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是一朵情花

宋词是一朵情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位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教授联合编审

  上至皇帝、士人,下至草寇、青楼女子的宋代众生相,凝结在宋词的篇章,情花般幽远传香。

本书特色:

  【由人说史】
  词人轶事说出宋代文化史,李师师串起皇帝、文人与山贼。

  【以今带古】
  以熟悉的电影、戏剧及小说等现代语汇带出词境,引人入胜。

  【从事观词】
  史学方法读词,还原当代文化;对照现代观念,贴近词人心境。

  词人入题,由人说史,连缀成一幅清明上河图、千娇百媚的宋世万象。
  在宋词的幽香缕缕中,深味人间悲欢离合的爱憎。

  读《声声慢》背后,李清照少女时期的青涩恋爱;看写尽青楼繁华的柳永,何不求取功名;重温让人心碎的「红酥手,黄滕酒」,陆游与唐蕙仙棒打鸳鸯的悽美爱情;精忠报国的岳飞,《满江红》愤慨与壮阔;金庸小说人物悬念着元好问的《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词香留颊之间,细品词人的生命故事。

  在宋朝自由灿烂乃至于渐露腐败的花园里,最美的一朵情花莫过于宋词。她佔尽园中风情,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末代帝王之殇与 「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江湖草寇的气魄;「见客人来,袜□金钗熘。和羞走。」士人千金的羞怯与「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烟花女子之悽婉;亦或「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宋代文人之闲漫与「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青楼文化的艳丽;甚至「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复国壮志的爱国热情及「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坚定爱情的不朽,都汇聚到词人们的笔下,凝冻在一首首的词作中。词作里绽开的幽冷香气,历经岁寒交替世代传颂,芳美依旧、回味隽永。

作者简介

李会诗

  喜欢看书,写毛笔。因仰慕魏晋风骨,沾染了北方粗犷气息,乐天知命,开朗达观,遨游书海,始终坚持并执着相信「人为财死,我为情生」。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本书编辑委员与顾问名单》

《推荐序》 东吴大学中文系教授 林宜陵
宋词如何成为一朵生命里的花

(作者自序)
花至荼蘼

庙堂与江湖
居庙堂之高,不忧民;处江湖之远,不念君。生在一个黑白颠倒的时代,为君,为官,为盗贼,都是一样的深情和浪漫。
亡国之叹如一江春水:李煜
隐士出名也风流:林逋
不是个好皇帝:宋徽宗
泪为苍生美人流:贺铸
包黑炭,六亲不认:包拯
那年山寨,草寇亦风情:宋江

宋代女子的现代生活
幸运的女人总是相似的,比如有才华、有情趣、有品味、懂得浪漫,会享受生活。不幸的女人却各有各的不幸,比如家道中落、婚姻不幸,又或生逢乱世。
浓睡不消残酒,宋代的布尔乔亚生活:李清照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李清照
从青楼出走,在尘外谢幕:琴操
风尘难没,侠女本色:严蕊
烟花深处有香软的怀抱:李师师
断肠女,妖风流:朱淑真

中国青楼文化的顶点
在中国妓女史上,宋朝无论如何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宋朝的青楼几乎是「全民总动员」的行业:皇帝、达官显贵、落拓文人、江湖大盗、市井小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灵魂的客栈。
大雅大俗,尽藏青楼:柳永
殊途同归,生命轻与重:柳永
山抹微云秦学士:秦观
并刀如水,谁未曾年少:周邦彦
功名利禄如云烟粪土:晏几道

千年不散的唯有爱情
上元夜灯火璀璨,汴京城接踵摩肩。转动的花灯,舞动的银龙,还有擦身而过的佳人。喧闹的街市,繁华的夜晚,哪一双情人可以白手相约,哪一对不过是露水姻缘?
不管肯不肯,那些青春年少的爱情狂欢,都深深地扎根在她们的心中。任凭年华老去,唯青春的宴席千年不散……
一束梨花压海棠:张先
凤钗钩沉,往事如风:陆游
爱情是生命的一条曲线:苏轼
醉卧花市,月夜灯如昼:欧阳修
记否,那次铭心的回首:辛弃疾
一碗汤圆一段情:姜夔

