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阿姨的故事

周阿姨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她出生在最动盪的时代,年纪轻轻就和家人在前线历经劫难,从对日抗战到国共内战,经历过武汉大撤退、常德会战、豫湘桂会战、湘桂大撤退。十五岁父母双亡,成为军中遗孤,被蒋宋美龄夫人收容;十六岁时接受特殊职前训练,担任过粮食部部长徐堪的电话秘书、孔祥熙的晋华贸易公司证券交易员、行政院秘书长贾景德的秘书。

  战乱中,九死一生,好几次与死神擦身而过,也有过刻骨铭心的烽火儿女情。民国三十八年底,在国府撤台的过程中,奉命紧急将各部会大印就地埋藏,并带领川康滇边区调查处处长甘青山等二十四位调查员,一路自成都、重庆、武汉、深圳至香港,历经六个月的颠沛流离,辗转逃难,才来到台湾。

  当时她一无所有,靠人接济,当过印刷厂的校对,也曾经为了一顿午餐去当朱光润(蒋中正秘书周宏涛的太太)牙医诊所的护士。她跟蒋经国于中央干校研究部一期的学生江海东、王昇、李焕、江国栋、潘振球是哥儿们;民国四十四年,飞虎队队长陈纳德的夫人陈香梅,在台北办「中西妇女服装义演」,她和当时还在唸成功高中的蒋孝文去抗议。

  她盖过贩厝,也曾经跟侯庭督等成立太平洋公证公司,以及包括周氏钢铁、中泉金属工业、国华木业、中央开放医院(今中山纪念医院)……等「周式企业」集团的七家公司。民国七十九年,更与吴东贤等企业家一起组织、成立了工商建设研究会。

  后来接受征召,从事政治基层工作,曾任台北市大安区龙阵里里长、大安区调解委员会主席、大安区改善民俗实践委员会委员,发明「守望相助委员会」,担任台北市警友会监事、中华民国警察之友会理事,成立台北妇女自强协会,前后长达四十年,帮助无数平民百姓解决疑难杂症。

  她在民间深耕,游走府院高层间,和中华民国历任元首蒋经国、李登辉、陈水扁和马英九,都曾经有过交集。蒋中正总爱「小美琳!小美琳!」地叫她,蒋经国则唤她「小妹」,李登辉在台北市市长任内到美国旧金山访问,是她开车载着他四处趴趴走……

本书特色

  出生在最动盪时代的一介女子,与历史名流或同生共死或擦身而过,听她娓娓诉说她的故事,就是走过一部台湾历史。

作者简介

周敏

  原是湖北大户人家的二小姐,祖父交游多党国元老,如蒋中正、贾景德、乔义生……;父亲是黄埔三期的中将,母亲是满清皇族后裔;家族与史上着名政商多有关连,且多人任驻外大使。

  她出生在最动盪的时代,年纪轻轻就和家人在前线历经劫难,好几次与死神擦身而过。民国三十八年底国府撤台,历经六个月的颠沛流离,辗转逃难,才来到台湾。后来结婚生子,并接受征召,从事政府基层工作,立志帮助平民百姓解决疑难杂症,在民间深耕,游走府院高层间,和中华民国历任元首都曾经有过交集。

  直到今天,许多党政人物,不分蓝绿派系,认识她的人见到她,都会叫一声「周阿姨」。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自序  ………………………………………………………………… 002

第1部  九死一生,走过1937 ~ 1949

第1章 周有菊……………………………………… 010
我姓周,本名有菊。「有」字是行辈,「菊」字是因为我在秋天出生。老家在湖北江陵,位于沙市中心的九十舖,古今很多名人都曾旅居或游历过的好地方。湖南湘乡张伯纯家跟我们家也有亲戚关系,因此我唤前考试委员张默君「二表姑」,表姑丈邵元沖则是国父遗嘱的见证人。

第2章  二小姐……………………………………… 020
我的祖父在日本留学时结交许多政要,认识了蒋公,而父亲自黄埔三期毕业即追随蒋公革命。抗战期间,军眷跟着部队迁到前线的常德,大家都叫我「二小姐」,大小姐是我最亲的堂姊。我在这里曾拥有最美的回忆,但父母相继过世后,经历常德会战、湘桂大撤退,让我的世界整个都变了样。

