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肤丛说》为十八世纪越南儒者的作品。作者借用问答的方式,论述自己对程、朱易学的意见,并对朱子的《易学启蒙》、胡广的《周易大全》及邵雍的《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等篇进行讲解和说明。此外《易肤丛说》也谈及京房、魏柏杨、郭璞、王弼等易学家,及其他有关象数学思想如飞伏、纳甲、参同、太乙等。《易肤丛说》的内容丰富多彩,是越南儒者融会义理与象数斯想以研究《周易》经、传的代表着作之一,也是为研究东亚儒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越南儒学资料简介
黄俊杰、阮金山
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东亚经典与文化」研究计划,最近10年来致力于「东亚儒学」新领域的开拓与研究,出版《东亚文明研究丛书》、《东亚文明资料丛书》、《东亚文明书目丛书》等三大书系,至今(2009年)已出版百册。
由于研究资料的关系,过去10年来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的儒学发展。为了更聚焦「东亚儒学」的研究,所以从2009年起开始出版《东亚儒学研究丛书》与《东亚儒学资料丛书》两种出版品。前者以研究论着为主,后者则蒐集并出版东亚儒学的相关原典与史料。现在重印出版的这一批「越南儒学资料」,就是本院开拓东亚儒学新视野的重要工作。这批资料的影印出版,都获得原庋藏单位正式授权。我们愿就越南儒学的发展概况以及这一批资料的状况,略作说明。
儒学、汉字以及其他中国文化要素,虽然早在秦汉时代便已传入越南。但从公元2到10世纪之间,儒家思想对越南社会的影响,似乎仅限于华侨、行政官僚等上层社会人物,尚未普及到社会其他阶层。因此,这段期间并未出现出色的儒家学者及儒学着作。
第10世纪李朝成立之后,统治者有意识地採纳儒家思想和制度,致力于建设一个独立文明的国家,儒学对越南社会的影响才全面地加速展开。儒家思想首先深入政治领域,接着扩展到教育制度、学术训练、文艺创作、社会文化、民间风俗等等。从第10到第15世纪,儒学在越南的地位逐渐提升,但因佛教盛行,儒学在三教之中未能取得优势,仍与佛道两家平分秋色。
自公元15世纪的黎朝起,儒家的地位才开始超越佛道两家,成为越南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学也逐步渗透到越南社会的各个领域及阶层,这种发展一直延续到19世纪。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之下,越南文化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原来的东南亚特质逐渐失色,而浸润在中国文化中的东亚特色佔了上风。虽然受到法国统治的干扰,越南最后一个王朝阮朝仍然继承并发挥儒家传统,这种持续性的发展,使儒家思想对于越南的社会文化、人民生活、社会价值体系等方面的影响,在18及19世纪达到最深刻的程度。越南人在接受儒家思想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将其「在地化」,以符合越南本土文化及本地人的个性,而在这种「在地化」过程中丰富了原始儒学的内容。
越南的儒学文献使用两种文字记载:汉字及越南文字(称为「字喃」)。越南人用汉越读音来念汉字,字喃则是越南人参考汉字造字原则所创的标音方块文字,用来记录越南语言。字喃的发明虽然早在第10世纪之前,但目前公认最早的长篇字喃着作迟至13世纪才出现。在最近7个世纪里,越南人同时使用汉字及字喃两种文字着书立言,虽然字喃的使用并未如汉字频繁,但以其写成的文献也构成了越南儒家典籍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易肤丛说》景印弁言 裴伯钧
