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廚餘,根本不是垃圾。」
「好些國傢禁止廚餘送入堆填區,這些廚餘可以捐贈、堆肥、用作飼料、發電……但在香港,無不睏難重重。」
全港三個堆填區,即將飽和,裏頭超過三分一都是廚餘。
我們可以做什麼?
每一位香港人,都不得不麵對。
本書講解什麼是「廚餘」,如第一部份探討工商界産生廚餘的成因,第二部份探討香港以及鄰近地區目前如何處理廚餘。第三部份關注的是傢居廚餘。
作者簡介
陳曉蕾
1993年開始當記者,這是第一本長篇的採訪報道,曾獲人權新聞奬中文雜誌冠軍、亞洲齣版協會 (SOPA) 亞洲最佳中文人權報道大奬、亞洲最佳中文環保報道大奬等。齣版齣版著作包括《夠照》、《香港正菜》、《6 ISSUE》、《一傢人好天氣》和《教育改革由一個夢想開始》等。
相信垃圾都是放錯瞭位置的資源。
CH.1
廚餘從哪裏來?
盛宴之後
走進廚房
酒樓三倒
茶餐走多士
超市的代價
改變超市
有機小店
汔水大浪費
一棵菜
一推水果
倒米飯堂
再見飯盒
飛機檢到寶
CH.2
廚餘到哪裏去?
追蹤廚餘
永遠的實驗
韓國高迴收
為什麼颱灣能?
豬餿魚糧
遍地是蚯蚓
BOKASHI之謎
商界環保優勢
社區起動
CH.3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能力。
白吃野人
廚餘日記
冠軍專訪
十分鍾果醬
尊貴麵巳布甸
那一碗魚湯
幾時都有菜
希望菜茶
一個人住
冰箱的秘密
農夫儲糧大法
鼓油豬頭
大廈曬鹹鮮
漁傢巧婦
好生活不悶
吃不完的月餅
鵝油肥皂
環保酵素
新年豬腸粉
緣化無價
100袋垃圾
快樂因為需要少
「食德好」
拿到《剩食》這本書,我第一眼就被它的封麵設計吸引瞭,有一種淡淡的、卻又充滿故事感的韻味。翻開書頁,裏麵的文字就好像有生命一樣,一點一點地在你的腦海中勾勒齣一幅幅畫麵。它並沒有直接告訴你什麼大道理,而是通過一些生活化的場景,一些細緻入微的描寫,讓你自己去體會、去感受。我尤其喜歡書中那種寜靜而又充滿力量的節奏,讀起來不會覺得纍,反而像是在進行一次心靈的漫步。書中的一些觀點,雖然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發現,但卻非常地貼近生活,讓人覺得:“哦,原來是這樣!”
评分說實話,在收到《剩食》之前,我對“剩食”這個詞,可能更多的是一種略帶負麵的聯想,覺得它代錶著浪費或者不完美。但讀完這本書,我纔發現,原來“剩食”也可以有如此豐富的意義,它可以是另一種形式的開始,也可以是迴憶的載體,甚至可以是一種生活的哲學。作者對於“剩餘”的理解,是如此的深刻和富有詩意,讓我對這個詞有瞭全新的認識。我特彆欣賞書中那種從微小處著眼,卻能挖掘齣大智慧的寫法,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受到瞭很多啓發。
评分我一直對生活中的小細節特彆敏感,而《剩食》這本書,就像是一個溫柔的放大鏡,把我平時可能會忽略的美好,都細心地捕捉瞭下來。裏麵那些關於日常的描繪,比如清晨廚房裏透進來的第一縷陽光,或者是媽媽做的傢常菜那種溫暖的味道,讀起來讓人覺得心都跟著軟化瞭。它沒有那種轟轟烈烈的大故事,但卻充滿瞭屬於我們每個人生活裏最真實、最樸實的感動。我尤其喜歡其中一些關於食材選擇和處理的段落,感覺作者對食物有著一種近乎虔誠的尊重,這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和食物的關係。
评分哇,收到這本《剩食》真是太驚喜瞭!書封設計就很有意思,那種淡淡的、帶著點復古色調的插畫,瞬間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翻開扉頁,那股淡淡的紙張香味撲麵而來,讓我想起瞭以前逛舊書店的感覺。我最喜歡的是它排版的風格,字的大小、行距都恰到好處,讀起來非常舒服,不會有壓迫感。而且,我注意到書中有些地方用瞭特殊的字體,感覺像是手寫的筆記一樣,很有溫度,也讓閱讀的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跟一個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在某個陽光午後,坐在路邊小館裏,一邊喝著茶,一邊天南海北地聊著過去和現在。它裏麵的一些故事,雖然情節可能不是特彆跌宕起伏,但那種淡淡的敘事風格,反而更有力量,能夠慢慢地滲透進你的心裏。我發現自己常常在讀到某個句子的時候,會停下來,反復品味,然後默默地迴想起自己生命中類似的經曆。它沒有說教,也沒有刻意渲染,隻是用一種非常自然、非常貼近生活的方式,觸動瞭我的某些柔軟角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