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八岁那年,只身夜宿途中旅馆,从上层铺一脚踩空摔下,他的人生可能从此画下休止……
民国37年,如果母亲寄来的钱遗失后,没有及时找到钱买船票,他可能被阻隔在海崃对岸,成为中国大陆云云苍生中没没无闻的一名……
如果高工毕业后,没有拂逆母亲的心意,坚持自己的理想,他现在可能是一名台电基层员工退休的老人……
但是,神的手托住他,又差遣天使在关键时刻帮助他,让他终于能踏上台湾的土地,走上自己生命中的命定;并得以参与国家壮大繁荣发展的建构工程,无论在教育界、政经界都扮演不可忽视的重要职分与角色。
夏汉民的故事,就像在干地中萌生的一株幼苗,在上帝的恩典中得着养分与浇灌,乃至长成一棵绿荫遮天的大树。
作者简介
夏汉民
学历:
美国奥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机械工程博士
韩国全南大学名誉工学博士
美国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院荣誉访问讲座
经历:
1965~68 美国北塔科加州立大学机械系助理教授、副教授
美国田纳西州亚诺工程研究中心研究教授
1968~72 成功大学工程科学系系主任
1972~77 台湾省立高雄工业专科学校校长
1977~79 教育部技术及职业教育司司长
1979~80 教育部常务次长
1980~88 国立成功大学校长
1988~93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3~96 行政院政务委员
暨行政院科技顾问组召集人
国家资讯基本建设推动委员会召集人
行政院南港经贸园区策画推行小组召集人
1996~2000 总统府国策顾问
1996~2004 财团法人中华民国国家资讯基本建设发展协进会董事长
暨台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董事长
2001~04 亚洲PKI中华台北推动委员会召集人
2003~迄今 财团法人中华民国国家资讯基本建设产业发展协进会创办人
2003~迄今 (GCAE)全球华美福音会会长
杜序
路加序
李序
妻序
一生见证主恩典 自序
一、 像根出于干地----夏汉民回忆录
1. 穷困流离的年轻岁月
2. 力争上游终出头天
3. 扶摇直上杏坛路
4. 政坛诡谲志难伸
5. 落脚成大创建医学中心
6. 一生耿介尽其在我
7. 为民福祉不辞辛劳
8. 急流勇退委身神国
二、 演讲实录
(智慧篇)
1. 经营美满的人生
2. 成就丰硕之长者如何永保其气质新颖与活力?
3. 谦卑
4. 正面思考
5. 成功的人生
(信仰篇)
6. 蒙恩的喜悦
7. 对基督信仰的体认与见证
8. 自助、人助与神助
9. 崇敬的使徒保罗
10. 信心与考验
(生活篇)
11. 走出孤儿院
12. 手足情深
13. 灵修、工作与生活
14. 生命价值的评估
15. 「自发实现」经验谈
(我见篇)
16. 见证为何决志投入职场福音事工
17. 族群和谐的宣教与开拓
18. 「法拉第的故事」读后感
19. 期待一个信而有为的台湾
这本书的书名,光是听着就有一种沧桑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感觉。“像根出于干地”,这几个字瞬间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在一片贫瘠、荒芜的土地上,生命以最顽强的姿态,努力地扎下根,向上生长,不畏风雨,不惧干渴。这让我对夏汉民先生的回忆录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迫切地想知道,他的“干地”究竟指的是什么?是某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还是他人生中面临的巨大困境?他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如何保持内心的希望,如何寻找生存的力量,如何一步步地突破束缚,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是一部关于生命韧性的史诗。我期待着在其中,能够看到夏汉民先生如何用他的经历,诠释“不放弃”这三个字。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情感,让我从中汲取到一份力量,一份面对生活挑战的勇气。
评分《像根出于干地:夏汉民回忆录》——这个书名,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哲学意蕴。它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在一片看似贫瘠、干涸的土地上,生命以一种极其顽强的姿态,不屈不挠地扎下根,向上生长,努力地去寻找阳光和养分。这让我对夏汉民先生的人生经历充满了由衷的好奇。我迫切地想知道,他所经历的“干地”究竟是怎样的?是特殊的历史时期,是社会背景的限制,还是个人生活中的巨大挑战?他又如何凭借着一种什么样的内在力量,像那“根”一样,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最终“出于干地”,并且能够成长和发展?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生命力量,一种即使面对绝境也永不放弃的精神。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力量,"像根出于干地"——这几个字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在贫瘠、荒芜的土地上,生命顽强地扎根,向上生长,不屈不挠。这让我对夏汉民先生的生平充满了好奇。他的人生,想必也如这根一样,经历了艰难困苦,却从未放弃对生命的追求,对理想的执着。我期待在书中,能够跟随他的足迹,感受他如何在这片“干地”上,汲取养分,顽强地生长,最终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我相信,他的回忆录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故事,更是那个时代背景下,无数普通人奋斗史的缩影。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那样的年代,是什么支撑着他一步步走来?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即使面对重重阻碍,依然能保持内心的坚定?是家人的支持,还是对某种理想的执着?亦或是对生命本身的敬畏?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一个鲜活的灵魂,感受其跌宕起伏的命运,学习其坚韧不拔的精神。我深信,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仅能了解到一位历史人物的生平,更能从中汲取到一份穿越时空的勇气与力量,激励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也同样“像根出于干地”,勇敢地迎接挑战,不畏艰难,向上生长。
评分“像根出于干地”——这本书的书名,以一种极其形象而富有哲理的方式,瞬间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在一片贫瘠、荒芜的土地上,生命的力量如何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韧性,扎根生长,向上蓬勃。这让我对夏汉民先生的回忆录充满了无限的期待。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所经历的“干地”究竟是怎样的?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和挑战?他又如何凭借着自身的毅力、智慧,或者某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像那“根”一样,在看似绝望的环境中,找到生机,最终“出于干地”,并得以成长和发展?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读到一段真实而动人的生命故事,从中学习到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智慧。
