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總則新論

刑法總則新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刑法
  • 刑法總則
  • 法學
  • 法律
  • 理論
  • 學術
  • 犯罪
  • 刑罰
  • 法理學
  • 教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一本以「體係思維」為主軸之刑法總則論著,名為「新論」,乃是冀望提供讀者另一種不同之新思維模式,藉以重新闡釋刑法總則之內涵。由於本書係運用目的論之法學方法,就最新修正之刑法總則進行概念之闡釋,論述之內容,以訓練讀者對於刑法之邏輯推理與思考模式為其重心,故在描寫刑法重要之基礎概念時,一併以精簡及清晰之圖示方法,讓讀者更易於掌握基礎概念之重心,亦為本書之特色。

  另外,本書之附錄提供讀者如何運用犯罪階層理論及法學三段論法,針對不同犯罪類型之檢驗,將事實涵攝於法律規範之中,適足以讓讀者達到學以緻用之目的,堪稱是一本理論與實務兼具之體係式教科書。

《刑法學原理與前沿:現代刑法理論的深度探索》 圖書簡介 導言:重塑刑法思維的基石 在當代社會治理體係中,刑法所扮演的角色日益復雜與關鍵。它不僅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最後一道防綫,更是反映社會核心價值、衡量國傢權力邊界的試金石。《刑法學原理與前沿:現代刑法理論的深度探索》並非對既有法律條文的簡單梳理或注釋,而是緻力於一場深刻的理論革命與範式重構。本書旨在穿透刑法分則的具體罪名錶象,直抵刑法教義學的核心命題,並以前瞻性的視野審視全球化、技術化背景下刑法麵臨的全新挑戰。 本書麵嚮法學研究者、高級法律從業人員以及對刑法學理論有深刻興趣的讀者,力求提供一套係統、嚴謹、富有批判性的分析框架。它假設讀者已具備刑法基礎知識,因此,全書的重心在於“為何如此”的哲學思辨和“何以進步”的理論創新。 第一部分:刑法教義學的本體論重構 本部分是全書的理論基石,對傳統刑法構成要件理論進行瞭徹底的反思與升級。我們摒棄僵化的三階層理論的機械應用,轉而探索更具實質正義指嚮的風險控製模型。 第一章:犯罪概念的形而上學探尋 本章首先批判性地迴顧瞭犯罪概念在曆史上的演變,從古典主義的“行為中心”到現代的“責任中心”。隨後,重點引入瞭“社會實質的違法性”概念。違法性不再僅僅是形式的規範違反,而是被提升到社會整體利益衡量與風險偏好的哲學層麵。探討瞭“社會相當性”在犯罪認定中的調節作用,特彆是針對高風險、低危害行為的定性睏境。 第二章:主觀罪過理論的深化與擴展 我們深入剖析瞭故意與過失的界限,尤其關注瞭“間接故意”在復雜決策情境中的界定難度。本書引入瞭認知心理學和決策科學的研究成果,構建瞭關於“認知要素”與“意誌要素”的動態模型。此外,對“認識錯誤”與“評價錯誤”的區分進行瞭細緻的辨析,並提齣瞭在現代刑法體係中如何處理“不適當的自信”所帶來的主體歸責問題。 第三章:責任原則的倫理學基礎與限縮 責任理論是刑法能否實現個體正義的關鍵。本章聚焦於“應予非難性”(Blameworthiness)的嚴格界定。我們探討瞭“可責備性”的邊界,特彆是關於精神障礙、認知缺陷及情境壓力對責任能力的影響。本書提齣瞭“最低限度責任原則”,主張隻有當行為人的行為明顯偏離瞭其所處的社會規範基準時,方可施加刑罰譴責。同時,對“客觀歸責”中“相當因果關係”與“風險實現”的理論爭議進行瞭整閤性闡述。 第二部分:刑法基本原則的現代適應性挑戰 當代社會的發展,對刑法恪守的古典原則提齣瞭嚴峻的考驗。本部分聚焦於如何在堅持比例原則和謙抑原則的前提下,有效應對新型犯罪形態。 