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新种支付工具推陈出新,呈现与票据分庭抗礼之势。本书与时俱进,合併探讨票据法与支付工具规范,以收相辅相成之效。概论部分首先介绍钱、支付制度、授信与信用等基本概念,然后阐明支付工具的制度背景,再以票据与其他支付工具为例,说明金融法与民法间之正确适用关系。
本书第二部分探讨票据法,一方面以言简意赅方式说明基本概念;另一方面借案例研究引进新的分析观点。第三部分讨论其他支付规范,包括信用卡、电子资金移转、电子钱、与其他支付相关法律问题,并补充说明国外立法、制度变迁与金融实务等面向。本书不但结合理论与实务,而且融合法条释义与经济分析观点,为不可或缺之教科书与工具书。
第一部分 概 论
第一章 钱的意义及功能
第一节 钱的功能∕5
一、交易之媒介∕5
二、计价标准∕6
三、价值储存∕7
第二节 货币之演进∕8
一、商品货币∕8
二、金属货币∕8
三、信用货币∕8
第二章 支付制度概述
第一节 支付之定义∕9
第二节 支付工具之演进历程∕11
第三节 支付、结算与清算∕15
一、支付交易架构∕15
二、结算与清算∕16
第四节 支付工具之分类∕18
一、票 据∕19
二、帐户连结支付工具∕20
三、信用卡∕23
四、电子钱(储值卡)∕25
五、新兴网路支付工具∕26
第五节 支付体系之交易关系∕28
一、支付体系之运作∕28
二、支付交易关系∕29
第六节 中央银行之角色与功能∕32
一、支付系统之营运者∕33
二、支付系统之监督者∕33
三、支付系统之设计与规范者∕33
四、支付系统之使用者∕34
第三章 我国现行支付规范
第一节 结算与清算系统之监理规范∕36
第二节 票 据∕38
第三节 帐户连结支付工具∕39
第四节 信用卡∕41
第五节 现金储值卡(电子钱)∕42
第六节 小 结∕43
第四章 授信与信用
第一节 授 信∕45
一、客票融资∕45
二、透 支∕47
三、贴 现∕47
四、保 证∕48
五、信用卡∕48
六、信用状∕48
第二节 信用与信用加强∕49
一、信用风险之预防及抑制∕49
二、信用风险之隔离∕50
三、信用风险之移转∕50
第五章 票据法、支付规范与民法之适用关系
第一节 基本适用原则∕52
第二节 票据案例说明∕53
第三节 金融卡案例说明∕54
第四节 信用卡案例说明∕59
第二部分 票据法
第一章 票据绪言
第一节 票据之意义与种类∕65
一、票据之意义∕65
二、票据之种类∕66
第二节 票据之功能与设计原理∕68
一、票据之功能∕68
二、票据之设计原理──促进票据流通∕70
第三节 票据之有价证券性质∕70
一、设权证券性∕70
二、提示证券性∕71
三、流通证券性∕71
四、缴回(返还)证券性∕71
五、金钱债权证券性∕72
六、文义证券性∕72
七、无因(不要因)证券性∕72
八、要式证券性∕73
九、指示证券性∕73
第四节 票据关系与非票据关系∕74
一、票据关系∕74
二、非票据关系∕75
第二章 通 则
第一节 票据行为∕77
一、票据行为之意义及种类∕77
二、票据行为之性质∕78
三、票据行为之特性∕79
四、票据行为之解释原则∕83
五、票据行为之要件∕84
第二节 票据行为之代理∕89
一、票据行为代理之意义与要件∕89
二、无权代理∕91
三、越权代理∕92
四、表见代理∕94
第三节 空白授权票据∕95
一、空白授权票据之意义及要件∕95
二、空白授权票据之承认∕97
第四节 票据权利∕103
一、票据权利之意义∕103
二、票据权利之种类∕103
三、票据权利之取得∕105
四、票据权利之行使及保全∕109
第五节 票据抗辩∕110
一、票据抗辩之意义∕110
二、票据抗辩之种类∕110
三、人的抗辩之限制∕112
四、人的抗辩限制之例外∕114
第六节 票据之伪造与变造∕117
一、票据的伪造∕117
二、票据之变造∕119
第七节 票据之涂销与毁损∕122
一、票据之涂销∕122
二、票据之毁损∕123
第八节 票据之丧失∕123
一、票据丧失之意义∕123
二、撤销付款委託∕124
三、止付通知∕125
四、公示催告∕128
五、除权判决∕131
六、假处分∕131
第九节 票据时效及利益偿还请求权∕132
一、票据时效∕132
二、利益偿还请求权∕135
第三章 汇 票
第一节 汇票之意义与发票∕139
一、汇票之意义∕139
二、汇票之发票与效力∕140
第二节 背 书∕142
一、背书的意义、特性与种类∕142
二、转让背书∕144
三、非转让背书∕155
第三节 承 兑∕158
一、承兑之意义与性质∕158
二、承兑之种类∕159
三、承兑之款式∕160
四、承兑之提示与限制∕161
五、承兑之延期∕162
六、承兑之撤回∕162
七、承兑之效力∕163
第四节 参加承兑∕163
一、参加承兑之意义∕163
二、参加承兑人之资格∕163
三、参加承兑之款式及通知∕164
四、参加承兑之效力∕164
五、参加承兑与承兑之区别∕165
第五节 保 证∕166
一、保证之意义∕166
二、保证之款式∕167
三、保证之效力∕168
第六节 到期日∕170