第3章  周敏………………………………………… 039
我在通过高中检定考后,进入特种通讯工作人员训练班。之后被派到粮食部工作,接触当时许多政要及军统局成员,也谈了段差点让我丢了命的恋情。到孔家的晋华贸易公司上班是我人生的转捩点,蒋经国上海打虎就在这时候,后来上海快沦陷了,我就改名「周敏」,跟着阎钖山的干部去到台湾、又回重庆,随后历经艰险的逃命过程才逃离铁幕。

第2部  扎根台湾,走过风雨飘摇的时代

第4章  周德琳……………………………………… 090
我孑然一身来到台湾,初期生活得靠人接济,后来工作、查案、受训等,占去了我大部分的时间,周力行案、黄八妹事件、张昌年挟金失踪案,我都有参与协助调查。这其间,我还设法协助堂哥来台,也用「周德琳」这个名字,在政府的安排下进入东吴读书……

第5章  裔太太……………………………………… 106
我结婚了。先生姓裔,我的身分很自然地变成「裔太太」。在随先生工作搬迁的那几年,我生了两女一男,一家五口的生活还算稳定,有状况也都能逢兇化吉,没想到因为周氏企业事件,蒋经国会要我把孩子送出国避祸。而在更早之前,二表姑和姊姊两家人的生活也遭逢变故……

第6章  小妹………………………………………… 124
我曾被惜字如金的蒋经国骂过三次。他的几个重要学生,包括江海东、王昇、李焕、潘振球、江国栋、宋时选,我全都认识。说起我与蒋经国的渊源,要追溯到民国三十三年,那时我才十六岁,干校的兄长都叫我「小妹」,所以他有时叫我本名「有菊」,有时叫我「小妹」。

第3部  致力基层,走过经济起飞的岁月

第7章  周美琳……………………………………… 148
我与蒋夫人的渊源要比蒋经国还早些。逃回重庆后,我能够有书唸、有饭吃,靠的就是蒋夫人开办的收容站及进修班。蒋夫人要我们叫她「妈咪」,日后我也跟随她积极投入妇女工作。民国五十几年时,蒋妈咪常找我,她和蒋公都很喜欢我,那时大家都叫我「小美琳」。

第8章  周阿姨……………………………………… 172
我在搬到华侨二村后,接任福委会总干事一职,后来又当上里长、调解会主席,从此展开近四十年的基层工作,把守望相助推广至全台,这时候大家都叫我「周阿姨」。我和历任总统都有交集,与黄大洲、廖兆祥也有来往,警政界关系都好,事半功倍,所以大家都喜欢找我帮忙。

第9章  周大姊……………………………………… 211
我和很多立委都熟,尤其是东北籍的,他们很多都认识或听说过我母亲。太平洋公证公司的成立,成员除了我,还包括不少立委。公司转让后,我后来又做了些生意,其中以中央医院着力最多,只可惜因故不得不易手。在工商建研会中,由于我的年纪较大,包括赵藤雄、吴东贤,大家都叫我「周大姊」。

跋──江水又东  ……………………………………………………  220

图书序言

再去重庆
十月十二日,行政院再迁到重庆。事实上,迁都重庆之事,早在何应钦时成立「中央各机关在渝办公布置委员会」即已陆续进行。九月二日,我跟行政院秘书长贾景德一起坐飞机到重庆,负责保管重要物件,并跟他暂住在秘书长的官邸,而那八位干部也各自住进其官邸。

贾景德,字煜如,号韬园,光绪六年(一八八○)生,山西沁水人,曾任铨叙部部长、制宪国民大会代表、考试院副院长,民国三十八年三月十二日任行政院副院长。贾景德也是我祖父的朋友,因此我都叫他「贾爷爷」。

抵达当天的下午三时,重庆发生大火,将重庆市中心余家巷、东水门、朝天门、陕西街、千厮门一带三十九条街道的民房,以及七所学校、十处机关公署、三十三家银行钱庄、二十二所仓库焚毁,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火延烧到第二天,及至第三天才能进入。