第四章:刑法謙抑性原則的危機與重建 謙抑性(Ultima Ratio)不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一個必須在資源配置和法律衝突中尋求平衡的操作性原則。本章詳細分析瞭“刑法膨脹”的驅動因素,包括政治化、媒體化和“安全主義”的抬頭。我們主張,通過“替代性法規乾預”和“前置風險管理機製”的建立,將刑法的介入點前置,以避免不必要的刑事化。 第五章: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量化睏境 刑罰的個體化與量刑的科學性是實現實質正義的終極目標。本書引入瞭“風險評估工具”的理論基礎,批判性地分析瞭現有量刑指南的局限性,並探討瞭在引入大數據分析輔助量刑時,如何避免程序正義的潛在侵害。重點討論瞭“特殊預防”與“一般預防”在量刑考量中的權重動態變化。 第六章:不作為犯理論的現代疆域擴張 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密化,作為義務的産生機製日益復雜。本章深入分析瞭“保證人地位”的法律依據,特彆關注瞭基於社會角色、契約關係及特殊危險共同體所産生的作為義務。對“不作為的等價性判斷”提齣瞭更具實證基礎的衡量標準,避免將社會道德義務等同於法律義務。 第三部分:前沿領域刑法學的理論交鋒 本部分將目光投嚮全球化和技術發展對刑法理論帶來的顛覆性影響,探討瞭前沿領域中刑法教義學的適用與創新。 第七章:共同犯罪理論的係統性革新 在跨國犯罪、復雜組織犯罪日益普遍的背景下,傳統“共謀”和“教唆”的界限日益模糊。本書提齣瞭“風險分擔模型”來解析共同犯罪的成立基礎,並著重探討瞭“未遂的終瞭”與“犯罪中止”在多主體互動情境中的認定標準。重點剖析瞭新型網絡犯罪中“信息提供者”和“技術支持者”的主觀罪責歸屬問題。 第八章:數字刑法:虛擬環境下的刑法適用 隨著人工智能、區塊鏈和深度僞造技術的成熟,傳統刑法概念麵臨前所未有的衝擊。本章探討瞭“行為人”概念在機器輔助決策中的延伸,以及“財産刑”在虛擬資産轉移中的執行難題。我們提齣瞭“技術中立性”與“價值中立性”的平衡策略,主張刑法教義應具有對技術媒介的包容性,而非被動滯後。 第九章:國際刑法與國內刑法的融閤:共同挑戰 本章探討瞭國際人權法、國際人道法對國內刑法體係的能動性影響。重點分析瞭“危害人類罪”和“種族滅絕罪”等國際罪行在國內的本土化解釋與適用規則,強調瞭國際刑事司法的“補充性原則”如何在實踐中轉化為國內刑事政策的約束力。 結語:通嚮未來刑法學的展望 本書最終旨在倡導一種審慎的、批判性的、麵嚮未來的刑法學研究範式。真正的刑法學進步,不在於對既有規範的精確套用,而在於對人類自由與國傢權力的邊界進行永不休止的哲學拷問。 本書特色: 1. 理論深度優先: 全書摒棄實務案例的堆砌,專注於對刑法基本概念的哲學溯源與教義學升維。 2. 批判性對話: 對當代刑法學界的主流觀點進行深入的、多角度的學理交鋒。 3. 前沿視野整閤: 積極吸收認知科學、計算科學及國際法理論的最新成果,為讀者提供跨學科的分析工具。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篇 刑法之基礎理論
 第一章 導 論
  一、刑法之意義、功能與目的∕3
  二、刑法存在之類型∕6
  三、刑法規範體係∕13
 第二章 罪刑法定及刑法之適用效力
  一、刑法之意義、功能與目的∕ 19
  二、刑法之適用效力∕ 35
 第三章 刑法解釋與刑法之名詞定義
  一、刑法解釋∕ 39
  二、刑法之名詞定義∕42
 第四章 新舊刑法比較適用之準則
  一、以行為時為基準之理由∕ 47
  二、準據法適用之明文化∕ 49
  三、法律變更之適用順序∕ 50
  四、有利原則適用之前提──法律變更∕ 52
  五、破除綜閤適用之迷思──割裂適用之倡議∕ 54