一、到期日之意义、种类与确定∕170
二、到期日之计算∕171
三、分期付款之汇票∕171
第七节 付 款∕172
一、付款之意义与性质∕172
二、付款之提示∕172
三、付款人之审查义务∕174
四、付款的时期及方式∕174
五、付款之效力∕176
第八节 参加付款∕177
一、参加付款之意义∕177
二、参加付款人之资格∕177
三、参加付款之程序∕178
四、参加付款之效力∕179
五、参加付款与参加承兑之区别∕179
第九节 追索权∕180
一、追索权之意义与种类∕180
二、行使追索权之当事人∕181
三、行使追索权之要件∕182
四、拒绝事由之通知∕184
五、追索权之效力∕185
六、回头汇票∕187
七、追索权之丧失∕187
第十节 拒绝证书∕190
一、拒绝证书之意义∕190
二、拒绝证书之作成∕191
第十一节 复本及誊本∕193
一、复 本∕193
二、誊 本∕194
第四章 本 票
第一节 本票之意义与发票∕196
一、本票之意义∕196
二、本票之发票与效力∕196
第二节 见 票∕198
一、见票之意义及程序∕198
二、见票之效力∕198
第三节 甲存本票∕199
第四节 本票之强制执行∕200
一、第123条之立法理由∕200
二、本票裁定之程序∕201
三、本票裁定之效力∕203
第五节 汇票规定之准用∕204
一、发 票∕204
二、背 书∕205
三、保 证∕205
四、到期日∕205
五、付 款∕205
六、参加付款∕205
七、追索权∕206
八、拒绝证书∕206
九、誊 本∕206
第五章 支 票
第一节 支票的意义与发票∕207
一、支票的意义∕207
二、支票的发票与效力∕208
第二节 支票之付款∕209
一、支票付款之法律关系∕209
二、付款之提示∕216
三、付款之时期∕217
四、付款之方法∕217
第三节 特殊种类之支票∕218
一、保付支票∕218
二、平行线支票∕221
第四节 汇票规定之准用∕223
一、发 票∕223
二、背 书∕223
三、付 款∕224
四、追索权∕224
五、拒绝证书∕224
第六章 电子票据
第一节 电子票据之定义与种类∕225
一、电子票据之定义、种类∕225
二、电子票据之优点∕226
第二节 电子票据之法源与相关规定∕227
第三节 电子票据之作业与票据行为∕229
一、集中登录保管为基础之电子票据作业∕229
二、电子票据行为之限制∕231
第三部分 支付工具规范
第一章 帐户连结支付工具
第一节 电子资金移转交易∕235
一、电子资金移转交易之型态∕235
二、电子资金移转之当事人交易架构∕235
三、国际立法例介绍∕240
四、我国规范与相关讨论∕253
第二节 网路银行∕254
一、我国网路银行之发展∕255
二、线上转帐安全机制之规定∕255
三、网路银行服务契约范本之相关讨论∕259
第三节 相关案例之讨论∕261
一、金融卡遗失判决∕261
二、以生日为安全密码之安全性检讨∕264
三、未授权交易之损失责任──日本「存款者保护法」之借镜∕268
第二章 信用卡相关法律问题
第一节 信用卡之性质与发展∕271
一、信用卡之意义与性质∕272
二、信用卡之功能∕272
三、信用卡业务之发展沿革∕274
第二节 信用卡交易制度与当事人∕281
一、信用卡交易流程∕281
二、信用卡交易当事人∕283
三、信用卡交易之推手与制度中心──信用卡组织∕289
四、清算中心之地位与相关讨论∕291
五、我国联合信用卡处理中心之运作现制与规划∕293
第三节 信用卡交易衍生法律问题∕297
一、冒用、盗用等未授权交易损失∕297
二、附卡持卡人责任∕310
第四节 信用卡线上交易相关讨论∕317
一、信用卡线上交易之应用∕317
二、信用卡线上交易安全机制之发展∕318
三、信用卡网路交易相关法律问题与机制设计∕321
第五节 信用卡交易之成本结构与市场竞争∕326
一、信用卡交易之成本与衍生问题∕327
二、国际检讨趋势∕328
三、相关问题讨论与研究∕345
第三章 现金储值卡(电子钱)相关法律问题
第一节 电子钱之意义与发展现况∕354
一、电子钱之意义∕354
二、电子钱之特性∕355
三、电子钱交易流程∕355
四、我国电子钱商品之发展∕355
五、我国现有规范∕357
第二节 电子钱衍生相关法律问题∕359
一、电子钱的性质∕359
二、发 行∕360
三、交 易∕363
四、结算、清算∕365
第三节 欧盟电子货币发行机关指令∕366
一、立法目的∕367
二、主要内容∕367
第四节 相关问题讨论∕369
一、储值卡发行机构之监理原则∕369
二、交易手续费之合理负担机制∕373
三、失卡、窃卡∕375
四、交易纪录查询∕375
五、回赎限制∕376
六、现金储值卡许可及管理办法之分析与检讨∕377
第四章 支付衍生相关问题
第一节 CtoC线上付款机制之发展与规范∕379
一、线上支付之选择与侷限∕379
二、线上支付中介机构∕381
三、相关法律问题∕387
第二节 金融资讯隐私权∕398
一、金融隐私权之形成与确立∕399
二、台湾金融资讯隐私权相关规范∕406
三、信用资讯建立与资讯滥用之禁止∕412
序