评分这本《像根出于干地:夏汉民回忆录》的书名,本身就带有强大的画面感和叙事张力。它让我立刻想到,夏汉民先生的人生,一定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如同在贫瘠的土地上艰难生长的一株植物,经历了无数的考验和磨难,却依然顽强地向上生长。我非常好奇,他所经历的“干地”到底是指什么?是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还是他个人生活中的困境?他又如何在这种极端不利的环境下,找到了生存的根基,汲取了生命的养分,并且最终“出于干地”,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不仅仅是一部个人的回忆录,更像是一部关于生命韧性、关于不屈不挠精神的史诗。我渴望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夏汉民先生如何用他的亲身经历,诠释“希望”与“坚持”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单单看,就让我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共鸣。“像根出于干地”,这几个字,仿佛是对一种生命状态的极致描绘。它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依然能够生存、成长,甚至绽放出独特光彩的生命。这不禁让我对夏汉民先生的人生充满了强烈的好奇。我渴望了解,他所处的“干地”究竟是怎样的?是战火纷飞的年代,是贫困潦倒的境遇,还是其他更深层次的困境?他又凭借着什么样的力量,像那“根”一样,深深地扎入土地,顽强地汲取着生存的养分,然后,将自己向上伸展,去拥抱生命中的阳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的坚韧,去理解他的选择,去领略他在逆境中展现出的非凡生命力。
评分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回忆录,是了解历史最生动、最真实的方式。尤其当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夏汉民先生,一个我不太熟悉却名字听起来颇有分量的人物时,我更是充满了期待。书名“像根出于干地”,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这不仅仅是一个比喻,它似乎暗示着主人公的人生起点可能并不平坦,甚至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如同在贫瘠的土地上挣扎求生的植物。我很好奇,这位夏汉民先生,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干地”?他的童年,他的青年,他的壮年,是否都伴随着难以想象的困难?他又如何凭借着一种怎样的韧性,像植物的根一样,深深地扎入土地,汲取一切可能的力量,最终向上生长,甚至“开花结果”?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他如何克服逆境,如何面对生活的磨难,如何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里,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权威叙述,而是充满人情味、有血有肉的个体生命史。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倾听夏汉民先生娓娓道来的故事,去感受他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去理解他如何在这片“干地”上,活出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评分我被这本书的书名深深吸引了——“像根出于干地”。这几个字,仿佛自带一种厚重的力量,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它让我立刻想象到,主人公夏汉民先生的人生,一定充满了坎坷和挑战,就像一株植物,要在贫瘠、干燥的土地上才能生存,并且努力向上生长。这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的“干地”究竟是什么样的?是时代的洪流,是社会背景的限制,还是个人命运的安排?他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如何找到自己的根基,如何汲取养分,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让自己得以“出于干地”,并且茁壮成长?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看到他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夏汉民先生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的喜怒哀乐,去理解他的选择与坚持。这本书的书名,已经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对里面蕴含的故事充满了无尽的遐想和期待。
评分“像根出于干地”——这句书名,就如同一个带着温度的邀请,把我拉入了一个充满故事的世界。它让我立刻联想到那种在荒芜之地,却依然努力向阳而生的生命形态,坚韧,顽强,充满生命力。这让我对夏汉民先生的回忆录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猜想,这本书一定记录了他非凡的人生历程,或许是从一个不被看好的起点开始,在各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他如何一步步地摸索,如何地坚持,如何地将自己的人生轨迹,从一片“干地”之中,硬生生地开辟出一条生机勃勃的道路。我非常想知道,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是怎样的?他所处的“干地”具体是指什么?是贫困,是动荡,还是其他更深层次的挑战?他又是如何在这其中,找到内心的力量,找到前行的方向?是通过坚定的信念,还是通过不懈的努力,亦或是他身上所具备的某种独特的品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个答案,让我能够通过夏汉民先生的亲身经历,去理解生命中最本真的力量。这本书的名字,已经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让我期待着在阅读中,能看到这颗种子如何在这片“干地”中,生根发芽,直至茁壮成长。
评分“像根出于干地”——这个书名,就像一颗饱满的种子,在我的心中播下了好奇的种子。它立即勾起了我对夏汉民先生过往人生的探究欲望。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幅画面,一株植物,在极度贫瘠的环境中,依然努力地向下扎根,汲取着最微弱的养分,然后,顽强地向上生长,即便环境恶劣,也决不放弃对阳光的渴望。这让我相信,夏汉民先生的人生,一定是一段充满挑战却又无比坚韧的旅程。我迫切地想知道,他所经历的“干地”究竟是怎样的?是社会动荡,是经济困窘,还是命运的捉弄?他又如何在这片看似绝望的土地上,找到那份支撑他生长的力量?是坚定的信念,是不懈的奋斗,还是对某种理想的执着追求?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物,看到他如何在逆境中崛起,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