座理性的冷淡与分析倾向,对人对事缺乏谄媚的热情。工作余暇偏嗜在旧书摊中窥探历史与人性,着作《半世纪旧书回味》曾获2005年《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

  着有《半世纪旧书回味》。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一 重温历史的美感 梁小良
序二 书装帧:阅读美学的一种延伸 吴雅慧
序三 文艺身分的设计 陈智德
导言 失落的间奏曲

隐遁于大时代的锋芒与淡泊——廖未林
沙龙时代的造像者——龙思良
微物空间的物件史诗——黄华成
花与剪影之浮世魅惑——高山岚
从乡土走过——杨英风
承继那古典余韵——梁云坡
寄寓质朴生命的舞踊姿态——朱啸秋
刀笔下的木刻纪事——陈其茂
后记

图书序言

隐遁于大时代的锋芒与淡泊

百变设计家——廖未林


封面装帧,乃为传统艺术造型与现代商业设计的综合产物,早年被归入「装饰画」或「图案设计」领域,附属于绘画创作学门底下。走过二十世纪「五四」以来动盪颠沛的大时代环境,经历「全盘西化」欧风美雨的思潮冲击,从事装帧美术创作的华人艺术家们,总是难以回避、挣扎于本土「民族性」与西方「现代性」的激流交汇。

当前面临全球艺术设计思潮层起浪叠的景况,设计者欲建立起属于自我标志的鲜明风格固然不易,世人眼中所谓「设计名家」当如是道。然而,若能够进一步超脱所有类型侷限之上,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思维,悠然出入于各种风格属性而历久弥新,无疑则是不世出的天纵奇才了。

一九五、六○年代在台湾设计界享有盛名的廖未林,便属这类只宜以「天才」衡度之人。

昔日杭州艺专同侪席德进称廖未林为「装饰家」、「设计家」、「插画家」,学弟王修功则形容他是「艺术杂家」。其作品涵盖漫画、年画、装饰画、书刊封面、插图、宣传画、邮票、室内设计、电影佈景,既保有古代民间美术旨趣,又兼具西方现代艺术的原创神髓。

一九二二年生于湖南岳阳的廖未林,自幼即在父亲启蒙下开始对绘画产生浓厚兴趣。「那时我才五岁,我父亲也有些许艺术天份,」廖未林自述:「他会对我的涂涂抹抹表示赞许,而且教我怎样画一只在树上的鸟或一艘在河里的船」。

不久后,由于中日战争爆发、战情局势急转直下,日军很快便攻佔了湖南省城,于是廖未林一家人乃趁着「日本鬼子」尚未到来之前赶紧逃走,撇下了大批财物,举家迁居广西。在那段时局艰难的贫困日子里,廖未林和父母、六个兄弟及六个姐妹同住一处拥挤不堪的屋檐下,父亲的身体状况也随着季节变迁而急遽衰退。

十五岁时,某日放学途中,廖未林偶然在桂林市区内一处繁忙的街角,看着一幅漫画壁报装在玻璃框里;在午后耀眼的阳光下,那漫画的颜色直欲扑向他跳出来。而在这幅「街头漫画」旁还附了一张告示,内容大抵是说:署名龙敏功的画家正在寻找一名助手,有意者请备一幅自作之画送交军方政治部。于是,凭借着与生俱来的艺术才华与热情,廖未林顺利地录取成为龙敏功的助手,在这段约五个月的工作期间,他陆续接受许多绘画稿约,完成了一幅又一幅的漫画作品。之后,因父亲不幸过世而家道中落,家人为了谋生计,廖未林的两个哥哥和朋友伙开了一间杂货舖,他们安排廖未林在那儿当学徒、从事记帐工作。种种前因后果,深深影响着廖未林在往后的人生岁月里,每每深感为稻粱谋而戮力驱策画笔维
系生计之必要。

早在考入杭州艺专以前,时逢抗战军兴,廖未林即已透过龙敏功的引介而经常投稿漫画,不仅曾在军方政治部附属机构「国防艺术社」担任了两年的绘画员职务,待驾轻就熟后,便又干起了当时隶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由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组织的「抗日漫画宣传队」工作(简称「漫宣队」)。「漫宣队」于一九三七年九月从上海出发,沿途行经南京、武汉、长沙,一路咸以鲜明的街头漫画和街头剧形式持续进行抗日宣传。随着战事吃紧,长沙失守后,「漫宣队」辗转来到桂林,在桂林中学等地举办大型抗日漫画展览会,以及防空常识宣传画流动展览;这时的廖未林便以最年轻队员之姿加入行列,还成了抗日街头剧里登台亮相的「小童星」,从而在演剧后台初遇作家巴金。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