本书一併探讨票据法与支付工具规范,在国内算是一项小创举;乍看之似显突兀,但如仔细推敲,此举实寓有深意。正本清源来看,商业交易涉及的各种价金给付与信用授予工具,本系基于同一基础关系,票据仅为方式之一。可惜受到国考仅考票据法的影响,法律人多只知票据而不知其他。殊不知,虽然以书面为基础的票据曾于金融史上大放异彩,但是随着科技发展,各种支付工具推陈出新,已出现分庭抗体──甚至后来居上──的局面。为了与时俱进,本书自当兼容并蓄,一併探讨。再者,各种「书面」与「电子」工具齐聚一堂,可凸显它们间既「相异」又「共通」的微妙关联,促使我们审慎地对照比较,釐清其间法律分际。是故,此举又能发挥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效果。
支付法制的发展,本与其制度背景与经济功能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允宜以全方位视角看待之。为落实此一理念,本书第一部分概论,首先介绍钱、支付制度、授信与信用等基本概念,然后阐明支付工具的制度背景(如中央银行角色)。再者金融法与民法的适用关系究竟如何?一直是民商法悬而未决的重要课题;有鑑于此,本书特以票据与其他支付工具为例,说明二者间之正确适用关系。
第二部分探讨传统商法的核心课题──票据法。相对于其他商法领域,票据法性质单纯、掌握不难,且重大争议与学术论着数目有限;因此本书以言简意赅方式说明票据法的基本观念,期望以最少篇幅满足传统课程的基本需求。当然,这并不表示票据法或票据法学已臻完备。为阐明此点,本书重新检视某些重要又有趣的票据法议题,例如从国际公约角度探讨空白授权票据的争议,或是从经济分析观点探讨票据变造的风险分配问题,作为活化票据法学的尝试。
现代经济体系普遍使用现金信用卡及电子资金移转等付款工具,网路交易蓬勃,更发展出电子钱等新式付款工具。为与时俱进,本书第三部分分别讨论国内向受忽略之其他支付规范,包括:信用卡、电子资金移转、电子钱与其他与支付相关之法律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复杂多变,非传统法条释义能完整阐明,本书乃从国外立法、制度变迁与金融实务等面向,加以补充。再者,面对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有些新兴支付工具(如电子钱)法制仍在演进之中,本书特别加强说明它们的制度背景,以便读者掌握未来趋势。
本书之问世,笔者首先感谢台大法律学院柯菊老师费心提供宝贵意见;亦感谢台大法研所李益甄、林筱涵,逢甲财法所林君仪、蔡嘉真同学等协助蒐集资料、细心校对。此外,元照出版公司编辑们的协助与专业服务,于此一併致谢。
最后应强调者,支付法制复杂深奥,笔者却学疏才浅;从而本书所努力追求的理念,仅系自我鞭策的尝试,非保证兑现的支票。是故,本书疏漏与不足之处,恐在所难免,尚请各界不吝指教。
王文宇、林育廷 2008年2月
我必须说,我是在完全不抱太大期待的情况下翻开这本《票据法与支付工具规范》的,毕竟市面上关于这方面的书汗牛充栋,要找到一本真正能打动人的实属不易。但这次,我错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相当巧妙,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晦涩的法律条文,而是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循序渐进,让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进入状态。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不同类型票据的比较分析做得相当到位,比如支票、本票、汇票之间的异同,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都讲解得细致入微。而且,它还特别强调了票据的防伪和安全问题,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处理大量票据的企业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书中的案例选择也很有代表性,很多都是我曾经在新闻报道中看到过的,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更专业、更深入的解读角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票据的法律属性、流转过程以及潜在的风险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解决了不少工作中的疑惑。