文人的天空
「一团和气,两句歪诗,三斤黄酒,四季衣裳。」传统文化中理想的生活模式,在宋代文人身上得到完美的诠释。也正因如此,这里开垦出一片培养真正精神贵族的自由的沃土。
我为潭渊献人生:寇准
世事洞明,人情未必练达:朱熹
当世不知我,后世当谢我:王安石
有情何似无情,水缸相公也风流:司马光
传统文人的理想生活:晏殊
我借一生悟聪明:苏轼

无望复中原
羸弱的宋朝,其实比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英雄。只有他们的铁血和热情,才能铸造起一道坚固的长城,抵抗外族的骚扰。
然而 ,这似乎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更多的时候人们听到的都是朝廷的求和声。军歌异常响亮,将士摩拳擦掌,恢复中华的迹象却日渐渺茫……
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岳飞
只恨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
清明浩荡,肝胆皆冰雪:张孝祥
儒冠误身,英雄无路:辛弃疾
一叶扁舟,踽踽独行:蒋捷
天地男儿的军旅梦:刘克庄
山河不在,早生华发:元好问

词外谈诗
幸福就是醉倒在旖旎的春色中
一生所求只为「更上层楼」
长短各有,相辅相成
山河破碎,一块烙在心底的伤疤

图书序言

亡国之叹如一江春水:李煜
南唐,在绵远悠长的中国历史上实在算不得甚么。既没有秦、隋短命却乱世统一的功绩,也没有汉唐盛世的繁华命。 一段「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短暂存在,实在是千年岁月中的昙花一现。

可是,区区几十年的光阴,她却为中国文学史贡献了三颗明珠:李璟、李煜、冯延巳。他们秀美精致的词风,已经有了宋词的影子。而在这三颗明珠中, 最为璀璨的当属后主李煜了。

严格意义上讲,李煜应该算做南唐人。可他的确曾经在宋朝生活过,承蒙皇恩浩荡,被做了几年宋朝的「侯爷」。所以后人每每提及宋词,必会从他开始说起。「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皆枉然」,好像说宋词不谈李煜,也似乎有些不合「学术规范」。后主在天有灵,不知是否愿意依然和宋朝纠结在一起。

「违命侯」这三个字到底是殊荣还是羞辱呢?
有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然而这个尴尬得有些卑贱的官职,好像并没有为李煜带来生的尊严。倒是人间的悲欢离合、春秋苦度,深深地扎疼了他的心。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花开花谢,时光匆匆,人世间最无常的就是自然的更迭,恰如晨起的寒雨夜晚的冷风。在苦雨凄风的岁月中,不禁想到了分别时的场景。人生的哀痛莫过于「生离死别」,娇妻的泪水点点滴落,可惜连这样伤感的时光都不知几时还能再有?人生的遗憾犹如东流之水长绵不休。

这首《相见欢》, 初读字字写景,细品却句句言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岁月匆匆,不仅有红花凋落,也有国破山河碎的悲凉。「朝来寒雨晚来风」简简单单的七个字,既写出了晨昏的景致,也写出了处境的凄苦。李煜被软禁期间,虽然名为侯,实则与外界几乎隔绝,恐怕除了自然的风雨,真的再也没有甚么来客了。

终于,有一天旧臣徐铉来探望。
李煜拉着徐铉的手悲切地哭了起来,感慨当初听信谗言错杀忠臣,抚今追昔,悔恨难平。不料,徐铉是宋太宗派来的「眼线」。贰臣终究是贰臣,被宋太宗一逼问,吓得甚么都说了,当然吞吞吐吐透露出的还有李煜对近况的哭诉。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虽然李煜已经「虎落平阳」,但是他还怀念自己称王称霸的生活,这是宋太宗所无法忍受的。

很快,李煜四十二岁的生日到了。这个浪漫的皇帝恰恰生于中国最为浪漫的七夕。
明月当空,故国不堪回首。后主的文人情思在这夜色和月色中被深深地唤起,「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推杯换盏之际,竟然忘了寄人篱下需低头的道理,酒入愁肠,一时兴起。国仇家恨喷薄而出。