由于迁都来此的机关多在这个区域,而先到的军公人员众多,只得借住在学校或军营,因此死的多是借住学校的基层公务员及其眷属。大火过后,九月四日,我和叔叔周文銮,以及为联勤军需处人员的周文壬等,一起进到火场,希望能找到也烧死在其中的叔公周于富夫妇的尸体,但是大家都被烧得焦黑,根本无法辨认。

火场里还有一座监狱,只见被关在牢房中的犯人尸体手上还戴着手铐,也是一个个活活被烧死了。据统计,在重庆大火中罹难的,有户口可查的为二五六八人,掩埋尸体二八七四具,至于随水漂走和葬身火海,无尸可寻、化为灰烬的,就不知有多少了。我们这些人连哭都哭不出来,因为所见到的不是亲人永别,而是炼狱般的悲伤。

虽然如此,之后仍陆陆续续有机关前来报到,所驻地点多为抗战时原址,关防等重要物品仍存官邸,有机关报到就来领走。当时重庆的气氛非常低迷,十一月十四日,下野的蒋公再次到了重庆,相当程度地激起了大家的信心。

六个月的逃命生活
十一月十四日晚上,内政部调查局(简称内调局)副局长张益民跟我说,内调局派人到重庆做地下工作,为掩人耳目,他们约好于十一月二十九日晚上在舞厅开会,要我也去参加。是晚,我准时于七时前往,由张益民主持,介绍川康滇调查处处长甘青山等二十四位同志。

甘青山,化名「张炳坤」,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生,湖南省澧县人,为蒋经国在苏联中山大学时的同学。民国十七年,中共驻莫斯科代表团以年前在砲兵学校野营军训结束时的几句话,指控蒋经国组织反革命团体「江浙同乡会」,而卢贻松、陈启科、左权、尤赤、胡土杰、刘仁寿、郭景纯、朱茂榛、周策、张师、甘青山等为其「重要成员」,虽然最后证明此为子虚乌有,不过,由此也可知甘青山与蒋经国的关系。

其回国后,任株萍铁路特别党部特务室主任,民国二十七年调浙赣铁路特别党部特务室主任,后调重庆军统局。民国三十三年,蒋经国调重庆参与情治工作,因其对军统局的情况甚为了解,乃以之为总联络人,胜利后被派到上海,民国三十八年三月五日到台湾。

介绍完,张益民即离开会场,我们则继续开会。但到九时,突然枪声大作,街上有好多人在喧譁,传言蒋公已于八时三十分搭机离开,他要放弃重庆了,政府官员亦同,全城因此大乱。舞厅里,乐队停了,客人也不跳舞了,大家都很惊慌,急着赶回家收拾行李准备逃命。这「传言」虽不中,亦不远矣!蒋公的确已经去白市驿机场了,但因为塞车,至午夜始达机场,当夜即睡在中美号专机里,并于翌日飞往成都。

就在这时,甘青山接到电报,大概是局里来的吧!要他们到成都去,并要他先跟我回官邸。他即叫另外二十三位同志自行到成都,约定在四川省政府门口集合。我与甘青山马上赶回去,到官邸时,所有人都已经搭机去台湾了。这让我好生难过,早在两天前,贾景德就已经知道政府要走了,却没告诉我,纵使不便洩漏,也可以在我出门时,叫我留在官邸,不要出去。但他没有,竟然狠心把我丢下,没有带我走……。因此,当我逃到台湾再见到他时,我也顾不得礼貌,噼头就问他为什么把我丢下。

贾景德对我说:「贾爷爷对不起妳!幸好妳出来了,不然,我不知道怎么见妳爷爷。」那时大家都以为我回不来了,完全没想到我会回来。

当时,贾景德留了一张纸条、一根十两重的金条及五百银元给我,纸条上写说政府已放弃大陆,要我到川东挺进军总指挥「范哈儿」范绍增处,请他派车护送我到成都,并要我将一箱「重要物品」在范庄埋下。

范庄原为范绍增的公馆,在今市中区人民路254、256号,占地面积一‧五公顷,主楼在坡崁上,为中西式砖木结构三层,并有地下室,面宽二○‧八公尺,深十七‧四公尺。

至于是什么「重要物品」呢?