第二篇 犯罪論
 第一章 犯罪概論
  一、犯罪行為之意義∕ 59
  二、犯罪之類型∕ 60
 第二章 行為論
  一、行為理論∕ 69
  二、作為與不作為之區分∕ 71
 第三章 犯罪構成要件
  一、構成要件概論∕ 79
  二、客觀構成要件∕ 95
  三、主觀構成要件∕ 113
 第四章 違法性
  一、違法性概論∕131
  二、法規阻卻違法事由∕ 133
  三、超法規阻卻違法事由∕ 172
 第五章 罪 責
  一、罪責理論∕215
  二、罪責之指導原則∕216
  三、罪責要素∕ 217
 第六章 罪之排除與刑罰之限製
  一、客觀可罰性條件∕227
  二、個人阻卻刑罰及解除刑罰事由∕229
 第七章 錯 誤
  一、錯誤之意義∕ 235
  二、錯誤之分類∕ 235

第三篇 犯罪形態
 第一章 加重結果犯
  一、加重結果犯之立法目的∕ 263
  二、加重結果犯之類型∕ 264
  三、加重結果犯之要件∕ 264
  三、共同正犯與加重結果之關係∕ 270
 第二章 純正犯與不純正犯
  一、純正犯與不純正犯之意義及分類∕ 275
  二、純正不作為犯之要件∕ 277
  三、不純正不作為犯之要件∕ 279
 第三章 未遂犯
  一、未遂犯處罰之依據∕ 293
  二、未遂犯審查之次序∕ 296
  三、未遂犯之種類∕301
 第四章 正 犯
  一、正犯之意義∕327
  二、正犯之理論∕327
  三、正犯之種類∕329
 第五章 共 犯
  一、共犯理論∕373
  二、共犯之種類∕375
 第六章 身分犯
  一、身分犯之意義∕415
  二、身分犯之種類∕415
  三、身分犯與共犯∕417
  四、身分犯之規範廢止論∕423
  五、身分犯之法律變更∕426

第四篇 罪數論
 第一章 罪數理論
  一、罪數評價原則∕431
  二、罪數之標準與學說∕433
 第二章 罪數體係
  一、認識上之罪數∕437
  二、評價上之罪數∕438
 第三章 不罰之前行為與後行為
  一、不罰之前行為∕455
  二、不罰之後行為∕460
 第四章 想像競閤犯
  一、想像競閤犯之意義∕467
  二、想像競閤犯之要件∕468
  三、想像競閤犯之種類∕472
  四、想像競閤犯之刑罰裁量∕472
 第五章 牽連犯與連續犯廢除後之省思
  一、牽連犯∕475
  二、連續犯∕476
  三、常業犯(已廢除)∕484
  四、擴張集閤犯概念之危機∕492
 第六章 數罪併罰
  一、數罪併罰之意義∕501
  二、數罪併罰之分類∕501

第五篇 刑罰理論
 第一章 刑罰裁量
  一、刑罰之種類∕515
  二、科刑之審酌∕528
  三、定應執行刑之法定標準∕532
 第二章 刑罰之加重及減免
  一、刑罰之加重∕537
  二、刑罰之減輕或免除∕549
 第三章 易刑處分
  一、易刑處分概說∕565
  二、易科罰金∕566
  三、易服勞役∕582
  四、易以訓誡∕592
  五、易刑處分之法律效果∕593
 第四章 緩 刑
  一、緩刑之規定∕595
  二、緩刑之要件及其法律效果∕597
  三、緩刑之撤銷∕599
  四、緩刑之法律變更∕603
 第五章 假 釋
  一、假釋之規定∕607
  二、假釋之要件∕608
  三、假釋之撤銷及其法律效果∕612
  四、假釋之效力∕614
 第六章 時 效
  一、時效之意義∕617
  二、時效之種類∕617
  三、時效之停止與續行∕622
  四、時效完成之法律效果∕626
  五、追訴權時效與行刑權時效之比較∕626
  六、關於時效之法律變更∕627

第六篇 保安處分
 第一章 保安處分概論
  一、保安處分之意義∕631
  二、保安處分與刑罰之區彆∕631
 第二章 現行法之保安處分
  一、保安處分之類型∕635
  二、保安處分之宣告∕648
  三、保安處分之免除∕648
  四、保安處分之執行時效∕649
  五、保安處分之法律變更∕649

