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1
《殷海光.夏君璐书信录》这本书,既是纯真深刻的爱情书写,亦是两个人相互扶持的真情纪录。当然,由于殷海光的历史身分及其时代背景,它更是珍贵的「私文书」一手史料。
《殷海光.夏君璐书信录》共收录了殷、夏之间的信函共二百二十二封,依时序排列,最早一封是1946年1月7日,最晚一封是1955年6月8日。本书夏君璐的〈序言〉,交待了两人相识及十年通信的背景,这篇文章平实而动人,是读者必须要先读的部分。夏君璐曾在1955年时,对两人的通信如此形容:看看我俩的信,从重庆到武昌,到乡下,到南京,到湘潭,到广州到台湾,简直可以代表中国现十几年的变乱。
确实是如此,在那个战乱不停、动荡不断的时代,殷、夏两人能长久维持通信,本身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有时通信的地点没有「门牌和街名」;有时没钱买邮票,信封起来后再拆开;有时寄一封信竟要超过「一百万圆」。两人往来的信函,历经战乱,由大陆而台湾;殷海光去世后,这批信函又随夏君璐到美国,并历经搬家15次,得以保留至今并结集成为《殷海光.夏君璐书信录》,收入台大版《殷海光全集》第十八册。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一件事。
在那个不平静的时代,或许每一对情人的爱情故事,都有其曲折动人之处,也可能留下了纸片只字。但这一本《殷海光.夏君璐书信录》不一样。不一样的地方有两个:第一、本书出版前,殷海光与夏君璐之间的信函,公布的非常少。本书收录的信函,绝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呈现在读者眼前。内容上,仅由编录者殷文丽删节了小部分,其他都以原貌呈现。第二、殷海光后来成为着名的「自由主义者」,但研究殷先生的人总因没有足够资料对他在大陆时期的思想、生活面貌不甚了了,亦无法探知他「反公权力」铁汉形象背后那柔情的一面。本书的出版,弥补长久以来这两方面的不足。读者可由本书中看到殷海光非少见的手绘图;看到殷海光可写出极感性的浪漫语句;看到殷海光因在「第一号伟人」面前毫无「示弱」,而自豪之心境;知道殷海光在共军南下时,要「参加游击队」,和共产党周旋到底。此外,殷海光早在大陆时期就已写文章惹祸,他所写的〈赶快收拾人心〉那篇文章,使「天下大悦」却因「处处指摘蒋某,龙颜大怒」(此篇文章收入台大出版中心即将出版的《政治与社会.上》一书中)。
本书信函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大陆时期,1946年至1948年底。第二是台湾时期,自1949年初殷海光来台后到1953年10月两人结婚止。第三个时期,因殷海光到美国哈佛大学访问,两人乃重新通信,时间是1955年的1月至6月。三个时期的客观环境不同,因此读者阅读这三个时期的信函时,会发现各有各的起伏,各有各的况味。
本书也收录了多幅珍贵照片与信件的手稿图,绝大多数的照片第一次公诸于世。其中,本书结尾处的那张照片,将两人拍得颇为传神,与信函文字风格相对应,别有意思。
率真之笔,终能写出至真之情。不论是哪时期的信函,不论是两位作者文字风格有何不同,然而贯穿本书且自始而终不变的是:殷、夏两人长相斯厮守的信念与承诺。这个信念与承诺,一如殷海光与夏君璐都很喜欢的一段话:
人间最高的约法就是爱。人间没有了爱,什么约法都归于无用。可不是吗?许多的约法最多的空间,就是最不适于生存的地方。人间有了爱,什么约法都用不到了。
作者简介
殷海光(1919年12月5日-1969年9月16日)
湖北黄冈人。殷海光本名「殷福生」,「殷海光」是在抗战结束后踏入出版界时採用的笔名。他早年求学于西南联大哲学系、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1949年赴台后于台大哲学系任教,先后开设课程有:逻辑、逻辑经验论、罗素哲学、理论语意学、科学的哲学、现代符号逻辑、历史与科学等。他亦曾任《中央日报》、《自由中国》主笔。
殷海光是1950-60年代台湾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他深受罗素、海耶克、波柏等哲学大师的影响,所写文章以科学方法、个人主义、民主启蒙精神为基准,极力宣扬反抗权威、追求自由思想,并坚持以笔的力量来对抗言论思想禁制。因而,他曾被伦敦《中国季刊》推崇为"台湾自由主义思想的领袖",为台湾自由主义的开山人物与启蒙者。
时至今日,殷先生已成为台湾某一世代的象征人物。谈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台湾或台湾的自由主义,必然会谈到殷先生及他着作。而殷先生的着作,以思想深刻、逻辑层次缜密、文句充满情感着称,有一种极为独特的感染力。其着作,数十年来影响了海内外的无数读者,早已成为华人世界共享的精神遗产。
殷海光全集 18 殷海光.夏君璐书信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殷海光全集 18 殷海光.夏君璐书信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