一首虞美人,成就了李煜个人词史上的辉煌,也葬送了他宝贵的生命。
宋太宗被「小楼昨夜又东风」激怒,赐下毒酒一杯。相传毒酒为中药马钱子,服后全身抽搐,头脚蜷缩,状极痛苦。李煜死后被追为吴王,爱妻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美人香销玉殒随爱仙逝,空留一段《虞美人》孤独遗世千古传唱。

李煜死后人们演绎出不同的版本。
有人说是因为宋太宗自以为也会写两句「歪诗」,但无论如何也写不过李煜,一生气把他毒死了,有点「文人相轻」的意思。也有的人说,宋太宗看上了他漂亮的媳妇小周后,花轿抬走,旬日才返;后来嫌李煜碍事,索性就宰了他,以绝小周后的情思。

无论如何,李煜被毒死了,追随着先他而亡的国家,一併烟消云散了。留下绵绵的词风和冤死的孤魂。
李煜是一个典型被历史「玩弄」的人。

本来无心当皇帝,身为中主(李璟)六子,帝位无论如何也轮他不着。结果历史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他的叔叔哥哥们,一个个全都死光了,偌大的场子就剩下他独自来撑。

李煜不是宝玉,开心的时候可以躲在暖纱橱里吃姐妹们嘴上的胭脂,不开心了,头发剃光光,跑去当和尚玩。毕竟,王府的公子哥儿和帝王的子孙总是有所差别的。李煜没处躲,只好硬着头皮当了这个皇帝。

假如落在手里的是一个盛世王朝,估计李煜也会励精图治,说不定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可惜,南唐到了他的手里,气数已尽。加上李煜主观上也没甚么称帝的精神准备,所以很快就被初起的北宋给灭了。

末代皇帝的历史抉择通常都别有意味,自杀和投降都没有甚么好结果。正所谓「胜者王侯败者寇」,作为一个国家的代言人,历史可以解散,但人生却不能。所以,李煜终于还是决定活下来,哪怕没有尊严,他也希望可以苟延残喘地活下去。

纵观李煜的一生,半是词人,半是帝王。为词,他香艳旖旎;为王,也多如此。这和赵氏兄弟截然不同,赵氏兄弟首先是帝王,其次才是文人(不管是真文人还是装文人)。文治武功、文臣武将,虽然可以并立而称,但重心上还是有所不同。政治家首先想到的是韬光养晦、运筹帷幄;而文人,清茶烈酒、风花雪月,最在乎的是才情;这便是文武之道的不同。李煜文质彬彬,本无登基妄想,也无一统山河的野心;只希望偏安一隅,有立锥之地可以吟诗作画。但是,文人的梦想多半很难实现,何况他毕竟是一个皇帝。

然而,人算终究不如天算。宋太宗虽然毒死了李煜,但李煜所倡导的三寸金莲,却犹如历史巨大的包脚布,牢牢地捆绑了宋朝的审美。宋朝理学对女人的迫害和禁锢,彷彿中了咒语,由脚到头不断蔓延,牢牢地裹住了人们的思想。

毫无疑问,宋朝重文轻武,文人们都过得十分潇洒;有的官至宰相,直接影响政治的走向;有的匹马戎装,驰骋沙场守土固疆。假如李煜不是一个皇帝,而只是宋代一个普通的文人,或许他会活得非常惬意:郎情妾意,提笔成文,拈花醉酒,一幅人生写意。但是转念一想,假如他一生都不过是浪荡才子,辗转于软香温玉之中,恐怕词作就会是另外一副模样了。

李煜实在没有柳永「淡扫蛾眉」的福气,估计也不愿意体会「天上人间」的巨大反差,「词帝」的称唿恐怕也未见得心里受用。但无论如何,「国家不幸诗家兴」的论断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李煜走后,世间留下了他的词作。人们记不得他当皇帝时候的词,却感慨他阶下囚生活的无尽心酸,「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字字看来皆是血,今非昔比痛断肠。所以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李煜的谢幕和赵宋的华丽登场,都是历史的巧妙安排。

李煜虽死,但绵绵词风却在宋代词坛依然绽放,他的清丽、洒脱、落寞和深情,都在后世词人的血脉里不断延展,并内化为一种超拔、俊秀的力量,继而温婉、狂放。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