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全彩照片,详尽易懂图解
认识摩托车构造的最佳入门书!
轰轰轰…完美的引擎声
绝佳的引擎性能
酷炫有型的流线车体
人车合一的驾驭乐趣
迎风奔驰的快感……
这些骑士们所追求的极致表现,全都在骑上摩托车的那一刻实现了。利用身体的倾斜、重心的移动、细腻的操作,与摩托车达到最完美的协调,彷彿是用着全身细胞在驾驭;尽情享受风的吹拂,伴随着週遭景物的流逝,彷彿时间为了骑士而冻结着。摩托车就是有这种令人诉诸感性,掳获人心的魅力。
然而,你是否了解,什么是二行程?四行程?马力?扭力?涡轮引擎?喷射引擎?离合器?为什么要换档?排气量为什么不ㄧ样?想要享受这样的驾驭乐趣,就必须先了解摩托车构造,进而理解摩托车的运转方式,从而提升骑乘摩托车的技巧。
因此,书中不仅会说明摩托车的构造,也会介绍各种构造的用途、各机械构造之间的关系,以及最新技术的开发,以最容易理解的图解方式,带你进入摩托车的世界。
作者简介
市川克彦
生于1961年。离开出版社后,以自由作家的身分活跃着。从汽车、摩托车的机械构造,到交通安全、维修保养等车类相关范畴,皆是其擅长领域。着有《图解汽车构造》(Softbank Creative)、《超强BMW维修》、《破解VOLVO疑难杂症》(讲谈社)等书,并监修HOLP出版社的《交通工具的构造 汽车》、《交通工具的构造 摩托车》,及协助汽车厂商制作技术资料。
译者简介
温欣洁
1978年生,台湾桃园人。东海大学日文系毕业,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留学一年。
曾任光电企业的日文口译人员,译有山叶钢琴的数位钢琴操作手册、《超厉害的驱除害虫科学法》(晨星出版)等书。
第一章 引擎的构造
1引擎的原理
2引擎的种类
3引擎的组成
4排气量和压缩比
5四冲程引擎的构造
6二冲程引擎的构造
7马力与扭力
8最高速与引擎动力
9扭力特性和加速之间的关系
10活塞
11曲轴与连桿
12长冲程与短冲程
13吸气汽门与排气汽门
14汽门的驱动方式
15汽缸数
16汽缸的图面
17单汽缸引擎
18并列式双汽缸引擎
19V型双汽缸引擎
20并列式四汽缸引擎
Column 01 引擎的进化
第二章 引擎周边机构的构造
1进气系统的机械构造
2进气系统的进化
3化油器的基本构造
4可变文氏管式化油器
5VM型和CV型的差异
6喷射系统的构造
7喷油嘴的构造
8空气泸清器的构造
9涡轮引擎的构造
10排气系统的机械构造
11集合管
12消音器
13润滑系统
14引擎油
15冷却系统(气冷引擎)
16冷却系统(水冷引擎)
17点火系统
18点火系统的构造
19火星塞的特性
20引擎启动系统
Column 02 汽油种类
第三章 驱动系统的构造
1驱动系统的功能
2离合器的功能
3离合器的构造
4变速器的功能
5换档桿的构造
6换挡的方式
7齿轮比(密齿比)
8自动排档系统的构造
9自动排档系统的变化
10链条传动
11轴传动与皮带传动
Column03 双离合器变速相
第四章 车体的构造
1车体的构造
2摩托车的样式
3车架的功能
4车架的构造
5油箱的构造
6整流罩的功能
7坐垫
8蓄电池的功能
9蓄电池的构造
10发电机的构造
11头灯
12气体放电式灯泡的构造
13头灯的形状
Column04 方向把手及仪表板周边
第五章 脚周边机构的构造
1转向系统的机械构造
2摩托车的运转
3摩托车的走行特性1
4摩托车的走行特性2
5悬架装置的功能
6悬架装置的构造
7减震器是做甚么的?
