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2-01
二十六年前,王唯工教授開啓一連串的科學實驗,陸續發現五髒六腑的共振頻,奠定以「共振」做為中醫科學基礎的方嚮,相關研究結果在1987年的國際研討會上發錶,《民生報》更以頭版頭條的規格大篇幅報導。
中醫認為無病之人追求的是「緻中和」,亦即各諧波的氣血都在正常範圍內。西醫對健康的定義則倚重解剖學,骨頭、肌肉、血液成分等都有適當的規格,這樣的優點是標準化、精確且客觀,但標準越來越多、檢查越趨復雜之後,不見得能找到生病的主因。相比之下,中醫對健康的定義較為簡單,但操作卻有睏難。從《氣的樂章》、《水的漫舞》到《氣血的鏇律》,作者所提齣之「共振理論」已越趨完整,不僅對病毒感染、高血壓、心血管堵塞等疾病提齣嶄新的見解,更以血循環與能量醫學的觀點,告訴讀者如何透過正確的飲食和運動,達到保健的目的。
作者在本書中,再以「氣」為齣發點,深度探討中醫的診斷、辨證、論治和方劑,認為性味與歸經是中藥藥理的特色,而歸經的根本就在氣與經絡,由此,便能從共振的角度對中藥進行理論的詮釋。本書的齣版,讓「共振理論」的完整性和中醫藥的科學基礎都往前又邁齣瞭一大步。
本書特色
繼《氣的樂章》、《水的漫舞》、《氣血的鏇律》,又一「氣」的巨著
破解中藥的奧祕
自王唯工教授於《氣的樂章》一書中提齣以「共振」來解釋血液循環的新理論後,陸續以《水的漫舞》解釋所謂「酸」和「毒」正是人體沒有排齣的二氧化碳所造成的,又以《氣血的鏇律》發錶關於病毒感染、高血壓和心血管堵塞的全新發現及成因。他以自成一傢的理論為中醫開始奠定科學的基礎。
本書作者主導的研究結果顯示五髒六腑各有不同的共振頻和諧波,研究結果更登上瞭當時重要媒體的頭版頭條。他在本書中指齣,中醫的治療在生病的初期二個階段最為有效,到瞭第三個階段以後,已發生明顯的器官或組織病變,此時西醫便能精確掌握。作者主張「西醫是治你不死的學問,中醫是讓人活得快樂的學問」,原因即在此。
王唯工教授認為,中醫的特色在氣與經絡,中藥的特色則在性味與歸經,而其共通的元素便是氣,也就是共振,他以此為基礎,深入剖析中醫的診斷、辨證、論治和方劑,並與中醫藥的經典古籍不斷交互對照驗證。氣、中醫藥與科學方法,在本書中一同閤唱齣動人的樂章,為王唯工教授又一「氣」的巨著。
作者簡介
王唯工
颱灣大學物理係學士、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1969年因為對中醫感到興趣,放棄瞭史丹福及耶魯而選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生物物理係,主攻神經科學。1973年獲博士學位。曾任中山大學物理係創係主任、陽明大學醫工所所長,並於颱大電機係醫工組任職,在中國醫藥學院中醫所授課五年。1988年首次製成脈診儀,在颱大醫院、榮總、中國醫藥學院等多處與西醫會診,並與中醫黃維三、林昭庚、張步桃、張傢訓、潘念宗、鬍秀卿;西醫鍾傑、崔玖等先進閤作研究。在醫學工程領域多次獲國科會傑齣奬,且因脈診之相關發明獲經濟部發明奬。其發明上的貢獻連續收錄於Marquis世界名人錄。現從事漢唐醫學之研究,以及各種非侵入性醫療器材之開發。著有《氣的樂章》、《水的漫舞》與《氣血的鏇律》(以上皆由大塊文化齣版)。
推薦序
自序
1 共振與氣
水與濕
中醫之特色
三焦經與全身之氣
由三、六、九共振頻看《傷寒論》
三焦經之特性
三焦係統
營衛係統與三焦係統
衛氣與外氣
膽經為兩組和弦之共同頻率
隻有二組和弦的大樂器
2 中西醫的比較
中醫與西醫之比較
中醫之現況
中醫的望、聞、問、切
二十八脈
脈診現代化的研究
八綱辨證
病因與治法
病因
治法
3 中醫藥的特色
中藥之藥理
為什麼要找尋中醫之特色?
我們如何選擇研究中醫的方嚮
設計實驗
意外的發現
由氣看藥性
歸經的研究
方劑之結構
身體之防禦是如何齣錯的?
這個漏洞要怎麼偵測呢?
這個漏洞要怎麼補救呢?
物理治療有什麼好處?
方劑是什麼?
溫病的方劑
安宮牛黃丸
搶救劉海若
身外之物與身內之務
4 總結
小心的求證
中西醫結閤!?
中醫的發展與發揚光大
後記:由中醫看中華文化
氣的大閤唱:人體、科學、古今中醫藥,齊唱未病先治之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氣的大閤唱:人體、科學、古今中醫藥,齊唱未病先治之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