附錄 刑法案例演習∕651
圖錶附錄 ∕713

圖書序言

序文

  刑法總則之概念繁多,自犯罪評價結構、效果評價結構、刑罰裁量結構以迄刑罰執行結構,每一環節均有不同之理論存在,不同之理論代錶不同之思維,如何選擇不同之思維,則涉及許多價值判斷之因素。因此,學習刑法之過程中,莫過於麵對不同之思維,如何進行價值判斷之辯證,這也是學習刑法時,最具有挑戰性之處。按社會科學乃是運用科學之方法,研究人類社會之種種現象,刑法為社會科學之一,自然必須麵對人類社會所發生之種種現象,進行方法論上之研究。筆者認為,刑法之存在,乃是根源於憲法基本權之本質,其最終保障之對象,係建立一個具有人性尊嚴的社會,任何刑法手段之存在,均是以保障人民為其最終目的,一部欠缺保障人民基本權之法律,將永遠欠缺存在之正當性。故而,本書中之許多觀點,若有彆於一般之說法者,其主要之目的,是希冀藉由此一思考模式進行概念之定位,期望本於此種思考模式,能告訴讀者一件事──價值判斷是永遠沒有標準答案、也永遠沒有對與錯的;並且,期望使讀者在學習本書之過程中,能夠重新思考刑法存在之意義。

  其次,本書為使讀者對於議題能有更深刻之印象,在針對相關議題之刑法理論進行探討時,不僅深入描繪包括我國及日本學者學理上之相關理論,亦一併引進最高法院之最新實務見解供讀者參酌,藉由詳細羅列並整理學理上各傢學說之見解,使讀者在學習刑法之基本概念及法理時,能周延地瞭解理論之全貌,復更能清楚掌握最新實務見解之脈動。

  由於本書著重在提供體係式之介紹,故在進行閱讀之前,宜先鳥瞰本書目錄之架構,始能清晰地理解其骨架及邏輯過程何在,再分篇、章等項目,進行細部理論之探討。質言之,一般傳統教科書對於某些概念之描述,均是點到為止,惟本書認為許多理論及概念應經過更為詳細之界定始能圓融而周延,真理始能愈辯愈明,故本書針對部分理論及概念之介紹,著墨之層次較深,描寫亦更為細膩,期能使有興趣深入探討刑法問題之讀者,能針對具體之理論進行自我辯證。本書既是對於理論及概念提供價值判斷之見解,因此,最重要的,是希望能藉由個人意見之闡述,讓讀者重新思索刑法價值之核心所在。

  近年來立法者大幅度增修刑法之結果,造成刑法更為錯綜復雜,體係益加紊亂,理解更屬不易,父親黃謙恩先生嘗謂:「今人率言革新,但革新應當知舊,蓋不識病象,何施刀藥?故其僅為一種憑空抽象之理想,蠻乾強為,求其實現,鹵莽滅裂,對於現狀有破壞而無改進者,皆為一切真正進步之勁敵。故吾人應藉過去以認識現在,亦唯有對於現在有真實之認識,始能有真實之改進,因之今日學者之所貴者,不僅在於能鑑古而知今,且為未來之立法例,能盡其創造與嚮導之責任也。」此段話曆久彌新,實值吾人深思,誌之與讀者共勉,並緬懷我的父親。

  最後,謹將本書獻給父親。韆言萬語,盡在不言中。

黃翰義
2010年9月於颱南法官宿捨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我大概是在上個月,趁著去博覽會的時候淘到的。那時候書攤上人擠人,我就隨便翻瞭翻。說實話,一開始拿到手裏,感覺它的裝幀設計就挺吸引我的,那種素雅又帶點沉靜的風格,跟市麵上很多花裏鬍哨的書都不一樣。翻開之後,紙張的觸感也挺舒服的,不是那種很薄很脆的,而是有點厚實,字跡印刷也很清晰,排版上看起來也比較規整,閱讀起來應該會比較舒服。我不是法律專業的,純粹是齣於興趣,想瞭解一些刑法學的基本概念。我尤其對那些理論性的探討比較感興趣,比如什麼是犯罪,什麼是刑罰,這些最基礎的東西,但又希望它能講得深入一些,不隻是停留在教科書上的那種乾巴巴的定義。我不太喜歡那種隻講案例,缺乏理論支撐的著作,那樣的話,我不如直接去看判例集瞭。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些新的思考角度,能夠解釋清楚一些我之前一直不太理解的刑法問題,並且在語言風格上,希望它能夠通俗易懂,即使不是法律科班齣身,也能看得懂,並且能感受到其中的邏輯和深度。

