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颠文件

不列颠文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An Encounter with Art & Space.
当空间遇到艺术……

  以「美术馆」为首的艺文空间正在世界各地流行着,不仅成为文化观光的新宠儿,更是程式复兴的催化剂。老P先生和德朵夫人从2002年至今,亲身体验了英国从千禧年以来的划时代转变,历史辉煌的国度,在厚实的根基上,不断加入新的创意和概念,对于美术创作型态、艺术管理方式、美术馆建筑呈现,都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创见。

  《不列颠文件》以「艺术」为主轴来描绘英国多样化的「空间」型态:由小尺度到大尺度,由虚空间到实空间,由室内到户外,由形式到具体。将其从「展览空间」,到「建筑空间」,到「景观空间」,再到「城市空间」,从两人特殊的在地异乡人角色,从日常生活的角度、遍及到文化、历史、设计、建筑、景观与都市规划等角度,试着解读当代英国如何借由「艺术」来诠释并赋予这些不同尺度空间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者简介

谢统胜【老P】

  英国雪菲尔大学建筑博士,现任中原大学建筑系专任助理教授,逢甲大学建筑系兼任助理教授。

  研究永续设计与环境美学,热爱旅行、建筑、摄影、设计、音乐与艺术,以行旅丰厚建筑观察与影像探索。持续发表专文于《建筑Dialogue》、《艺术家》、《艺术收藏+设计》等杂志期刊。2006年获欧盟奖学金赴德国访问研究,2007年获英国泰德美术馆「Tate Britain:How We Are Now」摄影大赛首奖,摄影作品散见于各大报章杂志。以老P之名,经营建筑与摄影部落格「P的建筑心观点」,获2007年第三届全球华文部落格大奖「年度最佳讯息/观点部落格」肯定。

  着有《不列颠.旅人》(时报出版)、《德意志制造Made in Germany》(时报出版, 98年度第33届新闻局金鼎奖「一般图书类出版奖:最佳艺术生活类图书奖」入围)、《德意志制造简体中文版》(三联书店)、《德朵夫人的「小」不列颠》(谬思出版),合着《都市美感新体验》(文建会)、《上课了!生物多样性3》(社团法人台湾环境资讯协会&行政院农委会林务局)等书。

  P的建筑心观点:www.archivision.tw

李蕙蓁【德朵夫人】

  国立东华大学自然资源管理研究所硕士。

  文字与影像工作者,喜好旅行、艺术、建筑、设计与摄影,研究所期间在澎湖望安与海龟结下不解之缘,有着丰富的「龟」收藏。旅居英国七年,行旅于大不列颠与欧陆各国,持续发表文章于建筑杂志、旅游杂志、艺术杂志与报纸专栏。

  经营「德朵夫人Mrs. Turtle」部落格多年。着有《不列颠‧旅人》、《德意志制造Made in Germany》、《德意志制造简体中文版》、《德朵夫人的「小」不列颠》,合着《都市美感新体验》、《上课了!生物多样性3》等书。

  德朵夫人:www.mrsturtle.com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文一 在建筑之中,从「艺术」切入英国……    / 吴光庭
推荐文二 「德朵夫人」和「老P」与世界的独特关联方式    / 林平
推荐文三 衔接空间与艺术介面的生活感动      / 曾光宗
推荐文四 不列颠的建筑艺术大时代         / 张基义
推荐文五 当文化创意产业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相遇   / 黄承令
推荐文六 都市建筑中的人文艺术          / 颜名宏
0.前言

A.建筑空间 Art + Architecture
1. 浪漫的起点.相遇的所在:St. Pancras International
2. 从火力发电厂到艺术殿堂:Tate Modern
3. 从纺织聚落到艺文空间:Saltaire & 1853 Gallery
4. 从军团总部到当代艺术场域:Saatchi Gallery
5. 尘世中的避难所:Whitechapel Gallery

B.景观空间 Art + Landscape
6. 在秘密花园与大师相遇:Royal Botanical Gardens, Kew
7. 荒原中的艺廊:Yorkshire Sculpture Park
8. 古典场域与当代艺术:Beyond Limits, Sotheby’s
9. 英国当代「分身」艺术家:Antony Gormley
10. 花园里的建筑狂想曲: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C.城市空间 Art + City
11. 泰晤士河畔的现代主义嘉年华:Southbank Centre
12. 从工人城市到文化之都:Liverpool
13. 当感性介入理性:Somerset House
14. 粗犷主义的艺术堡垒:Barbican Centre
15. 当工业革命与海权不再:Salford Quays

D.市民空间 Art + Citizenship
16. 国家广场的艺术小舞台:Fourth Plinth @ Trafalgar Square
17. 香蕉库房与当代设计的对话:Design Museum
18. 皮卡第里的夏日嘉年华:RA Summer Exhibition
19. 不只是建筑师公会:RIBA
20. 国家艺廊搬上街:The Grand Tour @ National Gallery