《易肤丛说》的作者疑为黎贵惇。潘辉注在《历朝宪章类志.文籍志》记载黎贵惇(1726-1784)撰写《易经肤说》一书共六卷,并抄写了《易经肤说》的序言。目前《易经肤说》未见,但有书名作《易肤丛说》者存世。书目学家陈文玾虽在《汉喃书库的研究》中断定《易肤丛说》可能是黎贵惇《易经肤说》的残本,但陈先生也说:「虽然潘辉注《历朝宪章类志.文籍志》记载《易经肤说》是黎贵惇所着的,但对于《易经肤说》的作者问题,我们应该保留着存疑的状态」。
在《易肤丛说》中,作者借用问答的方式,论述自己对程、朱阐扬经义的意见,并发扬先儒对朱子的《易学启蒙》;《周易大全》的〈程子传序〉、〈程子篇义〉、〈朱子图说〉、〈朱子五赞〉、〈朱子筮仪〉、〈易说纲领〉;邵子的《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等篇的义理,并且进行讲解和说明。此外,《易肤丛说》也谈及京房、魏伯阳、郭璞、王弼等易学家,及其他有关象数学的思想概念,如「飞伏」、「纳甲」、「参同」、「太乙」等。
总体而言,《易肤丛说》的内容丰富多彩,是越南儒者融会义理与象数思想以研究《周易》经、传的代表着作之一。
目前《易肤丛说》一书有九个版本,都留在越南汉喃研究院图书馆,其详情如下:
一、《易肤丛说》,编号VHv.2016/2。共有二卷,卷一为《易肤丛说》,卷二为《易义存疑》。《易肤丛说》共84页,行草字体,具有标点符号,包括120个问答小段,分为四个大部分:《程传序》和《十二卦言时歌诀》;《上下篇义》;《朱子图说》和许多小目:《十二律三分损益隔八相生序》、《十二律协十二月序》、《五声十二律相配旋相为宫序》、《横图》、《八卦图说》、《重卦圆图》、《六十四卦图作》、《后天图说》、《变卦》、《一程子九变卦歌诀》;《五赞》;《筮仪》;《纲领》)。卷二开头的〈序言〉,记录该书的编撰时间为嘉隆第四年乙丑闰年仲秋吉月吉日(1805)。
二、《易肤丛说订》,编号A.2044(收录于内阁侍学士范贵适的《周易问解撮要》。书共二卷,卷一为《易学〔义〕存疑》,卷二为《易肤丛说订》)。《易肤丛说订》共73页,行草字体,包括91个问答小段,分为四个部分:十四个问答小段和《十二时歌诀》;《朱子图说》;《易六十四卦大象辞》;《篇义》;《朱子五赞以下》;《易说纲领》三篇属于《易学〔义〕存疑》卷。《易义存疑.小序》的最后一段记录编撰的时间为嘉隆第四年乙丑闰年仲秋吉月吉日(1805)。
三、《易肤丛卦订》,编号A.363(收录于《易义存疑》一书)。该书共212页,楷字体,具有标点符号,共有121个问答小段,分成五个部分:十四个问答小段和《十二卦时歌诀》;《易说纲领》;《朱子图说》(包括:《小横图以下》、《小圆图以下》、《易变卦图诗》。《易变卦图诗》一篇是用汉字和喃字写的);《朱子五赞以下》;《上下篇义》。尽管该书开头的《小序》记录编撰的时间为嘉隆第四年乙丑闰年仲秋吉月吉日(1805)。但根据书中避讳「时」字的现象,我们断定这个版本可能是在嗣德皇帝在位期间(1829-1883)所抄写的。
四、《易肤丛记》,编号VHv.458。由黎朝进士左青威人阮衙所撰。书共116页,行楷字体,具有标点符号,包括120个问答小段,分成六个部分:《程子传序》和《十二卦时歌》;《上下篇义》;《朱子图说》和九个小目:《附声律甲子次序》、《五声次序》、《十二律协十二月序》、《五声十二律相配旋相为宫》、《六十甲子》、《六十四卦分八宫》、《一程子九变卦歌》、《一朱子十九变卦歌》、《一朱子十九变卦歌》、《朱子五赞》、《朱子筮仪》、《易说纲领》。此外,还有六个小目:《十二月配十二律次序诗》、《五声十二律相配旋相为宫诗》、《五运化气诗》、《四千九十六时》、《十二月二十四气歌》(喃字)、《三十六宫歌》。
