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中的可能 王建民的美丽与哀愁

不可能中的可能 王建民的美丽与哀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王建民
  • 棒球
  • 体育
  • 人物传记
  • 励志
  • 美国职棒
  • 中华职棒
  • 台湾棒球
  • 运动生涯
  • 纪录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能赢球时是王牌,接连被打爆就变垃圾
  球场现实,人生残酷
  建仔看着正在学走路的儿子,
  有感而发地说:「我也开始学怎么投球,一切从零开始。」

  从美联最强的洋基队到国联最弱的国民队,王建民如何重新奋起?
  「听从球团决定」竟是造成建仔与洋基分道扬镳的导火线!
  曾经连两年夺十九胜,恩师基德瑞却坦承他对建仔难掩失望……

  沉默是王建民的武器,也是他的致命伤
  独家揭露建仔离开洋基、投身国民的合约内幕
  建仔的伤势在一般投手中极为少见,反而像美式足球员会受的伤!
  挑战不可能中的可能,即使遭遇逆境,也要投出好球!

  驻美记者龚邦华七年贴身採访实录,详细剖析王建民与教练、队友的互动,以及他受伤开刀之后面对的种种挑战,纪录他被洋基释出,等待新球团接洽,到最后落脚国民队的决定。这一路的心情转折,不只是建仔一个人的痛,也是更多企望攀上大联盟的台湾好手们,共同的心声与课题。

  「你应该对自己负责,别再错下去了。」基德瑞如此告诫王建民。

  碰上危机该怎么办?派提特说:「要退一步。越用力,反而会让状况变得更糟。」

  张伯伦觉得小王的问题在于他「一定要是最好的」。

  伤痛史丰富的柏奈特认为,最难受的是,即使别人没有遗忘你,你也会以为你开始被遗忘。

  开完刀后回到纽约,建仔进入了冰封期。

  要他形容那一段日子,建仔用的词是「封闭与隔离」,就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与外界完完全全地隔离,什么也不想做,哪也不想去,每天脑中想的就是手的事。

  那一阵子,建仔像是掉进了一个洞里面,那个洞中,只有他和他自己。

作者简介

龚邦华

  辅仁大学日文系学士,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大传硕士,曾任中国广播公司记者、辅大夜间部讲师、中视驻日本、华府特派员。着有《哪呢!?不思议的日本国》,译作有《禁果》、《恋》、《慾望的迷宫》。现任中视驻纽约特派员及《中国时报》「晚安球迷」以《及时报週刊》「曼哈顿夜未眠」专栏作家。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 独树一格∕彼特.亚伯拉罕
    站在世界顶端的孤寂∕张瑞昌
    假指甲情缘∕熊昌成
    一起为建仔加油∕冯胜贤
    重新奋起∕林显郎

自序 看见他的美丽与哀愁

第一章 一个不简单的人
第二章 一位不像王牌的王牌
第三章 一个意外的开始
第四章 一个不意外的结束
第五章 一个不一样的家
第六章 一切从零开始

图书序言

自序

看见他的美丽与哀愁

  我很清楚地记得王建民在洋基初登板的那一天,当建仔踏上投手丘,广播器中传出来「 Chien Ming Wang」三个字的时候, 心中涌起莫名的感动。

  身旁一位同业说,我都想要哭了。我点点头,因为我也是。为什么呢? 因为一个长远的记忆就此甦醒过来。

  我是从小看威廉波特世界少棒锦标赛长大的。那真是美好的年代,大家物质都不富裕,但却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记得在半夜被挖起来看转播,然后赢了就放鞭炮。少棒小将们们戴着头盔为国征战的镜头,在我的脑海烙下一个深深的印子。

  没想到在出国当特派记者多年后,我会有幸目赌另一个传奇。

  有一次跟建仔说,我喜欢棒球是因为从小看少棒转播。 建仔睁大了眼说:「我爸也是这样说。」 建仔的反应让我觉得很可爱,其实台湾少棒独霸世界近三十年,所以没什么好奇怪的。

  虽然小时候看棒球, 但是我对棒球的知识一点也不专业。我常常搞不清楚投出来的是快速球还是变化球,什么叫二缝线或四缝线。刚开始採访时,建仔对我提出来的问题一定觉得很没水准,常常就是用三字真言来打发。「不错呀!」「还好呀!」「不会呀!」等等。对于他的惜字如金,我也感到很头痛,所以在前两年,採访建仔在洋基的比赛比较像是例行公事。

  一直到我在《中国时报》有个专栏之后, 一切都改观了。

  我从没有想过我可以写棒球,但是开始写了才知道棒球的魅力。你可以用历史学的角度描述它、数学的角度分析它、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它、社会学的角度解剖它,不管从哪一个点切入,都像取之不尽的宝藏。

  我一向对人文的观察有兴趣,因此就开始用这个点来切入,然后越写越有兴趣,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

  与其说它是一本棒球的书,不如说它是一本有关人性的书。借由建仔,我看到他所处的环境, 一个完全信奉资本主义、 适者生存的世界。 而随着他的崛起、 受挫与重生,我看到了人性的坚强与脆弱。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的美丽与哀愁。

  建仔在棒球场上的成就,大家耳熟能详。他带给台湾光与热,更是前所未有, 不需我赘述。 但是我觉得人性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如何从挫折中认识自己,进而提升自己。所以书中节录的篇章,主要是环绕在一个从台南来的年轻人如何在世界舞台上找到自己的定位, 如何在现实与残酷的环境中自处 又如何在跌倒之后爬起, 再创高峰与神话。建仔在挑战的,就是本书的书名 :一个不可能中的可能。