图书序言

泰晤士河畔的现代主义嘉年华:Southbank Centre
南岸艺术中心

现代主义风格的南岸艺术中心(Southbank Centre)是伦敦的艺术重镇,也是欧洲举足轻重的大型艺术专区,佔地约85,000平方公尺。艺术中心介于泰晤士河南岸的滑铁卢桥与伦敦眼之间,是南岸河滨散步道的精华路段,提供伦敦市民与游客一个充足的室内外展演与休憩场所。在2007年全区整建完成后,步行空间变得更通透愉悦,开放空间更加连贯完整,除了既有的表演厅,也多了许多艺品店、餐饮店,带给了南岸一个全新样貌。

南岸艺术中心由三个主要建筑群组成,分别为皇家庆典厅(Royal Festival Hall,完成于1951年)、伊丽莎白女王厅(Queen Elizabeth Hall,完成于1967年)以及何沃艺廊(Hayward Art Gallery,完成于1968年),这里每年有超过1,000场的舞蹈、音乐、电影、文学等付费艺文活动,也有超过300场的免费展演及教育课程,而主要的静态展览则集中在何沃艺廊。

每年夏天的伦敦文学嘉年华(London Literature Festival)也在此热闹举办,皇家庆典厅中有一座收藏丰富的「塞森诗词图书馆(Saison Poetry Library)」,这里有许多关于文学的聚会。2008年一部英国女星艾玛汤普逊主演的「爱‧从心开始(Last Chance Harvey)」,以伦敦为背景的电影中,这里就是女主角参加文学课程的取景地点。

这里也是我们旅居英国期间经常造访的艺文场所,除了质量兼具的展演活动之外,就算只是随意漫步演奏厅的里外,欣赏社区小朋友们热闹地彩排歌舞,或者坐下来喝杯咖啡,或者走上建筑物的露台,观赏泰晤士河景观,都是极大的享受。

现代主义在英国
这三栋不能算美丽的建筑,是英国现代主义的开端,曾给了战后英国人一个未来世界的梦,然而,英国社会对于现代主义的负面印象,也让使用者对于这个艺术场域爱恨两极。

提到现代主义,1928年成立的国际现代建筑师组织(Congrés Internationaux ďArchitecture Moderne,CIAM),可谓现代主义的开端,之后有1932年纽约的国际样式(International Style),英国随后也因应这股风潮,在1933年成立了现代建筑研究社MARS(Modern Architecture Research)。

二次大战之后,欧洲国家包括英国在内,开始思索现代生活的意义,也因为战争的破坏,人心开始积极找寻未来的方向与新的契机,这些想法也都反映在设计的层面中。英国人也开始思考,传统的英式价值观该如何与这个势不可档的国际风潮融合,而现代主义确实也为当时的大环境提供了一个解套之策。

战后新契机
MARS在当时受官方委託,举办了两档与现代主义相关的大型展览,分别是1947年的「建筑与常民的关系(Architecture in relation to the common man)」特展,以及1951年搭配「英国嘉年华(Festival of Britain)」所举办的「城市之心(Heart of the City)」特展。英国嘉年华这个为期数个月的大型博览会,对于战后的现代英国而言是个里程碑,地点特别选在战争中被严重轰炸的南岸举行,因为净空而带给了现代生活一个新契机,尤其是现代主义所提及的文化层面与生活层面。展览除了是重要的政治宣示外,也是对于未来城市更新的想像。

当时的展览使用轻松易懂的方式呈现,搭配鲜明的颜色与易懂的文字、影像、模型来传达概念,展馆配置避免规矩对称,对于「大英帝国」这个已成过去式的字眼更是只字未提。当时构筑了许多固定及临时展馆,包括了由英国现代主义建筑师Robert Matthew(1906-1975)及Leslie Martin(1908-99)所共同设计的「皇家庆典厅」,一个设定为「人民的殿堂(People’s Palace)」的表演厅,让所有公民在开放时间都可随意进出,就像现在我们可以自由进出一样。

随后,大伦敦议会(GLC)通过艺术专区的计画,加入了「伊丽莎白女王厅」及「何沃艺廊」这两栋粗犷主义(Brutalism)的建筑作品。然而,因为国际战争、石油危机、经济衰退、社会价值观不合等原因,民众对于1960年代末期开幕的这两座建筑呈现了爱恨两极的情况。现代主义冰冷、几何、理性的外观,被认为与一般人的美学观对立,就城市环境而言也被认为是孤立且裂解的,就此,现代主义的梦开始在英国逐渐泡沫化,艺术中心也成为一座乏人问津的孤岛。

沈寂多年之后,大伦敦议会在1983年大力整顿南岸艺术中心,这里也开始恢复生机,不过因为整体配套措施不健全与预算遭大幅删减,成效还是不彰。一直到了2002年新执行长上任后,开始委託规划单位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