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学问,有待生活的体验与岁月的锤鍊来消化会通。本书将经典融入生活,放开理论架构的束缚,透过王邦雄教授对老子思想活泼生动的创见,将老学的精深幽微,流动在字里行间的灵动智慧,一一说解。
全书共分十二讲,以化解人生的困苦切入,讲述老子的生命大智慧,每一话语皆从自家生命的深层触动而发,真情实感,极具启发性。在人心焦虑浮躁的年代,能为我们的人生指出清明的道路。
作者简介
王邦雄
台湾云林人,民国三十年生。师范大学国文系、文化大学哲研所毕业,获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曾任鹅湖月刊社社长、中央大学哲研所所长,现任淡江大学中文系所教授。着有《韩非子的哲学》、《老子的哲学》、《儒道之间》、《中国哲学论集》、《当代人心灵的归乡》、《庄子道》、《缘与命》、《行走人间》、《老子道德经的现代解读》等书。
序
在大学研究所开课之外,也常在民间讲堂开讲《老子》,没有课程进度的拘束,听讲的朋友也没有修习学分的压力,真的是海阔天空,随意挥洒。少了知识性的负担,与学术研究的庄严,课堂氛围轻松多了,可以把经典融入生活,经由人生的体验与真切的感受,来解读流动在字里行间的经典奥义,拉近了古书与今人的距离,经典就此活化,似乎老君正现身说法,引导每一个人活出自己一生的美好,讲者只是中介导读,在若有还无间,让每一个人可以跟老君做一个心灵的对话,与生命的印证。
《老子十二讲》,是由《老子道》、《生死道》、《人间道》等三书统合而成,由于老子三书讲于二十年前,某些情境已随时间而消逝,甚或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翻转,今由远流接手重出,虽维持十二讲的理序架构,却作了相当幅度的删减与修正,纲目更显豁灵活,文字也更贴切生动,大大提升了全书的可读性。虽老书新出,读者朋友或许可以发现,在面目一新之外,此中自有新意。
想当初,为了保有讲课现场的真实感,语气话题尽量不作更动。时隔二十年重读,自家已不能接受课堂过于口语,而不免粗疏的论述表达,一路修饰顺通下来,尤其义理解读与生命体悟,今昔大有不同,也随文补充,求其文字精准,而义理完足。
《老子道德经的现代解读》问世以来,颇受好评,感谢远流编辑团队的用心,存全千古经典当该有的庄严相与厚重感,可与老子的生命高度与智慧深度,有一存在的唿应。作者开讲老子,已有四十年之久,看《现代解读》能以庄重厚实的姿态,出现在广大读者的面前,想来也对得起老君了。不过,对从未来课堂听讲的朋友而言,读来似有难度。今《老子十二讲》在一年之后,也紧接着出书,喜欢《现代解读》的读者朋友,可以随《十二讲》补课式的听讲下来,弥补些许无缘听课的遗憾吧!