  我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王建民先生。没有他的努力与成就,我不会有长期採访大联盟的机会。然后就是《中国时报》熊昌成主任的支持以及体育记者李弘斌先生的校阅。另外还有中视各级长官的同意与鼓励以及所有参与编辑和摄影的前辈们,没有你们的协助,不会有这本书。

  最后我将此书献给所有热爱棒球的人。不管你(妳)喜不喜欢或赞不赞同我的观点, 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我们的心灵都为之掳获,并引以为傲。

图书试读

一切从零开始
由于建仔伤势的特殊性,复健的过程有如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常常是走走停停,甚至走两步退一步。其中的单调、苦闷、辛酸以及挫折,都不足为外人道,可以说是一步一脚印,点滴在心头。

复健挫折
随着二〇一〇年球季正式开始,建仔在国民队的复健从春训营改到小联盟基地,才刚开始传接球没多久,就传出了手痠暂停的消息,实在是有点让人担心,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建仔若有任何问题马上提出来是正确的作法。

有时候对他人诚实还不是最难的事,对自己诚实更难,尤其当你是大联盟球员的时候。建仔在洋基的前队友柏奈特在建仔肩膀受伤之后,以过来人的身分谈起自己伤痛史,问他对建仔复健有什么建言时,柏奈特说了一句最中肯的话,他说:「最重要的是对自己诚实。」这是他亲身体验后学来最宝贵的经验。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很多时候大联盟的球员,包括柏奈特自己在内,在真正必须动刀前都会感觉到一些不对劲的地方,但是却会去硬撑,然后告诉自己,投手哪有手臂或肩膀不痛的?没错,手臂或肩膀痠痛几乎伴随着每一位大联盟的投手,但是呢? 一般的投球后的痠痛和比较有问题的疼痛是有差别的。因此柏奈特表情严肃地说:「坦白说,我不觉得小王在受伤前会不知道自己肩膀已出了些问题,但是这个经验在某种程度来说是好的,会帮助他,就是要学会对自己诚实。这是最重要的。」 

过去的都已过去,不必再提。重要的是记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当然这也是说来容易做来难,当投手躲不过动刀,等于逼着他们必须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处境,但是当复健的过程一开始,能不能诚以对己,又是一项伴随而来的考验。在某种程度来说,复健中诚以对己不见得比较容易。因为没有一位投手不想快一点回到场上,所以要他们不操之过急有时比登天还难。

常发生的情形是,球员在必须有表现的压力下,会认为身不由己而加速复健的脚步,最后害到自己也无利于球队。所以这也要所属的球团能够配合,不去给球员压力,从建仔报到之后所受到的对待来看,国民队真的对建仔保护有加。而这样处处保护传达了一个讯息,就是我们愿意等你慢慢来,这提供了建仔心理上很大一个安全网,鼓励建仔据实以报。光是这一点 就值得为建仔感到庆幸。

伤疤找碴
用走走停停来形容建仔复健的过程颇为贴切,肩膀以及手臂的痠痛时好时坏,所以每天都要看肩膀的感觉再决定下一步,要是有痠痛那么就要暂停,然后一切又重来。到七月初建仔甚至发生肌肉轻度发炎的现象,必须中断复健,先休息几天。这种走两步可能退一步,甚至不知下一步在哪里的情形对身心是一种煎熬,而这些难以预测的后遗症,主要因为伤疤找麻烦的关系。

王建民恩师基德瑞是少数敢说真话的人。他在洋基决定不续约后就表示建仔应该要休息一年,不要太急着复出。当时听到这句话的建仔说,但是如果已经好了,为什么要等呢?这就是建仔天真的地方,因为伤口必须要时间才能完全地癒合,并不是那么地简单。

主要是因为肩膀在痊癒的过程中,伤疤的组织会比平常僵硬,比例约百分之十到十五,并且通常会比较厚,血流比较不顺畅,周围的肌肉活动功能也因此比较受限。这对一般人没有什么,但是对投手可是大事一桩,这也是日后会影响球速或是控球的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来说投手在动过肩膀受术后,多少都必须去面对伤疤的问题。一方面在复健练投的过程中,慢慢地去把它磨平,让它恢复到原来该有的柔软度,但是又不能过分地牵动它,让癒合的部分又裂开。如何找到平衡点,是很令人伤脑筋的问题。

还记得前洋基投手莱特吧?他就是在二〇〇五年的四月因为肩膀疼痛,被放进伤兵名单,所以洋基才会把建仔从3A叫上大联盟。莱特经过检查后发现是伤疤的裂伤。那时的莱特说:「当时每天猜想可能会是什么问题的时候,是怎么样也睡不好的。后来知道是伤疤部分裂开之后安心了点,总比受到其他的伤要好。」莱特是在二〇〇〇年动的肩膀手术,几年后旧伤还是来找碴。

另外一位建仔的前洋基队友薛菲尔德,在〇八年四月于底特律比赛时感到肩膀疼痛。他马上就知道可能是伤疤的问题。他说:「当你动了肩膀手术,你应该让所有的伤疤组织磨平到正常的状况,但是我没有那个机会,我是去年十月底动手术,今年二月份就上场,理想的情况应该是等上一年,也就是说,没有等伤疤组织回复正常就急着上场的话,就得负担那部分组织会出问题的风险。」

所以,基德瑞的一年说是有根据的。事实上后来的发展也证实了这一点。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