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探讨医疗过失的因果关系,借以作为医疗人员和民众之间的沟通桥樑,因为内容详尽,所举出的实例和医院与一般民众的权利义务息息相关,因此很受各大医院和民众的助益,新书出版,销售一空,本书为再版之作,补充大量的内容而更为完备,许多公家医院和民营诊所亦纷纷购入。
分别从定义、类型谈起,整理了台湾和日本的医疗过失实务案例,结合了刑法理论和医疗理论,详叙其因果关系,为国内文献少见,而且因叙述浅白,案例丰富,也非常适合一般阅读。
作者受教于刑法大老蔡墩铭教授,蔡教授对本书赞誉有加,前卫生署长詹启贤亦特别撰序肯定本书的价值与贡献
第1章 绪论
1.研究动机
2.研究目的
3.研究方法
4.研究架构
第2章 医疗犯罪概说
1.前言
2.医疗行为
3.医疗业务
4.医疗犯之分类
5.医疗过失之类型
6.小结
第3章 医疗过失与医疗义务
1.前言
2.医疗过失与注意义务
3.注意义务之态样
4.注意义务之程度
5.说明义务
6.转诊义务
7.应招义务
8.小结
第4章 因果关系之理论
1.前言
2.因果关系之概念
3.因果关系认定标准之学说
4.实务之见解
5.小结
第5章 医疗过失之因果关系
1.前言
2.新旧过失理论与因果关系
3.因果关系之否定
4.医疗过失之竞合
5.患者与医疗过失之竞合
6.医疗过失引用疫学因果关系说之探讨
7.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1.解论
2.建议
蔡序
进日常见各大报纸、杂志开辟专栏介绍医学法律常识,亦有相关具体案件介绍,由此可见,医学常识与医事法律知识的充实已属现代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课题。然而,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愈来愈快,医疗纠纷的案件也愈加复杂,「医疗过失」近年来随着大众权利意识的提高已逐渐变成时髦的名词,以往台面下的金钱和解,已演进为公堂上专业的对峙,使医师与病人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对病人及其家属而言,生命无价、身体健康的不容侵犯性,是多少金钱均无法买回的无价宝;从医师的观点来看,本属仁心仁术之职业,却变成无止境缠讼之梦魇,深恐自己动辄得咎。长久以来,医疗方法的裁量空间,医疗业务的专业性,甚至疾病因子的多样性,增添不少医疗纠纷与争议,究竟合理、合法之范围在那里?又医疗过失与无过失之界限应如何界定?凡此皆为医师、病人关心之重点。为揭开医疗业务神秘之面纱,除了要保障病人之权益外,同时也要兼顾医疗水准之提昇,避免阻碍医学之进步,自应建立一套游戏规则,以供遵循。
按医疗纠纷具有专业性、个别性与特殊性,不论是复数的原因,复数的因果历程,或复数之医疗人员之参与,均使医疗过失因果举证困难。医疗过失之成立,除须认定过失之有无外,尚应注意病人之死亡或受伤与医疗人员之不注意或违反注意义务行为间是否有因果关系存在。因果关系因系连系行为与结果间之桥樑,如将因果关系认定之范围无限制地扩大,势必使有益且必要的医疗行为受到影响。目前因果关系理论众说纷纭,尤其司法实务判例、判决见解亦尤见分歧,具体案件之解释适用,有待实务上持续不断的推敲与检证。本书蒐罗包括本国与日本有关因果关系理论及实务判解,以为对照比较。案例依各医疗过失之类型、态样分析、整理,易于查阅,足供参考。
医疗纠纷案件,既有法律之适用,亦涉及专业医学之领域。因为医疗纠纷刑事诉讼案件,鑑于认定事实之需要,往往送交医事鑑定机构进行鑑定,医事鑑定内容不免含有各种医学理论及见解,法官或检察官如对如医学或法医学号无知识,必无法独立侦查、审判;而医疗过失究竟得适用那些刑法的原理原则或刑法理论,亦非专研医学者所能知悉。换言之,光懂法律,不足以妥当地判断医疗行为适当与否;光凭医学,也难以窥其堂奥。坊间虽见医学知识专书,但将医学与法律二专业领域结合之专论却少见。本书内容丰富,综合整理医疗过失之类型,及其在刑法上之适用,相信对于医学界、司法实务界,乃至一般民众必有相当助益,亦将有助于医疗纠纷之解决及医病关系之改善。
际兹该书付梓前夕,特缀数语,以资推荐。
蔡墩铭
(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院名誉教授)
詹序
医疗纠纷,是否涉有业务过失,不能单从治疗结果加以评断,有些根本就是病程本身之必然结果。
许多医疗纠纷,只是起因于医病之间沟通不良,如能事先做好适当沟通,即可消除彼此争议,避免医疗诉讼之提起,维系医病关系之和谐。
病人提起医疗诉讼,有些只是希望能够在金钱上得到适当的补偿;因此,一项良好的制度,应该规定病人在提起诉讼之前,要先经公正之第三者调解或调处,该负的赔偿责任或该给的道义补偿,如能透过调解而得到合理的解决,即可减少许多不必要之医疗诉讼,对整体医病关系之改善,将可产生正面良好之效果。