评分我平常工作需要经常接触到各类支付工具,对于《票据法与支付工具规范》这本书,我是从一个比较宏观的角度去审视的。不得不说,它在梳理整个支付工具生态方面做得相当不错。它不仅详细介绍了传统票据的法律框架,还对各种新型支付方式,如信用卡、借记卡、电子钱包、甚至是新兴的区块链支付等,进行了规范性的探讨。这种全方位的覆盖,让我能在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下去理解支付工具的发展趋势和法律监管的脉络。书中的一些章节,对不同支付工具的优劣势、适用场景以及相关的法律风险进行了比较分析,这对于我们在选择和使用支付工具时,能做出更明智的判断。另外,它在法律法规的更新方面也做得比较及时,让我了解到了最新的政策动向,这对我们这些需要与时俱进的从业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这次读《票据法与支付工具规范》,最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它对“支付工具”概念的拓宽和深化。以往提到票据法,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传统的纸质票据,但这本书却巧妙地将现代电子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兴工具纳入进来,进行了一个整体的规范梳理。它不仅仅是停留在法律条文的罗列,而是更侧重于解释这些支付工具在法律上的地位、流转规则以及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我个人尤其喜欢它关于电子支付安全和法律责任的探讨,这部分内容非常有前瞻性,也很有现实意义。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论述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从基础概念到复杂应用,都讲解得井井有条。它就像一个导览,带我一步步深入了解支付工具的世界,让我对如何更安全、更有效地利用各种支付工具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票据法与支付工具规范》真是让我眼睛一亮!身为在金融业打滚多年的老兵,手边早就有一堆关于票据法的旧书,但说实在的,很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新速度也跟不上时代。这本新书的出现,简直就像及时雨。首先,它对票据法的概念解释得非常清晰,甚至连我这个老家伙都觉得有些地方以前理解得不够透彻。特别赞赏的是,它并没有把法律条文晾在一边,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结合实际案例,特别是针对台湾地区特有的票据纠纷和判例,做了深入的分析。这样一来,我们看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枯燥,而是能马上联想到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而且,它对电子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工具的规范性也讲得很透彻,这部分内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应对数字化转型的从业者来说,简直是宝藏。它不只是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怎么做”,提供了很多实操性的指导。以前我们处理票据业务,总觉得有些环节模糊不清,这本书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让我对整个支付工具的生命周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作为一名小企业主,过去我对票据法的了解仅限于“知道有这么回事”,对于实际操作中的细节,比如背书、保证、付款请求权等等,一直是一知半解。这次入手《票据法与支付工具规范》,真是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易懂,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直接切入要点,让我这种对法律专业术语不那么敏感的人也能轻松理解。书里很多关于票据在商业往来中的实际应用场景,都写得特别具体,比如如何在合同中约定票据的使用,如何应对支票跳票的情况,以及如何通过票据进行融资等等。这些内容对于我这种需要精打细算、规避风险的小企业主来说,简直是实操指南。特别是关于电子支付的章节,它解释了电子支付的法律效力,以及在交易中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毕竟现在电子支付越来越普及,很多风险需要提前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