外交部部长叶公超于民国四十五年七月十八日说:「迁台后,……有几个部会没有大印,急得找我叶公超,请我查档案,找出他们原机关给外交部的公文。把这件有印的公文带到台北市延平北路,请刻字的人照拓一个。」

又,民国三十九年一月,有立委质询阎钖山有关渝、蓉撤退时,行政院所属各部会遗失印信一事。阎钖山在立法院报告说:「本院所属各部会遗失印信一事,姑且无论原因如何,要皆为政府之羞耻,其各别原因与处分经过如下:内政部于成都撤退时,被自愿资遣人员及第一总队第三大队警察包围总务人员,夺去新颁未启用之部印一颗,已指令仍用旧印,未启用之新印作废。

「财政部印、国防部及参谋总长印,系携抵昆明,以滇局突变,致沦落匪区,原负责保管印信人员免予置议。交通部印信由渝迁蓉时,系交由代理总务司长汪启新、文书科科长陈家明亲自携带,因联络中断,未能携出,已将该代理司长及科长分别免职。

「经济部印信系交由主任秘书席新斋保管,由渝迁蓉,未能赶乘飞机,迄无消息,已将该主任秘书撤职。司法行政部印信,因在渝撤退仓卒,未能携出,已将监印科员张大惠予以撤职。蒙藏委员会印信,因撤退仓卒,未及携出,已将人事室主任田廷章记大过两次,负责保管印信科员任畅和撤职。」

对此,蒋公亦于一月二十六日指示,「除国防部及参谋总长印,因携抵昆明,以滇局突变,致遗落匪区,情有可原者外,应由主管人员负责,并由政府负责同志查明议处。」应该都猜到了!这「重要物品」就是行政院各部会的大印。当时行政院和财政部……等一大堆的关防、印信,全部集中交由贾景德保管,大概是走得太仓卒,未及携出。

范绍增也是我父亲的旧好。找到范绍增后,他派了两部车和四名侍卫给我,送我和甘青山到成都,还给了我们一千银元和一些粮食。我也跟甘青山一起将关防、印信等全部埋在范庄。

在车上,甘青山给了我一把手枪和两盒子弹,要我留着防身用。虽然我曾受过射击训练,打过靶,但从没有配枪。我把手枪和子弹放到皮包里,心里莫名地感到害怕,幸好后来并没有机会开枪。

才离开重庆没多久,其中一部车子就抛锚了。因此,甘青山留下一位侍卫开车,要他跟着我们到成都,让其他三位回去。途中,只见民众一路逃跑,当时就是乱,虽然并无战事;到了成都,却又一切平静。

事实上,政府只有迁到重庆而已,根本未到成都去。十二月八日,总统府和院长阎钖山、副院长朱家骅,旋又率领主要内阁成员搭乘美龄号专机去台湾;十二月十日,共军第十八兵团逼近成都,蒋公也飞台湾去了。

我和甘青山于十二月中到成都,四川省主席王陵基接见了我们,并告知第二天会有飞机从台湾来接我们。我们即在四川省政府等待。隔天,的确有飞机飞到成都上空,但由于新津附近有共军不停对空中射击,以致飞机无法下降。

王陵基无可奈何,于是建议我们到郊区一间空的旅馆先住下。他后来化装潜逃,惟遭人密告,民国三十九年二月六日在四川江安上船时,当场被解放军逮捕,先后在重庆及北京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民国五十三年十二月才获赦,但民国五十六年三月就病逝了。

到了郊区,我和甘青山果然找到那间空置的旅馆,因为大家都逃难去了,很多地方都已经没有人。这时,另外二十三位同志也已分别来到成都,甘青山召集大家在旅馆开会,告诉他们必须靠我才能够掩护大家,因为我不但会说四川话,又是湖北人,希望大家保护我,同心协力一起逃离成都。

在这二十三位同志中,有八位是已婚男性,另外十五位都还只是小女生。因为要一起行动,一定要有个夫妻、姊妹……等名义,甘青山即为大家串好各个组合,但严格规定不能有男女关系,又把局里给的二千五百银元及无数根小金条分给大家,而所有人也都把身上的钱拿出来平分,以免走散了没钱可用。为了能够集体行动,发挥生命共同体的精神,并且多少分散风险,在投宿旅馆时,我们所有人只住两个房间,女性睡内侧、男性睡在外侧。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