医疗纠纷乃系多年来困扰医病关系的问题,不论是过失责任的判断、医疗业务的认定,或是医疗行为与死亡受伤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对医护人员及病人而言,都在摸索、猜测与假设,且亦只是针对医学的部分内容,而无法探究问题的真正核心;再者,就算是常年处理医疗纠纷案件的司法人员,对于日新月异之医学技术或复杂的医疗过程,亦多赖医事鑑定提供意见,但亦各有偏颇,难以兼顾。
曾淑瑜女士以医疗过失与因果关系为题,从医学与法学二个立场来完成此一专业论着,对医疗过失之认定,提出若干过失理论运用上的重点,釐清过失与无过失之界限。甚至整理医疗过失型态,蒐集中、日两国相关实例,建立医疗水准论、信赖原则、被容许危险理论于医疗过失的适用,除可供司法实务诉讼上审酌,以兼顾医学之发展外,医护人员亦可从中了解在从事医疗行为时,如何避免发生医疗过失。现今坊间类此专书奇缺,本书包含医学与法学二大领域,内容丰富,足资推荐,欣见书成,特为之序。
詹启贤
(前行政院卫生署署长)
我一直在从事与医疗健康相关的行业,虽然不是法律背景,但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与医疗纠纷相关的问题,因此对医疗过失和因果关系这两个概念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以往接触到的资料,往往要么过于偏重法律条文的解读,缺乏对医学实际情况的考量,要么就是过于偏重医学知识,但对法律上的责任认定不够清晰。我之前就听说过这本《医疗过失与因果关系》,一直想找机会好好研读一下。这次看到它出了第二版,感觉是时候弥补一下自己的知识盲点了。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评估医疗行为是否符合“相当注意”的详细指导。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很难去量化医生的“注意程度”,而这一项又是判断过失的关键。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评估的框架或者方法论?另外,因果关系的判定,对于我们理解医疗事故的责任划分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各种可能影响因果关系判断的因素,比如病患的体质差异、药物的副作用、以及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医疗风险等。我非常期待,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在复杂的医疗场景下,如何科学、公正地界定医疗过失和它所造成的损害之间的联系。
评分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医疗法律的书籍,但总感觉不够系统和深入,尤其是在医疗过失和因果关系这两个关键点上,很多概念的阐述都比较模糊。后来偶然听朋友提起这本《医疗过失与因果关系》,并得知它马上要出二版了,心中十分期待。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在很多医疗纠纷中,即便存在某些医疗上的不规范操作,最终法院的判决结果却不一定是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这背后一定涉及到非常精妙的法律逻辑和对因果关系的深入分析。这本书的二版,我最期待的部分是它能否在“替代性因果关系”和“风险负担”这些概念上,提供更清晰、更易于理解的解释。在实际医疗过程中,医生往往面临的是多重风险,如何界定哪种风险是由医生的过失引起的,哪种是医疗本身固有的风险,这其中的界限在哪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更丰富的案例和更严谨的理论分析,为我揭示其中的奥秘。而且,我还希望这本书能够就如何进行有效的“举证”和“反证”提供一些指导,因为在医疗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和证据的采信往往是决定案件走向的关键。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书的二版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从中获得更扎实、更全面的专业知识。