8前悬架装置的构造
9伸缩式悬挂装置的机械构造
10后悬挂装置的机械构造
11轮胎的功效
12轮胎的基本构造
13轮胎的种类
14煞车的原理
15碟式煞车的构造
16油压式碟煞
17鼓式煞车
18前后连动煞车
19 ABS(Anti lock Brake System)
Column05 ETC的构造
第六章 安全与生态环境
1摩托车的安全性
2安全帽
3防护衣
4安全气囊
5排气净化装置
6油电混合系统
7生质燃料
8电动摩托车
9次世代摩托车
尽情享受迎风奔驰的快感
全身沉浸在迎风奔驰的快感--算这是人们对于「骑摩托车」的普遍看法,仍改变不了处在日本气候之下,摩托车绝对称不上是个令人感到舒适的交通工具这个不可抹灭的事实。下雨天、乌烟瘴气、冬冷、夏热,作为一个移动工具,摩托车绝非首选。然而,我们周遭仍有这么多摩托车骑士,为什么?
原因只有一个,当然就是骑乘摩托车时的快感。参杂着痛苦与痛快的奇妙滋味,摩托车就是有这种令人诉诸感性,掳获人心的魅力。
骑士在俗称「皮包铁」的状态下,运用全身细胞驾驭摩托车。若你曾经亲身体验,与仅用手脚就能驾驶的汽车相比,摩托车是全然不同的交通工具。它比较近似于骑马,可以和它一起感受风的吹拂,感受它的气息,和它一同奔驰。
骑士用皮肤感受周围的温度,唿吸前方的空气,各种气味都刺激着嗅觉。这种行走间的体验,使我们更能感受到移动的真实感。骑着摩托车出游,彷彿让人觉得远离尘嚣。不仅如此,利用全身驾驭,更能够强烈感受到一体感,就如同自己也成为摩托车的一部分,享受着身体机能和自身能力更加强化的愉悦。
然而令人困扰的是,摩托车并非是谁都会骑的交通工具。比起即使是初学者多少都能驾驶的汽车,要让一台摩托车奔跑,可能更需要一些技术。摩托车与汽车之间的决定性差异,是摩托车需要运用全身来驾驭,不仅用手、脚操作油门及煞车,还得用全身前后左右地移动重心,方能操纵。即便只是油门及煞车,它都需要更为细腻的操作,遑论在操纵和重心移动之间所必要的完美协调。
例如在过弯时,开车只需要旋转方向盘,而摩托车就必须随着车体倾斜。驾训班也许会说:「转弯时必须倾斜身体并移动重心」,但是,具体来说,到底该如何倾斜身体和移动重心?摩托车不会有让车体倾斜的装置,最具体的方式,就是用身体去学习。
摩托车和运动一样,要领很重要。一旦抓住运动的要领,动作会瞬间变得流畅,突然进步神速。但是,要能抓住要领,靠的是经验不断地累积。而和经验同等重要的,就是要了解「摩托车构造」。了解摩托车的构造,才可以理解摩托车的运转方式,从而提升骑乘摩托车的技巧。
在书中,不仅说明了摩托车的构造,也会介绍各种构造的用途以及各种机械构造之间的关系,读者透过精美的照片和详细的解说,使能够轻松地理解。
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汽车因为便利性而受人欢迎,而摩托车却因为可以刺激人心,给予人们欢愉而令人珍惜。因此,真心地希望这本书可以对所有期待享受摩托车乐趣的人、正准备要骑骑看摩托车的人,和还想继续骑摩托车的人都能有所助益。
不得不说,《认识摩托车的基本构造(图解版)》这本书在图文结合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之前对于摩托车的“排气系统”一直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知道它能排出废气,但具体是如何工作的,如何影响性能,我一无所知。这本书里,通过精美的插图,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排气管的走向,消音器的内部结构,以及三元催化器(如果适用)的功能。它详细解释了排气背压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以及不同排气管设计如何影响动力输出和声浪。而且,书中还提到了关于排放标准的考量,让我意识到摩托车的环保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这些深入的讲解,让我不再将排气系统仅仅看作是“一个管子”,而是将其理解为一个能够优化发动机性能、降低噪音和污染的关键组成部分。这种对细节的挖掘,让我对摩托车的整体运作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评分总而言之,《认识摩托车的基本构造(图解版)》这本书给了我一个非常系统、直观的摩托车知识启蒙。我之前总觉得摩托车离我太遥远,像是一个高不可攀的机械领域,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它不仅仅是关于“怎么造”的科普,更是一种“为什么这样”的逻辑解释。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进气系统”的讲解。过去我只知道发动机需要吸入空气,但这本书详细解释了空滤器的作用,节气门的位置和功能,以及进气歧管的设计如何影响空气流量和混合气的形成。而且,书中还提到了不同类型的空滤,比如纸质的、海绵的,以及它们在过滤效果和维护上的差异。这些细节的讲解,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发动机工作的“第一步”是如何进行的,以及空气的质量和流量对整个发动机的性能输出有多么重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看似复杂的机械原理,通过精美的图解和通俗的语言,传递给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让我不再对摩托车感到陌生和畏惧。