评分

這本《刑法總則新論》,說實話,剛開始接觸的時候,我有點猶豫。市麵上關於刑法的書實在太多瞭,各種名傢、各種角度的解讀都有,很難挑齣一本真正適閤自己的。我之前也讀過幾本,有些寫得太理論化瞭,看得我頭昏腦漲,有些又過於淺顯,感覺像在給小孩子講故事。這次看到這本書,它的書名“新論”兩個字,引起瞭我的好奇。我比較在意的是,它能否在現有的刑法理論基礎上,提齣一些有價值的、創新的觀點,而不是簡單地重復前人的研究。尤其是在當今社會,科技飛速發展,新的犯罪形態層齣不窮,傳統的刑法理論是否還能完全適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對這些問題有所迴應,能夠展現齣作者對刑法學前沿問題的深刻洞察。同時,我也期待它在案例分析上能夠有所側重,能夠用生動的案例來闡釋抽象的法律條文和理論,這樣更容易讓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理解。

评分

拿到這本書之後,我首先翻閱瞭它的目錄,然後大緻瀏覽瞭一下每一章的標題。從目錄的設計來看,它似乎是按照刑法總則的邏輯順序來展開的,這一點我比較欣賞,因為我習慣於按照體係化的方式來學習知識。我最感興趣的部分,大概是關於犯罪構成要件的討論,以及責任能力的判定。這兩個方麵,我覺得是理解刑法的關鍵,也是很多爭論的焦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對這些內容進行細緻的剖析,能夠提供一些清晰的分析框架,幫助讀者理清思路。另外,我個人對刑法中的“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等阻卻事由也比較有疑問,希望這本書能夠在這方麵有深入的解讀,能夠解釋清楚這些概念在實踐中是如何適用的,以及不同學派在這方麵的觀點差異。如果能夠結閤一些比較有代錶性的判例來分析,那就更好瞭,可以幫助我更直觀地理解。

评分

老實說,我買書的習慣比較隨性,看到覺得有意思的書,就可能會下手。這本《刑法總則新論》,我是在一個朋友的推薦下瞭解到的,他跟我說這本書寫得蠻有啓發性的。我個人對刑法這門學科一直抱持著一種既好奇又敬畏的態度。一方麵,它涉及社會秩序的維護和公民權利的保障,非常重要;另一方麵,裏麵涉及的各種理論和邏輯,有時候確實讓人覺得有些晦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比較溫和的方式,帶領我進入刑法總則的殿堂,讓我能夠逐漸理解其中的精髓。我尤其希望作者能夠用一些相對生動、貼近生活化的語言來解釋那些比較抽象的概念,避免使用過多過於專業的術語,這樣我纔能真正地讀進去,並且有所收獲。對我來說,一本好的法律著作,不僅要內容嚴謹,更要能夠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並且在讀完之後,能夠真的有所啓迪。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它能否幫助我建立起一個相對完整的刑法總則知識體係。我之前接觸過一些刑法學的零散知識,但總感覺不成係統,就像散落的珍珠,缺乏一條綫索將它們串聯起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扮演這個“綫索”的角色,能夠從宏觀到微觀,循序漸進地帶領我深入理解刑法總則的各個部分。我特彆看重的是,它能否對一些基礎性的概念,比如“故意”、“過失”、“違法性”、“有責性”等,進行清晰、準確的界定,並且能夠說明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除此之外,我也關注這本書在理論探討上是否具有前瞻性,能否與時俱進,反映當前社會發展帶來的新問題。畢竟,法律是活的,需要不斷地更新和發展,纔能更好地服務於社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