评分作为一名对法律实务有浓厚兴趣的旁观者,我一直在关注医疗相关的法律问题。医疗过失和因果关系,这两者是构成医疗侵权责任的基石,也是无数医疗纠纷的核心所在。我一直觉得,要理解这两个概念,不仅仅需要掌握法律条文,更需要理解背后的医学常识和伦理考量。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这次看到它出了第二版,我第一时间就下手了。我猜测,二版在内容上肯定会有所更新,尤其是在对最新法学理论和判例的梳理上,应该会有更全面的呈现。我特别好奇,书中对于“期待可能性”这个概念是如何解释的。在医疗领域,很多时候医生面对的是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的病情,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医生做到“绝对正确”,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并且给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思考方向?另外,关于因果关系的判断,书里会不会提及一些最新的科学证据或者统计学方法,来帮助法律实践者更准确地进行因果关系推断?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跨领域的视角,将法律、医学、甚至一些社会学和伦理学的思考融会贯通,从而构建出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医疗过失与因果关系理论体系。
评分这本书终于出二版了,我之前就听闻过它的名声,不少法律系的学长姐都推荐,说这本是医疗过失和因果关系领域的“圣经”。本来还在犹豫要不要入手,毕竟医疗法律这块的水太深了,非专业人士看很容易一头雾水。但这次看到它有更新,内容肯定更贴近现况,所以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了。翻开目录,感觉跟一版相比,内容上肯定有增删。我特别关注的是关于医疗过失的认定标准,这部分常常是争议的焦点。毕竟,医生也是人,难免会有疏漏,但哪些疏漏构成法律上的过失,哪些又是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这其中的界限需要非常清晰的界定。这本书在这方面一定有深入的探讨。还有因果关系的部分,这是判断侵权责任的关键。有时候,即使存在医疗过失,也不能直接推定该过失就是导致损害发生的唯一原因。可能还存在其他因素,比如病患自身的原因、其他医生的操作失误等等。如何厘清这些复杂的因果链条,本书应该会提供很多实用的理论和案例分析。我最期待的是,书中会不会收录近期台湾地区一些重要的医疗过失判例,这些案例往往是法律适用的风向标,能够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法律条文。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解惑的宝典,希望能帮助我在这个复杂领域里建立起更扎实的知识体系。
评分老实说,我一直对医疗纠纷这个议题很有兴趣,但接触到的资料大多是新闻报导或者一些通俗的法律普及文章,感觉总是隔靴搔痒。直到我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要理解医疗过失和因果关系,需要这么严谨的法学理论基础。我特意去翻阅了一下这本书的简介,发现它不是那种只讲法律条文的枯燥读物,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为什么”和“怎么做”。比如说,关于医疗过失,它不仅仅是罗列出一些可能构成过失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会分析这些行为背后所依据的“注意义务”是什么,医生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承担比一般人更高的注意义务。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也让我开始思考,医疗行为的特殊性体现在哪里,为什么法律会对医疗行业有如此严格的要求。而因果关系部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提到的“替代原因”和“共同原因”等概念。这些概念在实际案件中经常出现,如何分辨是医生操作不当导致了损害,还是病症本身的进展,或是其他不明因素,这其中的法律判断逻辑绝对是一门艺术。这本书的二版,我相信在对这些理论的阐述上,会有更精炼、更深刻的见解。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对一些常见的医疗过失类型,比如用药错误、手术并发症、诊断失误等,提供更细致的分析和案例,这样我才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