评分说实话,在接触《认识摩托车的基本构造(图解版)》之前,我对摩托车的了解仅限于“它有两个轮子,能跑”。每次看到摩托车,我脑子里闪过的就是速度、风驰电掣的画面,但对于它的内在究竟是如何实现的,我完全没有概念。朋友们骑车时聊起的一些专业术语,更是让我无所适从,感觉自己像是身处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这本书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入门指南。它的语言非常平实,没有那种让人望而却步的专业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一步步地引导读者去了解摩托车的各个部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底盘”和“悬挂系统”的讲解。我一直以为摩托车跑起来那么平稳,就是因为轮子本身有什么特别之处,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是车架、前叉、后减震器等等一系列精密的部件协同工作的结果。书中的图示非常直观,那些角度、连杆的细节都画得特别清楚,让我能清晰地看到它们是如何吸收路面的颠簸,保持车身平衡的。而且,它还解释了不同类型悬挂系统的优劣,这让我以后在选择或者观察摩托车时,能够有更专业的视角,而不是仅仅看外观。这本书让我明白,原来摩托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它更是一门融合了工程学、力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精密机械。
评分我一直对机械事物都有一种莫名的热爱,但苦于缺乏系统的学习途径,只能零散地在网上搜集一些信息,零零碎碎,难以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这次读到《认识摩托车的基本构造(图解版)》,我感觉自己像是找到了一个宝藏。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从最基础的部件介绍,到各个系统的相互作用,再到整体的运作原理,逻辑清晰,层层递进。我尤其欣赏它对“制动系统”的讲解。过去我只是觉得刹车就是拉杆或者踩踏板,书里详细地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刹车(鼓刹、碟刹),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油液的作用、刹车盘和刹车片的配合等等,这些细节的阐述让我对安全骑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书中的插图不仅仅是静态的图,很多地方还配合了动态的示意图,比如刹车片如何夹住刹车盘,刹车油是如何传递压力的,这些动态的展示让我更容易理解刹车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力的传递。这本书让我明白,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都蕴含着精密的工程设计。
评分作为一个对机械原理有一定了解的人,但又从未深入研究过摩托车的人来说,《认识摩托车的基本构造(图解版)》这本书给我带来了非常惊喜的体验。它在保有一定专业性的同时,又做到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复杂的摩托车构造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于“车身结构与材料”的讨论。过去我总以为摩托车的车架就是简单的金属骨架,但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车架,如管式车架、铸造铝合金车架、单体壳式车架等,并且分析了它们在强度、重量、成本和生产工艺上的不同。同时,书中还提到了车身覆盖件的材料选择,例如ABS塑料、碳纤维等,以及它们在美观、耐用性和减重方面的考量。这些细节的分析,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一辆摩托车在设计时所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以及不同材料的选择如何影响其整体性能和定位。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摩托车设计背后丰富的工程学知识和权衡取舍。
评分总的来说,我对于《认识摩托车的基本构造(图解版)》这本书的整体体验是非常正面的。我之前对摩托车确实是一窍不通,听到一些专业词汇就会感到头大,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技术手册,而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师,一步步地引领我走进摩托车的奇妙世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车轮与轮胎”部分讲解得如此细致,过去我以为轮胎就是橡胶做的,只要气足就行,但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轮胎的胎面花纹设计对于抓地力和排水性的影响,不同胎压对操控和燃油经济性的作用,以及轮毂的材质和设计对车身整体轻量化的贡献。而且,书中还涉及到了“转向系统”,我这才知道原来不仅仅是转动车把,前叉的几何角度、转向轴的设定等等,都对摩托车的操控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些细微之处的讲解,让我对摩托车的整体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明白,原来每一个小小的部件,都在为最终的骑行体验默默贡献力量。
