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強弱端視其教育水平,水平之素質佳則國力強。因此各國莫不緻力於教育質素之提升。義務教育定位在強迫教育亦愈延愈長,從6年到9年到12年,甚至以上,如採十年樹木理論,將來意欲如何收成,及早於現時規劃如何裁種;在樹人理論亦然,雅典與斯巴達迥然有彆。資本主義教育與社會主義教育自是不同。
高中後之大專教育尤其技職院校有專門性之行業技術(術科訓練),與一般性之博雅教育,前者在訓練做事,後者在充實做人之涵養,約而言之,其在做事與做作人之本事取得,缺一不可。由外在本事之具備(通過訓練取得),加上內在涵養之充實(文化陶冶),使成為一個優質之公民。
本課程「公民素養」兼容公民能力,與內在德性,前者有公民之公法上、私法上、商事法上、科技法上之基本能力,後者有人格涵養之自我管理能力與性彆平等之素養,公民能力與本質同時併進,以增進公民之質素,期使快樂做人,勝任做事,則學生明日之競爭力允宜今日厚植之。
序 言
第一章 總論 P.7
一、何謂公民素養 P.8
二、課程沿革史 P.8
三、本課程之內容安排 P.9
第二章 公民之公法素養 P.13
第一節 憲法之基本能力 P.14
第二節 行政法之基本能力 P.64
第三節 刑事法之基本能力 P.75
第四節 刑事訴訟法之基本能力 P.121
第三章 公民之私法素養 P.145
第一節 民法為最重要之私法 P.146
第二節 民法總則之基本能力 P.149
第三節 財産法述要 P.171
第四節 婚姻與傢庭 P.176
第五節 繼承新製 P.198
第四章 公民之商事法素養 P.207
第一節 商事法總論 P.208
第二節 票據法之基本能力 P.209
第三節 公司法之基本能力 P.226
第五章 公民之科技法素養 P.261
第一節 科學技術基本法 P.263
第二節 專利法 P.267
第三節 商標法 P.316
第四節 著作權法 P.327
第六章 公民自我管理能力之素養 P.345
第一節 自我管理能力之概念 P.346
第二節 自我管理之重要 P.346
第三節 瞭解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之方法 P.347
第四節 賽車理論之應用 P.351
第五節 主題活動-成功案例之分享 P.353
第七章 公民之性彆平等素養 P.357
第一節 曆史之迴顧 P.358
第二節 性彆平等之法源 P.382
第三節 性彆平等之相關立法 P.384
我不得不說,《公民素養新論(改版)》完全超齣瞭我對於一本“公民教育”類書籍的期待。它沒有空泛的口號,沒有道德說教,而是充滿瞭紮實的論證和深刻的洞察。作者在書中對“公民權利”和“公民義務”的界定,遠比我以往接觸到的任何資料都要 nuanced 和 nuanced。他不僅強調瞭權利的保障,更著重分析瞭義務的內涵以及在多元化社會中如何平衡不同群體的利益。書中對“多元主義”的解讀尤其精彩,它讓我認識到,在一個民主社會中,不同聲音和觀點並存是常態,而如何在這種多元的環境中找到共識,如何進行建設性的對話,是公民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我被書中關於“協商民主”的討論深深吸引,作者通過分析現實中的民主實踐,展示瞭協商在解決社會分歧、凝聚社會共識方麵的巨大作用。這本書讓我明白,公民的責任不僅僅是對國傢和社會的忠誠,更是一種積極的、審慎的、富有建設性的參與,以及對社會公正和公共利益的持續追求。它讓我對“公民”這一身份有瞭更加豐富和深刻的理解,也激發瞭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吸引人,不是那種冷冰冰的學術腔調,而是充滿瞭思想的火花和人文的關懷。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引導者,帶著讀者一步步探索公民素養的奧秘。我對書中關於“公民意識”的形成過程的分析印象尤為深刻。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受到傢庭、學校、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書中通過大量的案例研究,展示瞭不同文化背景下公民意識的差異,以及如何通過教育和實踐來培養健康的公民意識。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分析“公民不服從”這一敏感話題時的審慎和 nuanced。他並沒有簡單地肯定或否定,而是從曆史、哲學、法律等多個角度進行瞭深入的探討,強調瞭公民不服從的閤法性基礎、實踐條件以及潛在的風險。這本書讓我對公民行動的界限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更加理解瞭法律和道德之間的復雜關係。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公民素養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成為一個獨立思考、有責任感、並能為社會進步貢獻力量的人的書。
评分《公民素養新論(改版)》給我帶來的最大衝擊,是它對“公民”概念的動態化和實踐化理解。它不再將公民視為一個靜態的標簽,而是將其置於不斷變化的曆史和社會語境中進行考察。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公民行動主義”的討論,作者通過分析不同曆史時期和不同地區的公民行動案例,展示瞭公民如何通過集體行動來推動社會變革。它讓我看到瞭,即使是普通人,隻要具備相應的素養和行動力,也能對社會産生深遠的影響。書中關於“公民與媒體”的章節也令我受益匪淺,它探討瞭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公民如何辨彆信息真僞,如何理性錶達觀點,以及如何避免被媒體操縱。這對於我們當下的社會環境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這本書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成為一名閤格的公民,不僅需要掌握相關的知識,更需要培養批判性思維、獨立判斷能力和積極的參與精神。它鼓勵我們走齣舒適區,勇於發聲,並為建設一個更美好的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评分這本書絕對顛覆瞭我對“公民”這個概念的理解,以往總覺得公民就是一種身份,一種責任,但《公民素養新論(改版)》卻將公民素養提升到瞭一個全新的維度。作者並非簡單羅列公民應有的道德規範,而是深入剖析瞭公民在現代社會中如何進行有效參與、如何理性錶達、如何負責任地做齣決策。書中大量引用瞭國內外真實的案例,從曆史事件到當下熱點,都進行瞭深刻的解讀,讓我看到瞭公民素養在不同情境下的具體體現。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公共理性”的探討,作者並沒有將之描繪成一種高不可攀的理想,而是通過一步步的分析,展示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和踐行公共理性,這對於那些長期以來對公共事務感到無力和迷茫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它鼓勵我們不再是被動接受者,而是積極的行動者,用知識和思考去影響和改變周遭的世界。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看待社會問題的視角更加開闊,對個人在集體中的角色有瞭更深的認知,也更加明白,真正的公民素養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需要不斷學習、反思和實踐的過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理論著作,更像是一份行動指南,它讓我重新思考瞭“我是誰,我能做什麼”這樣根本的問題。
评分這本書就像一本精心打磨的社會學教科書,但它絕非枯燥乏味的學術論著。作者以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將復雜的社會理論和概念進行瞭生動形象的闡釋。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社會資本”的章節,它詳細地解釋瞭人與人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的聯係如何能夠轉化為一種寶貴的資源,如何影響著社會的發展和個體的命運。書中通過大量的圖錶和案例分析,將抽象的理論具象化,讓我能夠清晰地理解每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例如,在討論“公民參與”時,作者沒有止步於形式上的參與,而是深入挖掘瞭參與的深度和有效性,以及不同參與方式背後的社會動員機製。我發現,很多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社會現象,這本書都能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釋,並且引導我們去思考其深層原因。它幫助我理清瞭許多過去模糊的認識,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社會運行的邏輯。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迪,它鼓勵讀者用批判性的眼光審視社會,用理性的態度分析問題,用建設性的方式參與公共生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