五、《易肤丛说》,编号VHv.2652。该版本是由裴接抄写,何辉璋校订,完成于越南民主共和19年4月3日(1963)。书共252页,楷字体,分为两个部分:《易肤丛说》(汉文)和《河洛图说略问》(喃文)。《易肤丛说》包括117个问答小段,分成两大部分:《程子传序》和《十二卦言时歌诀》;《朱子图说》。
六、《易肤丛说附易义存疑》,编号A.2474。书共133页,楷字体,具有标点符号,分二卷。卷一为《易肤丛说》,共93页,118个问答小段,分成四大部分:《程传序》和《十二卦言时歌诀》;《上下篇义》;《朱子图说》和十二个小目:《十二律三分损益隔八相生序》、《五声次序》、《五声三分损益相生序》、《十二律协十二月序》、《五声十二律相配旋相为宫序》、《横图》、《八卦圆图》、《重卦圆图》、《后天图说》、《变卦图》、《一程子九变卦歌诀》、《一朱子十九变卦歌诀》;《五赞》;《筮仪》;《易说纲领》。卷二为《易义存疑后跋》,40页。卷一的末尾写着「易肤丛说卷之壹终」,卷二的末尾写着「易肤丛说卷之贰终」。
七、《易肤丛说》,编号A.867(收录于《羲经蠡测》一书)。158页,楷字体,具有标点符号,共119个问答小段,分为四个部分:《程子传序》和《十二卦言时歌诀》;《朱子图说》和两个小目:《程子九变卦歌诀》、《朱子十九变卦歌诀》;《朱子五赞》;《朱子筮仪》;《易说纲领》。此外,书还有13小目:《五行分属》、五声次序》、《五声三分损益相生序》、《十二律协十二月》、《十二律三分损益隔八相生序》、《五声十二律相配旋相为宫》、《六十四卦大象》、《十二月属卦》、《八卦卦体》、《五行生克》、《五行属五色》、《四方属五行》、《卦象对联》。
八、《易肤丛说》,编号:A.1420(收录于《羲经蠡测附易肤丛说》一书)。122页,楷字体,该书的一部分具有标点符号,其内容和结构与编号A.867的《易肤丛说》版本完全相同。该版本是由东安福川黄氏抄写的。
九、《桂堂易肤丛说》,编号AC.189。238页,楷字体,共二卷。《桂堂易肤丛说》卷一,124页,共120个问答小段,分为六个部分:《程子传序》和《十二卦时序歌》,《附〈上经〉、〈下经〉卦名次序歌》;《朱子图说》和五个小目:《十二律三分损益隔八相生序》、《五声次序》、《五声三分损益相生序》、《十二律协十二月序》、《五声十二律相配旋相为宫序》;《伏羲八卦次序以下》和两个小目:《一程子九变卦歌诀》和《一朱子十九变卦歌诀》;《朱子〈周易〉五赞以下》;《朱子筮仪以下》;《易说纲领以下》。《桂堂易肤丛说》卷二共有九个部分:《河图》、《先天八卦横图说》、《先天八卦圆图说》、《后天八卦圆图说》、《天地四象歌》、《太极》、《圆图解》、《律吕本原》、《应溪先生修辑》。尽管该版本没有记载编撰的时间,但根据书中讳「时」字的情形,以及「应溪先生」指为阮朝明命举人青威人段仲萱先生(1808-1882),并且该版本《应溪先生修辑》之内容与段应溪在嗣德年号甲寅年(1854)所撰《读易略抄》一书的内容完全相同。因此,可以肯定该版本是在1854年之后所撰写。
根据上述,《易肤丛说》有四个版本与《易义存疑》被抄写成一书;两个版本与《羲经蠡测附易肤丛说》归併成一书;一个版本与《应溪先生修辑》合成一书;一个版本与《河洛图说略问》合成一书;一个版本与《易肤丛记》合成一书。根据版本中所写的编撰时间及其阮翼宗皇帝的「时」字讳名现象,我们得知A.2044和A.2016/2编号的两个版本的抄写时间为最早(大约从1805年至1829年)。但由于这两个版本的字体为行草,很难看得清楚,因此翻译时很容易发生错误,并且A.2044版本的一些部分尚未确定是属于《易肤丛说》还是属于《易义存疑》。编号VHv.2652的版本是在1963年抄写。其他六个版本大约是在嗣德皇帝在位期间所抄写的。
尽管每一版本都有自己的优点,但就总体而言,编号AC.189之版本最为理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