评分作为一名对汽车颇有研究的爱好者,一直以来,我总觉得摩托车作为一种同样是内燃机驱动的交通工具,其原理应该与汽车大同小异,但又隐隐觉得两者在构造和细节上存在显著差异,却又无法具体说出所以然。《认识摩托车的基本构造(图解版)》这本书,正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认知空白。它以一种非常系统化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解析了摩托车特有的机械构造。比如,它详细解释了摩托车为何采用链条传动或轴传动,以及这些传动方式的优缺点;它深入剖析了摩托车的车架结构,说明了不同类型的车架(如钻石车架、承载式车架)对操控性和舒适性的影响。尤其令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于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方式(风冷、水冷)以及它们各自的散热机制也做了详尽的阐述,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摩托车在夏天运行时会发出很大的噪音,或者需要特别的散热设计。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摩托车的设计,尤其是在轻量化、重心分布和散热方面,有着与汽车截然不同的考量和解决方案,这种对比性的学习让我对整个交通工具的设计哲学有了更广阔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是在我这个摩托车小白心中点燃了一盏指路明灯。一直以来,我对那些在街头呼啸而过的摩托车充满了好奇,但又完全摸不着头脑,感觉它们就像是复杂的机械艺术品,充满了神秘感。尤其是当听到一些术语,比如“缸体”、“曲轴”、“传动系统”之类的,更是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我曾经尝试过在网上搜集一些资料,但信息碎片化严重,要么过于专业晦涩,要么过于浅显,始终无法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认知。这次偶然的机会翻开了《认识摩托车的基本构造(图解版)》,我真的觉得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书中的图解部分做得太出色了,那些精细的插画,把复杂的机械结构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每一个部件都标注得明明白白,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它们的功能和相互关系。特别是对发动机的剖析,从活塞的往复运动到曲轴的旋转,再到点火燃烧的过程,整个流程都通过精美的图示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讲解得淋漓尽致,让我不再觉得发动机是那个冰冷、不可理解的金属怪物,而是变成了一个有生命、有规律运作的动力心脏。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零件,它更注重解释“为什么”和“如何”,让你不仅知道这是什么,还能理解它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它是如何工作的,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对于我这种完全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
评分我是一个对一切能够“动”起来的东西都充满好奇心的人,从儿时的玩具到后来的家用电器,我总喜欢拆开来看个究竟。所以,当我有机会接触到《认识摩托车的基本构造(图解版)》这本书时,我感觉就像是找到了一本“技术秘籍”。这本书非常直观地向我展示了摩托车内部那些我平时只能看到外壳的“心脏”和“骨骼”。我特别喜欢它对“电气系统”的讲解,过去我一直觉得摩托车上的灯光、喇叭、点火都是理所当然的,但这本书详细解释了蓄电池的作用、发电机是如何工作的、火花塞是如何点燃混合气的、以及各种传感器和ECU(电子控制单元)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书中的电路图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配合着文字的解释,我逐渐理解了电流的流向和各个电子元件的功能。它让我明白,原来一辆摩托车,不仅仅是机械的集合,更是精密的电子控制的体现。这种对细节的深度挖掘,让我对摩托车的复杂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佩服那些设计制造出这些精密机械的工程师们。
评分我一直认为,对于一个事物的理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了解它的“前世今生”以及它的“运行机制”。《认识摩托车的基本构造(图解版)》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不仅仅是对当前摩托车构造的罗列,而是通过图解的方式,详细地解析了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相互配合。我特别喜欢它对“冷却系统”的讲解,无论是风冷还是水冷,它都用清晰的图示和文字描述,解释了散热介质的流动路径,散热片的结构设计,以及水泵、节温器等关键部件的作用。这让我明白,原来摩托车发动机在持续运转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散发热量,维持在最佳工作温度,是一门非常精密的学问。而且,书中还提及了不同冷却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类型摩托车上的应用,这让我能够更专业地去理解为什么某些高性能摩托车会采用水冷系统,而一些经典车型则采用风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