或许我可以如斯说,《老子十二讲》可以做为《老子道德经的现代解读》的前导书。先听讲,后解读;先入门,后登堂奥。前后一以贯之,心中有道,而道在当下现前,「道法自然」,意谓每一个人生命价值的「然」,要从自身体现而来;「百姓皆谓我自然」,说的是从政者要把生命的真实美好,还给百姓自己;「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意涵在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要辅助万物回归自然的生息,而不敢过度开发,破坏了万物赖以存活的生态环境。
如是,天地自然,百姓自然,万物也自然,天地万物回归「道法自然」的轨道理序中,人生不会漂泊流落,人间少了权力的干预宰制,天候地理也不会遽变,人人自在,物物自得,解读老子,此为究竟。
王邦雄 序于民国百年三月淡大中文系
读这本书的过程,充满了惊喜与顿悟。我曾以为老子思想是晦涩难懂的,是只属于古代贤者的哲学。然而,这本书用一种非常现代、非常亲切的语言,将这些思想展现在我面前。作者对于“玄之又玄”的解读,让我看到了“道”的包容与深邃,它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存在于我们呼吸的每一口空气,存在于我们每一次心跳之中。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论述,它让我联想到生活中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其实都可以用简单、耐心的方式去解决。这本书没有给我生硬的理论灌输,而是通过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着我的认知。我不再执着于追求表面的成功,而是开始关注内在的成长。我不再纠结于过去的得失,而是开始珍惜当下的每一刻。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走向内心的平静与智慧。我会在很多个失眠的夜晚,重新翻开这本书,从中汲取力量,找到方向。
评分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老子思想的书,我倒觉得它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次穿越时空的哲学之旅。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极其有温度的方式,将那些古老而晦涩的文字,解读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他没有简单地罗列概念,而是通过一个个贴近生活的例子,将老子的思想融入日常。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关于“道”的阐释,它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变成了一种流淌在万物之中的生命力,一种无处不在的连接。当我读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在无谓的争斗中浪费了多少精力,而这本书,则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迷茫。它让我明白,有时候,真正的强大,恰恰在于不争,在于顺应自然的规律。这种启示,对我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中的困境,都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我开始反思,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痛苦,并非是因为事情本身有多么困难,而是因为我们对抗得太用力,因为我们没有顺应那个“道”。这本书,真的让我对“道”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觉察。
评分我从未想过,一本关于古代哲人的书籍,能够如此深刻地触动我的内心。这本书,真的让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更加宁静、更加和谐的世界。作者用他独特的视角,解读了老子那些看似简单却又意味深长的道理。我曾经对“知足常乐”这句话嗤之以鼻,觉得那是一种消极避世的论调。但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知足”的另一种含义,它并非放弃追求,而是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发现无限的美好。我开始尝试着去体会“无为而治”的精髓,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不做无谓的抗争。当我开始放慢脚步,去观察身边的细节,去感受微风拂过脸颊的温柔时,我才发现,原来幸福,一直都在。这本书,给了我太多太多的启示,它像一股清流,洗涤了我内心深处的尘埃,让我重新认识了生命,认识了自己。我会把这本书推荐给所有在生活中感到迷茫和疲惫的朋友,我相信,它同样会给你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我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期待。近几日,生活中的种种琐事让我感到有些疲惫,心灵也似乎蒙上了一层灰尘,急切地需要一份宁静和智慧来涤荡。我听说过老子,也曾零星地接触过一些道家的思想,但总觉得隔着一层薄纱,难以窥其深邃。这次,我选择了一本似乎能引领我深入其境的书籍,希望能借由文字的力量,触碰到那古老而又永恒的智慧之光。我并非专业研究者,只是一个渴望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寻找到一丝安宁的普通人。我期待的,是一种温和的引导,一种能够触动我内心深处、引发我思考的解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我理清那些缠绕不清的思绪,让我看到生活的新视角,或许还能从中汲取一些应对挑战的力量。我希望它能像一位智者,在我耳边低语,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以一种平等而包容的姿态,与我一同探索那些关乎存在、关乎生死的宏大命题。我渴望的,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一种精神的升华,一种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这本《老子十二讲》给我的整体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幽静的竹林里,与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对坐。他不说教,不指责,只是缓缓地诉说着那些关于“道”的玄妙,那些关于“无为”的智慧。他用最朴素的语言,描绘出最深邃的哲理,让我忍不住一次次停下来,反复品味。书中的许多观点,初听之下似乎有些违背常理,甚至有些“消极”,但我仔细一想,却又觉得其中蕴含着惊人的洞察力。比如,他讲“知止”,让我反思自己是否总是贪得无厌,不懂得适可而止。他讲“柔弱”,让我体会到生命中最强大的力量,往往并非来自刚猛,而是源于韧性和包容。这本书没有给我一套立竿见影的成功秘籍,也没有给我一个包治百病的解决方案,但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看待自身的方式。它让我学会了放慢脚步,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倾听内心的声音。读完这本书,我并没有立刻变得超然物外,但我的内心确实多了一份平和,少了一份躁动。我开始尝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那些“无为”的智慧,虽然常常会失败,但至少,我开始有了这个意识,开始朝着那个方向去努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